首页 其他类型 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第 33章 让襄王和大臣斗起来

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谷禾 3829 Jan 28, 2024 11:02:36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非典型庶女》章节阅读:

    第72章花灯庙会   
    “雪竹,到哪儿了?”
    
    迷迷糊糊之间,宋仪掀开了眼皮,外面天光还没亮开,只有隐约的微芒透了进来,落进宋仪的眼底。
    
    雪竹听见声音,披衣起来,到了宋仪榻边,勾起两旁锦帐,轻声道:“姑娘,咱们已经回府了,如今不在路上。”
    
    回府了……   
    宋仪这才缓缓把眼睛张开了,她撑着身下软软暖暖的褥子,终于起了身,扫眼一看,果真是在自己昔日闺房之中。
    只是毕竟她已经有两年多不曾住在这里,看着屋内崭新的一切,她只觉得陌生。
    
    醒的时间有些早,不过也恰好合适。
    
    宋仪坐在床榻上,却半晌没动。
    
    雪竹也不上去伺候,只站在一旁,等着宋仪渐渐回神。
    
    她眼神底下含着几分心疼,只因为这两年,宋仪实在是外面风光,里头辛苦。
    有时候她们这些做下人的想想,上面这些个光鲜亮丽的人活着,也实在很累。
    
    旁人只道宋仪这两年来才名甚高,跟着陈子棠先生又是如何的风云,更是何等的厉害,只知道说宋仪救济他人,菩萨心肠,甚至说宋仪走遍名山大川,见识广博……   
    可她们的宋五姑娘,原本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年纪不大的闺阁姑娘罢了。
    
    长期的奔波,南来北往的走动,风霜雨雪,人情世故,该见的全都见识完了,该受过的折磨一点也不少。
    
    便像是如今,宋仪睁开眼,头一句话,必定是问雪竹到哪里了。
    
    不为别的,只是大多数时候都在赶路罢了。
    
    想着,雪竹暗暗叹息了一声。
    
    宋仪这时候却已经醒过了神,她一扫,闻着香帐里好歹还算是熟悉的味道,抬手起来揉了揉自己太阳穴,笑一声道:“是我昏了头了。”
    
    她起了身,接过锦帕来擦脸,接着洗漱。
    
    从头到尾都很少说话,只是瞧着淡淡模样,并没有什么异常。
    
    在给她梳头的时候,雪香脸上的笑容还是忍不住透了出来:“今日外头可有花灯庙会,听说京中达官贵人们,公子小姐们,三教九流,该去的都会去。
    姑娘今日可也是要去的……”   
    “就你一直念叨着,我可还没忘呢。”
    
    宋仪失笑摇头,知道雪香就这压不住的脾气。
    
    她又叹气道:“即便是你不提,一会儿也有人来提醒我,生怕我忘记了。”
    
    于是,雪香“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是奴婢忘记了,六姑娘可挂心着您呢。”
    
    虽然,雪香并不明白,宋仪为什么要答应宋攸。
    原本宋攸与宋仪的关系并不很亲近,只是这姑娘可能有些得宋仪的好感,不过为了这一星半点的好感,便要答应那样的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宋仪如今行事的原则,更不大对劲。
    
    可宋仪偏偏就答应了。
    
    天光渐渐明了,宋仪看着镜中自己一张容颜,真真要戳瞎人眼,于是她古怪地笑了一声。
    
    外头脚步声传来,还有丫鬟们的惊呼:“六姑娘,您慢着点!”
    
    “要你们多嘴,别吵,万一五姐姐还没起来呢?”
    宋攸有些着恼,压低了声音训斥那些跟着她的丫鬟,同时很快走近了,一过来便愣住了,“五姐姐,你已经起来了?”
    
    都这时候了,难不成还躺着?
    
    宋仪着实有些无语,可同时又觉得宋攸这天真活泼的性子蛮好。
    
    她笑道:“这不是记着同你之间的约定吗?
    要带你一起去花灯庙会,哪儿敢不起来?”
    
    一团红晕出现在宋攸的脸上,显然是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太急……”   
    宋仪倒没觉得有什么。
    
    前日她回来的时候,宋攸初见面,便问了卫锦之事,宋仪戏谑一般,问了一句,“你想知道?”
    
    于是,宋攸点了点头。
    
    宋仪便说:可我也不知。
    
    再于是,宋攸傻了眼:那怎么办?
    
    怎么办?
    
    宋仪当然有宋仪的办法了。
    
    她想起当时的场面来,脸上便不由得带了笑容,拉着宋攸的手,道:“可还没去给母亲请安吧?
    先给请过安,再走才是。”
    
    宋攸点了点头,与宋仪一起去了。
    
    此刻,天已经大亮。
    
    朝阳初升,洒在宋府外头的街道上,颜色漂亮的一片,远远顺着东面一直走,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人声喧嚣。
    
    灯市口那一条街上,早已经布置妥当,不少漂亮花灯挂在两旁,走街窜巷的商贩们则停在路边,等着人热闹起来。
    
    今天便是花灯庙会,原本是这一带青楼女子们喜欢的玩意儿,可后来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渐渐成为了大家都要参与的活动。
    
    姑娘们往往会猜灯谜,相互之间攀比穿着首饰,当然也有更特殊的一项:同伴。
    
    这一项活动原本从青楼女子之中来,实则带着几分轻浮的味道,年轻女子们可以邀请一位男子与自己一起来,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体面。
    即便是这一项活动渐渐发展开来,这一点奇怪的规矩也留了下来。
    
    所以,花灯庙会也成了年轻男女们喜欢的活动。
    
    京城书院里的姑娘们,早已经在茶楼下头下棋,彼此谈笑。
    
    “眼看着便要结业,今年必定又是郡主拔得头筹了。”
    有人兴叹了一声。
    
    “这话还用得着你来说吗?”
    
    “只是叹上一两句罢了,反正最不甘心的又不是我。”
    
    “你什么意思?”
    
    “杨巧慧,你横什么横?
    我说谁,你自个儿心里清楚。”
    
    ……   
    坐在人堆里的杨巧慧,脸上实在是有点挂不住。
    在卫锦来之前,她才是书院里的第一,现在两年多过去,哪里又能越过卫锦?
    
    一下扔了手中的棋子,杨巧慧冷笑了一声:“这话,你们怎么不敢当着郡主的面儿说?”
    
    “我有什么不敢的?”
    一个圆脸的姑娘站了起来,对杨巧慧是颇为瞧不起,“昭华郡主又怎样?
    昭华郡主了不得那是郡主了不得,你又算是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这样说话?”
    
    说到底,杨巧慧的出身并不是很好,至少不能与这圆脸姑娘相比。
    
    她险些气得摔了手边的茶盏,恨不能一杯水泼到对方脸上去。
    
    这两年以来,她杨巧慧做的不就是狗腿子的事情么?
    
    圆脸姑娘也冷笑:“你这样给人当牛做马,怎么也没见别人给你什么好处?
    昭华郡主可也没把你放——”   
    “我怎么?”
    
    突兀的一声笑,忽然从门口传来。
    
    这声音里,带着一种轻蔑和鄙夷,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不屑一顾,甚至还有一种蛮横。
    
    所有人一下愣住,回过头去的时候,便看见卫锦一身明艳的红衣,身后跟着浩浩荡荡一群人,已经走了进来。
    
    她脸上带着嘲讽的神情,眼神如刀一般从所有人的脸上扫过去。
    
    所有接触到她目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即便是有谁不服,一想到她背后的卫起,想到如今卫锦在宫中都能横行霸道的本事,也都打了退堂鼓。
    
    被截话的圆脸姑娘,也没了话说。
    
    方才被气急的杨巧慧,这才趾高气昂地哼了一声,然后她转身走到了卫锦的身前来,笑着道:“郡主怎么这么早过来了?
    似这般污秽的话,万不该进您的耳朵的。”
    
    圆脸姑娘面色一边,咬牙切齿。
    
    然而她越是这样,杨巧慧越是得意。
    
    卫锦将这一切看在眼底,却是一笑,道:“钱琳,有一句话你该听过,叫祸从口出。
    这话,本郡主,送你了。”
    
    说完,她轻轻一拂袖,朝着杨巧慧打了个手势,两个人便已经直接坐在了旁边去。
    
    当然,杨巧慧只能坐下下手,仿佛是卫锦的一个奴才。
    
    卫锦心下则是暗恨,书院之中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她,她却不知道这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最后只能说是女人与女人是不存在朋友这种关系的。
    只因为她卫锦样貌上佳,才学冠天下,更有别人羡慕不来的出身。
    光是“昭华郡主”四个字放出来,怕都有不少人要羡慕得眼红。
    
    杨巧慧暗暗打量着卫锦这一身,她裁衣服的这一匹红绸,怕还是宫里娘娘们赏的贡品,手腕上戴的,头上插的,无一不是有价钱的。
    光是这一身上下,怕不下两三万两,可见其身份何等贵重。
    
    “这一次,郡主来得的确是很早。
    听说,江东才子方淮西也来了京城,还……”   
    说着,杨巧慧故意截住了话头,去看卫锦。
    
    有的人要邀请上男子与自己一起逛庙会,自然也有男子愿意贴上来,传闻之中江东才子方淮西,也是英俊潇洒倜傥风流,更有才华无算。
    这人前日也来了京城,听说有意于卫锦。
    
    卫锦一听见这名字,眼底便闪现几分得意之色,只是她没有明说,明里暗里还端着架子,只隐晦道:“别瞎打听了,你会见到的。”
    
    这话相当于已经把事情给说出来了,杨巧慧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羡慕还是嫉妒,或者什么也没有。
    
    她笑了起来,只道卫锦厉害,连方淮西这样的大才子都拜倒在卫锦石榴裙下云云。
    
    卫锦自然听得舒坦,脸上笑容都多了起来。
    
    外头已经是人生鼎沸,车水马龙地过。
    
    宋府的车也在其中,不过前面堵得是水泄不通,叫人心里焦急。
    
    宋攸就在宋仪的车上,时不时拉开帘子朝外面看上一眼:“前面怎么不走啊?”
    
    她急得不行,就差下去跺脚了,看了外面半天,实在是等不急,回头来想让宋仪想想办法,可没想到,这一回头,立刻就看见宋仪已经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了。
    
    一时之间,这小姑娘有些沮丧,也不好打扰宋仪,只能老气横秋地叹了一口气,目光一低,就看见了压在几案上的几本书。
    
    上头是几本游记,还有一本陈子棠的诗集,只是压在最下面的,竟然是……   
    “咦?”
    
    宋攸忽然怔住了,她将这一本书抽了出来,封皮上赫然写着:昭华郡主鉴!   
    “五姐姐,你竟然也看昭华郡主写的东西不成?”
    
    今日醒得太早,宋仪有些没精神,听见这一句,她抬了眼帘,发现宋攸已经翻出了她压在下头的那本诗集,于是眸光忽然深暗了下来。
    
    她没表现出任何异样来,只淡淡笑道:“随手翻翻罢了。”
    
    “哦……”   
    宋攸也不知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不过随后就安慰自己:五姐姐一定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她又把那一本诗集放回了原位,接着又想起马车还堵在半路上的事,嘀咕道:“外头到底什么情况?”
    
    马车外面,聚着一群人,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巴不得冲上前去的样子,嘴里还喊着什么。
    
    “方公子,给我画上一幅吧!”
    
    “方公子,这里!”
    
    “啊啊啊方公子,这一把扇子……”   
    “竟然是方公子……”   
    ……   
    宋攸听着,不由道:“京城里可没听说过哪号人物叫方公子啊。”
    
    雪竹也在旁边,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宋仪之后,便探出头去,瞅了几眼,脸色却有些变化。
    缩回来,她压低了声音,对着宋仪道:“姑娘,是方淮西。”
    
    听着,宋仪终于挑了一下精致的细眉:“他?”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