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头上顶弹幕,京城我最富

第363章 要不要摊牌呢?

头上顶弹幕,京城我最富 梨乔乔 2525 Apr 27, 2024 10:00:35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长风万里》章节阅读:

    “少就是多吗?这句话我有印象。”张潮生点点头,心却悬了起来,柳海帆提到这句名言,难道是想说大潮的业务线太庞杂,又或者是在暗示大潮的管理架构过于臃肿了?
    可是大潮也不至于啊。截至目前在做的项目始终聚焦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管理上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项目制,也就是他一个总经理直接对接各个项目组,再加上少的可怜的几名后勤人员,根本和庞杂、臃肿扯不上半点关系。
    “张总对这个理念既然不陌生,那我直接讲了啊。”柳海帆谦逊的笑了笑,把手里的材料翻到第七页:“你看啊,咱们大潮……”
    “小柳,你别这么心急嘛,把少即是多大致介绍一下,也好让大家温故而知新,是不是?”翁北冥抬抬手,打断了他。
    “那好,我介绍介绍。”柳海帆合上材料,酝酿了片刻说:“其实lessismore最早是一种设计理念,倡导所谓的极简主义,持这种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追求的是用最少的元素实现最核心的功能。”
    大概是担心张潮生没办法充分理解,柳海帆专门举例说:“像苹果公司的创始人SteveJobs他就非常推崇极简主义,在iPhone系列手机的设计中,始终秉持的正是这种理念,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推荐你看看《乔布斯传》,那本书里也有相关的介绍。”
    “好的,我很欣赏乔布斯的创业精神,我记得2011年乔布斯去世的时候,我好像买过这本书,只是没太留意您说的这些。”张潮生说。
    “没关系,就像翁老师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嘛,我相信你再翻《乔布斯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柳海帆一脸温和,扶了扶眼镜:“lessismore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同样要求我们化繁为简,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达成最核心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要避免盲目的资源投入,聚焦关键目标。”余洋插了一句。
    何光南说:“抓大放小,有舍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没错,何总理解的很到位。”翁北冥点点头,对柳海帆说:“现在可以谈谈大潮的具体情况了。”
    “好的,我们回到第七页。”柳海帆收起笑,表情严肃了许多:“大家注意看啊,这是大潮目前在研发的几款原型机,从DC-1到DC-15,虽然都是外骨骼机器人,但是从潜在应用价值来看,真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
    “你们这么一比较,还真是有些过于杂了。”何光南看着第七页材料上的《大潮现有原型机应用潜力比较表》,眉头不禁蹙了起来。
    “这个问题我也意识到了,最近那些新原型机的研发已经叫停了。”张潮生说。看到这张《比较表》他感到很震撼,因为他虽然知道漫无目的的研发原型机很浪费人力,却从没做过这样的横向比较。
    除此之外,咨询公司强大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也让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较表》制作过程里,华广咨询的顾问们并没有让大潮做过任何配合,大潮上下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情。然而,落到表格各个比较维度里的具体描述,竟然是那样的精准,即使张潮生本人亲自填写也未必能填的那么细。
    “奥,这是个好现象啊。”翁北冥仰起脸望着张潮生问:“研发停下来之后大家都在忙什么呢?”
    “DC-1和DC-3的商业化。”张潮生回答。
    “也就是说目前大潮所有员工的精力都用在了两款原型机的商业化上了?”何光南问,眼神眯了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对。”张潮生点点头,疑惑的问:“翁博士,这么做也不好吗?”
    “肯定不好了。”余洋笑了笑说:“张总,您有没有想过要把DC-1和DC-3两款产品推向市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怎么也得两三年吧。”张潮生说。
    “两三年后再启动新原型机的研发?”柳海帆问。
    “差不多就是这个节奏,这样做不合适吗?”张潮生心里没底了。
    “还是我来说吧。”何光南微微一笑,结束了思索:“当我看到大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这么多原型机,还是感到挺惊讶的,创新能力惊人,确实是我们孵化器需要重点关注的企业。”
    “可是啊”何光南话锋一转,接着说:“你们现在这种做法非常的不明智,就好像是在刻意遏制大家的创造力似的……”
    “何总,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想让大家把更多精力用在商业化上。”张潮生解释了一句。
    “好,咱们先不讨论这个,我问你,因为集中商业化而失去的这两三年怎么追回来?”何光南笑容不减,静静的注视着张潮生。
    “是啊,失去的这两三年怎么追回来?”张潮生如遭雷击,脑袋低垂了下去。这算是机会成本吗?他在不断的问自己。
    “年轻人,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也好,其它行业也罢,科技创新比拼的难道不是时间吗?”何光南语重心长的说。
    “哎……”
    张潮生叹息了一声,这才发现自己做的并不是最好的决定。
    “何总果然是科创界的泰斗,三两句话就说到了要害上。”
    翁北冥看到气氛有些沉闷,故意恭维了何光南一句,接过话头说:“所以我们打算给大潮开一个双管齐下的好方子。”
    “双管齐下?”张潮生顿时来了精神。
    “这个方子包含三味药。”翁北冥竖起三根指头,目光炯炯,苍白的头发微微抖动:“第一味远志,我们打算先帮大潮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这个志向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定位,未来大潮到底要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贡献,必须明确出来。”
    “第二味金银花,立志之后还得有个清晰的发展路径,否则再远大的志向也落不到实处。我们给大潮开金银花,是想经过严谨、全面的评估帮大潮把产品矩阵梳理出来,这样一架藤上,完全可以开出两样花。既有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商业化,为大潮带来盈利的“金花”产品,又有无数朵聚焦前沿科技、布局未来的“银花”原型机。”
    “第三味三七。三七这味药味道虽然有些苦,但是它可以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我们给大潮开三七,除了要让大潮的血液流动顺畅,更是想让张总明白凡事三七开,不用事事都较真……”
    翁北冥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接着说:“其实三七说的是一套管理机制,有了这套东西,大潮的管理将会发生质的飞跃,从此再也不用依赖人了,靠的是制度和规则。”
    顿了顿,翁北冥补充说:“当然了,我现在说的这些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到时候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大方向应该不会错的。”
    “三味药,三味药……”张潮生喃喃自语,脸上的表情不停的变换着。翁北冥说的这些正是他长久以来思考的事情,只不过他的思考不但过于零散,而且根本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案。
    “大潮的春天要来了吗?”张潮生嗅到了空气中的芬芳,第一次感到春天竟然距离他这么的近。
    【作者有话说】
    医理即是人理,人理便是事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