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退婚后,我发疯整顿全候府

第113章 本王今日心情不错

退婚后,我发疯整顿全候府 香蕉妞妞 2182 Jan 25, 2024 9:11:19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高级文明的战争》章节阅读:


  神景帝一直未曾立储,而大曌立贤的先例可不再少数,所以立储之事也是现在朝廷一件悬而未决的大事,但这件事情除了现在的皇帝谁都没有资格干预,皇帝突然说起儿子,自然让群臣都想到了这件事情上。
  百官的脸色神景看在眼里,他接着说道:“家大了难免有些不出头的子女,父贤也免不了出现不孝的子孙。所以朕就想问问你们,你们都是大曌重臣,不说是富甲一方,也都是家大业大,朕想问你们的是,你们创造偌大家业是为了什么?”
  群臣面面相觑,皇帝忽然把问题问到了他们自己身上这转折有点大。
  神景这时候来到礼部尚书赵元吉的身边,赵元吉今年60多,两朝老臣,神景道:“赵爱卿,你是老臣、重臣,朕知道你家子女众多,如今也是三代同堂,尽享齐人之福,所以就由你来先说说,你创造的这偌大家业是为什么?”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具体的还有外交、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基本上就是专门搞程序的,和程序员干的事情差不多,只不过是这个是搞人与人直接的交流程序。
  赵元吉是自成乐帝起就立身朝堂,见证了神景二十年兴衰,为人是极其的聪明,不光聪明他还糊涂,人最难得的就是糊涂。
  比如对眼前皇帝的问题,他就非常糊涂,他相信所有人都和他一样糊涂,皇帝问的是什么?皇帝想知道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回答?这四个问题在加上皇帝的问题,谁能不糊涂呢?
  他赵元吉就不糊涂,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但他知道皇帝为什么要问他。
  因为他是少数还位立九卿的两朝元老,皇帝先问他就是要他带头,所以他回答什么都行,而赵元吉则如实回答了问题。
  “回陛下,老臣立朝也有四十于年,恪守为臣之本就是老臣的立身之道。”
  “报效君主,捍卫朝廷,老臣为此矜矜业业,不敢差池,然臣已经老了,老臣想来若以后家里能出一个人承我之志,投效朝廷,偌大家业不会辱没皇恩,老臣也就死而无憾。”赵元吉回答说。
  赵元吉这一番话,忠心耿耿官话十足,显然是不能让神景满意,但是也算是达成了皇帝带动话题的目标。
  “赵爱卿的话让朕心感慰,那么诸位大人你们呢?”神景又道。
  “臣等皆同。”群臣答曰。
  “皆同啊!皆同!既然皆同,那朕来给你们说说朕为什么问你们这个问题,然后诸位爱卿在来说说它有没有道理。”神景又向玉阶上走去。
  “昨天有个逆子,嚷嚷着要分朕的家,朕把他下了狱。”神景这么说道。
  下面听着的慕容修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其他百官就不明白了,大伙都大惊失色,这是哪个皇子得了失心疯要去分皇帝老子的家?
  当然也有人知道昨天七皇子被下了狱,还是大理寺的天牢。
  不知道是哪个皇子,官员们不敢开口,知道的人就知道是七皇子,更加不会开口多嘴,在这没啥娱乐的年头,谁不喜欢看别人家打孩子呢?
  “朕把他下了狱,他不服气就问了朕这样一个问题,他问朕,说我大曌立国两百六十年是为了什么?就和朕问你们的一样,朕也一样这么回答了他,朕说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不负祖宗江山。”神景说得声情并茂与臣子们心心相惜。
  可话峰一转,神景又道:“但那个逆子说那就更应该分家,说他就是百姓,和天下百姓一样都是朕的‘江山’,既然朕是为了他,反而不让他做主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这话朕起初一听认为不过是这个逆子的诡辩,可是朕仔细想了想,朕又觉得他说的没什么问题。天下百姓是朕的子民,朕的儿子怎么会不是朕的子民呢?如果连朕的儿子在朕的江山里都不能自主,那朕治理这若大的江山到底是为什么呢?”
  “诸位爱卿,你们想一想,你们都是位极人臣的大曌子民,你们也有不少子女,在这些子女中你们选贤、选嫡继承家业,希望这些子女将家业发展传递下去,这种传递是为了子女们过得更好吗?显然不是,你们刚才回答说是为了报效朝廷,报效君王。”
  “报效朝廷,报效君王又是为了什么?朕的答案是为了延续,这一点上朕也是一样的。但延续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让子孙过得更好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让现在的子女过得好起来,而要选择延续呢?如果不是,那延续有什么意义?诸位大臣谁来回答回答朕的问题。”
  神景这个问题一下子就难住了朝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延续和发展的问题是真正的大矛盾,朝臣们不知道皇帝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人在心里猜是立储,也有人猜别有说法。
  “慕容爱卿,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神景点名了。
  若他没有见过皇帝说的那个儿子,他此刻的回答可能就完全不同,慕容修也明白神景让他来回答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他听了见了。
  “回陛下,臣以为,无论是为了延续,还是为了过得更好,都是不同的选择,亦如有人为名,有人为利,其二者并非不可兼容,也并非可以简单合并,亦如这天无二日,家无二主,有所取必有所失,此乃天道。”慕容修回答完毕。
  他的回答很巧妙,不像是那些说话满腹经纶却什么也没有讲的大臣,虽然他也什么都没有讲,但却明确的告诉了神景,他认为必须要有所舍取。
  而他的这种舍取论却是神景想要听到的,慕容修对三十五年的国灾太明白了,听了李健城的话后,他排查了一天一夜,寻找‘隔县灾,连县丰’的情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无论情况如何,至少证明了,七皇子所说不假,天灾已变**。
  皇帝问他是发展还是延续!他就已经没得选了,所以他回答必有舍取,也就是做好了思想觉悟,随时听领导吩咐。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