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第八十三章 女司机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星海一号 2088 Oct 16, 2023 9:15:39 PM
    第二天,天微微亮,阿九便起床了。
    猪肉佬已经把猪肉送来,他要着手做扣肉,据说是他们村的祖传手艺,以后还要让他儿子也传下去的。
    张父在边上帮忙打杂。
    没办法!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
    张耀华也起床了,阿辉已经在等候。
    “快刷牙!”阿辉喊道。
    “不刷了,回来再说。”张耀华开水龙头,随便抹两把脸,就跟阿辉出发。他们得去镇上把昨晚定好的菜都买回来。
    “小心点。”老妈在身后提醒道。
    “知道啦!”
    阿辉把自己老弟的车钥匙扔给张耀华:“你来开,这种路我不太敢。”
    其实,张耀华也不习惯,本来开车就不多,走乡道就更少了。
    他刚出村子不久,其他村的一辆车追上来,疯狂按喇叭。
    妈的!张耀华最烦就是不断按喇叭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开车的速度是慢了点。在一个稍微宽的转角,把车子开进去,让后面的先走。
    “赶着去投胎吗?”阿辉也骂道。
    好在张耀华的心态比较好,不容易路怒,否则今天还真不一定让他。
    又走了一会,他们就看到之前超他们的那辆车,停在路边。靠近后才发现,那辆车竟然一头撞在两棵蕉树上,其中一棵还被撞断。
    一死一伤!
    阿辉一看,顿时笑了。
    而张耀华看到路边蹲着的女人,冷汗都冒出来。
    女司机?
    还好,还好刚才让她先走。否则,女司机发起飙来,难顶哦!
    如果车上有人受伤,张耀华会停车帮忙,虽然这女的刚才朝他疯狂按喇叭,但也不能见死不救。但既然人没什么事,张耀华才懒得停车慰问呢!
    女人抬起手,想要招停张耀华的车,请求帮助,谁知车子呼啸而过。
    气得她一脚踢在车轮上,暗想什么人呀?这么没同情心的吗?
    来到镇上,街上行人还很少,两边的店铺几乎都是关着的。唯有几家早餐店,以及菜市场亮着灯。
    “要不要先吃肠粉?”路过一家肠粉,阿辉问道。
    除了肠粉,还有当地的美食——簸箕炊。
    其实,就是一层层米浆加上去炊熟,形成的米糕,吃起来口感像年糕,只是看着很多层,类似千层糕。
    最上面的一层,还撒了点芝麻。
    他们镇不少人都喜欢吃这东西。
    “没刷牙。”
    阿辉翻白眼:“让你刷牙的,去漱漱口就吃,讲究那么多干嘛?以前又不是没试过不刷牙吃东西的。”
    年纪越大,反而越讲究。
    再说了,刷了那么多年的牙齿,也不见白。
    阿辉非常郁闷,他的牙齿好像天生就不怎么白。牙膏刷什么都干净,就是刷不干净牙齿,有时候自己想想都想笑。
    得!张耀华跟着进店。
    阿辉点了两碟肠粉,鸡蛋瘦肉肠。张耀华则是用茶水漱漱口,也没真的那么矫情。
    “这条老街破破烂烂,也不修一修。”阿辉吐槽道。
    他话音刚落,早餐店的老板娘就笑道:“最近就要翻修了。”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镇民们第一次吐槽,多次跟政府反映。前几年就有消息传出,政府出资重新翻修老街。
    可传了那么多年,依旧没有丝毫动静。加上附近还新建了一条新街,大家以为老街是不打算管了。
    没想到,前些天政府就发出正式的通告,近期要针对老街改造。
    这也让他们这些在老街做生意的商贩喜出望外。
    虽然老街改造,他们商户要出一点钱,但他们觉得值。毕竟现在这条街,只要下雨就不成样子,越来越多人不喜欢往这边走。
    人气逐渐往新街那边汇集,他们心里着急呀!
    “是吗?那敢情好,早应该修了。”阿辉愣了下。
    “不止是修街面,两边的屋子也要重新粉刷。”
    张耀华惊讶:“那你们不用出钱吗?”
    这相当于帮商户粉刷门面呀!
    要知道,老街这边的建筑,几乎都是三五十年前的产物,有些建筑的墙皮都掉落,露出里面的红砖。
    “哪有那种好事?肯定要呀!”老板娘苦笑道。
    不止如此,以后卫生费也要涨。只是涨得不多,大家也就没计较而已。
    “蛋肉肠好了,辣椒酱在桌上,有需要就自己加。”
    不管是张耀华,还是阿辉,对此都敬谢不敏。
    吃过肠粉,两人来到菜市场。
    这个菜市场很多年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一楼卖菜,二楼卖衣服。内部一点都没有变,居然连重新装修都没有。
    张耀华和阿辉拿着菜单,一样一样地去采购。
    “老板呀!这生意不是这样做的,水太多了。”阿辉将菜心双手握起来,水就不断往下流。
    是的,是“流”,不是“滴”。
    “洒点水新鲜嘛!甩一下就好。”老板并不尴尬。
    张耀华相当无语,你这是洒一点水吗?怕是刚从水里捞上来的吧?
    要不是家里的青菜都不够吃,他们真不想在外面买。
    最近的蔬菜是真的贵,就没找到低于三块钱的。他们这种小乡镇,物价也出奇的高,张耀华甚至觉得比广州都高。
    “青瓜也这么贵吗?”
    老板叫冤:“那里贵啦?一直都是这個价好不好?北方运下来的。”
    张耀华抹了把汗,差点以为老板要问工资涨没涨,有没有努力工作。
    实际上,北方菜更便宜,卖相更好。
    张耀华以前还有点纳闷,为什么北方菜明明卖相更好,还要大老远运下来,卖得比本地菜更便宜。
    直到他北方的朋友告诉他,北方的大棚蔬菜,很多都是有补贴的,他才明白过来。
    大棚种出来的菜确实更好看,而且有补贴,根本不怕和你们本地菜打价格战。
    买好青菜后,张耀华和阿辉到不远的牛肉档看牛肉。
    “这是水牛肉吧?今天没有黄牛肉吗?”阿辉一下子就看出那是水牛肉。
    后面的摊主招手,喊道:“靓仔!我这里的是黄牛肉。”
    阿辉走过去,先检查是不是注水牛肉。牛肉贵,注水并不罕见。
    张耀华成了打酱油的,真不懂这些。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