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闪婚后,替补新郎宠她上天

第174章 黑客S

闪婚后,替补新郎宠她上天 一只大猫 1636 Sep 21, 2023 6:29:18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墨菲定律》章节阅读:

    我们都需要一定的“距离”
    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冬季的一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身上的长刺又把同伴刺疼,很快大家就分开了。但寒冷又迫使大家再次围拢,疼痛又迫使大家再次分离。如此反复多次,它们终于找到较佳的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程度取暖御寒的距离。其实,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良好交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选择题:
    你要坐公交车出去玩,上车后发现只有最后一排还有5个座位,走在你前面的两个人,一个选了正中间的座位,一个选了最右侧靠窗子的座位。剩下3个座位中,一个在前两个人之间,两个在中间人与最左侧的窗户之间。这时,你会坐在哪里呢?
    想必,你多半会选择最左侧窗户的座位,而不是紧挨着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位坐下。不要好奇,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像刺猬那样,彼此需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有时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法看清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
    关于这方面,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阅览室,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进去拿了把椅子,坐在那位读者的旁边。实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当他坐在那些读者身边后,被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很多人选择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甚至还有人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证明,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周围有一个自己可以把握的自我空间。如果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把握适当的交往距离,就像互相取暖的刺猬那样,既互相关心,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交际中的距离学问
    既然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要,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才合适呢?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4种距离。
    1.亲密距离
    所谓亲密距离,即常说的亲密无间,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18英寸(15~44厘米),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英尺(46~76厘米),正好能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范围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4英尺(76~122厘米),朋友和熟人可以自由进入这个空间。不过,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76厘米),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122厘米)。
    3.社交距离
    这个距离已超出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4.公众距离
    通常这个距离是指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个空间的活动,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当然,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