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妖孽小村医

分组行动

妖孽小村医 悲伤的狗 2620 Jul 12, 2023 12:34:35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万历强明》章节阅读:




  黑夜在窗外凝聚,书房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
  桌上的斗彩鸡缸杯里没有了茶水,旁边茶壶中剩余的茶水也已经温凉。
  张居正靠着椅子,眼睛微微闭着。
  他回忆着今天早上时,万历看向他时的殷殷目光。
  那份真诚,那份热切是做不了假的,真切而又实在。
  “唉!”
  良久之后,他睁开了眼睛,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目光放在了窗外,漆黑如墨的夜吞噬了天地。
  张居正是要军权的,历朝历代的改革,没有不死人的。没有绝对暴力的支持,改革者会死的很惨。
  张居正不怕死,他怕改革失败,害怕努力付之东流。
  谭纶是个有能力且忠心廉洁的人,可他却不是一个听话的人。
  这样的人横在面前,将会成为张居正的绊脚石。
  获得军权之后,张居正将会对皇权进一步压制,一想到今天早上时万历的表现,张居正的心中却多了一些忧郁。
  手中捏着万历给他的那个牙牌,三十六字被他摩挲在手中。
  “改革势在必行,陛下是个仁君圣君,只能先苦一苦陛下了!”张居正无奈的叹道。
  ……
  启明星起的很早,早早的就挂在了天上。
  万历也起的很早,在乾清宫前面的广场上锻炼。
  今日比之前能好一点,可以跑完一整圈了。
  孙海和客用这两个家伙依旧是那副拉胯样子,半死不活的挂在尾巴上。
  万历回头看了他们两人一眼,又开始了广播体操。
  随着动作的进行,呼吸渐渐流畅,关节开始发热,一股暖流,流遍万历的全身。
  温度尚有些低,可万历没有任何冷意。
  吃过早膳之后,又到了文华殿讲读的时候。
  万历如期而至。
  张居正带着讲官等候多时,一番见礼后,按照流程开始。
  课程算不上重,万历前世对四书五经颇有了解,学起来也不难,时不时也能给出独特的看法。
  今日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乃帝王之书,由张居正亲自讲解。
  当他讲到唐朝末期的皇帝时,忽然停了下来。
  张居正淡淡的看了冯保一眼,然后询问万历:“陛下,您认为唐亡于什么?!”
  万历稍作思考,说道:“朕以为,很大的原因是藩镇割据,地方不服朝廷,大权旁落,人心板荡。”
  张居正捏了捏下巴上的胡须,说道:“不尽然。藩镇之祸虽然猛烈,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自玄宗赐军权于高力士之后,唐后廷阉患之祸四起。
  阉患掌权,于内禁之中行废立之事,此乃朝纲逆转。神器不正,大权不稳,地方自然不稳!”
  此言说出,一旁的冯保吃了一惊。
  怎么突然又开始了?前几天用胡涍压了我一头,今日又来?要是真被他得逞,那还得了?几次三番,真以为我是泥捏的?!
  冯保忍住心中的怒火,正欲发作,却被万历的话打断:“张先生,朕以为,一个王朝的没落,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或天灾**,或大权不稳,或异族入侵。唐亡不能归咎于阉祸一事上。”
  “然!”
  张居正没有接着开炮,而是赞许的说道。
  这倒是让人惊讶。
  冯保听万历这样说,渐渐放下心来。
  不过,心里也开始揣测,万历为何要这样说?前几天还和自己过不去,怎么今天就变了?
  张居正接着道:“王朝兴衰,非一日可以言明,除却吏治、兵力之外,还有税收一项。我朝至今已有两百余年,永乐之时,朝廷岁入折银两千余万两,可至隆庆元年,太仓仅存银一百三十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一百三十五万两、边饷银两百三十六万两、补发年例银一百八十二万两,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五百五十三万两。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三个月的开支。
  时朝臣建言,效仿永乐、宣德年开海之策,与海外贸易。可惜民间走私成风,朝廷开海获利甚微。”
  听到此处,万历的眼睛亮了一下。
  海外贸易,这可是个大头。
  不过,万历并不着急明说,而是静静的听着。
  “自弘治年之后,民间土地投献成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朝廷收入急转直下。地方豪强,利用灾祸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威逼利诱,使得民无立锥之地,赤贫如洗,至此,民变如林。”张居正声音洪亮的说着。
  文华殿中的官员听着张居正的话,无一不胆战心惊。
  他们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他们不懂吗?他们都懂,但他们不说,因为这是他们的利益。
  这话能讲吗?
  这话不能讲,这是全天下士绅的伎俩。朝政江河日下,很多官员把责任归咎于皇帝失德,朝有奸臣,可从来没有人说过,背后真正的原因。
  而今天,士绅们的遮羞布,被张居正彻底的撕下。
  考成法实施在即,掌握兵部之后,张居正就会和那些士绅彻底的撕破脸。
  万历一旁的冯保身体抖如筛糠,面色发白。
  张居正身旁的吕调阳不断的喘着粗气,坐立不安。
  万历深吸一口气,问道:“张先生的意思是?!”
  “清丈天下田亩,清退民间投献,开拓无主荒地,安置无地流民,清查贪赃枉法,肃清边军废糜,实行一条鞭法!”张居正声如洪钟,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敲响。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此前,张居正一直说要变法,可无人知道变法的真正内容。
  今天,一切都揭晓了。
  万历看着坐在自己面前,身如青松的张居正,心中燃起了一堆火。
  历史上年幼的万历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可此时的万历懂。
  煌煌七言,犹如泰山。
  “张先生,为什么没有开海呢?”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万历问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更加震惊的话。
  不对啊,陛下,这话不对啊。
  所有人的心头都在呐喊,事情的发展有些不对劲啊。
  张居正的眼睛亮了一下,脸色微微变化。
  他不知道万历是真懂还是真不懂,竟然能问出这样的话。
  张居正调整心态,笑而不语。
  万历把所有人的反应都放在眼中,他本想说出“张先生,您觉得官绅一体纳粮如何?”这句话,可看众人这架势,就没说出口。
  改革改革,慢慢改,慢慢革,一下子怼的太狠,是会出事的。
  就在这时,文华殿的门口跑来了几个黄门太监。
  冯保脸色微微一变,直接跑了过去,开口呵斥:“你们几个慌慌张张,真不懂宫中规矩?想吃板子了吗?”
  其中一个小黄门忙将手中的奏疏捧起,委屈的道:“回公公,这是从左顺门送来的奏疏,说是要紧事!”
  “还不快滚!”冯保从他们手中接过奏疏,又骂了一句,急匆匆的把奏疏拿到了万历那里。
  奏疏一共有三份,署名分别是福建道御史景嵩,吏科都给事中雒遵和山西道御史韩必显。
  万历翻开奏疏,看了起来。
  三五分钟后,万历将手中的奏疏猛然放下,看向张居正。
  这三份奏疏大同小异,全都是弹劾当朝兵部尚书谭纶。
  张居正,瞄向了军权。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