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妙手小村医

第565章 改口叫妈

妙手小村医 花街教官 2621 Jul 8, 2023 11:47:42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章节阅读:

    李孟羲大喜过望,他翻来覆去的看量角器,来回摸索着。
    在李孟羲检查量角器时,乡勇们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他手里那块平平无奇的木头上。
    乡勇们实在看不出李孟羲要用这块木头干嘛。
    量角器质量很好。
    “小哥儿,谢了!”李孟羲道谢。
    木匠小哥儿跟个闷油瓶一样,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了。
    “对了,小哥儿,你叫什么名?”李孟羲问木匠小哥儿叫什么名字。
    问了个寂寞,木匠小哥儿看了李孟羲一眼,拍了拍腿上的木屑,并不理李孟羲。
    看出了气氛的尴尬,狗子立刻不乐意了,他朝木匠吼了一嗓子,“人家问你名儿呢,说下会死?”
    被什长现在成了伯长的狗子吼了一嗓子,木匠小哥儿不情不愿回到,“鲁犁。”
    “鱼日鲁吗?唉,你跟鲁班祖师爷一个姓奥。li是哪个li?”
    “木犁的犁。”
    “奥。”李孟羲点了点头,他记住木匠小哥儿的名字了。
    得空就向关云长建议排查下军中有多少匠人,然后单独编成一伍,早晚有能用得着的时候。
    不大一会儿,麦粥好了。
    狗子热情的先给李孟羲哥俩盛好,有上次的经验在,狗子没有特意盛稠的,可是李孟羲和弟弟碗里的粥比别人还是稠了一点。
    李孟羲和弟弟人小,吃的不多,坐在车上,又不用赶路,他两个一点不饿。
    乡勇们不同,乡勇们要连着赶一天路,赶路全靠一双脚,体力消耗巨大。
    粥很烫,乡勇们一边被烫的吸溜着,一边狼吞虎咽,吃相极其彪悍。
    骑兵一天能赶多远的路李孟羲不清楚,但步兵一天大概能走三十里左右。这个数字是他推测出来的。
    推测是根据白天时,关羽辎重后队拖了半天时间,前队走远了十五里。
    半天走了十五里,一天行军的路程自然就是三十里。
    如果抛开辎重队,步军行军的速度或许能更快,但是行军不可能抛开辎重队单独行动,所以全军总体的行军速度基本上和辎重队的速度持平。
    路况好的情况下还不明显,路况稍微烂一点,人一双脚徒步能走的路,车辆不一定能走,于是辎重队的行军速度就慢了。
    麦子没有用水淘一下就丢瓦罐里煮了,果然会影响口感。
    李孟羲没喝两口,就被沙子硌了牙,他只是眉头微皱,把沙子吐了出去,没事儿一样继续吃。
    大家都吃一样的麦粥,没必要矫情。再说了,兵荒马乱的,有吃的饿不着就不错了。
    若矫情到非要喝蜜水打死都不肯喝脏水的程度,跟袁绍那样,那就离死不远了。
    砖头看样子也吃到了沙子,他吃着吃着,就把碗放下了,然后抬头看着哥哥,张嘴就要说什么。
    “吃你的饭。”李孟羲在弟弟说出伤和气的话之前,就打断了弟弟。
    除了有沙子糁牙以外,麦粥还是很好吃的。
    正吃着,突然有轻轻的脚步声接近。
    “谁?!”狗子厉喝一声,手疾眼快的从篝火中抽了根木柴,当火把一样向外一照。
    木柴的火焰照出了一个瘦小的身影。
    来人鬼头鬼脑的,眼睛四处乱看,看到了李孟羲,他眼睛一下亮了。
    而李孟羲这时也注意到了他。
    “你不是那个那个……”
    “猴儿。”猴儿自报了家门。
    看猴儿像是有事儿来,李孟羲邀他一起烤会儿火。
    不能邀请他吃饭的,大家把麦粥已经分完了。
    猴儿就是创造性的发明了地趟刀,很机灵的那个乡勇。
    麦粥不一会儿就吃完了。
    今天没水洗碗了,迫于无奈,李孟羲只得学别人的样子,把碗舔干净算了。
    这不行,有空得问刘备要个水囊,别的不说,每天洗碗的水得有。
    “猴儿哥,你来找我?”李孟羲主动问到。
    猴儿嘿嘿一笑,他缩了缩脖子,抓耳挠腮的,一副猴样,“那个地趟刀,关将军问起,俺跟他说了。虽说没得赏,但咱在将主面前露了脸。”
    “来这儿是特地感谢小哥儿你的。”说到这,猴儿有点局促,双手扭捏的不知该放哪好了,“小哥儿你帮了咱,可俺现在啥都没有,拿不出东西当谢礼……”
    “不必!大可不必!”听猴儿这一说,李孟羲满脸是笑,忙摆手说不必。
    苦哈哈的大头兵,能拿出什么谢礼。
    举手之劳,人家有这个心专门跑过来感谢,就足够了。
    猴儿这人真机灵。
    “地趟刀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我只是略提点了一下而已。至于感谢,倒不必了,有这份心够了啊。猴儿哥,别跟我见外!”李孟羲笑着着,斜出身体,隔着一个人,伸手轻轻打了猴儿一下。
    猴儿没躲,只是笑。
    猴儿既然来了,李孟羲了想了下,决定再帮他一下。
    因为在操练的时候很卖力,狗子从什长升成伯长了。
    也不知猴儿弄出了地趟刀,升官了与否。
    李孟羲于是开口问猴儿。
    猴儿竟然说,没有被升官。
    奇了怪了,关羽难到忽略了人才?不应该啊。
    关羽或许有自己的考量的吧。
    李孟羲怕猴儿心里有什么芥蒂,于是开导,“咱义军人少,要是都升官,人就不够了。猴儿你别急,等下次扩军,升官肯定有你的份,那到时候,你是想当伍长啊,还是想当什长?”
    一番话,把猴儿说的笑逐颜开。
    “当什长嘛!什长官大!”
    有人立刻调侃到,说猴儿你不傻,还知道官大小。
    众人立刻大笑。
    关羽没做完美的事,李孟羲帮他解决了。
    本着帮人帮到底的想法,李孟羲替猴儿认真着想,把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不吝相告。
    “猴儿哥,你识字吗?”李孟羲了问。
    “不识。”猴儿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不识字,看来当不了当不了大将军。”
    李孟羲又问,“那猴儿哥你可有一技之长?木工?打铁?或者会医术什么的?”
    猴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俺会种地算不?”
    众人哈哈大笑,在座的谁不会种地?会种地也算本事吗。
    意料之中,李孟羲了点了点头,“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崭露头角。而看猴儿哥你身小力薄,靠勇力立身看来也是不行。”李孟羲不由得摇头。
    “这样吧,既然咱身板比不过别人,也没一技之长。刚好你摸索出了地趟刀,那咱就在这一件事下功夫。”
    “不是说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咱虽力不如人,但咱就就守着一件事,拼尽全力,必能有所得。”
    “猴儿哥我建议你,把功夫花在地趟刀上,日日琢磨,争取早日把地趟刀变成看家本领。”
    “等别人说起地趟刀,就数你猴儿哥技艺最精熟,那别个不得向你讨教?全军也得向你讨教。如此,猴儿哥你凭地趟刀一术,足以在军中立足。”
    “猴儿哥,”李孟羲语重心长,“地趟刀,是你安身立命之本,且记,十二分用心。”
    李孟羲设身处地的为猴儿分析了种种,说到猴心里去了。
    猴郑重的点了点头。地趟刀,真个就是安身之本。
    旁人也附和道,李家小哥儿是有大本事的人,人家能费心费力的提点你,猴儿你可得记清了,好好的把地趟刀给弄起来,别让人家一番心血白费。
    猴感激的看了李孟羲一眼,拍着胸脯说拼了命也得弄个名堂,不叫别人说李家小哥儿看人不明,错看了个孬货。
    李孟羲不由咂舌,怎么说着说着,就要拼命了。
    不值当啊。
    不过,猴儿找到了在这动荡乱世生存的根本,再好不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