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小说 诡道读书人

第52章 席家来客

诡道读书人 蒋万 2232 Jul 7, 2023 6:37:54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鉴宝宗师》章节阅读:


    看着杨德奎的动作,唐顺并没有询问。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步骤的工序的目的。
    将木雕制品放进茶水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上色。
    因为文轩弄坏的那尊摆件,颜色是呈黑褐色的。
    而杨德奎泡的茶水,是红茶。
    茶水沉淀后的颜色,呈褐色,色泽十分相近。
    再经过风干,后续工序之后,彼此的差异,就将迅速消失。
    当然,上色也可以采用漆料。
    只是,漆料会有化学物味道,行家闻一下就知道。
    文轩摔裂的那尊摆件,就是采用的漆料上色。
    将木雕浸泡进茶水后,杨德奎便是洗锅,加水熬煮起香料。
    香料随着沸水滚动,一股香味,迅速扩散了起来。
    檀木香!
    唐顺眼角微动,瞬间分辨了出来。
    更准确点说,这是雪梨香。
    雪梨香是檀香四类香气之一,排名最末。
    市面上造假作伪的檀香料,几乎都是采用的这种雪梨香。
    杨德奎熬煮的香料,是一种被称之为‘雪梨香膏液’的药液。
    这种药液的作用,就是为了给木雕熏香。
    熬煮香料的过程有些持久,差不多足足一个小时。
    原本的沸水,已经熬成了粘稠的浆糊状。
    轻轻地搅拌,这种浆糊都能够牵成丝线。
    “把门窗关上!”
    杨德奎抬头,看向唐顺示意道。
    “好!”
    唐顺颔首应承,去关闭了门窗。
    回来的时候,便是看到杨德奎从茶水里面,将那尊弥勒佛造像摆件提了出来。
    然后,慢慢地放进了雪梨香膏液里面。
    粘稠的膏液,瞬间裹满了木雕的周身。
    杨德奎用筷子将木雕按进了浆液内部,彻底埋没在了浆液之中。
    然后,杨德奎端着锅,将铁锅浸入了装满冰水的盆中。
    “嗤嗤嗤嗤!”
    滚烫的铁锅,浸入冰水,瞬间发出了水火侵蚀的声音。
    并且,铁锅内外,冒起了腾腾白雾。
    白雾浓郁,缭绕飘散,好似烟云,迅速充斥满整个厨房。
    一股浓郁的檀木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白雾缭绕,厨房内的视野都是朦胧模糊起来。
    “走吧,出去抽根烟!”
    杨德奎没有理睬,招呼了声,便是走出了厨房。
    唐顺没有多说,跟着出去了。
    走进客厅坐下,杨德奎自顾自的点燃了根中华烟。
    深深地抽了口,长长地吐息着。
    一口烟雾吐尽,杨德奎看向唐顺,道:“怎么样?看得懂吗?”
    “勉强吧!”
    唐顺颔首一笑:“虽然我对您这行业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一些工序还是听说过的。您这个步骤,是为了给木雕包香的吧?”
    “不错!”
    杨德奎抖了抖烟灰,轻笑道:“对方既然自称他的东西是檀木制的,檀木香的仿造,就必须做牢固。”
    “使用人工香精包香,仿制出檀木香味,这是必要的工序。”
    “不过,我采用的工序,很复杂,并且很浪费时间。其他人使用的方法,则是浸泡香料液。”
    “就像对方那件,就是用的这种简单办法。所以,其中的香味很浓,且散布不均匀,很容易让人识破。”
    说到这里,杨德奎一脸的信心十足。
    明显是对自己的技艺,很是自信。
    “后面还需要多久?”唐顺询问起来。
    “如果粗制滥造的话,很快就能够搞定。不过,我不喜欢那种方式,我想做得更真实一些。所以,后面还有不少工序。”杨德奎介绍道。
    “噢?”唐顺好奇起来。
    虽然他也懂造假,但却并不懂高深级别的。
    像杨德奎掌握的这种,他也只是一知半解,听说的并不深。
    杨德奎抽了口烟,抖了抖烟灰,解释道:“一会儿包香之后,木雕的颜色,会褪掉几分。所以,之后还需要再次浸泡茶水上色。”
    “上色之后,再包香,再上色,如此反复,让茶垢的颜色和香料的味道,彻底渗透融入进木雕材质内部。”
    “再之后,就是封蜡。这个你应该懂的,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木制工艺,都有封蜡这个步骤。”
    “封蜡之后,能够锁住木雕内部的香味,使渗透进木雕内的香味不会轻易消散挥发。”
    “封蜡之后,再是打磨,将工艺品表层的污垢祛除,并将不均匀的粘粘痕迹去掉。”
    “最后剩下的工序,就是包浆了!只要包浆做好,这尊工艺品,就算竣工了。”
    “按照这些工序做下来的话,估计得忙碌到明早天亮。”
    杨德奎讲述完,随即看向唐顺,道:“如果你撑不住的话,可以休息一下!做好的时候,我会跟你讲的。”
    “没事,我还撑得住。”
    唐顺摆摆手,笑道:“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可不想错过。”
    “也成。”
    唐顺执意想要偷师,杨德奎也没隐瞒。
    抽完烟,杵灭烟头,杨德奎便是起身,再次去了厨房。
    打开厨房门,内部的白雾,早已经消散。
    厨房内的空气,残留着雪梨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铁锅内的浆液,也是处于半凝固状态。
    木质的弥勒佛造像摆件从中浮起来半截。
    杨德奎用筷子,拨开浆液,将摆件取了出来。
    擦拭干净,再次浸泡进了茶水。
    如同他之前介绍的步骤一样,反复上色包香,进行了三次之久。
    直到凌晨五点钟,才彻底停止工序,开始封蜡。
    封蜡之后,便是打磨。
    这两个步骤忙碌了一个多小时。
    最终,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包浆。
    杨德奎洗干净了铁锅,重新上炉开火。
    将配料放入锅中,加水蒸煮。
    铁锅上面,多了一副蒸笼。
    在蒸煮的过程中,杨德奎打开配料包,取出了一包黏土。
    将黏土和水搅拌均匀,呈现浆糊状。
    然后,杨德奎将这些黏土浆糊,均匀的涂抹在了弥勒佛造像摆件上面。
    做完一切,炉灶上面的锅已经开了。
    杨德奎示意唐顺揭开蒸笼,随后将涂抹了黏土浆糊的木雕放进了蒸笼。
    蒸笼回盖,合拢起来。
    杨德奎洗了手,将炉灶的火焰调到了中火。
    点燃了支烟,吐尽烟雾,杨德奎便是拍拍手,道:“这种造假法,就叫蒸馏包浆法。通过蒸煮的水蒸气,使其和黏土、空气发生氧化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氧化反应的沉淀物,附着在器物上面,就会形成一层形似包浆的粘膜。”
    “这种仿制包浆,跟长年累月埋在土里的自然包浆差异不大。即便是许多老师傅,都未必看得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