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二百六十章 双赢的推销计划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如意键盘 4833 Apr 14, 2024 6:01:31 PM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http://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快,江山手中的钢笔似乎越滑越顺。
    与刚提笔时的踌躇,明显成了两个样子。
    “江山,”
    伴随着一阵咚咚咚,门外传来了陈佩斯的叫门声。
    坐在窗前的江山,赶紧回头一看,果然,两个小家伙都迷迷糊糊坐了起来。
    “来了,来了,”
    抓起桌上一张纸,江山直接奔向门口。
    路过还坐在床上的俩孩子时,语速飞快的叮嘱了一句:
    “一会听叔叔阿姨的话啊。”
    依然有点迷糊的小鱼和小白,对着三叔点了点头。
    门锁拧开的同时,笑眯眯的陈佩丝赶紧招呼了一声:“早!”
    “早,”江山一边说,一边向外走:“帮小白收拾收拾。”
    “这么早你干嘛去啊,合着我大清早跑过来就为了当保姆?”
    原本是被江山叫来吃早饭的陈佩丝,莫名其妙就被对方安排了任务。
    “我去打个电话。”
    “嘿,我说你能不能……”
    对着江山离开的背影,陈佩丝还想再嚷几句,转脸一看见坐在床上的两个小家伙,顿时就不再言语了。
    “早啊,小朋友们。”
    “陈叔叔早~”
    “来吧小白。”
    陈佩丝伸手就捞起一个:“还是陈叔叔好吧,一大早就过来看你们。”
    “小庆阿姨呢?”正在自己穿棉袄的江小鱼,向门口张望了一眼。
    “小庆阿姨可懒了,估计这会和伱一样刚睁眼!”
    正说着,刘小庆推开虚掩的房门,斜着眼走了进来:“陈小二你说谁呢?”
    “说曹操呢!”
    陈佩丝也斜着眼瞧着她:“刚刚看见江山了?”
    “看见了,”刘小庆帮小鱼把衣服领子翻了出来:“棉衣都不穿就往外跑,冻得跟猴一样?”
    “他干嘛出去打电话呀?这屋里不就有一部电话嘛。”
    邵伯林给江山安排的是一间干部房。
    除了面积与摆设,与普通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部电话机。
    “我估计呀,”女人的敏感,往往能令男人自觉勒紧裤腰带:
    “肯定是什么见不得光的话,你也不想想,这屋里的电话可是总机可以听见的。”
    “噢~”陈佩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下一秒:“不会说话就别开口,瞧你给形容的,还什么见不得光。”
    刘小庆白了他一眼,反手在桌上拿起了一小卷用牛皮筋扎起来的饭票。
    “嘿,要说还是你的眼睛贼。”
    “不会说话就不要吃饭。”
    “姐,趁着江山那小子去打那个见不得光的电话时,咱们赶紧去食堂把这饭票都给他花啰!”
    “啧啧啧,叛徒。”
    就在两大两小向着招待所旁的邮局食堂进军时,冻得像猴一样的江山同志,正在给浦江的报社打电话。
    “小丁你先准备好纸笔,”
    没有任何寒暄,江山对着电话那头的丁铃铃自己交待上了:
    “还记得临走时,我跟你们布置的任务嘛?”
    “记得,”丁铃铃记得很清楚:“准备采访著名歌唱家朱逢博。”
    “准备好了吗?”
    “蒋壮壮都已经打听好了,朱逢博老师上个月刚从燕京回来,我们随时都可以动身。”
    “那这两天就把这事办了吧,”江山看着手里的计划单:“知道该问什么吧?”
    “你都已经写给我了,还能不知道?”
    “行,”江山快速说道:“其它的等我过两天过去再说。”
    挂了广告科的电话后,江山又赶紧给大哥的总编室去了电话。
    “老三啊,”江海笑呵呵的靠在办公椅上: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由你提议的《走进校园》栏目,第一期刚登出去没几天,就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大家都表示很喜欢这个栏目。”
    虽然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江山还是随着老大的声音笑了起来:“正好,我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是嘛?燕大的采访结束了?”
    江海早就清楚老三此行的目的。
    在江山递上来的公费出差申请单上,清清楚楚写得就是:《走进校园》的采访工作。
    “我人还没去呢。”
    “那是什么好消息?”
    “热烈庆祝我国著名女歌唱家朱逢博的立体声音乐磁带《蔷薇蔷薇处处开》在香江的销售突破10万盒大关。”
    “嗯?”江海听得有点懵:“什么东西?你再说一遍。”
    江山又清清楚楚重复了一遍:“这次听清了吧?”
    “这就是你说的好消息?”江海还以为是什么呢:
    “这事你不都跟我说了嘛,哪里是什么突破10万大关,明明就是想尽办法只卖了10万盘磁带。”
    “事虽然还是这个事,”江山吸溜了一下鼻涕:“但换着说法,是不是听着就不一样了?”
    颠倒黑白、藏头去尾、断章取义、美化事实、误导消费者……几乎是每一个高素质的媒体人,必备的技能。
    江山虽然不会做缺德事,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此项技能。
    否则,在后世妖魔鬼怪的新媒体世界,别说叱咤了,搞不好就给人直接嚼了。
    “如果我之前没听你聊过这事,”江海有一说一:“听着还真感觉有点激动呢。”
    “大哥,我一直有个心愿。”
    电话那头的江山忽然换了种语气,一直抓着听筒的江海跟着就皱起了双眉:
    “老三,你是遇到什么事了吧?有大哥在,什么都别怕,只要是大哥能帮的一定没二话。”
    “那你赶紧拿笔记一下。”
    “记什么?”
    “热烈庆祝我国著名女歌唱家朱逢博……”
    “怎么又是这玩意!”
    “哥,帮我在首页刊登一条一句话的新闻。”
    首页短小精干的新闻简讯,向来是《东方都市报》的一大特色。
    比起其它报刊的前言、主体、分析和总结,群众们均表示没那个耐心。
    “原来这才是你的目的啊,”
    江海看着已经被自己写在纸上的一行文字:“行,我一会就安排下去。”
    不管是只能销售10万盘,还是创下了10万盘的销售记录,纸上的这行字倒的确是条记实新闻。
    “老三啊,”江海在电话里苦笑了一下:“甭管怎样,我倒是又向你学会了一招了。”
    “相互学习,相互学习,”江山已经冷得开始跳脚了:“你先尽快帮我发表出去,具体的原因等我回去后再聊。”
    就在江海觉得自己跟老三学到一招的时候,江山也再次体会到了拥有一位总编大哥的必要性。
    没过多久,坐在译制厂厂长室的胡啸,也接到了江山的长途电话。
    不过,他好像早就已经等在那了:“怎么样?打听到了没?”
    “放心吧老大,”
    其实都用不着江山开口,燕京电视台的周也明就主动通知了他:
    “下个月5号晚上八点半,期盼已久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就要与您见面了。”
    “1月5号就要上播了?”胡啸只感觉好快呀:“这么快。”
    “这不好事嘛,您不一直在盼着吗?”
    对于TVB首次为国内译制配音的这部电视连续剧,胡啸早就在盼着了。
    “是呀,”胡啸点起了一支烟:“我盼着向他们好好学习呢。”
    听见了电话里熟悉的动静,江山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
    外套没穿就算了,居然连烟也忘了。
    这一会,只要有群众掀起邮局大门的棉布帘子,他都会跟着哆嗦两下。
    “还有句话您帮我带给古台,”
    江山这趟燕京之行,还真是带着任务来的:“他让我打听的《天气预报》播出时间,估计在明年7月份左右。”
    “老古居然也托你帮忙?”这个消息,直接给胡啸听乐了:“真卑鄙!”
    “呵呵,”江山继续向自己的州官汇报工作:“目前气象台正帮着央视挑选《天气预报》的主持人。”
    如果不是被央视压着不放,浦江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早就先行一步了。
    但,一行有一行的规矩。
    无论是哪一家地方台,都必须听从央视的统一调配。
    就好比之前的《新闻联播》,全国的电视台不但要在此时间段统一转播,还必须按时上缴新闻素材。
    古铮铮早在半年前就向广电递交了播放《天气预报》的申请,怎料被上面一句话就给压了下来。
    同意播放,但具体的上播时间必须排在央视的《天气预报》之后。
    按说,古台与周台私底下也有些交情,但每次一和对方聊到这事,周也明就开始打哈哈了。
    如今,江山带回的这一时间点,将令古铮铮彻底调整《天气预报》的工作计划。
    毕竟,还得等上整整半年呢!
    胡啸将要转告给古铮铮的话,寥寥数笔记了下来:“小江啊,你这样不好,下次别这样了啊!”
    明明就是你们逼我的,江山对着电话点头:“下次打死我也不干这事了。”
    “和你开个玩笑,还当真了,”胡啸哈哈笑道:“这一功我已经给你记上了,说说咱们的正事吧!”
    “胡厂长,”江山看向手里的计划表:“除了之前跟您说过的《神圣的战争》,我还准备在《潜伏》里加上另一首插曲。”
    “你说。”另一边的胡啸已经握起了笔。
    “您听过《蔷薇蔷薇处处开》吗?”
    “你说的插曲就是这首歌?”
    “你帮我和邱老师研究一下,尽量顺着《潜伏》的时间线,安排我军取得胜利的消息,大小战事都行,然后由广播播报出来。”
    “播放完胜利的消息后,紧接着就播放那首蔷薇?”还没等江山说完,胡啸就已经明白了。
    “对,但只播放曲子,也就是听不见歌声的那种。”
    “明白了,只播配乐,”这一会的胡啸,需要江山给他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事对你很重要?”
    “胡厂长,”江山郑重其事的说道:“您不是外人,我也不想瞒您,今年4月份,
    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和香江百代公司,签订了贷款购置机器设备的协议。
    合同上说得好好的,广州生产磁带,香江卖出后用作所贷款项的偿还款。
    可现在的情况是,广州的磁带早就按时出货了,香江那边却反映卖不动了。”
    “所以他们就找到你这来了?”
    听了江山的这一番话,胡啸的脸眼见就板了起来。
    “可不是嘛,”江山继续在电话里说道:“如果这批货还是卖不掉的话,到了明年4月份,第一期的贷款就不能按时还上了。”
    “香江那边就不管这事了?”
    “彻底撂挑子了,”江山趁机向自己人普及合同的签订技巧:“双方签订的合同里,根本没有违约赔偿这一项。”
    再往后的几年里,类似的事数不胜数。
    特价买地后,不按合同投资办厂;特价买厂后,不按合同添置设备……
    有的甚至连买厂的钱都不用掏,直接贷你当地的款,然后控股当地的厂家。
    所有的努力,只为了盼来土地挂牌出售的那一天。
    真是一段遍地捡黄金的好时光啊!
    “你别管这事,”胡啸在电话里果断说道:“他们虽然可怜,但也活该。”
    “可我已经答应他们了。”
    “一共还剩多少盘磁带?”
    “也就几十万盒吧。”江山可不敢如实相告。
    “多少?”胡啸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下一秒赶紧追着问:“你立刻找个借口把这事给我推了。”
    “他们和我签订的合约里,”江山老实交待:“有违约赔偿这一项。”
    “……”胡啸这一会只想把江山从电话机里揪出来,狠狠揍一顿:
    “说吧,除了安插播放那什么蔷薇的插曲,还需要我怎么帮你?”
    “这就已经够了,”江山感激不尽:“剩下的我自己搞定。”
    “还你自己搞定,”胡啸直觉的小江同志想得太天真了:“你啊……从燕京回来后,赶紧上我这来报道。”
    “是!”
    撂下了江山的电话后,胡啸大步流星直奔邱岳峰的办公室。
    《潜伏》广播剧组的独立办公室里,本就有一半苏联血统的邱岳峰,正一边哼着《深海》一边看着剧本。
    “老邱,”
    胡啸直接推门走了进来:“帮我一个忙……这事很重要,你有把握安排好吧?”
    “小江的事就是我的事,”邱岳峰当即就翻开了早已经烂熟于心的剧本:“这、这……还有这,应该都合适。”
    “来来来,”胡啸丢了一支烟过去:“我俩坐下来好好研究研究。”
    1979年,由“太平洋”影音录制的新版《蔷薇蔷薇处处开》,相比老版已经做了不少改动。
    比如将“挡不住的春风,吹进胸怀,”里的“进”改成了“遍”……
    在江山看来,这几处微调正好都合了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寓意。
    但这些至关重要的地方,在上一世直到很久才被媒体报导出来。
    也正是在这条新闻刊登之后,朱逢博的这盒《蔷薇蔷薇处处开》才彻底迎来了开放。
    仅1980年下半年就创造了310万盒的天量销售业绩。
    现在江山要做的,除了要让这条新闻提前进入群众的视线,还要让它带着自己的《潜伏》也火上一把。
    “南朱北李,通过刊登歌坛一姐朱逢博的采访稿,带动《蔷薇蔷薇》迅速崛起,”
    回招待所的路上,江山喃喃自语的对着手里的计划表打勾:
    “时不时就报导一下《蔷薇蔷薇》深受香江人民喜欢的新闻,
    建议张路录制采访朱逢博的视频,《潜伏》的插曲、刘小庆的……”
    刚抬手准备敲门,干部房的门就被里面的刘小庆一把拉了开来:“刘小庆的什么?”
    差点没怼上脸的江山,赶紧向后退了一步:“想知道?”
    “关于我的事,当然想知道。”
    “没问题,先容我吃两口热的。”
    (本章完)
    最新网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