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开局救皇后,李世民求我作国师

31人情世故

开局救皇后,李世民求我作国师 禾风细语 2197 May 30, 2023 6:50:29 AM

  高士廉微微一笑:“记住,你以后要跟这个神医多多来往,多多亲近,懂嘛?年轻人嘛,志趣相投,他又是神医,你们多来往,好事啊。这六百石米,可比你给马周送行卷管用多了,你今科及第,板上钉钉了,哈哈哈……”
  “如此看来,还是皇后娘娘见识高明啊,让你走科举正途是对的,凭自己本事挣来的功名,那才是实打实的,我若给你讨个恩荫,你最多也就得个从八品的散官闲职,可是只要你今年进士及第,吏部关试后就能选个从八品的清要职位,熬个两三年,就是正八品,从七品了……”
  “这个神医果然是妙人,等你考完了,你找机会安排一下,为父会会此人,难怪陛下都对他另眼相看。”
  三必堂前的两颗枣树前,十个大号的土灶连夜搭好,高家的十口大锅架在土灶上,灶膛里柴火汹涌,铁锅里米汤翻滚,粮食的香味弥漫了整条街。
  “从今天开始,连着六天,我家公子就在这施粥,辰时开始,酉时结束。”
  “都排好队,排好队啊,不要挤,不要抢,人人都能喝上啊。”
  “看见院子里的粮食了吗,粮食有的是啊,都排好,谁也不要挤,不要抢,都能吃上啊。”
  高家的家奴部曲几十号人,有的站在铁锅前,双手握着大铁勺在锅内来回搅动;
  有的站在灶旁添柴搬米添水;
  还有的站在人群前吆喝指挥百姓排队。
  高纯行亲自拿着一个大铁勺,亲自给百姓乘粥。
  “老伯,下次拿个大点碗来,我给你乘的满满的。”高纯行亲切的对眼前一个弯着腰的老汉说道,同时将老汉的大碗装的满满的,回头对自家的管事说道:“看见没,就照这个装法,不管大碗小碗,一律装满,要让他们吃饱,懂吗?今天一百石米都给我放出去,少一斤都不成。”
  管事的连忙点头答应,笑着说公子放心,保证装满,一天一百石粮,保证一斤不少的全煮了。
  那老汉感激眼泪都要出来,连着鞠了几个躬,一连说了十几遍“公子公侯万代,公子公侯万代。”才颤巍巍的捧着一大碗粥离开了。
  高家的大锅很大,一次能下整整一袋半糙米。
  三必堂的院门敞开着,所有人都看得清楚,一摞摞装得满满登登的米袋子就堆在院子当中。
  高家的家仆部曲,熬粥的手艺不怎么样,有的胡了锅底,有的熬的扑了锅,但高家的粥实打实的不糊弄。
  百姓端着自带的大碗,不管多大的碗,就算是小盆,高家的奴仆都能给装的满满的,而且还不是汤多米少的稀粥,而是稠得几乎没什么米汤的干乎乎的粥,这几乎就是一碗干饭。
  高纯行本来想在大安坊的北坊门附近支锅放粥的,但被高士廉坚决的纠正了,高士廉坚持要在三必堂门口搭灶煮粥,高家的米也必须要临时存放在三必堂的院子里。
  高士廉认为,“人家神医虽说不图名不图利,但是却把名利双收的好事让给了你,你多少也应该回馈一点给人家。反正他的医馆暂时也不会开馆,不会介意咱们占用他院子的。”
  高纯行还年轻,一时还理解不了高士廉的苦心。
  但张生一看就明白了,渤海高氏不愧是百年世家大族,高士廉也有宰相胸怀,很懂得人情世故。
  所谓人情世故,就是打心里明白什么叫互惠互利,什么叫广结善缘,什么叫我好你也好,什么叫投桃报李,日后好相见。
  这是一个大家都开心的、多赢的局面,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赚了。
  大安坊和周边几个坊的贫苦百姓吃上了免费的午餐,而且他们吃到的都是好米,比他们自家平时吃的米还好,不仅没有霉味,而且管饱;
  高纯行只用了区区六百石米,就投了最有用、也是最漂亮的一份行卷;
  张生完成了一次轰动性的事件营销,并且掌握了种子客户和意见领袖,为客群裂变做好了铺垫。
  更重要的是,张生知道,自己在宰相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不管这颗种子打蜡不打蜡,反正早晚用的上。
  高纯行在三必堂前施粥,周围几个坊的百姓纷纷涌向大安坊,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的,能吃上饭的还是断了顿的,总之都来大安坊吃不要钱的好饭。
  好在高家的奴仆和部曲早就得到了指示,他们不需要辨别来领粥的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你端着碗,老老实实排队,我就给你乘粥。
  高相公子的善行善举,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成了长安坊间的美谈。
  “到底相公家的粥,看看人家,粥比咱家的饭还实在,真是善性人家,难怪人家能当大官。”
  “奇怪了,相公家施粥,咋在张先生的医馆前熬粥呢?粮食也堆到医馆院子里了,先生的医馆还咋开了?”
  “高公子跟先生是好朋友,听说是张先生帮了高公子的忙,高公子要还人情,先生不要,只让高公子在医馆门前施粥三天,每天一百石米,结果人家高公子更大方,直接施粥六天,看看人家,不愧是相府的公子,人家这气量。”
  高纯行在大安坊大张旗鼓的施粥的事,很快就在长安官场传扬开了。
  某些嗅觉灵敏的官员,尤其是今年家中有子弟下场应试的官员,立即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其中以度支郎中崔仁师的敏感度最高,跟进的也最快。
  崔仁师之所以积极,乃是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崔摄和崔挹今年都要下场应试。
  在派人打听清楚情由后,崔仁师立即命家人准备米粮和大锅,并吩咐老三崔摄和老四崔挹登门求见张生,只要张生当面点头同意卖药,崔家就会立即在大安坊支锅放粥。
  老四崔挹并不理解崔仁师的深意,“父亲,什么狗屁神医,一瓶药居然敢要一百贯,摆明了是骗子,还非得先施粥三天才肯卖,咱们这样的门第,何必搭理这种神棍?”
  老三崔摄也不理解:“是啊,父亲,咱家堂堂博陵崔氏,天下第一望族,比他渤海高氏门第阀阅高出不知多少,为啥要跟高家学,拾人牙慧?”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