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现言 妻心如刀

第五十六章 不要打扰他

妻心如刀 山蛤蟆 2274 Mar 4, 2024 9:21:41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我在乱世斩鬼神》章节阅读:

    但凡是个男人,基本都幻想过自己成为武侠小说中,功夫绝顶的侠客。
    谭海没啥文化,听不太懂杜淮山说的这些,可就是莫名觉得这套散手非常厉害。
    “当然可以。”
    对于谭海想学散打的态度,杜淮山非但不介意,反而还很开心。
    这样一来,他就有人可以无时无刻陪自己对练了。
    武术格斗最忌讳闭门造车,独自偷练。
    因为靶子是不会反抗的。
    没有对抗性训练,没有实战,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谭海闻言先喜,随后一摸衣角,表情逐渐失落:
    “可是,我从新屯城逃出来的时候,分文未拿,我……”
    “你我已是朋友,既然是朋友,你替我纠正,没收我钱,我教你散手,一样不收钱。”
    杜淮山知道他是想问“拜师费”。
    “真的?淮山哥,您真是天地大善人,好似那菩萨下了凡,请受小的一……”
    “得!少跟我来你溜须拍马那一套!”
    杜淮山用手拦住谭海的脑瓜子,一把将他推起,谭海咧嘴机灵一笑。
    “你不是已经记住直摆勾这三种拳法的动作要领了么,接下来,我间歇的时候,你练,我帮你盯着,你间歇的时候,我练你盯,如此反复!”
    “好!”
    谭海搓着手掌,早已跃跃欲试。
    一下午的时间,两人都在互相练习格斗站架、发力方式,以及直摆勾这三种基础拳法。
    当学会了组合拳后,谭海不得不惊叹于散手的精妙。
    原来打人还可以这样。
    他现在只觉得以前的自己太弱了,如今的他,仿佛能以一敌十。
    瞧着谭海自信满满的样子,杜淮山就忍不住想笑,这小子现在是迈入新手膨胀期了。
    每个刚接触格斗的萌新,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相比散打本身,他脑子里现在有一整套职业格斗培养经验,先进理论,以及赛场实战积累,这才是他真正宝贵的东西。
    傍晚,两人练得气喘吁吁,挥汗如雨。
    洗了把脸,趁着身体活络,热乎劲儿未散,杜淮山找了一处支帐篷的铁架子,开始压腿。
    身体年轻的优势在这时就体现出来了。
    韧带软。
    虽是秋末,天凉,但每天坚持压腿,估计半个多月,就能彻底把韧带拉开。
    这事儿急不来。
    杜淮山可不想把韧带拉伤,落下病根儿,以后各种灵活操作,都要靠它的支撑,也许生死之间,就差那一寸。
    谭海在一旁也有样学样,只是总觉得自己大腿筋儿酸疼无比。
    难怪淮山哥的功夫如此高深。
    光是这份苦,就不是常人能吃得下的。
    “呼……谭海,你会按摩么?”
    双腿各压十五分钟,杜淮山算是彻底结束了今天的训练。
    “按摩?这是我强项啊!你等着!”
    谭海行兴冲冲地离开,不一会儿,搬了一张木凳子回来,用胳膊反复蹭了一遍,抄手笑道:“爷!您请着!”
    “呦呵!有点意思!”
    杜淮山这才想起来,谭海是干大茶壶出身,这按摩伺候人的功夫,早已是炉火纯青。
    事实果然如此。
    他只稍微点播了这小子几处穴位与肌肉,谭海就渐入门道,给杜淮山按得是舒舒服服,今天训练烙下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
    “好了,换我给你按吧!”
    一番推拿,杜淮山感觉精神气爽。
    可没想到,谭海急忙摆手后退:“淮山哥,这可使不得,你教我练拳,算是我师父,哪有师父给徒弟按的道理,以后您且享受着!”
    “按摩拉伸也不全为了享受,主要目的是加速肌肉恢复,否则明天醒来,你会浑身酸痛,没法训练的!”
    也许是时代文化,造就他们太看重一些礼仪教条。
    这一回,无论杜淮山怎么劝说,谭海始终都不同意让他按摩。
    无奈。
    吃完晚饭后,杜淮山继续看着从乔四眼那新借来的书,慢慢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
    翌日。
    帐篷外传来一阵嘈杂声,高墙边泛起了鱼肚白的朝霞,夜尽天明。
    杜淮山用力伸了个懒腰,肱三、斜方、背阔等肌肉,还是能感觉到不适。
    可如果没有谭海的按摩拉伸,估计连抬起手臂都费劲儿!
    走出营帐,恰好看到一脸痛苦的谭海,从隔壁钻出来。
    看着他掉了环一样的双臂,杜淮山忍不住笑了一句:“怎么样,酸爽么?”
    “酸爽!”
    谭海连嬉皮笑脸的力气都没了,可见他有多“痛苦”。
    可即使是这样,这家伙仍旧一副死脑筋,不敢让杜淮山上手推拿。
    “营区门口前怎么忽然热闹起来了,好像来人了……”
    昨日骑兵队归营,都没有现在这般热闹。
    杜淮山嘟囔一句,带着谭海向队伍前挤着。
    “淮山哥,你轻点儿!疼!”
    ……
    难民队伍前。
    站着几名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士兵,领头的年轻士兵,手里捏着一份大字报,似乎是要宣布什么事情。
    “咳咳……安静一下!”
    良久,见人围过来得差不多,年轻士兵咳嗽两声,展开大字报,开始朗读:“自安国五年十一月七日起,新屯城被破,奉侯城政府积极开展赈济工作,除自谋生者300余人,共计收容907名。”
    “因今政府财政赤字,物价腾贵,粮存有难,收容之事未能延续,现拟定三条方策:一,凡无疾病者,可前往奉城西外墙修缮工事,包吃住,银元每月五枚。”
    “二,凡年十六至三十五间,无疾病,体力优良者,可参与报名营州三省陆军讲武堂第173届冬季征兵,赏银元十枚安家费,包吃住,每月军饷五枚银元。”
    “三,以上均不参与者,领银元三枚,自谋生路;望众人五日之内,尽快落定,五日之后,营帐关闭;安国五年十一月九日,奉侯政府颁立,上面有大帅亲签!还请诸位看看清楚……”
    话音一落。
    难民们顿时议论纷纷。
    “当兵好啊,安家费有十块银元呢!”
    “切!当兵多危险啊,真让你上战场,妖鬼一口就会把你吃掉!还是修城墙安全!”
    “修城墙的活太累,倒不如白领三块银元,去屯城发展!”
    ……
    众人对于奉天政府颁布的这三项要求,倒是并未有什么怨言。
    说白了,真有亲戚朋友可以投靠的,早就自谋生路了,如今还肯留在难民营帐的,都是没门道的。
    如今这乱世,政府能给条活路,不错了。
    “终于招兵了!”
    杜淮山听到第二条,面色一喜。
    就在他准备挤上去询问时,年轻士兵收起大字报,忽然撩头一喊:“你们中,谁叫杜淮山?”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