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美女大佬爱上我

第一一二章 行动

美女大佬爱上我 玄远一吹 23255 May 1, 2023 5:59:45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章节阅读:

    第二章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只有改变才能成为亿万富翁   
    一个人若想求取功名,如果他连考场都不进,功名就永远不可能降临。
    同样,一个人若想成为人人羡慕的亿万富翁,如果不思改变现状,那财富也永远不可能降临到他头上。
    因此,要成为亿万富翁,必须寻求改变。
    
    人都有一种思想和生活的习惯,就是害怕自己的环境改变和思想变化,人们喜欢做经常做的事情,不喜欢做需要自己变化的事情。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抓住机会,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也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抓住机会,因为我们恐惧改变。
    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我们大伙儿思维过于因袭守旧,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
    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装拉链。
    让一个工人辞职去开一个餐厅,让一位教师去下海,他不愿意的几率大于60%,因为他害怕改变原来的生活和工作的状态。
    如果能够勇敢地面对变化,便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自己,便很容易获得成功。
    比尔·盖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比尔·盖茨是一名学生,在学校过着非常舒适的大学生活,走出校园去创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比尔·盖茨毅然决定改变现状,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毅力终于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翁。
    德威特·华莱士,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惯于接受大家习以为常的做事态度,他对于变化丝毫都不恐惧。
    
    勇敢地接受变化,常常走向成功。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
    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式,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贫穷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式,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
    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寻求改变,你才能改变贫穷的现状,才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
    
    布兰妮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仅靠老实的丈夫在一家工厂做工所得的微薄工资维持生计,一家四口的生活甚是拮据。
    
    贫苦的生活使布兰妮倍感失望,她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自己动手,改善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
    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撞上门来。
    一天傍晚,丈夫邀了几位朋友到家里来玩,布兰妮便去准备晚餐。
    其实,朋友来玩是丈夫虚晃一枪,请朋友品尝布兰妮做的菜肴才是真。
    
    布兰妮确实有一手很好的烹饪技术,但丈夫事先没交代有朋友来吃饭,时间匆促,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布兰妮只好随便做了几道家常菜。
    但就是这几道家常菜,使丈夫的朋友吃得赞不绝口。
    有个朋友心直口快,对布兰妮说:“你的烹饪技术最低都可以拿个二级职称,开家餐馆,顾客一定会很多。”
    
    其他的朋友也都随声附和。
    
    布兰妮听了朋友的夸奖,心里自然高兴。
    但她觉得马上就去开一家餐馆,从自己的技术方面考虑,条件是具备了,但要租铺面、添设备,其资金一时难以解决。
    她想到开餐馆的这两个条件只具备其中之一,认为时机还未成熟。
    这时,她看到朋友们的酒兴正浓,便想去做一些点心送上桌再给他们助酒兴,于是又下厨房去了。
    
    不一会儿,布兰妮端上点心,朋友们先闻着香味,再品尝到味道,又是一阵叫好。
    于是又有朋友说:“你就开家食店,专卖这种点心,保证能赚。”
    布兰妮说:“我是想开个食店卖点心,就在家里做,只要早晨在门口出个摊位就行了。”
    
    这样,布兰妮便每天早晨出摊卖起自做的点心了。
    她决定,一次只做10斤面粉的点心。
    由于她做出的点心色、香、味俱全,早上摆出去,采取薄利出卖,很快就卖完了。
    到后来,一些顾客熟了,来迟了见没有了点心,还会到她家里来寻找,往往把留下给自家人吃的点心都拿走了。
    
    一个月下来,布兰妮卖点心所赚到的钱比丈夫的工资要高出3倍多。
    布兰妮觉得,卖这种点心虽然赚钱,但仅能帮助解决早餐的问题,若是作为一种商品向社会行销,没有品牌的名分,这就困难了。
    于是,她开始寻找新产品。
    
    几个月后,她在一家书店发现了一本新出的《糕点精选》,其中有一则醒目的广告,是宣传全麦面包的。
    据广告上所说,这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保健食品,不管老少吃了都有好处。
    并指出,由于过去对这种糕点的制作方法过于粗糙,致使成品面包色泽变黑,很长时间没能在社会上推广开来。
    现在,已经有了一种新的制作方法,使做出来的面包不失原有的丰富营养,同时又色、香、味俱全。
    布兰妮越看心里越高兴,她还看到这种糕点是用全麦面粉和纯白面粉各自调和后压成薄层,再分层叠成若干后卷成卷,这就叫“千层卷”。
    这一制作面包的新方法,已经获得专利权,专利权所有者正寻找合作伙伴。
    
    布兰妮看完广告,她觉得这才是自己创业的机会。
    因为这种“千层卷”水分低,既便于长期保存,又符合人们在美食和保健两方面的需要,投放市场,必受顾客欢迎。
    布兰妮心里想:“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布兰妮用抵押房屋的钱先买下做这种新式面包的专利权和一些必要的设备,余下一部分钱作为流动资金。
    她将自己开的面包店起名为“棕色浆果烤炉”。
    
    此后布兰妮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便把一个家庭式的小面包店,发展成为一家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由3万多美元,增长到400多万美元,布兰妮也跻身于富人之列。
    
    如果不寻求改变,布兰妮和她的家人也许一辈子就只能徘徊于贫穷的边缘,平庸一生。
    因此,现在的你贫穷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改变的**,只有改变才能使你成为亿万富翁。
    
    你是否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问过自己:“我做过的事情,是否让我自己满意?”
    如果目前你所做的事情、你所处的位置连你自己都不满意,那说明你没有做到卓越。
    既然事情没有做到卓越,你依然贫穷,为什么不寻求改变呢?
    
    许多亿万富翁几乎都经历过贫困的童年生活,他们为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感到屈辱,他们渴望像富有的人一样拥有财富、摆脱贫困,再也不想一无所有。
    像富有的人一样干,我也行!正是他们强烈的渴望帮他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遭受了无数挫折,却最终获得数以亿万计的财富。
    这对你同样适用。
    你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并不是很满意,你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不满意感到羞愧,相反,这种不满能够产生很强的激励作用。
    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只有低能的人或智者才是完全幸福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圆满的境界,我们不该害怕公开讨论自己的不满,渴望更好的状况是完全合理的。
    你深深珍惜的梦想是你的一部分,他们致富的实践是你需要借鉴的宝典。
    所以,要坚信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干得好,那么你便开始起航吧,让亿万富翁的榜样为你的行动提供动力!   
    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给别人打江山,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一个优秀的打工仔。
    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你自己。
    
    年轻时的李嘉诚在一家塑胶公司业绩优秀,步步高升,前途光明,如果是一般人,也应该心满意足了。
    
    然而,此时的李嘉诚,虽然年纪很轻,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他所经历的各行各业中,都有一种如鱼得水之感。
    他的信心一点一点地开始膨胀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在他面前已小了许多,他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闯荡一番,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企业,闯出自己的天下。
    
    于是李嘉诚不再满足于现状,也不愿意享受安逸。
    于是,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竞争的洪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了新的人生搏击。
    
    他的老板自然舍不得放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她。
    
    老板见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他“不记栽培器重之恩”,反而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席间,李嘉诚不好意思再隐瞒,老老实实地向老板坦白了自己的计划:   
    “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家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
    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不会向你的客户销售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要赚大钱,只有靠自己创业。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从此迈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正是要求改变现状的**改变了李嘉诚的一生。
    
    你是否有改变自己的强烈**,你是否有做富人的雄心大志?
    
    那就先来看看约翰·富勒的故事吧:   
    富勒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工作。
    他有一位很有见识的母亲,她经常和子女们谈到:“我们不应该这么穷。
    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是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们的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胸无大志。”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于是开始努力追求财富。
    成年后,他陆续收购了8家公司。
    谈及成功的秘诀,他还是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们是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们的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胸无大志。”
    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到:“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就在于从小就立志要改变自己、改变贫穷的家族,一定要成为富人的祖先。
    
    如果你是家具公司的营销员,有一把椅子市场价100元,让你600元卖掉,你肯定想到的是不可能。
    但如果现在有一伙绑匪,将你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绑架了,让你在两小时之内把椅子600元卖掉,如果卖不掉就要撕票,你会不会卖掉?
    相信你心头会滋生出一种强烈的**,去做成这件事。
    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卖椅子那样困难,为什么离成功总是那么的遥远,这取决于你是否有强烈的**去完成某件事;不再是想成功,而是一定要成功。
    你的**有多么强烈,就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有多大,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难。
    你完全可以挖掘生命中巨大的能量,激发成功的**,因为**是成功的原动力,**即力量。
    
    既然只有改变才能成为亿万富翁,那就赶快行动吧。
    你改变的**越强烈,改变的能量就越大。
    
    没有尝试的地方,就绝对没有成功。
    
    ——纳尔逊   
    首先应该学习富翁的思维方式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变得富有,你就必须向富人学习。
    在富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儿,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
    穷之所以穷,富之所以富,不在于文凭的高低,也不在于现有职位的卑微或显赫,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你是恪守穷思维还是富思维。
    
    爱思考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富人,但富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因为思考是让一切做出改变的开始,也只有通过思考,才可以让一切改变。
    
    穷人,只要是真正的穷人,是不会思考的,他不会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变成富人,更不会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是一个穷人。
    他会把自己的穷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社会和他人,从不会觉得与自己有任何的关系。
    
    穷人肯于付出力气,但却不舍得动自己的大脑,他认为思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或者是自己不能做的事情。
    穷人因为不善于思考,所以就不能做出改变,所以就成不了富人。
    
    思维是一切竞争的核心,因为它不仅会催生出创意,指导实施,更会在根本上决定成功。
    它意味着改变外界事物的原动力,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状况,获得进步,那么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思维。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在于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
    富人的富有,也不仅仅因为他们手里拥有大量的现金,而是他们拥有一个赚钱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头脑的关系: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富人生活是那么的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富人说:   
    “我愿意在您府上为您干活3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你要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
    
    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
    3年期满后,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从此不知去向。
    
    十年又过去了,昔日的那个穷人,竟然已变得非常富有,以前的那个富人和他相比之下,反而显得很寒酸。
    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要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下他变得这么富有的秘诀。
    
    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说:“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儿学到的经验赚钱,而今天你又用钱买我的经验,真是好玩啊!”
    
    原来那个穷人用了3年时间,学到了如何致富的秘诀。
    于是他赚到了很多钱,变得比那个富人还有钱,那个富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这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
    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的那个穷人的经验。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
    只要去学习像他们一样思考,你就会得到他们拥有财富的秘诀。
    
    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是学习像富人一样思考的典型。
    
    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曾宪梓正是因为独辟蹊径,抓住生产高档领带这个商机,才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曾宪梓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家中经济困难,无钱支付学费,从中学到大学的学费全靠国家发给的助学金。
    他196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5月去泰国,1968年又回到香港。
    在这段时间中,他的处境甚为艰难,甚至给人当过保姆看孩子挣钱。
    空余时间他抓紧时间阅读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向一些内行人请教经营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他还注意研究香港的工商业及市场情况。
    经过长期的琢磨思考,有一天终于从市场的“缝隙”中找到了发展的机遇:香港服装业很发达,400多万香港人中,有不少人有好几套西装。
    香港比较流行的话,叫做“着西装,捡烟头”,捡烟头的人都穿西装,可见西装之普遍。
    可曾宪梓发现,在香港没有一家像样的生产高档次领带的工厂,于是他决定开设领带厂。
    
    曾宪梓在决定办领带厂后,遇到了一系列想像不到的困难。
    
    最初,他从人们的价格承受能力考虑,准备生产大众化、低档次领带,试图以便宜的价格来吸引顾客,领带的批发价低至58元一打,减除成本38元,心想还可以赚20元。
    可惜,现实却偏偏开他的玩笑,买主拼命压价,利润所剩无几,尽管这样,还是不容易销出,一度经营不顺。
    
    他吸取了产品“受阻”的教训,决定尝试生产高档次领带。
    他用剩下的钱,到名牌商场买了4条受顾客欢迎的高级领带。
    买回后逐一“解剖”,研究它的制造过程。
    他根据样品,另外制作了4条领带,并将“复制品”与原装货一起交给行家鉴别,结果以假乱真,行家也无法识别。
    这样一来,进一步坚定了他生产高级领带的想法。
    
    他立即借了一笔钱,购买了一批高级布料,赶做了许多领带。
    岂料,领带商因怀疑产品质量而不从他这里进货,一度造成了产品的积压。
    
    曾宪梓想,别人不买我的货,主要是不认识这些货,如果将它放在高档商店的显著位置,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能会打开销路。
    他把自己缝制的4条领带寄存在当时位于旺角的瑞星百货公司内,要求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供顾客选择。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领带受到广泛好评,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大增。
    曾宪梓也因此而一举成功。
    
    人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成就都会受制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你首先要改变思维,像一个富人那样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事业才能够得到发展。
    
    约翰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约瑟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杂货店。
    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俭经营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有一天约瑟弟弟:   
    “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
    
    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
    
    于是他们决定到处看看。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家便利商店,奇怪的是,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好。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   
    “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年终可凭发票,免费换领发票金额5%的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贪图那年终5%的免费购物。
    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降价5%,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有买贵的,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就这样,他们的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他们乘胜追击,在这座城市连开了十几家门市,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
    从此,凭借这“偷”来的经营秘诀,他们兄弟的店迅速扩充,财富也迅速增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
    
    一个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思维既可以作为武器,摧毁自己,也能作为利器,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未来。
    你是一名穷人,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你的视野就会开阔无比,最终成为一名富人;如果你一味坚持穷思维而不思改变,那么你只能继续穷下去了。
    
    一切财富都来自劳动和知识。
    
    ——欧文·华莱士   
    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像富人,但却是一副穷人做派。
    实际上他们根本不能算富人,只是一些比较有钱的“穷人”罢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要想成为一名富人,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
    只有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才能摆脱心理的贫穷。
    
    井底里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青蛙,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小青蛙问:“妈妈,我们头顶上蓝蓝的、白白的,是什么东西?”
    
    妈妈回答说:“是天空,是白云,孩子。”
    
    小青蛙说:“白云大吗?
    天空高吗?”
    
    妈妈说:“前辈们都说云有井口那么大,天比井口要高很多。”
    
    小青蛙说:“妈妈,我想出去看看,到底它们有多大多高?”
    
    妈妈说:“孩子,你千万不能有这种念头。”
    
    小青蛙说:“为什么?”
    
    妈妈说:“前辈们都说跳不出去的。
    就凭我们这点本事,世世代代都只能在井里呆着。”
    
    小青蛙有些不甘心地说:“可是前辈们没有试过吗?”
    
    妈妈说:“别说傻话了。
    前辈们那么有经验,而且,一代又一代,怎么可能会有错?”
    
    小青蛙低着头说:“知道了。”
    
    自此以后,小青蛙不再有跳出井口的想法。
    
    小青蛙的悲剧就在于它“不再有跳出井口的想法”了。
    只有你的心中存有广阔的蓝天,你才能跳出贫穷的井,成为一名富人,如果连跳出井口的愿望都没有了,那么,此后就只能坐在井底了。
    
    洛克菲勒小时候,全家过着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被迫搬迁,历尽艰辛横跨纽约州的南部。
    可他们却有一种步步上升的良好感觉,镇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繁华,也一个比一个更给人以希望。
    
    1854年,15岁的洛克菲勒来到克利夫兰的中心中学读书,这是克利夫兰最好的一所中学。
    据他的同学后来回忆说:“他是个用功的学生,严肃认真、沉默寡言,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不喜欢打打闹闹。”
    
    不管有多孤僻,洛克菲勒一直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
    他有个好朋友,名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铁路、矿业和银行3方面的大实业家,当上美国参议员,并作为竞选总统的后台老板,在政界为洛克菲勒行将解散的美孚石油托拉斯进行斡旋。
    
    洛克菲勒和马克·汉纳,两个后来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大人物,在全班几十个同学中能结为知己,不能说出于偶然。
    美国历史学家们承认,他们两人的天赋都与众不同,一定是受了对方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
    
    表面木讷的洛克菲勒,其内心的精明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同龄人。
    汉纳是个饶舌的小家伙,通常是他说个不停,而洛克菲勒则是他忠实的听众。
    应当承认,汉纳口才不错,关于赚钱的许多想法也和洛克菲勒不谋而合,只是汉纳善于表达,而洛克菲勒习惯沉默罢了。
    有一次,马克·汉纳问他:“约翰,你打算今后挣多少钱?”
    
    “十万美元。”
    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说。
    
    汉纳吓了一跳,因为他的目标只是五万美元,而洛克菲勒整整是他的两倍。
    
    当时的美国,一万美元已够得上富人的称号,可以买下几座小型工厂和五百英亩以上的土地。
    而在克利夫兰,拥有五万元资产的富豪屈指可数。
    约翰·洛克菲勒开口就是十万元,瞧他轻描淡写的模样仿佛十万美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当时同学们都嘲笑这个开口就是十万的家伙的狂妄,殊不知,不久的将来,洛克菲勒真的做到了,而且不是十万,是亿万!   
    在小小的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就将自己的财富定位在很高的位置上。
    最终,他也获得了比别人高亿万倍的成就。
    
    在现实社会中,不论是穷人或富人,谁都可以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铺子,但只有真正的富人,才能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小铺子变成世人皆知的大企业,才能使他的企业影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个想成为真正的富人的人,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富人的口袋,更应该关注他的脑袋,特别是富人口袋还没有鼓起来时的脑袋,看看他都往自己的脑袋里装了些什么东西。
    
    现在市面上的东西很多很多,有很多东西充满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有的东西看上去很好,有的东西看上去很有用,但是那些不是使我们成为真正富人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有钱人和富人的区别,做一个一时的有钱人很容易,但做一个真正的富人并没有那么简单。
    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富脑袋,可能只有一个富口袋。
    要记住,没有富脑袋支配的富口袋,总有一天会变成穷口袋的。
    
    穷人有受穷的原因,富人有发财的理由,这其中没有什么偶然,只有不变的必然。
    我们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口袋上,而是应该放在自己的脑袋上,一旦自己的脑袋富有了,那么我们口袋的富有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也只有我们的脑袋富有了,才能真正地驾驭财富,而不被财富所伤。
    
    穷人和富人,首先是脑袋的距离,然后才是口袋的距离。
    
    因此,必须弥补脑袋的距离,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穷人才能够致富。
    
    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曾经说过:“当时没有人认为YAHOO会成功,更没有人认为会赚钱,他们总是说,你们为什么要搞那个东西——实际上,一件事情理论上已经行得通了,它也不一定能成功。
    而如果你认为很难成功也一定还要做的时候,你差不多就成功了。”
    是的,如果这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那你就要去做,即使认为很难成功也要去做,这样做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是因为你愿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做或者不做都没有谁会逼你,你没有必要去选择可能性很小的那条路,除非你愿意。
    比尔·盖茨的成功并非来自于优异的学习成绩,实际上促使他的整个命运发生转折的不过是湖畔中学里一台别人捐献的计算机。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对此着迷,并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开始讲述他们明天的梦想。
    今天,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而另一个孩子的财富也排名第三,那个孩子就是保罗·艾伦。
    
    你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像富人们一样,你也可以富。
    如果你愿意,你就不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如果你愿意,你就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做你愿意做的事情,别人说我们我行我素也好,别人说我们固执己见也好,管他们怎么说呢?
    
    拥有富人的心理就应该是这样的!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是认为自己注定贫穷、必须老死于贫穷的信念!   
    假使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很黑暗惨淡,那么你立刻转过身来,朝向另一方面,朝向那希望与期待的阳光,而将黑暗的阴影遗弃在背后。
    
    克服一切贫穷的思想、疑惧的思想,从你的心扉中,撕下一切不愉快的、黑暗的图画,挂上光明的、愉快的图画。
    
    用坚毅的决心同贫穷抗争。
    你应当在不妨碍、不剥削别人的前提下,去取得你的那一份儿。
    你是应该得到“富裕”的,那是你的天赋权利!   
    心中不断地想要得到某一东西,同时孜孜不倦地去奋斗以求得到它,最终我们总能如愿以偿。
    世间有千万个人,就因为明白了这层道理,而挣脱了贫穷的生活!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只靠学校教育成不了亿万富翁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这样认为:“只要把学上好了,财富自然就有了。”
    这个论断到底正确与否?
    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项调查。
    
    据有关部门一次对中国15个省市千万富翁调查的结果显示:   
    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者为310人,占%;大学本科2 420人,占%;大学专科2 503人,占%;高中2 230人,占%,初中1 201人,占%;中专1 026人,占%;小学172人,占%。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千万富翁受教育程度集中在中学、大专、本科上,平均值在大专水平,本科学历的富翁中以年轻人居多。
    由此可见,能否成为富翁,其关键并不在于学历的高低。
    
    而当我们再将目光转向社会之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目前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数万硕士生、博士生,他们都成为亿万富翁了吗?
    显然没有,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开篇的那个论断是错误的,只靠学校教育成不了亿万富翁。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
    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
    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
    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
    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翁。
    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 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
    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神奇的比尔·盖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大多成功人士的历程都是有着同样拼搏创造的精神,才取得今日的成功。
    我们不禁在想,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博士,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认清社会,为实现自身价值作底蕴。
    过去有许多人认为,只要具备了精细的专业知识,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不必争论这种说法的对错,然而众观世界知名人士,学历与成就并不成正比,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新疆有一位富人,80年代时从贫穷的乡村出来打工,他只有小学学历,根本就没上过几天学,在20年后,却已拥有数亿元的资产,创造了一个时代神话。
    
    1985年,时年26岁的他揣着从亲朋好友那里借到的50元钱踏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火车,开始了他神奇的创业征程。
    在走出乌鲁木齐火车站的大门时,这个人的全部家当只剩下2元钱和一张在部队用过的旧被子。
    在老乡的介绍下,懂建筑知识的他当上了建筑工地的班长,一天的报酬是5元。
    一年下来,挣了近2 000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个让人羡慕的数目。
    
    1986年,觉得“有做头”的他又从老家带来了几十个农民工,从别人手中转来一个小工程。
    悲惨的是,在交工后老板跑了,一分钱都没有领到。
    年底的时候,他没有钱回家。
    有一位朋友给了他5元钱,一天就只吃1顿的日子延续了近10天。
    
    这样的经历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当时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
    
    1987年,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和新疆制胶厂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
    当年8月,他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工程,并受到对方的称赞。
    在其介绍下,他又接了几个小工程。
    年底清盘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除去各种债务,自己竟然有了5万元的存款。
    这也让他坚定了搞小工程的决心。
    两年后,他完全在乌鲁木齐站稳了脚跟,个人资产也超过70万元。
    
    有了资本,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进入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
    他先是花20万元在乌鲁木齐市中心租了一间大型地下室,装修成商场后转租给他人,每年可以净赚5万元,同时他还在乌鲁木齐郊区开了两家煤矿。
    刚开始两年,煤矿和商场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但是,摊子的铺大,带给他的是管理和决策上的大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不足、决策失误等接踵而来,1994年,两家煤矿相继倒闭,1995年初,商场也关闭。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他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一个不但身无分文,还倒欠他人几十万债务的穷光蛋。
    
    不过,他没有被困难击倒。
    1995年夏,经过仔细考察,他用借来的100多万元创办了新疆天地实业贸易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服装商场。
    这一次他学乖了,把商场租下来自己经营;100多个员工中85%都是大专以上文化;同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让他的服装商场蒸蒸日上,利润滚滚而来。
    
    1998年,他又决定将赚来的钱投入“生钱运动”:先后又投资到酒店、农业、电讯生产加工、房地产等行业,目前其资产已达数十亿元。
    
    这位新疆富人以活生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学校教育照样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能与财富的关系。
    
    从前,有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能与金钱,哪一样比较重要?”
    
    “当然是智能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能的人为何要帮富人做事呢?
    而富人却不替有智能的人做事?
    为什么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能的人摆出狂态呢?”
    
    “这很简单。
    有智能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能的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
    他说得很对,有智能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脱节。
    没有金钱的智能是没有用的智能,就没有什么价值。
    只有让智能和金钱结合,智能的价值才能在现实世界中显露出来。
    而接受学校教育并没有将智能和金钱结合起来,所以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并不一定都会成为富翁。
    
    从现实中的事例来看,挣钱也许并不需要多么高层次的教育背景、多么高的学历。
    许多人都有大学学历,但并不是财富的拥有者。
    罗伯特·清崎说,我有一个大学学位,但是诚实地说,获得财务自由与我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没有多少关系。
    我学习过多年的微积分、三角、几何、化学、物理、法语和英国文学等,但天知道这些知识有多少我还记得。
    
    许多成功人士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或在获得大学学位前就离开了学校。
    这些富人中有通用电气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CNN的创始人泰德·特纳,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米歇尔,苹果电脑的创始人斯蒂夫·吉布斯,以及保罗的创始人拉尔夫·劳伦。
    
    这也就是说,高学历并不代表着高成功率,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将来。
    日本西武集团主席堤义明认为,学历只是一个人受教育时间的证明,不等于一个人有多少实际的才干。
    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写过一本书叫《让学历见鬼去吧》。
    盛田昭夫提出要把索尼公司的人事档案全部烧毁,以便在公司里杜绝学历上的任何歧视,因为那样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他在索尼公司大力提倡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的做法。
    
    学知识、拿文凭是一种好现象,但轻视低学历却是一种怪观象了。
    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在学校接受教育或者自学来培养,日后的发展只能在实践中锻炼。
    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努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只要你找到了适合自我的工作需求,并在其中有创意地工作,你才能超越一般的劳动者,成为人才。
    
    在某些人眼里,高学历成了“香饽饽”,似乎拥有它,就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画上了等号。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
    
    不可否认,学历是证明一个人所学知识的一种标准,但却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绝对标准。
    一个人具备高学历,只能说明他具有这样一段学习经历和一定规模的知识能力储备,至于其真正能力水平如何,以及能否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还有待实践锻炼和检验。
    如果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忽视真才实学的培养,只能出现诸如“注水文凭”、“高学低能”等负面现象,其危害已为许多事例所证明。
    
    有高学历固然好,具备高素质比高学历更重要。
    高强的学习能力,是形成高素质的必要前提,但是一个学历并不高,却极具智慧的人,同样能够掌握手中的命运,他们凭借着善于思考的大脑、灵感的迸发、机遇的挑战以及卓绝的才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理想。
    
    用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或得到的文凭、证书、学位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赚钱能力,事实上,这种只注意数量的教育并不一定能造就出一个成功者。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拉尔夫·考迪那这样表达了商业管理人员对教育的态度:“我们最杰出的总裁中,威尔逊先生和科芬先生两个人,他们从未进过大学。
    虽然我们目前有的领导人有博士学位,但41位里面有12位没有大学学位。
    我们感兴趣的是能力,不是文凭。”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文凭或学位也许能帮助你找一份工作,但它不能保证你在工作上的进步和你赚取财富的多少。
    商业最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
    对某些人来说,教育意味着一个人的脑子里储藏着多少信息和知识,但死记硬背事实、数据的教育方法不会使你达到目的。
    目前,社会越来越依靠书本、档案和机器来储存信息,如果你只能做一些一台机器就能做的事情,那你真的就会陷入困境了。
    
    真正的教育、值得投资的教育是那些能开发和培养你的思维能力的教育。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如何,要看他的大脑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开发,要看他的思维能力。
    但亿万富翁并不是一纸文凭所能成就的,只要你时刻锻炼自己的大脑思维能力,即使你没有接受多么高深的学校教育,你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相反,如果你只去死记硬背知识,而不开发自己的大脑,即使你是博士生,也只能受穷。
    
    纵览众富豪的名单及他们的经历可知,学校教育是教育不出亿万富翁的。
    要想成为亿万富翁,还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是自己的经验。
    
    ——司各特   
    赚钱能力是通过积累和学习而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穷人总认为富人赚钱一定有秘诀,不然不会那样轻易就成功的。
    其实,富人富起来哪有什么秘诀呢。
    
    假设富人真的有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就是说,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成功。
    穷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不去学习别人的经验,都只是在用自己的经验。
    
    只要你能够了解成功的人做哪些事情、采取哪些行动,只要你能跟他们做同样的事情,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但富人的爱学习,不是盲目地学,而是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学这些东西干什么用。
    
    富人学东西,都是主动地学,哪怕所学的东西在当时看起来可有可无。
    
    富人无论选择学什么,都是用心去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精髓,并要求自己能达到学以致用,而且能举一反三。
    他能把所学的东西变成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变成自己真正的财富。
    
    学习他所需要的技能和本领,就是真正富人的特点。
    李嘉诚是一个真正的富人,他就具有真正富人的特点。
    比如他煞费苦心学习广州话和英语让自己适应了香港社会,从而为日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涉世之初,也许你并不理解世事的艰难,并不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
    当然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要知道,要想将来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首先做一个谦虚的学生。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从做学徒开始的。
    
    有人曾经这样总结: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曾经干过学徒这一行”。
    杰伊·科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杰伊·科克,出生在俄亥俄州,14岁时就去杂货店当学徒。
    15岁时,他到圣路易的法国人城堡中去,学习做皮毛生意。
    很快,他就从中找到了诀窍,没多长时间,他就赚了一笔钱。
    于是,他由此起家,到费城去做生意,还购买了宾州运河公司的股票,生意越做越大。
    
    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杰伊·科克自己的总公司正式成立,同时,还在伦敦和纽约分别设立了分公司。
    他的从事新闻事业的弟弟向当时的俄亥俄州州长——波兰·乔伊斯部长推荐了他,他因此深得乔伊斯部长的信任。
    在战争期间,他全力配合乔伊斯部长的工作,为北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可以说,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几乎是平步青云。
    
    后来,杰伊·科克回忆说,还是他当学徒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那个时刻,让他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最重要的是,他学到了挣钱的本领。
    
    日本著名实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经验是很重要的。
    做一件事,不管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
    既然只靠学校教育成不了亿万富翁,那必然要在实践中积累和学习赚钱的能力,这时经验就是你宝贵的财富之匙。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要想成为真正的亿万富翁,在人生的挫折中学习和积累经验也尤其重要。
    
    在生命的长河中,谁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位泰国企业家玩腻了股票,转而炒房地产,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从银行贷到的大笔资金投了进去,在曼谷市郊盖了15栋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
    但时运不济,他的别墅刚刚盖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他的别墅卖不出去,还不起贷款。
    这位企业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连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还欠了相当一笔债务。
    
    这位企业家的情绪一时低落到了极点,他从未没想到对做生意一向轻车熟路的自己会陷入这种困境。
    
    让人敬佩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决定重新白手起家。
    他的太太是做三明治的能手,她建议丈夫去街上叫卖三明治,企业家经过一番思索,最终答应了。
    从此曼谷街头就多了一个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货箱的小贩。
    
    昔日亿万富翁沿街卖三明治的消息不胫而走,买三明治的人骤然增多,有的顾客出于好奇,有的出于同情。
    许多人吃了这位企业家的三明治后,为这种三明治的独特口味所吸引,便经常买他的三明治,回头客不断增多。
    现在这位泰国企业家的三明治生意越做越大,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他叫施利华,几年来,他以自己不屈的奋斗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他名列榜首。
    
    施利华所学的经验并非是从学徒那学来的,而是从失败和挫折中学来的,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变得更坚强,像施利华那样,一次失败带给了他以后持续的成功。
    
    经验的累积,在过程上非常复杂。
    失败中可能有成功,成功之中也可能包含着失败。
    一个人只要每天反省他的为人处世,找出成功、失败的原因,再加以分析检讨,默记于心,当作将来待人处世的参考,这就是经验。
    如果不知道反省,只会糊里糊涂地过日子,经验从哪里来呢?
    所以从“经验”的意义来看,经营者把业务交给部属,就是让他们有增加经验的机会。
    相反的,如果要求部属依令行事,那就等于把部属当成一部机器,只会被动地运转,然后渐渐老化,最后报废,又怎能增加经验呢?
    让员工成长、增加经验的方法,就是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在遭遇挫折时,提示他自行检讨解决——这正是使每个人都分担责任的正途。
    
    积累经验,不仅要做有心人,还要做勤快人。
    经验教训时时处处都有,小事上也可能有大经验、大教训,故此不能疏懒,否则就可能放过一个个机缘。
    
    经验的累积,见闻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此远远不够,最重要的还应该是体验。
    “百闻百见,不如一次体验”,正是松下的经验之谈。
    松下把体验置于闻见之上,指出其对人生的重要。
    他说:“我们不能日复一日,虚度人生,要不断累积体验。
    无论是站在什么立场,这都是很重要的。”
    
    见闻和体验都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这些途径有着快慢、直接间接的不同,更重要的不同是,从体验中获取的知识、养成的智慧、锻炼的能力,比单纯的智慧更有实践意义。
    这并非否认口耳相传、书本相传的智慧和能力,而是说体验得来的智慧和能力对于个体来说更有价值,对于生活实践来说更有作用。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你就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
    假如你有志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了解书籍装帧的知识;假如你热衷于机械发明,那么一名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我们常听到别人抱怨薪水太低、运气不好、怀才不遇,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正处于一所可以求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大校园里,今后一切可能的成功,都要看自己今日学习的态度和效率。
    无论目前职位多么低微,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你的事业大有裨益。
    
    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随着自己地位的逐步升迁,一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假如他能抓住这些机会,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能通过各种途径摄取知识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加广博、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也更能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
    自强不息、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有这么一类人:在商店里工作多年,只会按顾客的要求拿东西,对商业一窍不通。
    他只是在挣钱糊口,不思考,不关心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这样的人即使不被淘汰,也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
    
    而有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却很努力,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趁着空闲的时候,如晚上和周末时间,到补习学校里去读书,或是自己买了书来自修,以增进他们的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晋升或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奠定基础。
    这些精明强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个行业的秘密,时机一旦成熟,就能独当一面。
    
    两相比较,后者意志坚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并能利用业余时间深造,他将获得成功;前者恰恰相反,不管他们是否满足于现状,他们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永无出头之日。
    
    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能抽出时间,我们都要自觉、有意识地去学习,修建好自己的码头,盖一座适合自己一生事业的丰富宝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成为亿万富翁,就不要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而应寻找各种机会大胆地直接与你周围的、甚至世界上最知名的成功人士接触,获取第一手的宝贵经验,也可以仔细研究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士到底每天在做什么,他每天跟你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他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到目标。
    这样做,你的成就也一定能令人刮目相看。
    如果不能亲自见到,你只需要记住一点,你要成功,就必须跟成功者在一起;你要成为什么行业的顶尖人物,就必须跟这个行业的顶尖人士在一起。
    只要你能够进入那个环境,跟他们学习,照着他们的方法,采取同样的行动,你一定可以达到你要的结果。
    
    同时,也要积极实践,在曲折前进中累积教训、培养能力,如果你能一直这样坚持,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升到一般。
    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中。
    
    ——列宁   
    亿万富翁首先会选择自己终生感兴趣的事业   
    要想成为亿万富翁,首先要选择自己终生感兴趣的事业。
    只有选择你感兴趣的事业,你才会终生都热爱你的工作,付出你的精力,挖掘你的潜能。
    
    包玉刚年轻时一条破船闯大海,当年曾引起不少人的嘲弄。
    包玉刚并不在乎别人的怀疑和嘲笑,他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并相信自己会成功。
    他抓住有利时机,正确决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终于成为雄踞“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巨富。
    他所创立的“环球航运集团”,在世界各地设有20多家分公司,曾拥有200多艘载重量超过2 000万吨的商船队。
    他拥有的资产达50亿美元,曾位居香港十大财团的第三位。
    包玉刚的成功,令世界上许多大企业家为之震惊:他靠一条破船起家,经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王国,结束了洋人垄断国际航运界的历史。
    回顾一下他成功的道路,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启示。
    
    包玉刚不是航运家,他的父辈也没有从事航运业的。
    中学毕业后,他当过学徒、伙计,后来又学做生意。
    30岁时曾任上海工商银行的副经理、副行长,并小有名气。
    31岁时包玉刚随全家迁到香港,他靠父亲仅有的一点资金,从事进出口贸易,但生意毫无起色。
    他拒绝了父亲要他投身房地产的要求,表明了从事航运的决心,因为航运竞争激烈,风险极大,亲朋好友纷纷劝阻他,以为他发疯了。
    
    但是包玉刚却信心十足,他看好航运业并非异想天开。
    他根据在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获得的信息,坚信海运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一番认真分析,他认为香港背靠大陆、通航世界,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航运业。
    37岁的包玉刚正式决定搞海运,他确信自己能在大海上开创一番事业。
    于是,他抛开了他所熟悉的银行业、进口贸易,投身于他并不熟悉的航海业。
    对于包玉刚这样穷得连一条旧船也买不起的外行人,谁也不肯轻易把钱借给他,人们根本不相信他会成功。
    他四处借贷,但到处碰壁,尽管钱没借到,但他经营航运的决心却更坚定了。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贷款买来一条20年航龄的烧煤旧货船。
    从此,包玉刚就靠这条整修一新的破船,扬帆起锚,跻身于航运业了。
    
    如果你喜欢,绝对地喜欢你所做的,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然而,对一桩事业,往往并非第一眼就会喜爱上。
    研究显示,仅55%的百万富翁声称自己最初是由于喜欢而选择了他们的职业,但超过80%的百万富翁认定热爱自己的事业或生意是解释其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
    并非所有的百万富翁都始终认为,他们所选择的职业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
    但是,66%的百万富翁认为,他们最初选择职业是由于它会带来经济上独立的机会。
    58%的百万富翁指出,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是该职业具有“巨大的利润或收入潜力”。
    
    拥有自己的生意并无法绝对保证能成为富翁。
    但是,通过细心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能够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詹姆斯先生在明智地选择职业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詹姆斯先生生活在中上层的家庭,进过预备学校,他的前18年住在纽约大都市的一个漂亮的居住小区。
    詹姆斯先生每年的收入超过70万美元,可以算作是一个富翁,一个资产型富翁。
    他在每年所实现的收入中,每一美元就有超过20美元的净资产。
    每周工作日的早晨,他5点35分起床,面带笑容,并且很快就投入工作。
    
    在解释自己的工作态度时,詹姆斯说:“我没有经济上的担忧……我一心只想着去工作……我要去实现我的生意目标,这非常重要。
    我没有财力上的问题。
    我不像有些老板,住着昂贵的房子,银行里又没有钱……他们有财力上的担心。
    而且,我每天都很想去公司,我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
    我就是凭着这个动力去工作……就是想把工作做好。”
    
    他长期不停地工作,每天早早起床,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
    詹姆斯先生的动力与大多数经济成功者的动力是一样的——他们的财富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说:“我的成功直接源于我对自己的事业或生意的热爱。”
    
    詹姆斯先生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富翁,即使再过20年,他也有足够的钱使他及家人活得舒舒服服,但他仍然黎明即起,每天辛勤工作。
    他只是想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从詹姆斯先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热爱”的力量,但只有你感兴趣的事业,你才会热爱。
    因此,选择一个你终生感兴趣的事业是相当重要的。
    
    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选好了,可以成就事业的基础,选不好,将面临无数的坎坷。
    确定职业之前,应该考核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爱好,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或相近,其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如何,必要的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怎样。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就能在职业活动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这样自然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反之,如果对某种职业不感兴趣,硬要强迫他做自己不愿做的工作,这无疑是对意识、精力、才能的浪费,自然无益于工作的进步。
    
    爱因斯坦走进科学的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兴趣是决定性因素。
    门捷列夫迷恋神奇的化学世界,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所以,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首先想到喜欢哪种职业,对哪种职业感兴趣。
    兴趣是人所共有的,但又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人对文学创作感兴趣;有的人喜欢唱歌、跳舞;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科学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则偏爱技能操作。
    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
    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
    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是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很多的,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
    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因兴趣才能热爱,才能不遗余力地为事业而奋斗。
    因此,在你踏上致富之路前,必须选择好自己的职业。
    
    选择职业对于加入劳动大军的青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从事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劳动比从事违反本性的劳动要使人愉快得多。
    
    ——克鲁普斯卡娅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大潮中奋斗的年轻人都会默默自问:“我能成为亿万富翁吗?”
    在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你能!”
    
    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这样说:   
    一天,犹太教士胡里奥在河边遇见了忧郁的年轻人费列姆。
    
    费列姆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孩子,你为何如此郁郁不乐呢?”
    胡里奥关切地问。
    
    费列姆看了一眼胡里奥,叹了口气:“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
    我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整天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
    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傻孩子,”胡里奥笑道:“其实,你应该开怀大笑才对!”
    
    “开怀大笑?
    为什么?”
    费列姆不解地问。
    
    “因为你其实是一个百万富翁呢!”
    胡里奥有点诡秘地说。
    
    “百万富翁?
    您别拿我这穷光蛋寻开心了。”
    费列姆不高兴了,转身欲走。
    
    “我怎会拿你寻开心?
    孩子,现在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费列姆有点好奇。
    
    “假如,现在我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么?”
    
    “不愿意。”
    费列姆摇摇头。
    
    “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青春,让你从此变成一个小老头,你愿意么?”
    
    “当然不愿意!”
    费列姆干脆地回答。
    
    “假如,我现在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美貌,让你从此变成一个丑八怪,你可愿意?”
    
    “不愿意!当然不愿意!”
    费列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假如,我再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智慧,让你从此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你可愿意?”
    
    “傻瓜才愿意!”
    费列姆一扭头,又想走开。
    
    “别慌,请回答完我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让你去杀人放火,让你从此失去良心,你可愿意?”
    
    “天哪!干这种缺德事,魔鬼才愿意!”
    费列姆愤愤地回答道。
    
    “好了,刚才我已经开价100万金币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
    胡里奥微笑着问。
    
    费列姆恍然大悟。
    他谢过胡里奥的指点,向远方走去……他不再叹息,不再忧郁,微笑着寻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表明:只要你有个完满无缺的身体,你就已经拥有百万价值了。
    相信你自己,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如果你还有所疑问,那就请记住这样一个数据:80%的亿万富豪出身贫寒或学历较低,他们白手起家创大业,赢得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和名誉。
    
    2003年,美国某杂志推出全美40位40岁以下的富豪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几乎全部是在高科技领域自我创业奋斗的成功人士。
    如今,年轻的亿万富豪出现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的全美40位40岁以下富豪排行榜上,有12位是“钻石王老五”的单身贵族,包括坏孩子娱乐公司总裁肖恩·科姆斯,其个人财产达到了亿美元。
    其中还有一位单身女富豪,她就是佐恩工程公司的副总裁詹妮特·西蒙斯,她的个人财产达到了亿美元。
    36岁的戴尔电脑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迈克尔·戴尔则连续3年坐在头把交椅上,拥有163亿美元身价。
    进入前5名的还包括著名网络商店电子港湾共同创始人、34岁的皮埃尔。
    欧米德亚和36岁的斯考尔,两人的身价分别是亿和亿美元。
    门户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总裁泰德·威特年仅38岁,却拥有亿美元的财富。
    还有一位就是知名度相当高的网络购物城亚马逊书城的创始人、总裁、董事长兼首席指挥官杰夫·比佐斯,37岁的他拥有亿美元的个人财产。
    
    中国的亿万富豪们也成批成量地浮出水面。
    在中国的富豪榜上,1999年第50名拥有财富5 000万元:2000年的第50名拥有财富4亿元;而在2001年,第50名拥有财富9亿元,第100名拥有财富5亿元。
    2001年的100名富豪,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最年轻的亿万富豪是30岁的徐明。
    
    幸运的是,我们不必以健康来交换金钱,只要利用我们的积极性,建立人格、信心、能力与忠诚,我们就能拥有想要的一切。
    
    据说,荷兰画家林布兰特的一幅油画价值百万美元。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他的画这么值钱呢?
    我们可以设想几种可能:首先,这显然是一幅很独特的油画,是林布兰特罕见的亲笔画,所以价高;第二,林布兰特是一位油画天才。
    显然,他的画价值百万是因为他的才能受到肯定的缘故。
    
    然后我们再想想自己。
    有史以来,几百亿人曾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但从来未曾有过、也将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
    你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唯一的生物。
    这些特性赋予你极大的价值。
    请想想,即使林布兰特是个天才,也只是一个而已,创造林布兰特的上帝也同样创造了你;照上帝的眼光看来,你跟林布兰特一样的珍贵。
    
    然而,现在有一些甘于平庸的人到处宣扬平庸哲学,说什么平庸是真,这在富人眼里是无能的表现,是那么的可笑。
    如果你真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该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去做相应层次的工作。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很高学历的人去做,像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建设,结构不需要你去设计,图纸不需要你去画,你只要看着图纸能把楼建起来就行。
    而你就是把工程学院的院士叫去干这活,他比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也高明不到哪儿去。
    因此,没有必要非硬着头皮去读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学位。
    有些人不是为了学以致用而攻学位,在你读了一大堆学历之后,有人已经成为百万富翁;再等你转了行,找到稳定的工作,当上经理以后,有人已经成为亿万富翁。
    
    这些人非常可悲,他们竟然为了一种平庸的生活方式而采用了更加平庸的实现手段,实际上他们心里一直有着强烈的自卑,并存在着一种更加强烈的求稳心态,他们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的工资稳定。
    他们胆小怕事,不敢挑战机会和命运,只好去做一个整天端茶倒水打字聊天的文秘,他们永远成不了英雄——真正的创业英雄。
    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占有立足之地就满足了。
    我们绝不能苟同他们的观点,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空间,我们要成就雄心壮志,我们要不甘平庸寂寞,我们绝不能再让这个世界忽视我们的存在,我们要做精神领袖,我们要做财富英雄……   
    不错,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仍然愿意面对挑战。
    因此对我们来说,放弃现在庸庸碌碌的生活就是一个开头。
    力量小并不可怕,就怕你不敢改变现状。
    
    今天,创业者大多是在寻求一种成就感,而且应该说所有不甘平庸的人也在寻求这样一种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让这些人去面对新的生活和新的挑战;这种成就感让这些人愿意去披荆斩棘,证明自己的存在。
    是的,他们不甘心被湮没在世俗之中,他们要从事业的成功中得到满足。
    
    要成功地自我创富,就必须有强大的愿力。
    那么何为愿力呢?
    愿力是指明确的志愿与无坚不摧的**所表达出来的力量。
    
    愿力中的“愿”即志愿,属于立志的范畴。
    对创富而言,我们所说的志愿,还应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志向远大,而且要将目标具体化。
    也就是说,你必须确定你要求的财富的数字,不能空泛而论。
    如:我这一生决心要赚多少钱,成为百万、千万还是亿万富翁;而这意念中要赚多少钱——10万、50万——一定要明确地定下来,不能只停留在“我想拥有许多许多的钱”,仅有这样一点空泛的连小孩子都能做到的想法,你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当然,远大的目标,从来就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你还得建立相应的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由近期目标逐步向中期目标推进,使人切切实实地看到财富的积累,从而增强成功创富的希望,才能达到最终创富的目的。
    
    二是要使志愿保持在一个高尚的层面。
    崇高的目标表现在:吸引巨大财富,不排拒财富。
    但这些目标必须以不破坏社会的法律、社会公德以及不损害他人利益为标准。
    否则,你的成功不会被人们承认且不说,还将遭到唾弃和正义的惩罚。
    事实上。
    许多真正凭借强大愿力而获取巨大财富的佼佼者,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常常乐意与别人分享成功的愉悦,或者把精神财富如创富意识、理论、思想传授于人,或者把物质财富无私地回报社会,他们称之为“壮丽的着迷”。
    许多值得人们敬仰的大富豪都是如此,足见创富之心是多么纯良与崇高。
    
    明确、高尚的创富志愿,同时需要有无坚不摧的**力量的催化。
    “**”即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要求。
    没有坚不可摧的创富**或成功**,创富者远大的创富目标便永远不可能达到。
    人的**愈强大,目标就愈接近,正如弓拉得愈满,箭头就飞得愈远一样。
    在成功的创富道路上,是没有困难和不幸能够阻挡创富的脚步的。
    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又有火热的、坚不可摧的**力量,必然产生坚定有力的行动。
    一个人只有不畏艰难,不轻言失败,信心百倍,朝着既定目标永不回头,才会在有生之年成功地创造出财富。
    
    上帝只救自救者。
    
    ——巴菲克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