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灵异 重生之悍妻

1093淡定的公主,暴跳的圣上

重生之悍妻 梅果 14873 Apr 30, 2023 4:35:52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章节阅读:

    ★第一节认识女性心理异常
    什么是女性心理异常
    女性在就业、社会地位、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方面内外压力都高于男性,另外,女性在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都会面临更多的生理与心理压力。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加剧了妇女双重角色的冲突与心理压力。她们既要扮演好妻子、母亲、儿媳的家庭角色,又必须承担起社会工作的角色。
    在生活、工作、学习的重压之下,女性容易变得焦躁、倦怠、多疑而出现失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精神心理疾病。所以,女性更应有意识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做好不良心理的自我调节和心理挫折的预防与转化,学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好心境,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女性异常心理测试
    测测你的忧郁指数
    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大卫·伯恩斯博士曾设计出一套忧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忧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你快速诊断出你是否存在着忧郁症,且省去你不少用于诊断的费用。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3分。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总分:测试完之后,请算出总分并评出你的忧郁程度。
    忧郁自测答案:
    0~4分:没有忧郁症。
    5~10分:偶尔有忧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忧郁症。
    21~30分:有中度忧郁症。
    31~45分:有严重忧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假如你通过BDC忧郁症清单测试表测出你患有中度或严重的忧郁症,我们建议你赶紧去接受专业帮助,因为当你需要援助而没有及时地寻求援助时,你可能被你的问题击毁。
    女**际心理测试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碰到熟人时我会主动打招呼。
    2.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思念。
    3.旅行时我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
    4.有朋友来访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5.没有引见时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话。
    6.我喜欢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7.我同情弱者。
    8.我喜欢给别人出主意。
    9.我做事总喜欢有人陪。
    10.我很容易被朋友说服。
    11.我总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
    12.如果约会迟到我会长时间感到不安。
    13.我很少与异**往。
    14.我到朋友家做客从不感到不自在。
    15.与朋友一起乘公共汽车时我不在乎谁买票。
    16.我给朋友写信时常诉说自己最近的烦恼。
    17.我常能交上新的知心朋友。
    18.我喜欢与有独特之处的人交往。
    19.我觉得随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很危险的事。
    20.我对发表意见很慎重。
    评分:第1、2、3、4、6、7、8、9、10、11、12、13、16、17、18题答“是”记1分,答“否”不记分,第5、14、15、19、20题答“否”记1分,答“是”不记分。
    1~5题分数说明交往的主动性水平,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主动型,得分低则偏于被动型。
    6~10题得分表示交往的支配性水平,得分高表明交往偏向于领袖型,得分低则偏于依从型。
    11~15题得分表示交往的规范性程度,高分意味着交往讲究严谨,得分低则交往较为随便。
    16~20题得分说明交往偏于开放型,得分低则意味着倾向于闭锁型,如果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则表明交往倾向不明显,属于中间综合型的交往者。
    由于人的气质、个性等特点不同,表现在人际关系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正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适合做不同工作一样,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的人所适合的工作也不同。
    主动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适合于需要顺利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职业,如教师、推销员等。被动型的人在社交中则总采取消极、被动的退缩方式,适合不太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机械师、电工等。
    领袖型的人有强烈的支配和命令别人的**,在职业上倾向于管理人员、工程师、作家等。依从型的人则比较谦卑、温顺,惯于服从,不喜欢支配和控制别人,他们愿意从事那些需要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职业,如办公室文员等。
    严谨型的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做事细心周到,适合的职业有警察、业务主管、社团领袖等,而随便的人则适合艺术家、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家、作家、记者等职业。
    开放型的人易于与他人相处,容易适应环境,适合会计、机械师、空中小姐、服务员等职业,闭锁型的人适合的职业有编辑、艺术家、科学研究工作等。
    女性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进行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基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商,也就是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即属于智力正常。如果产生幻听、幻觉或幻视,或丧失正常记忆力,或思维紊乱,就属于心理不健康。
    (二)情绪基本稳定。
    即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积极心态。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自行化解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的小矛盾,尤其是对心理失衡的行为可以自我控制和调节,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并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过分压抑自己。心理不健康的女性缺少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有时过分波动,有时过分抑郁,缺少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认识,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心理健康的女性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既能了解自己的长处,也能了解自己的短处。心理不健康的女性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或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四)具有独立的人格。
    独立人格是自我尊严的体现。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都能够自立自强,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依靠自我奋斗立身于社会,不依附他人而存在,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不健康的女性缺少独立性,把自己作为男人的附庸,过分依赖男性,甚至依附于男性。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阻碍了她们在现代社会的成功发展。
    (五)健全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女性对行动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她们做事果断,不畏惧困难,具有挑战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心理不健康的女性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常常因为患得患失、优柔寡断而丧失成功的机遇,也常因为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六)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女性既能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相处,也能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交往。既能容纳别人的优点,也能包容别人的不足,不过分苛求他人,与别人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不健康的女性往往抱着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不良态度与人交往,难以与人沟通,不能融入周围的人际环境中,人际适应能力较差。
    (七)过有效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女性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勇于进取,心中有目标,她们在生活中不断享受人生的乐趣,又在工作中感受成功的满足,生活丰富而充实。心理不健康的女性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视工作为负担,她们时常抱怨对生活的不满意,对工作的厌倦。
    ★第二节女性心理异常的诊断与调适
    少女情结:只要开心就可以
    (一)问题描述
    40岁的王女士相貌姣好,对人非常热情,和人说话的时候手舞足蹈,从表情到体态让人觉得活力四射,像少女一般。但是她最近心情很不好,因为总是觉得单位的人不愿意接受自己。
    年轻的同事说,本来自己应该叫王女士一声“大姐”,可是这位大姐却没事喜欢从背后吓人一跳,或者开点可爱的小玩笑,让人哭笑不得。同年龄的同事们觉得别扭,是因为王女士的脾气像小女孩一样阴晴不定,总得让人哄着,否则她的性子一上来,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让人不知所措。
    (二)问题分析
    追求“可爱”并没有错,但不同年龄的人应有展示“可爱”的不同方式。像王女士那样,虽然已是不惑之年,却在一些行为方式上停留在少女阶段,不仅不能惹人爱,而且让人敬而远之。其实,王女士自己也很苦恼,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努力制造快乐的气氛,大家却总是不领情、不接受。我们可以把王女士的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少女情结”。
    这种“少女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固着”现象。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例如,在儿童期要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期要建立起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成年期则需要建立亲密感、结婚生子等。如果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后,却没有产生相应的需要,就难以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于是发生“固着”现象,即行为表现停留在上一发展阶段。
    王女士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和哥哥非常疼爱她。等到结了婚,老公又是“好男人”型的,她一直无需操心生活。年轻时,她还需要辛苦带孩子,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家庭生活中,王女士再没有多少需要特别操心的事情了。在事业上,她也没有什么高的追求,这些都使她的心理容易固着在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
    还有人认为,这里有怀旧成分。女人比男人衰老得快,加之社会对男女年龄的价值认同有差异,因此,中年女人比中年男人更留恋青春时代,言行举止无意中会向青春时代靠拢。
    王女士的性格保留了少女的过多敏感性以及情绪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立即做出反应,而且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打破固定的行为模式。
    (三)解决之道
    1.学会反思
    当出现了让人情绪冲动的情形时,要把当时的想法记住,回到家后和家人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错误。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错误的思维逻辑,马上告诫自己要冷静。
    2.避免给别人添麻烦
    至于在单位的人际关系,尽职尽责地工作就是最好的交往。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分内的工作,才谈得上与同事的其他交往。每天工作结束后,看看自己分内工作完成得如何,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如果有,不光在口头上表示歉意,还要在行为上帮助别人。
    有时像小孩一样“可爱”一下,对人际交往也是非常有益的,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虽然平时很随和,但在工作时却非常严肃,不希望受到干扰。新来的同事则希望在与老同事的接触中,学到工作技巧,小闹剧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中年女性要想受到大家欢迎,就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而不能统统以“天真、可爱、热情”来应付。有些人只需要一个眼神、一杯茶水就足够了,太多的关心反而让他们难受,甚至厌烦。有些人则需要一些直接的建议和热情的开导……
    对人热情不必强求回报,只要觉得这样做很开心就行了。长此以往,慢慢地,就会发现大家会真诚地喜欢上你的。
    心理防御过度:男人是可怕的
    (一)问题描述
    周小姐是一位在外企的部门经理,因为她经常看到报刊、电视上报道一些性骚扰事件。由于骚扰者大多是些道貌岸然的中年男子或凶神恶煞的流氓,所以在她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概念:男人是可怕的。平时周小姐在公司上班,都要时时刻刻提防身边男子的一举一动,在家也要担心邻居的男人会偷看自己,白天把窗户关得严严的,就连晚上睡觉也常做噩梦,梦见坏男人强行拥抱或亲吻自己。周小姐也知道自己时刻有这些想法不对,可就是无法消除,陷入了紧张恐惧之中,不知如何是好。
    (二)问题分析
    周小姐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过度,影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案例。
    其实,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周小姐运用了心理学上的“自恋心理防御机制”,这是指行为人凭主观想法推断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这种“外射”现象,即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即为此例。
    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射作用,是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感觉或想法外射到别人身上,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感觉或想法。比如一个打架的儿童反怪与他争吵的小朋友,说是小朋友先动手,自己才还击的;青年小伙与女友有了矛盾或难题时,会有把握地说是她诱发的;一个心怀偏见的人会否定自己的感受而说自己不会恨别人只是别人恨他。又如一位病人在银行工作,他常常产生把钞票偷来自己用的念头,但又为产生这种坏念头而惭愧,结果外射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怀疑他有偷公家钞票的意念。经过这种外射作用之后,他一来不再觉得自己原有偷窃的**不好;二来因别人怀疑他,他也就不敢真的去偷公家的钞票,从而达到自我防卫的目的。
    周小姐由于经常看到媒体报道一些性骚扰或性强暴的案件,所以满脑子都是那些可怕的男人,时刻都在担心自己会遭到凌辱,无形中就把自己的内心感觉投射到外面,产生恐惧所有男人的心理,从而时刻提防着身边出现的“可怕”男人,这是一种病态的防御心理。
    一般而言,某些外射行为可以认为是人们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失误,是一种常用的心理防卫术,借此对错误的行为予以饶恕与解脱。但当责怪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时,就会妨碍我们与他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容易对他人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怀疑心重的态度,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分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成熟的防御机制、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内投射、退行、幻想。中国人常采用内投射的方式来对付应激。所谓内投射就是在问题出现时,将问题的根源归于自己,这与我国几千年来的孔孟教育思想有关,鼓励自己内省,要求人们经常反省自己,出现问题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结果导致自责、缺陷感,出现抑郁情绪。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包括隔离、反向、合理化、躯体化。躯体化的防御机制也是中国人经常使用的一种防御方法。一些人在遇到困难及应激时,往往没有情绪的障碍,而出现躯体的不适感,包括身体疼痛、疲劳、乏力。目前所谓的“疲劳综合症”就是很典型的例证。
    中间型的防御机制包括外投射、否定、利他。所谓外投射就是将问题的根源归于外界,自己的不成功都是外界造成的。这种防御机制是西方人常常使用的,是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一种较好方式。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压抑。升华是指人原有的行为或**受道德、舆论影响,不能直接表达出来,而将这些行为或**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这样的做法是具有建设性的,有利于本人和社会。幽默是指当一个人遭受到挫折时,可用幽默来化解困境,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压抑是指当一个人的**、冲动或本能无法达到满足或表现时,则有意识地将其压抑,控制其满足的需要。
    总之,使用不成熟的和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往往容易导致心理障碍。而使用成熟的和中间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可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冲突,但却难以实现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要求和目标不符,甚至可能成为另一种心理障碍的原因。而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人们适应社会不仅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社会现实,并能被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因此,人在长大以后,应付事情的方式会有很大改变,变得比较成熟。如小孩子遇到不如意之事,就会痛哭流涕,而成人则会因需要懂得“忍气吞声”或“强压悲痛”,甚至强颜欢笑,既要接受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也要考虑怎样的反应更有效、合适。退行作用就是人们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儿童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的心理防御机制。
    事实上,人的一生当中,难免有想重新回到儿童时代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取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退行作用是可以用来进行心理调节。比如,夫妻恩爱,像小孩子般互相撒娇,寻求彼此安慰;父亲和孩子捉迷藏,像小孩子似地爬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作用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需要的。可是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行,总是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和痛苦,就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不能适应社会。
    我们应对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使用,限制使用的对象、时间、场合,在生活实践中努力学会并培养、建立成熟的心理机制。
    恋父情结:谁也不能抢走爸爸
    (一)问题描述
    纪先生有一个上大二的女儿。父女俩感情特别好,女儿有什么心里话都悄悄地告诉他。3年前,纪先生的妻子意外去世。之后,陆续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但考虑到女儿尚在读高中,纪先生怕影响女儿的情绪,均当场谢绝。一直到女儿考上大学后,纪先生才开始考虑个人问题。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方女士,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对彼此都很满意。然而,当女儿听说老爸要再婚时,立即表示反对。
    为了阻止老爸与方女士约会,女儿每天晚上都守在家里。甚至在周末,女儿怕老爸私自外出,竟然将自己和老爸锁在家里,并说绝不会让别人来分享老爸的爱,如果老爸执意要再婚,她就休学,弄得纪先生无可奈何。
    (二)问题分析
    女人为什么有恋父情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有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底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
    这两个名字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两部著名悲剧,前者主人公杀父娶母,后者主人公诱使其弟杀死了母亲,为父报仇,自己则终身未嫁。小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识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就这样女儿打破了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关系。这种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尽管处于朦胧之中的潜意识状态,但却明显地作用于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这时女孩变得柔媚会撒娇,愿意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
    父亲是人们幼年生活中的第二个重要人物,对女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
    父亲给儿童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儿童更多的激情。母亲的活动则常重复、单调而刻板;
    父亲更富于身体上的魅力,令人兴奋。母亲则长于言辞,给人以安慰;
    父亲花在婴儿身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乐上,母亲则主要是偏重于在生活上照顾婴儿。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乐,追求新奇的探索,而受到委屈时则愿意找母亲,以求得安慰;
    孩子可以在父亲面前表现对母亲的愤怒和恨而不被谴责和遗弃,能表达丰富情感,又有安全感。
    父亲作为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上起独特作用的角色,他是拆散母婴结合体的建设性分裂者,鼓励并支持了儿童的独立和自由,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他是儿子学习男子汉气质的楷模,也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即生理上已进入“潜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却严重滞后,仍停留在“性器期”,犹若蝌蚪变青蛙,变成了青蛙却仍留下蝌蚪时代的尾巴,不成熟。
    “恋父情结”的害处,是可能阻碍女孩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困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活,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
    看来这错误并不在少女们,而是爱本身出了问题。她们太想得到爱,但没有什么法子将爱挽留,于是集体选择了病态的手段。而那些没有得手的少女则变得歇斯底里,最终以各种悲剧收场。弗洛伊德认为,有恋父情结的人如果发展不利,一生都可能受其影响。
    (三)解决之道
    1.性的教育
    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教育孩子从依恋父亲中解脱出来。
    2.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铺垫。
    3.行为配合
    孩子的“恋父情结”,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因此,矫枉时必须过正:一方面,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急起直追,行为上亲近,满足女儿的爱欲依附。
    许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给男孩穿花衣服,不要让女孩爬墙上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共同玩乐之中。这是孩子“游戏期”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秘诀”。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父母过于自我封闭,或者只会买好东西,开发智力,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
    产后忧郁症:我还没有准备好
    (一)问题描述
    安彤刚刚生下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一切都很顺利。然而,产后的第二天,安彤发现自己无法入睡、没有食欲、剧烈头痛而且毫无理由地身体颤抖。医生不得不给她服用了镇静剂帮助她入睡。在医务人员和丈夫的陪伴下,安彤熬过了4个夜晚。回家以后,安彤每6小时服用一次镇静剂,期望那些恼人的症状会尽快消失。但是,1周过去了,安彤还是无法入睡,听到任何声音都会感到烦躁不安,而且什么都吃不下。
    安彤很爱自己的儿子,期望可以照顾他,但却力不从心。她手抖得非常厉害。因为担心会摔着孩子,安彤根本不敢抱他。两周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好转。每天晚上,丈夫给孩子喂奶,白天则是保姆负责照顾他。
    安彤对自己无法照顾孩子感到非常羞愧,而且担心自己永远无法恢复。她开始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她并没有真的想过要伤害自己,但是她觉得如果自己现在死去,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二)问题分析
    产后抑郁的具体症状:感到不安;感到伤感、无望;经常哭泣;没有精力或没有动力;吃得太多或太少;睡眠太多或太少;集中注意力困难,难以做决定,记忆能力下降;感到没有价值或罪恶感;对各种活动都没有兴趣或者无法感到快乐;不愿和家人、朋友接触;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例如头痛、胸痛、心率过速、浅而快的呼吸;担心自己伤害孩子或者伤害自己;对孩子没有任何兴趣等等。
    (三)解决之道
    尽管产后沮丧或产后抑郁的发生如此普遍,我们并不是对此束手无策。以下7种方法可以帮你降低产后沮丧或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性,或者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1.照顾自己
    首先,对自己好一些,确保自己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尽可能多休息。当孩子入睡时,新妈妈也要小睡一下。照顾新生儿会让你精疲力竭,加上不眠之夜,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为了对抗疲惫和抑郁,你必须获得休息;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适度锻炼身体;不要因为你照顾自己的需要而感到内疚。
    2.积极寻求帮助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刻不要犹豫。帮助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例如请丈夫帮助完成家务和夜间喂奶的工作,请家人帮助准备食物或者处理家务等等。
    3.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不要独自忍受孤独
    和丈夫谈谈,确保他知道你的感受和担忧;找一个信任的朋友,跟她谈谈你的感受;和其他新妈妈谈,你也许会惊奇:如此多的女性曾有过类似的感受。你并不孤独。同时你也可以学习她们应对的方法和经验。
    4.户外活动
    不要总是和宝贝待在屋里,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还应付不了这样的运动,那么走出户外,在温暖的阳光中坐几分钟,深呼吸几次,也会有好处。
    5.给自己留一点儿时间
    在这个非常时期,你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你自己和你的丈夫;把宝贝托付给家人照顾一会儿,放松地洗个澡,如果你习惯化妆,就化个淡妆,让自己看起来容光焕发;为自己买几件漂亮的新衣服。让自己衣衫光鲜,会提升你的情绪;出去拜访朋友,或者只是走一走;留一段时间和丈夫单独相处,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6.合理的期望
    改变自己和家人的期望,放弃完美主义的想法,不要期望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把家里每一件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新生命的到来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感到疲惫的前提下尽力而为,其他的就交给别人去做吧。
    7.简化生活,避免改变
    在怀孕和分娩后1年内,不要做出任何重大生活改变。重大的改变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生活更加难以应对。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拥有一个健康的妈妈,每个妈妈都有权利享受生活和孩子带来的乐趣。不要独自忍受不良情绪的折磨。只要应对得当,产后的生活虽然依旧劳累、繁忙,孩子和妈妈却都会快乐而幸福。
    贪图小便宜:不容忍受自己吃亏
    (一)问题描述
    王丽拥有让人羡慕的一切:正牌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美丽的外表,是公务员,还有疼爱她的丈夫和活泼可爱的女儿。然而,周围的人对她的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她“爱占小便宜”。
    放在办公室公用的纸巾、洗手液什么的,她会顺手带点儿回家用;帮办公室购买茶叶、笔记本、打印纸之类的东西,她总是要售货员把单价开高一点,回单位报帐时就能多报一点钱;她到水果摊买水果时,当称好并付完钱趁摊主不注意时,她往往会再拿一两个小水果放到购物袋里;出差住酒店,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她也总要拿回家两套,否则就好像吃了很大的亏;甚至坐飞机,连飞机上的饮料,她也情不自禁地每一种都要尝一下。
    (二)问题分析
    在生活中,有些人爱占小便宜、不想吃亏。爱贪图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较强烈的占有**,这种占有**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
    但随着这种**日益膨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后果。首先,它会影响朋友、同事、亲戚及周围的人的相互关系。与人相处,总想占别人的便宜,必然会引起别人的警惕和反感,失去同事、亲友的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生活失去光明和欢乐。再次,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会使自己胸无大志,难以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形成“喜欢占小便宜”这种心理呢?一般来说,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种:
    1.小时候家里条件太差,父母为了家里生活会做这种占小便宜的事,或者带着孩子去做此类事。久而久之,父母的行为被孩子认同并内化。而孩子虽然内化认同了这样的行为,但是由于从小又受到道德教育,道德的规范对这样的行为进行打击批评,于是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样的冲突使他们既痛恨自己的行为,却又控制不了。每次占便宜以后先是愉悦,然后就又自责。
    2.小时候孩子由于一次偶尔犯错拿了别人东西后,父母对孩子过度处罚,以破坏孩子自尊的方式打击孩子,使孩子从心灵深处逐渐认同自己是占小便宜的人或者是小偷小摸者。
    3.人在心理压力很大或者很焦虑的时候,偶然拿了别人的东西或占了别人便宜后,会发现,这种拿了别人东西或占了别人便宜的紧张感会抵消自己的心理压力或者焦虑,于是每次在有压力或焦虑时就会忍不住去做这样的事。
    (三)解决之道
    1.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陋习
    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要回避,而要正视,要坚信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并不断把这样的信息反馈给周围的人,给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和空间。
    2.加强自己的判断力
    一个人爱占小便宜,是缺乏判断力的表现,缺乏判断是否“重要”的能力,缺乏判断“应该与不应该”的能力。这样的人,思想很容易被“感觉”所控制。因此,本人一定要有积极改变的决心,只有自己有强烈要求改变的意愿,才可能真正改变这个“占小便宜”的习惯。具体实施的方法就是:设定目标,立即行动,认真专注,执行坚决,同时当自己偶然触犯时要马上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经过一段时间,将这个方法重复、再重复,就会形成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习惯。
    3.转移注意力
    可以通过多做运动、多和朋友一起聚会交往来进行自我减压,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保持轻松快乐。亲人、朋友可以为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做出努力。例如,当王丽去买东西时,最好能有人陪同,此人的存在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即使王丽忍不住“占了便宜”,也有人能从旁提醒。比如,当出现王丽多拿多占这样的情形时,可以对她说:“我们不需要这个东西。”而不能对其多加指责或有轻视态度,否则只能加重她的心理负担。
    性洁癖:总是伤害到最亲密的人
    (一)问题描述
    佟文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女人,每次和丈夫同房之前都要求丈夫洗了又洗。另外,她还要在床上铺上一次性床单,这样才觉得干净。同房之后,她会立刻把床单扔掉,并且反反复复地冲洗自己的身体。她的做法引起了丈夫的强烈抗议,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夫妻感情。
    (二)问题分析
    性洁癖是指当事人对生殖器和性行为的卫生作过分的要求,在心理上无法控制地感到对方很脏,从而引起对异性的厌恶并影响了性的和谐或夫妻感情。当事人尽管在理智上也承认对方的生殖器和性行为是干净的,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觉得对方“脏”。性洁癖者有三种类型:**型、精神型和混合型。**型的患者认为对方生殖器乃至分泌物很脏,从而使自己处在迫不得已的厌恶心理状态下进行义务性的房事;精神型者,是内心厌恶异性但能表现出正常的性行为、性神态和性语言;混合型者是前两种类型的表现兼而有之。
    性洁癖是一种异常性心理导致的异常性行为,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认为自己及伴侣的生殖器官、生理现象肮脏,甚至厌恶与性有关的一切行为和言语,只有频繁清洗才能去除厌恶感。具体来说:
    1.自我**洁癖。即对自己的**,尤其对生殖器官、生理现象抱着不科学的态度,觉得它们丑陋,或者觉得它们肮脏。
    2.对异性的**洁癖。常嫌配偶生殖器脏,不断要求对方洗净下身,戴上避孕套,甚至对性对象的性行为乃至一言一笑都感到厌恶和不愿忍受。
    3.对异性的精神洁癖,非但厌恶性对象的唾液、分泌物和声响,而且还反感表达爱情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即厌恶异性实际上正常的性行为、性神态或性言语。
    4.行为洁癖。主观地把自己的性行为划分为好的和坏的、端庄的和放荡的,然后据此限定自己,即使和最亲爱的人在一起,也只做那些“好”的行为,厌恶并且也不可能做出那些“坏”的行为。
    5.以浪费水资源为特征的强迫行为。在性行为发生前强迫自己清洗、强迫对方清洗,即使对方半小时前刚洗过澡,也没再上过厕所,也一定会被逼着去局部洗涤等等。
    性洁癖是一种性心理障碍。男女都可能发生,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知识型女性。其产生有各种原因和社会背景,许多人认为性器官和性行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肮脏、可耻的。有些文化层次较高的女性,把性洁癖当成高尚情操来追求。男性性洁癖者,则受男尊女卑的影响,认为自己的性器官干净,女性的却很脏,这些都是我国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视性为禁区,性知识正面宣传不够的结果。
    性洁癖者在性生活中的种种洁癖表现,会破坏性和谐。性洁癖不是卫生的问题,而是存在这种心理障碍的人,在观念上就认为自己或对方的生殖器或性行为其本质是脏的,往往在**的同时又抹不掉意识中“脏”的感觉。在不断的矛盾与痛苦中,不仅自己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同时也会造成配偶的性无能。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性生活的质量,也可能因此而导致夫妻感情失谐或破裂。有的人即使对其性伴侣的性洁癖能容忍与迁就,久而久之也往往会出现压抑等心理。
    性洁癖缘自于心理,它主要发生在那些从小受过心灵创伤或者是从小被过度保护的女性身上。其中原因是她们对性根本不够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固执地认为性是一种很“脏”的东西,从而不敢让自己的身体去亲近它,到了不得不去接触它的时候,只能用“拼命”洗刷来解脱一切。有的人对清不清洁特别关心,在生活中自定诸多清规戒律,于是洁癖生成。这种人在婚后,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中的洁癖带到性生活中来,也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性洁癖。有的人则原本无洁癖心理和行为,甚至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有些邋遢,但因其对性生活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男女之间的性生活只是传宗接代之必须,把正常的性生活看成是最肮脏的、犯罪的行为,从而心生厌恶,故在性生活时会有洁癖表现。
    (三)解决之道
    1.正面宣传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
    打破性禁锢的陈腐观,正确宣传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纠正对性的错误看法。实际上,就性的本身而言它是十分纯洁的。男女之间要对自己的性器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认识到性洁癖的存在
    一旦察觉自己在夫妻亲吻、爱抚和**时出现勉强、厌恶或事后懊悔时,不应光从夫妻感情方面找原因,而应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得了性洁癖。一般来说,厌恶感越强,性洁癖越重。当然要排除有疾病、外界干扰或当时情绪欠佳等其他因素。
    3.自我探寻性洁癖的来源
    注意分析幼年和青春期的经历,尤其是当时自己心理上有何反应,事后如何追忆、评价或总结。一些人已经想不起有关的经历与感受,那么不妨反过来考察一下对方或其他人的经历,总结一下别人为什么没有产生性洁癖。
    4.自己主动积极地寻求心理上的脱敏
    自我消除“一切都不干净”和“**肮脏”的固有概念,极为重要。首先是观察并熟悉自己和对方的性器官;其次是着意体会它们的美妙功能,并经常在追忆中加深这种体会;然后是把这种体会与夫妻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联系起来。
    5.用积极的性热情来取代性洁癖
    调适自己的心理,改变“什么都不干净“和“**肮脏”的固有概念,只要明白这些道理,并逐渐改变到能和常人一样过性生活,敢于去体验的话,其洁癖心理会逐渐获得矫治的。
    6.采用一些具体的办法
    例如深究性解剖学、对镜观察、自我描绘或叙述、夫妻共浴互洗、日常**相处等等。当然还必须使性生活真正成为一种情趣。
    (四)测试
    性洁癖的自我测评
    1.我对唇舌之吻异常反感,一旦发生,便会干呕头晕,甚至气喘汗出而昏厥。
    2.在**之前,我要求性伴侣必须洗个“冰清玉洁”,否则就拒绝。
    3.在每次性行为前,我都要求伴侣和我清洗身体。
    4.我特别反感对方的精液,认为那是很肮脏的东西。
    5.我有时会觉得伴侣的汗味都散发出一种更有魅力的男人味,连催促他去卫生间冲浴的时间也没有。
    6.我觉得戴安全套应该是夫妻性生活完整过程中的一部分。
    7.我喜欢与伴侣热吻,或享受触摸他的分泌物。
    8.事后立即去洗澡间,里里外外来个大清洗,对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程序。
    9.即使伴侣洁身自好,我仍不会碰他的生殖器,并认为是不洁、污秽的东西。
    10.当伴侣以动作或神态表现出对我的爱意和性恋情绪时,我常表现得不耐烦。
    11.性行为前后都要洗澡,我认为是完全没必要的事情。
    12.我始终没有让丈夫看到过自己的月经带,更不用说经血了。
    13.我认为性生活时为了“避脏”,确实应该全程戴安全套。
    14.我追求没有性内容的纯洁爱情,甚至有时因此不愿结婚。
    15.在**时,我常要求伴侣不要发出呻吟声或对此表示出来厌恶感。
    16.性行为结束后我会第一时间冲到卫生间清洗下身并更换内裤,再把两个人的衣服、被褥塞进洗衣机。
    17.因为我的过度“清洁”,配偶曾怀疑我是否爱他(她)。
    18.每次**时,我都表现得像交功课,或例行公事一样,并不投入。
    19.我一想到生殖器,马上就联想到“脏”的事物。
    20.即使是伴侣真心表达**,我也觉得丑、脏、不可接受,甚至是冒犯自己。
    21.在性生活上,我常由于不注意卫生引发了各种危机。
    22.因为害怕不干净,我从未享受过与伴侣的性生活。
    23.在性生活中我非常讨厌伴侣的包括体液、汗液和精液之类的东西。
    24.做完爱,我老是觉得洗多少遍都难以干净如初。
    25.我对性生活采取“应付”态度,往往是为了“尽义务”而进行。
    26.我也知道过度要求伴侣清洗是不对的,但就是难以改变想法。
    27.伴侣不洗澡,我也不会拒绝两人的亲热。
    28.我认为自己的经血肮脏,觉得月经来潮是非常丑恶的事情。
    29.我在性生活中对男方抚摸、亲吻反感,所吻之处用湿巾反复擦拭,见到精液就恶心。
    30.因为配偶难以承受我的“过度”卫生,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性生活了。
    计分和结果:
    第5、7、11、21、27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5分:你完全不会有性是肮脏的想法。性洁癖更是与你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要知道性生活当中适当注意卫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6~10分:你有时会因为伴侣没有洗澡或者不卫生而产生不想过性生活的想法,但不必担心,因为你骨子里并没有对性产生任何不洁的想法。
    11~20分:你可能有性洁癖,很多时候你知道性行为是正常的,生殖器并非不干净,但心理上却感到很难摆脱“脏”的想法,从而影响了你对性的反应和投入。
    21~30分:你有严重的“性洁癖”。为此你和伴侣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也难以享受到**的快乐,应尽快寻求诊治和帮助。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