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然是他

三国之无限召唤 堂燕归来 2195 Apr 30, 2023 3:24:46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三十且慢》章节阅读:


  老万没有和陆雪见面,他回复陆雪的方式出人意料。
  他有一手很漂亮的钢笔字,把他关于料理想说的话都写在了横格纸上——
  陆雪小姐惠鉴:
  如果我告诉你鸡蛋液与木鱼花如何滚裹,天妇罗几个阶段的调味,如何调出味噌汤最极致的鲜,我可能要写上厚厚的一摞。关于料理,我有话可说,但也一家之言,你能听进便好,觉得空泛也无妨。
  料理即是杀生。我们品尝滋味其实就是触摸逝去生命的内部,这本身很严肃,而我们用一种东西将其升华,就显得朴素而严谨,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饮食文化。
  料理本身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不过是一饭一菜,所有的过程都是食材生命崩塌的过程。每个生灵都裹在袋子里,我们拿起刀割破表面,用尽各种办法分解,最终带给我们口舌享受。
  关于料理有一种升华,如果觉得妥切,你可以借鉴。它与“侘寂之美”有同妙,一件事物先丧失掉形状轮廓,再分崩离析,但不管经历怎样的分解变化,都能触及到属于它的初原。茶道如此,料理也如此。
  老万谨启。
  触摸着朴素的纸张,看着力透纸背的字迹,陆雪惊异于老万这样的载体。若是老万用一段语音陈述这些,她只能做一个聆听者,而这样的方式,结合上面的文字,仿佛用具象之物代替了他的某种表达。
  陆雪内心惊异而满足,她看得入神,偶有双目闪动。
  戴奇觉得这分明什么也没说,可一想,仿佛这就是理论,再一想,他又真的透析了某种本质。
  ……
  经此一事,陆雪和戴奇都发现,像朋友一般相处显得更自然。
  从前,他们但有丝毫交流都处于瞻前顾后、句句三思的状态,尽量把每一句话说得客气而又滴水不漏,尽量让自己这个搭档显得称职。看到对方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哪里漏了馅,就是又有什么麻烦来了。
  若是朋友相处的话,便没有了这么多包袱,拿帮忙的事来说,即便欠下一个人情,日后再补上也没什么不妥。请上一顿大餐,或者对方有事义不容辞,都是朋友之道。
  可若一直维持在婚姻的状态中,一切都像裹在一层硬痂中,虽然有名无实,但那种固化了的情绪笼罩着他们、双方家庭的纽带困扰着他们,时刻不得脱解,又怎能平心以对呢?
  像朋友一样相处,前提是再次告别这段婚姻,而告别婚姻的原因,却不是为了做朋友这么简单。也可以说,料理这件事是他们决定走向下一步的导火索。
  关于这方面,他们的默契总是惊人的,惊人到他们能一同感受到那个“临界点”的到来。
  两个人都是理智得过分的人,越是这样平度时光,越是让人不安。因为无论怎样折腾、如何演戏都是给家里看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婚姻是不存在的。
  “我还记得你的观点,一场戏起一场戏落,时间都在往前走,在失望与期望的边缘不断试探,我想是最好的解法。”
  陆雪所想,戴奇完全可感,一如他自己一般,不敢想象哪天掉入真正的婚姻,毫不夸张地说,他将像个无比恐高的人站在塔顶。
  当下的形势,对他们来说很严峻,如果他们原地不动,意味着会有很多人“大步向前”。也就是一年的时间,孩子的事将成为主导,这件事会变得和婚姻一样重要。最起码,话题度是等量的,无非是口径从“儿子什么时候办婚宴”变成了“老戴什么时候抱孙子”。
  这就是拖下去的后果。
  退一步讲,如果有一天他们对婚姻妥协了——假如真有这么一天——那也绝不会妥协在彼此身上。
  世事有时就是这么讽刺,他们看上去是天地间最亲密的关系,实际上就像两条硬凑成双鱼戏珠的鱼,外面看上去好生美妙,其实一离开片场,一个在洞庭游荷叶,一个在滇池玩蓝藻。
  如果对婚姻妥协,戴奇可能会选择一个爱好手工艺的,陆雪会选择一个欣赏写作的,绝然不会把心思放在彼此。
  为了不到那一步,他们确实该计划下一步了,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叫居安思危。
  “陆雪,我们上一次犯了很多错误,所谓说多错多,我们编了太多,现在已经圆不了了。”
  陆雪连是点头,也察觉到了戴奇的想法,“这一次我们就干脆一些果断一些,没有那么多的原因,就是过不下去了。”
  “没错,离了之后,你我各自料理家里的事,但不要再产生交集,一旦他们掺合进来,后面还有无尽的纷扰。”
  “没问题,我们各编各的,独立成章,千万别把彼此编进来。”
  “你看是年前还是年后。”
  “年前吧,要是放在年后,我担心又要演一场一起过年的戏。”
  “年后吧,反正我过年不回去,这样家里人也能过个好年。”
  “不如这样,年前先把证换了,年后找个机会再说。”
  “不能太晚,晚了他们就有下一步行动了。”
  “明白!就这么定了!”
  ……
  在很多父辈的观念里,领了证不算结婚,风风光光办场酒席、亲朋好友良辰共贺才是真正的结婚。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年随出去的份子,也该以此回拢回拢了。
  “亲家,要我说咱也别算日子了,就选在他俩去年结婚那天怎么样?”
  “好日子啊!我们这边也是这意思,有句话说得好,年前喜、连年喜。”
  “亲家说的是呀,这件事早该操办起来了,去年他们是左推又阻,今年可由不得他们了。”
  “亲家看这样如何,这件事我们两边先张罗着,反正婚纱照是现成的,我们接下来把请柬、酒店、婚车、司仪乐队各项筹备都搞定。临近日子十天半个月的时候让他们回来就是了,反正是好日子,他们说不出什么,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再忙也得回来。”
  “又想到一块去了!孩子办婚礼本来就是家里亲戚忙东忙西,一大家子出人出力,不到那天还真没他们什么事!”
  ……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