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大宋萧魔王

第49章钟先生的话

大宋萧魔王 虫戎不破 2301 Apr 21, 2023 1:18:47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大明:最穷丞相,朱元璋:求求你贪污吧》章节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http://最快更新!无广告!

    傍晚。
    春风楼。
    方修一进雅间就看见了一名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人见到方修,忙不迭的起身行礼,道:“见过靖安侯。”
    方修看着他,问道:“你是张成?”
    中年男人点点头道:“正是。”
    方修环顾一周,又问:“太子殿下呢?”
    张成道:“陛下召见,太子殿下入宫去了。”
    朱元璋批阅奏本,将朱标喊过去学习,是常有的事。
    方修也不觉得意外,走到桌前坐下,看着张成道:“本侯听太子殿下说过,你是明州的海商,主要做的是海外的生意?”
    张成道:“是的。”
    方修问道:“这海外具体是何处?”
    张成回答道:“回靖安侯的话,主要是安南。”
    洪武十三年。
    云南还在北元的统治之下。
    大理的段氏也未被剿灭。
    想要到安南做生意,只有走海路。
    方修点点头,又问:“除了安南呢?”
    张成道:“偶尔也与吕宋的商贾做些生意,但也是在安南的地界。”
    方修听见这话,脸上露出失望之色,问道:“你们最远只到过安南吗?”
    张成不明白方修的意思,犹豫了一下,如实回答道:“是的,侯爷。”
    方修听见这话,心里大概有数了。
    想要靠这些海商,到达美洲,太不切实际。
    想要弄到红薯、玉米、土豆,还得争取朱元璋的支持。
    只可惜,对朱元璋而言,暂时不海禁,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让他派出一大支船队,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寻找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东盛州”,压根不可能。
    想到这。
    方修在心里叹了口气,看向那海商,抱有一丝侥幸,问道:“若是本侯想要造一艘能航行三万里的船,需要多长时间,多少银子?”
    张成听见这话,有些懵。
    要知道,从明州府到吕宋也不过只有两三千里。
    三万里,想都不敢想。
    他犹豫了一会,如实相告:“回侯爷,以我的经验,大明暂且没人能造出这样的船。”
    话说到这个份上。
    方修也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点点头,道:“本侯明白了。”
    说完,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菜,放进嘴里,一边吃一边道:“你再跟本侯讲一讲你们平日里如何行商,主要运的什么货物,用什么交易,能赚到多少银子,利益几何,路线如何......”
    方修一口气问了很多,也是想要对海外贸易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是,侯爷!”
    对张成而言,海外生意的利益,远远比不上鸡精。
    只要能让太子殿下和靖安侯高兴,得到海带的供应权。
    什么他都能说。
    大不了就是不再做海商。
    于是。
    他回忆了一下这几年的经历,开始讲述。
    首先说的是交易的货物。
    主要是将南直隶产出的丝绸、布匹、茶叶等,装上船,然后运到安南,与安南或是吕宋或是暹罗的商人交易,换取白银。
    一般来说,卖出的银子,可以达到原价的六倍!
    刨除各种损耗,能净赚四到五倍的差价!
    方修听到这,一阵心惊。
    怪不得后来的大明实施如此严苛的海禁政策,还有这么多的商贾,冒着杀头的风险到海外行商,倒卖货物。
    原来这里面的利润竟然如此之大。
    张成看见方修的表情,犹豫了一下,开口解释道:“侯爷,这四到五倍的利润乃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但要将江南的货物运到安南并非易事,上下的打点不说,路上还极有可能遇到倭寇。
    若是运气好,能击退倭寇,运气不好,别说银子,小命也得交代。”
    方修道:“在本侯看来,五倍的利益,冒这些风险,还很值得。”
    张成听见这话,不置可否。
    方修看着他,想了想,问道:“若是朝廷出兵剿灭倭寇,让你们将一部分的利益让出,交给朝廷,你们可愿意?”
    张成听见这个问题,面露犹豫之色,问道:“不知侯爷说的这一部分利益,是多少利益?”
    方修道:“五成!”
    五成啊......
    张成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方修见到这一幕,心里立刻有数。
    这些商贾宁愿冒着被倭寇劫掠的风险,也不愿意把赚到手的银子交给朝廷。
    商人重利,倒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根据方修的了解,海商中有不少败类,跟倭寇有勾结,时常的袭扰百姓。
    这样的话。
    也不能指望这些海商,能对清剿倭寇做出什么贡献。
    想到这。
    方修道:“你继续说......”
    “是,侯爷!”
    ............
    与此同时。
    皇宫,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奏本,心里升起一股无名火。
    各地呈上的奏本,至少有三成是无用的废话。
    明明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非要送到宫里来!
    好像这大明所有的事情,大大小小都要皇帝来处置!
    胡惟庸在的时候。
    还能分担一部分。
    朱元璋倒也没觉得多累。
    可是这胡惟庸谋反,丞相的位置空缺。
    各种原先送到中书省的奏本,一股脑的全都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一时间,他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虽说,这些奏本,他一个人也能处理。
    但看到那些明明地方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要送上来。
    他就觉得一阵恼火。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上个奏本,咱要这些个父母官,有个屁用!”
    “不如把他们全都撤了!这大明大大小小的事务,皆由咱一个人办!”
    朱元璋看着奏本,恼火的道。
    一旁。
    朱标犹豫了一下,劝道:“父皇,各地呈上的奏本越多,越说明地方官府在尽心尽力的做事,这对朝廷而言,是好事。”
    朱元璋冷笑一声,拿起其中的一份奏本,递给朱标,道:“你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朱标伸手接过奏本,自上而下浏览了起来,表情变得有些奇怪。
    奏本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当地有座桥塌陷了,请示陛下该如何处理,重建,还是新建,还是干脆不建。
    如此简单的问题,还要写个奏本,送到宫里,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一时间,朱标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就听见朱元璋没好气道:
    “咱看这些人平日里就是太闲了,所以才给咱没事找事!”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