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西边的晚霞

夕阳西下98

西边的晚霞 陆加叁 1462 Sep 12, 2023 12:05:41 PM

  母亲脑梗了。
  从省城回来的那天还好好的,怎么就脑梗了?
  母亲今年已经87岁了。
  母亲被安排在住院部观察室。观察室通常是有点危险、病情不稳定的病人。观察室有两张床。年纪四十多岁的女主任医师过来看了一下,问了一下发病情况。有什么病史?吃的什么药?护士给母亲上了心电监护、吸氧。挂上了疏通血管的药。
  隔壁床住着一个七十多岁的农村来的老头,也是脑梗。半个脑组织已经坏死,神志有点狂躁。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男护工在照顾。
  老头的儿子下午过来坐了一会,晚饭的时候就走了。
  卫英买了一碗海鲜粥,母亲只吃了一点点。
  晚上。曾卫国躺在躺椅上,守在母亲的床边。
  夜里。隔壁床老头喉咙里发出痰液的“呼隆”声和心电监护器有节奏地“滴滴”声,像雨点似的敲打着曾卫国说神经。有那么一会,母亲架在手指头上的传感器掉了,心电监护器发出了“铛铛”的报警声,搞得曾卫国心烦意乱没有一点睡意。
  天快亮的时候,曾卫国迷迷糊糊睡着了。打扫病房的男护工托地的发出的“踏踏”声把他吵醒了。
  曾卫国看了一眼时间:六点半。看了母亲一眼。母亲很安静,呼吸很均匀。母亲一直说晚上整晚睡不着,看母亲睡眠还是不错的。
  到七点多的时候。曾卫国把躺椅折叠起来。把被子塞到柜子里。去卫生间洗了脸。然后打热水给母亲擦脸、手。
  护士拿着盘子走进来,在母亲手臂上抽了六、七管的血。
  上午做颈部血管、心脏、肝胆脾、胆囊、下肢血管的B超。十点做二十小时动态心电图。
  下午去做门诊预约好的核磁共振。
  晚上搬到了普通病房。
  卫民晚上陪母亲过夜。
  第三天。
  主任又开了一张核磁共振检查单。
  “核磁共振不是做过了吗?怎么还要做?”查房的时候曾卫国问主任。
  “那个是平扫,现在这个是做血管的。不一样的。”
  “哦。”
  “你母亲心脏有持续的房颤,脑梗有可能就是房颤引起的。”主任说,“以后要长期服抗疑的药。”
  “需要吃什么药,出院的时候你给多开点。”
  “我开了会诊单,到时候叫心脏科的医生过来看看。”
  中午。护士给曾卫国一张纸条:“你去十三楼找林医生,叫他给你会诊。”
  “带我母亲去?”
  “不用。你自己去就可以了。”
  “会诊不是到病房来吗?”
  “那是不可能的。”
  十三楼医生办公室。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医生正在给一个老太太做咨询。旁边站着老头。
  一个年轻的医生正在电脑前看电脑。
  曾卫国等医生做完咨询问道,“你是林医生吗?我是……”
  “那个是林医生。”医生指了一下年轻的医生。
  曾卫国走到年轻医生面前,“我是十楼二十一床家属……”
  “哦,我知道。”年轻医生转过身面对着曾卫国,“你母亲的房颤,没有药可以治疗,唯一的办法就是做房颤射频消融。很微创的手术。病情稳定了你来找我。我星期二门诊。”
  林医生递给曾卫国一张名片,上面的头衔是副主任医师。
  好年轻啊!大概率是博士毕业后工作五年,直接考上了副主任,一年都没耽搁。
  “年纪大了,会不会有风险?”曾卫国问。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这个你知道的。”
  “有没有药可以控制一下,不用手术。”
  “没有。”
  曾卫国在手机上浏览了一下有关房颤的信息。
  短暂的,阵发性的房颤可以用药复率。母亲是持续性的,已经好多年了,药物没用。
  射频消融风险很大,有效率并不是像医生说的那样有百分之八十,可能只有五十。而且复发率可能有百分之三十。
  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像刀刻似的满是皱纹的脸。曾卫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