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全球卡牌:我打造神话天庭

第八十五章 规则怪谈,信息分析!(对动物园怪谈了解的朋友不用订)

全球卡牌:我打造神话天庭 阿拉斯猪 8307 Jan 21, 2024 9:19:42 PM
    “我好像……知道这是什么领域了!”
    很快,金不欺开口道。
    而不光是他,其余所有人也都知道了,因为这个类型的领域……
    可是相当有名啊!
    “规则类领域啊……”
    颜云心点点头,同时也面露凝重之色。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类领域都是最麻烦的,因为其中的规则繁琐复杂,而一个不慎,自身的精神力便会遭到侵蚀,被污染得不成样子!
    “我记得,上一个出现的规则类领域,好像是叫……【育英中学】?”
    这时候,金不欺回想着。
    “没错。”
    颜云心点点头。
    “那一次,也是因为一个疯狂邪教的出现,导致上万人死于了领域当中,变成了类似鬼魂的行尸走肉,而那领域也成长到了接近传说级的……”
    成长性,便是规则类领域的基本。
    “要不是事情闹大了、引来了传奇级强者出手,那次那个领域,恐怕也会成为城市级的灾难!”
    众人的面色异常沉重。
    不过……
    “好了,既来之则安之,眼下也只有我们自己能自救了,在这规则类领域里,等待救援是不现实的。”
    颜云心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也行使起了班长的职责。
    “不管怎么样,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根据之前前辈的经验,这规则类的领域是有着它的特殊性的,只要能够遵守其规则、并且挖掘规则背后更深的东西,在其中保命……应该是没问题的!”
    说着,她开始招呼众人围拢,然后研究起手中的规则……
    ……
    ……
    【1】
    第一条规则,可以拆分为四个部份:
    一、安全措施没有问题,动物不可能出逃。
    二、“小型食草动物”被关押在不可触摸的封闭环境。
    三、看见路边有逃跑的兔子,立刻远离并报告工作人员。
    四、不要靠近兔子、不要触摸兔子,尤其是兔子发现并开始高速靠近你的时候。
    其中,第一部分“动物没有出逃的可能”与第三部分“路边逃跑的兔子”明显矛盾,这也就说明,这些“逃跑的兔子”很有可能有问题。
    而这一点在第四部分的内容也有证实,其中强调了“不要靠近”、“不要触摸”,同时也表示兔子会“发现”,还会“高速移动”……
    结合规则类领域对精神力的侵蚀与污染能力,不难确定,这种“逃跑的兔子”很有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污染源”。
    再看第二部分,“小型食草动物”被“关押”在“不可触碰的封闭环境”,这显然也不符合正常逻辑。
    而且其中提到的是“小型食草动物”,并非直接说“兔子”,也就代表除了“兔子”以外,应该还有别的动物也被关押着。
    同时,“关押”与“不可触碰的封闭环境”,明显不像是对待动物,而像是对待某种“危险的东西”……
    这也和第四部分的“不要靠近”、“不要触碰”形成呼应,基本将“污染源”这一猜测确定。
    第三部分,“逃跑的兔子”和“工作人员”则是重点,结合第一部分,就能说明这些兔子并非是真正“逃”出来的……
    它们很有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出现,只不过这个方式是什么,还需要继续探索。
    然后就是“工作人员”,很明显,《游客守则》是希望游客信任“工作人员”的。
    至少目前来看,“工作人员”很有可能能为己方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一点必须牢牢记住。
    最后是第四部分,其实前面都已经分析得差不多。
    重点就是“不要靠近”、“不要触碰”,只是不知道,这所谓的“高速”能高到什么程度。
    如果说是普通人难以反应的速度,那或许就有点麻烦了。
    那这一条的重点就变成了“不要被发现”,嗯……最好是做到这种程度比较稳妥。
    总结来讲,光是从第一条规则,就能得出一下几点信息:
    1、兔子很危险,且很有可能是污染源。
    2、除了兔子以外,还有别的危险动物,那也有可能是污染源。
    3、兔子的出现方式值得探究,这或许和污染有关。
    4、工作人员应该可以信任(暂定),且能够提供帮助。
    5、如果看见兔子,尽量不要被发现。
    ……
    【2】
    一、猿类园区只有一条街道,只展示猿类动物。
    二、如果发现了两条街道,且展示动物包括兔子。
    三、选择左边那条街道。
    四、尽可能迅速地结束该园区的参观。
    同样将第二条规则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只有”、“只展示”,应该是在进行强调,正常的情况是怎样。
    这在规则类领域中相当重要,同时也意味着,有发生变化的可能。
    而发生变化,很有可能并非实际上存在的变化,而是精神力已经受到了某种影响、所产生出的“幻觉”。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精神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必须要尽快想办法。
    第二个部分,则是阐述有可能出现的变化……
    这包括了“第二条街道”,和“多出来的兔子”。
    毫无疑问,“第二条街道”是绝对不能去的,鬼知道它会通向哪里。
    至于“兔子”,在第一条规则里已经被判定为了“污染源”,只不过既然是“展示动物”,说明其应该还没有“逃跑”,那么大概率无视就好。
    第三个部分很简单,当“第二条街道”出现的时候,应该选择“左边”那条。
    这大概率是一条保护措施与正确指引,应该要尽可能参照。
    不过这其中也还有一个信息,那就是其中只提了“选择左边”,而没有提“原路返回”。
    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只有“继续前进”才是最安全的,返回依然会遇到危险。
    第四个部分,“尽可能迅速地结束参观”,翻译过来,就是“尽可能快地离开这片区域”。
    这也就说明,在上述情况出现的时候,这片区域也出现了某种未知的影响,即便没有走入错误的街道,也需要尽快远离。
    而到此为止,根据第二条规则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产生:
    1、应该始终坚信、并向自己强调猿猴区里只有猿猴。
    2、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应该果断选择左边的街道“继续前进”,并且快速离开猿猴区。
    3、猿猴区中可能会出现“范围污染”,这可能和“兔子”有关。
    4、多出来的一条街道不知道通向哪里,但和“污染”肯定脱不了干系。
    ……
    【3】
    一、大象是一种体型很大、扇子耳朵、鼻子很长、腿像柱子的生物,且不是白色。
    二、请确保在大象园区看见的是且只有大象。
    第一部分,依然是在强调应有的认知,同时也提到了目前为止的第三种动物。
    考虑到体型,大象本身应该是安全的,因为它明显不属于“小型食草动物”。
    但最后一句“不是白色”值得注意,结合前面的强调,说明大象之中是有可能混入“白色的东西”的。
    而这个“白色的东西”,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显然极有可能是“兔子”,这也就说明,“兔子”、或是说“污染”,也是会侵入到大象园区的。
    第二部分,“请确保”这三个字,其实是不符合逻辑的。
    作为游客,是没有办法“确保”园区不混入异物,而唯一符合逻辑的方式,那就是一旦发现问题,立刻采取应有的措施。
    而这个措施是什么,目前来说,“找工作人员”应该不会有错。
    至于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再继续往后。
    如此,从第三条规则能得出的结论也就产生了:
    1、大象园区同样有可能出现异常,但这个异常应该没有猿猴区那么猛烈,因为并没有强调“尽快离开”。
    2、一旦发现异常,最好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比如:找工作人员。
    ……
    【4】
    一、动物园的饮料店不提供“兔子血”。
    二、如果在货架上发现“兔子血”,不要购买。
    又是典型的“强化认知”与“异常警告”,既然前面已经确认“兔子”有问题,那么“兔子血”自然也有问题。
    同时,作为一直会有“工作人员”存在的饮料店,依然会出现这种明显的异常,也就说明,“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无法阻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这也就得出结论:
    1、不要购买“兔子血”,否则可能有危险发生。
    2、工作人员的身边也并非绝对安全,依然需要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
    ……
    【5】
    一、不要独自停留在兔子园区的树荫下。
    这条规则的重点是“独自”和“树荫”。
    既然“兔子”有问题,那么兔子园区的问题自然也应该不小。
    但是动物园依然开放兔子园区,同时也没有更多异常的提醒,也就说明,被关在园区中的兔子是相对安全的。
    那么,现在来看,兔子园区唯一有问题的就是“树荫”。
    而“树荫”是由阴影构成,扩展来看,或许有问题的其实是“阴影”。
    接着就是“独自”,这也就意味着,危险大概率是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会降临。
    反向来看,如果一直保持和其他人在一起,安全系数也会有所提高。
    接着,根据第五条规则得出的结论:
    1、园区中的阴影可能有问题。
    2、独自一人会提高危险出现的概率。
    ……
    【6】
    一、没有海洋馆。
    二、如果有工作人员卖海洋馆的票,拒绝他们。
    又是一个强调认知的规则,不过这一次,提到了“工作人员”。
    在前面的分析中,原本被暂时划分为“能够提供帮助”的“工作人员”,现在又有了新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则是说明,“工作人员”同样也有可能会受到某种影响。
    结论:
    1、牢记“海洋馆”不存在。
    2、工作人员不仅能力有限,且同样有可能造成危险。
    ……
    【7】
    一、如果看见海洋馆,立即离开。
    二、同时打通地图上标记的电话进行告知。
    从这一规则可以看出,“海洋馆”其实是有可能出现的。
    但其中也大概率有着未知的危险,因此最好不要靠近。
    与此同时,规则还给出“拨打电话”的提示,这也就相当于向“工作人员”求助。
    也就是说,一旦看到“海洋馆”,即便立刻离开,“海洋馆”也大概率依然存在,需要“工作人员”的介入才行。
    结论:
    1、“海洋馆”的出现,或许也和“精神污染”有关,但也有可能是一栋随机出现的危险建筑。
    2、负责地图电话的“工作人员”应该可以信任,当然同时也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
    【8】
    一、不要投喂兔子。
    二、其余动物都可以。
    简单明了的警告,可以直接下结论:
    1、不论是“逃跑的兔子”,还是“关在园区的兔子”,都是危险的。
    2、投喂“兔子”很可能会引起某种变化。
    3、其他动物的危险程度比“兔子”小得多,至少是可以投喂的。
    ……
    【9】
    一、兔子不会发出笑声。
    二、如果在参观兔子园区时听见明显不来自游客方向的笑声。
    三、离开兔子园区前,把地图上虚线处撕下来握住,直到彻底离开动物园时不要离手。
    第一部分,是在提醒如果“笑声”,那必然不可能是“兔子”发出的。
    而第二部分的“明显不来自游客方向”,就说明“笑声”也有可能不是游客发出的。
    结合这两点,也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发出“笑声”的另有其人,是“游客”与“兔子”之外的某种存在。
    同时,当这个存在“发出笑声”的时候,也就说明危险即将降临了。
    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前面所得出的“阴影”,同样也没有提到兔子。
    也就是说,在兔子园区,是有某个并非“兔子”的危险存在,随时准备伺机而动。
    至于这个存在是什么,还不得而知,但却能看出其危险程度比“兔子”更高。
    因为第三部分的“解决方案”里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提到“工作人员”,而是提到了一个新的东西——“地图的虚线部分”!
    从地图上来看,虚线部分只有一处,撕下来后就不会再有。
    同时在园区门口也没有看到有任何提供新地图的地方,也就是说,地图是一人一份的。
    同时,在前面的任何危险情况中,都没有让撕下“虚线部分”,说明这并非“护身符”,而是“临时手段”。
    也就是说,“虚线部分”或许可以抵御“精神污染”,或许可以“对抗危险”,但其一定是有“时效性”的!
    同时也能看出,这个“笑声”的源头,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动物园里……
    最危险的东西了!
    结论:
    1、兔子园区可能有整个动物园最危险的东西存在(重点)!
    2、结合前面的规则,这个东西很有可能藏在阴影之中。
    3、地图的“虚线部分”可以让人脱困,但必须一直握在手里。
    4、“虚线部分”的效力是有时效性的,最好尽快离开动物园。
    ……
    【10】
    一、触犯以上任何一条、并发现自己正处于迷路状态、和其他熟人走散。
    二、立刻在一刻钟内找到最近的饮料店,告知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售货员(如果看见黑色工作服的售货员,不论对方说什么都假装没听见)。
    三、蓝色工作服的售货员会马上将您带到狮子园区的工作通道,狮子不会袭击您,躲到假山后面。
    四、等所有白狮子开始吼叫后,工作人员会带您离开园区,但需要确认对方的工作服是蓝色。
    五、家人朋友会在狮子园区门口等您,之后立即离开动物园。
    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当触犯规则之后,自己就很有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认知出现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自己并不想,也很有可能会与同伴走散,变成“独自一人”的状态。
    而从前面的规则可以得知,在动物园中,“独自一人”是相当危险的。
    同时也说明,动物园中的“污染”,或许恰恰就是从使人“脱离人群”、变成“独自一人”为起点。
    接着是第二部分,第一个关键词——“一刻钟”。
    这或许就意味着,从“脱离人群”开始,能够获救的时间只有“一刻钟”。
    然后就是“蓝色工作服的售货员”和“黑色工作服的售货员”,也解答了之前对工作人员产生的疑惑、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区分。
    很明显,“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能提供真正的帮助,“黑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则恰恰相反。
    第三部分,可以信任的“蓝色工作服”,会将人带到狮子园区。
    这也就说明,狮子园区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但需要有工作人员带领。
    狮子不会袭击人,应该不是因为训练的好,而是因为狮子是站在人类一方的。
    而“假山后”应该就是一个“安全区”,因为“狮子不会袭击人”,所以很显然是在躲避别的东西。
    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或许是“污染的源头”,或许是“兔子”,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四部分,“等所有白狮子开始吼叫后”,工作人员才会带离,说明“白狮子吼叫”是一个信号,或许是成功驱逐或是压制了“污染”。
    当然,“驱逐”显然不太可能,否则动物园不需要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了,应该是“压制”更有可能。
    然后,在被带离的时候,同样也要注意工作人员的衣服颜色,这就更加说明,即便是“白狮子”,也不可能驱逐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黑色工作服”也依然有可能出现,必须要保持警惕。
    最后,第五部分提到在被“蓝色工作服”带离后,家人朋友会在狮子园区的门口等待,这或许是因为园区内有专门通知的缘故。
    但也有一种可能,在一个人被“污染”后,家人朋友可能也同样意识不到他的消失,只有当受到的“污染”被“压制”之后,亲人朋友才能顺利汇合。
    最后一句话的“尽快离开动物园”,也同样说明着,“污染”并没有真正消失,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出现。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尽快离开。
    结论:
    1、污染最初期,被污染者很可能会自动离群,且不会引起家人朋友的注意。
    2、从受到污染开始有“一刻钟”的安全时间,需要在这个时间内尽快找到工作人员。
    3、工作人员暂时可分为“蓝色工作服”和“黑色工作服”,“蓝色工作服”能提供最大的帮助,“黑色工作服”则相反。
    4、狮子园区的白狮子是“友方”,吼叫声或许能够压制“污染”,帮助被污染者脱险。
    5、狮子园区的假山疑似“安全区域”,或许可以躲避未知存在。
    6、应该时刻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颜色,以免再度陷入危险。
    7、白狮子并不能完全驱逐“污染”,只能尽快离开动物园。
    ……
    【11】
    一、本园只有四头白狮子。
    二、在第十条的情况中发现有四头以上白狮子在吼叫,不要离开,并告知工作人员。
    三、等白狮子数量恢复到四头后再离开。
    作为第十条规则的补充,第十一条的第一部分,依然是“强调认知”。
    接着,第二部分则再度说明,“白狮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未知存在混入其中,为被污染者带来新的危险。
    “告知工作人员”,应该是通过提醒让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这也说明,或许只有被污染者才能发现多出来的“白狮子”。
    而很显然,工作人员是有能力让“白狮子”恢复到正确数量的,这就意味着这多出来的“白狮子”应该并不算强大。
    结论:
    1、牢记“白狮子”只有四头。
    2、有“未知存在”能混入“白狮子”中,且只有被污染者能够发现。
    3、这个“未知存在”在狮子园区的力量并不强,能够被驱赶走,说明狮子园区的确是动物园的各个园区中相对最安全的。
    ……
    【12】
    一、可以给12岁一下的孩子购买任何动物周边,包括兔子。
    二、13-17岁的孩子购买兔子玩偶后,请在一个月内丢弃。
    三、18岁以上的人不能购买兔子玩具。
    第十二条规则,非常好理解,只要是对“精神污染”有认识的人。
    很明显,不管是“兔子”还是“兔子玩具”,都是作为一种“污染源”而存在,而“污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打破并扭曲一个人的“固有认知”。
    只是,人类在十二岁之前,意识是一片混沌,不论是对世界的认知还是自身的三观都还没有完全成型。
    在这种本就混乱的状态下,也就不存在扭不扭曲,因此“精神污染”对于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是无效的。
    然后就是十三到十七岁,这是所有认知和观念逐渐建立的一个年龄段。
    而在这期间孩子的认知是处于一个从混沌到清晰的变化状态,因此对于“精神污染”依然有着一定的免疫力。
    以此类推,到了成年之后,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基本成型、稳固,有了一套完整且清晰的框架。
    这也就是“精神污染”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土壤,能够令一切都回归到混乱状态。
    结论:
    到此可以完全确定,动物园里存在着强大的“精神污染”,“污染源”之一,就是“兔子”!
    【13】
    一、如果看见有戴着兔子耳饰的人跟随人流进入大象园区,必须放弃参观该园区。
    二、如果违反本条,本园不负责,且无法提供解决方案。
    第十三条规则,第一部分又提到了“兔子”,只不过变成了“戴着兔子耳饰”的“人”。
    同时,也特别指出了,是在这类人进入到“大象园区”之后,就必须要放弃参观。
    这就说明,当“戴着兔子耳饰的人”和“大象”碰到一起,将会发生非常恐怖的事情。
    而这个事情所造成的后果也相当可怕,和之前完全不同。
    “无法提供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种影响或许会将“污染程度”直接拉到最高,导致没有任何办法去抵御。
    而之所以能如此判断,就是因为前面的危险情况里其实都提到了“时间”,比如“一刻钟”、比如“离开园区前”,虽然都无法治本,但却有着“能够反应的时间”。
    因此,目前来看,动物园里的危险排序应该再度发生改变。
    原本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兔子园区的“某种存在”要下降一级,最危险的则变成了“大象园区外戴着兔子耳饰的人”。
    结论:
    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违反规则!!!
    ……
    【14】
    一、狮子园区是安全的。
    二、如果遭遇任何无法解决的危险、且无法求助,请立即、不择手段、尽一切可能前往狮子园区。
    到这一条为止,终于看到了一条让人稍微安心的规则。
    “狮子园区是安全的”,这正是前面规则里得出的结论,在此也得到了证实。
    结合前面所说,除了遇到上一条规则里,那种很可能无法反应的情况外,只要能有反应时间,那就有救。
    “立即”、“不择手段”、“尽一切可能”,这些词无一例外不在证明着狮子园区的安全。
    “白狮子”是绝对的盟友。
    这便是这一条规则的结论!
    ……
    【15】
    一、警惕和您走失过一次以上的朋友。
    二、尤其是他们反复劝您前往海洋馆或大象园区的时候。
    最后一条规则,似乎是对“正常人”说的。
    前面已经分析过,“脱离人群”、“独自一人”很有可能就是“污染初期”的表现,那么,“走失过一次以上”的朋友,也就很有可能已经受到污染了。
    而在第二部分里提到,这个被污染者,很有可能做出两种行为:
    其一,劝你去海洋馆。
    其二,劝你去大象园区。
    首先,劝你去海洋馆其实非常好理解,因为在之前的规则中已经能看得出,“海洋馆”很可能也是“被污染”的代名词。
    它本来就不存在,却又有可能被看到,同时还有“工作人员”会售票,但又必须得拒绝,也就意味着不论是卖票的“工作人员”、还是看到“海洋馆”的人本身,都已经不再是“正常范畴”。
    如此一来,若是一个人真的被拉去了“海洋馆”,多半也会被“污染”。
    当然,现在来说还并没有提到看见海洋馆、甚至是进入后,会有什么后果,但从前面的规则来说,应该还是有救的。
    但是第二种行为——拉你去大象园区,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因为前面并没有说“正常”进入大象园区会有什么大危险,无非就是要“确保”看到的是真大象罢了。
    而目前唯一会出现在大象园区的危险只有一种,那就是在进入的人流里看见了“戴着兔子耳饰的人”。
    但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好避免,那就是在进入之前好好留意一下,是否有这样的人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警惕“朋友”的建议,就只能说明一种情况……
    那就是,一旦跟着这个“朋友”去了,很有可就会有最严重的情况发生!
    这也就意味着,你的这个“朋友”很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是那个“戴着兔子耳饰的人”,你自己却无法察觉。
    同时也说明,当与你失散的“朋友”再度出现、并向你提出这样的劝说之时,你也同样受到了“污染”!
    结论:
    1、警惕失散了一次以上的朋友。
    2、人在受到“污染”后,很可能就会变成“戴着兔子耳饰的人”!
    ……
    到此为止,《游客守则》上的十五条规则才算是全部分析完毕。
    尖子班的众人也越发意识到……
    这规则类领域的恐怖……
    简直是身处地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