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深渊前进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安静的想 3393 Apr 7, 2024 2:49:18 AM
    在香山遇见本土的计算机科研人员,那是意外。
    更加让白川枫意外的是,本土竟然也在搞自己的芯片。
    并且产业链还非常齐全,哪怕这条产业链脆弱无比。
    但只要存在,那就有希望,那就有传承下去的火种。
    在送走了张劲之后,白川枫又特地和这里的相关从业人员聊了聊。
    而根据沟通下来的情况看,从原材料到光刻机,再到芯片设计,其实都有相关研究室在做。
    并且顶尖大学的分布式光刻机,它的加工精度都能达到3微米了。
    3微米啊,都可以加工SIC上一代芯片80281了。
    这个制程对于主流的商用电子产品来说,绝对够用。
    也就只有32位芯片,才会用到微米或者更高的1微米制程。
    但那是处理器级芯片,普通的音频芯片、DAC芯片、驱动芯片等,根本用不到这么高的精度。
    而以张劲他们研究所的水平,用来制造随身听或者电视机中的芯片,其实绰绰有余。
    但就像白川枫之前说的,因为国际关系的原因,白川电器有些事确实不能过问。
    那他为什么又让张劲,去找鹏城那里的当地机构呢?
    虽然工厂是由白川电器和当地机构合资,但是如果当地机构选择采购张劲他们的芯片,那么白川电器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吗?
    白川枫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
    别忘了别人限制的是什么?是禁运高端技术。
    是“禁运”而非“引进”,这两者区别可大了。
    合资厂是采购张劲他们的芯片,而非向这里直接输出芯片。
    本地生产的芯片本地用,这些东西压根就没出过海,何来禁运一说。
    如果是白川电器采购霓虹的芯片运往这里,或者SIC直接对张劲他们输出自己的技术。
    那才会违反相关协定,并成为米国秋后算账的导火索。
    但采购是反向引进啊,严格来说不仅没有违反协定,甚至还立大功了呢。
    当然这是玩笑话,不过这一操作没有违反协定是肯定的。
    既然是在规矩范围内办事,那为什么白川枫还那么小心翼翼。
    无非就是撇清自己身上的嫌疑而已。
    你看白川电器只是合资的一方,本土的供应链一直是由另一方负责,白川电器只管审批。
    只要对方的零件,满足白川电器的要求,又价格合适,那就给予采购。
    是的,为了进一步撇清自己的关系,无论是白川电器还是SIC,都不会对本地输出任何技术。
    他只管审核零部件的合格率,性能不达标,那就打回去让他们重新设计,直到满足白川电器的要求为止。
    白川枫能做的只是给予张劲他们一个机会,如果对方能做出合格的芯片,合资厂那里就会采购这些芯片。
    依靠这些芯片的利润,本土的集成电路研究、半导体产业就能保留微弱的火种,继续进行下去。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算满足了他的心愿。同时,也算弥补了心底的那一份遗憾。
    几十年以后的切肤之痛,如果能避免,也算他这一生没白来一遭。
    其实以米国和兔子现在的关系,相关组织才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松下他们输送整套技术都没事,白川电器采购本地的零部件那就更没关系了。
    甚至后来东芝直接卖了毛熊高精度的机床,让毛熊的大黑鱼降噪到米国都捕捉不到。
    最后犯事的东芝虽说伤筋动骨了一番,但依旧活的好好的。
    和他们比起来,白川电器已经非常守规矩了。
    但是白川枫在为以后考虑啊,蜜月期毕竟是短暂的。
    几年以后,到90年代之时,某老大哥崩溃。
    那时候米国就会重新调转枪口,对准这里,而某些组织也会重新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即使米国要秋后算账,那也抓不到白川电器一丝的把柄。
    甚至一查还会发现,白川电器清白的很,底子干净的不像话。
    即使怀疑他扶持本地敏感企业,那也没关系啊。
    我每一份文件都是经过了霓虹政府的审核,同时你鹰酱也背地里看过了,这总不能说我没汇报吧。
    白川枫在帮助人的同时,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等到90年代,即使这笔生意做不成了。
    但是有了中间这几年的过渡,相信本地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像现在这样弱不禁风了吧。
    白川电器进入华夏,算是弥补了它半导体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市场!
    只有形成良性循环,产业才会健康的向前发展,而不是单单依靠国家的拨款。
    那些背地里为这个国家默默奉献,却终生无闻的人,希望你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不提张劲又辗转千里去各大合资厂推销自己的芯片,在华夏逗留了两个多月,白川枫也准备回霓虹了。
    七月刚从华夏回到霓虹的白川枫,感觉自己刚刚离开不到三个月,霓虹这里就再次大变样了。
    虽然东京还是那个东京,霓虹也还是那个霓虹。
    但白川枫明显感觉到空气中多了一股躁动,这绝不是因为七月份正值夏季,东京大热的原因。
    行色匆匆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而大家张口闭口所谈的,都是股市与房价。
    是的,东京的另一大变化就是房价飞涨。
    自从四月份也就是白川枫去华夏考察那一段时间,霓虹这里政府机构就拿出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另一大措施。
    “以住宅对策和都市再开发事业的推进——民间活力的活用为中心,规划事业规模的扩大。
    为此,财政上应采取规制缓和的推进、先头刺激效果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地产拉动内需,对现有市区尤其是大都市区进行再开发。
    前半句才是重点,即“以地产拉动内需”。
    霓虹政府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拉动内需,带动群众消费。
    从开年一月份之初,到现在的七月份。日元的升值就像坐了子弹列车一样,飞速前进。
    在年初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195:1,知道现在这个比例是多少吗?
    155:1~!
    在一年之前,这个数字是250:1。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元升值了近40%!
    这个速度太快了,快到以“强日元”为政策的中曾根内阁,都觉得心里不踏实。
    于是为了遏制日元的快速升值,在这几个月中,霓虹政府又相继抛出了几万亿日元,用来买进美元。
    前前后后霓虹政府买进的美元高达数百亿,但是和之前一样,效果寥寥。
    这些钱到外面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本国的金融市场,继续为股市升温。
    除了买美元抛日元,霓虹政府也曾向米国求援过。
    按照协议,日元的升值早已达成目标。所以霓虹政府,希望米国政府向市场喊喊话,给日元降降温。
    然而前后几次求援,都被米国政府花式拒绝了。
    灯塔国的思路非常明确,美元贬值不是目的,解决贸易逆差才是最根本的目标。
    这个数只要一天不降,它就一天不动手收拾汇率的残局。
    现在摆在面前的事实是,米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解决,反而在上升。
    所以面对霓虹政府的多次求援,米国都随便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米国政府模糊的态度,就给了市场一个错觉,那就是日元有可以无限升值的投机预期。
    于是日元汇率狂奔而上,很显然霓虹政府的一己之力,并不能对抗整个市场。
    而日元升值的半年时间里,本土从事实体制造的中小企业处境越发艰难。
    霓虹的制造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中小企业供应零部件、大企业装配出口的生产方式为循环体系,来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比如白川电器、索尼、松下,他们都是典型的代表,一部CD机亦或者一台电视机,除了最关键的几个零件。
    其他材料或者零部件,全部是采购第三方零件进行组装,然后贴上自家的品牌出口海外。
    这时候日元升值,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企业就会调整自己的供应链。
    或是直接从海外购买零件降低成本,又或者像白川电器一样。增加海外投资转移产能,来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但无一例外,本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全部被抛弃,订单丢失,生存难以为继。
    当然现在还没发展到那种情况,不过中小企业处境变得艰难是事实。并且随着日元的升值,情况会越来越糟。
    从通产省最近做的调查看,霓虹的制造业已经有了“空洞化”的苗头。
    产业空心化它可不是一个好现象,这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
    它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这种现象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去工业化”,后世阿美也曾踩过这个坑。
    去工业化现象,一般在高度发达的国家才会出现。
    但这对此时的霓虹来讲,还是太早了点。
    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刚刚发展没几年,就面临着半途而废的境地。
    面对这种情况,以及大量中小企业的求助,霓虹政府也急。
    根据通产省那里的调查,自广场协议以来。
    霓虹出口制造业的生产总值从40万亿日元,占据GDP的14%。降到了今年的8%,不足30万亿日元。
    出口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作用,几乎暴跌了一半。
    这就是日元升值40%,给霓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可以说形势非常严峻,这也是霓虹政府不停向米国求援的原因。
    现在米国那里既然无动于衷,那么霓虹政府只能自救了。
    不过它的自救着实是下了一步臭棋,这依旧和中曾根内阁相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