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鼎定河山

第348章年新景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3363 Feb 10, 2023 1:19:18 AM



  封印后,入乡随俗,通判衙署也忙活起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而后“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按照传统习惯,日出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沁州年节风俗与京中不尽相同。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初一日去给宗泽拜了年,初二日留在衙署接待给自己拜年的属僚,从初三日开始冯过便又游走于各个乡镇村庄,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去,详细了解本地风俗和风土人情。
  初八日,他收到邸报,看到其中一则消息,呆坐半晌—
  “高丽岁贡于金。”
  啥意思呢?就是高丽国臣服于女真金国了。
  高丽与女真人打交道有很长的历史,事实上朝鲜半岛北部的女真各部落曾长期向高丽朝贡。金为了联合高丽攻辽,在建国不久后就主动遣使通高丽。金军攻打辽的远州、保州二城时,这两座城池扼鸭绿江天险,高丽一直梦想得到。看到金军久攻不下,高丽就派人前去,想招降辽军守将耶律宁,被耶律宁拒绝。高丽为了获得远、保二城,又遣使赴金,向阿骨打声明远、保二城是高丽的旧地,希望金军在打败辽军后,能够归还此二城。后来金军攻下二城后,果真交给了高丽,于是高丽不费气力就拥有了远、保二州,同时金与高丽也约定结成兄弟之盟。
  随着金的疆土扩张,金与高丽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高丽逐渐被视为属国。金丽结兄弟之盟的墨迹未干,金就向高丽下国书,国书的第一句是“诏谕高丽国王”,这已经不是兄弟的口气了,而是君臣的口气。其时,金灭辽已经是指日可待,阿骨打自信心大大膨胀,自然不把高丽放在眼里。高丽一时间有些转变不过来,在回金的国书中有“况彼源发乎吾土”的字句,即指出金发源于高丽的国土,高丽还称得上是金的父母之邦呢。结果,完颜阿骨打阅后非常不高兴,没有接受高丽国书。现实的力量对比令高丽屈服,去年,金灭辽。高丽马上遣使赴金祝贺,并且上表称臣。金也遣使回访,并且告诉高丽今后高丽事金应该援引事辽的惯例。
  高丽原本就是臣服于大辽的,如今大辽不再、改投大金不是再正常不过吗?
  大概全大定人都是这么想的,除了冯过。
  高丽成宗十二年八月,契丹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丽战争。受战争影响,定丽关系开始产生波动。定淳化五年六月,高丽遣元郁如宋乞师,以报前年之役定以北鄙甫宁,不宜轻动为由拒绝了高丽的请求。自两次北伐均告败后,大定就放弃了收复幽云的鸿图大志,加之战后契丹又继续侵扰边境,所以大定对前来乞师的高丽使者但优礼遣还而已。至此,高丽只好臣服于契丹。由于高丽与契丹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武力而不是文化基础之上,所以二者的关系始终是紧张和不稳定的。高丽更愿意接近大定。
  真宗即位之年也恰逢高丽成宗薨逝,穆宗尝遣兵校徐远来候朝廷德音,远久不至两年后,高丽穆宗又遣吏部侍郎朱仁绍如定。帝特召见。仁绍自陈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之状。帝赐诏赍还可见,在朝贡中断时期,高丽也依然是思慕华风无奈为契丹劫制,但是仍暗地与定通好。
  “檀渊之盟”后,契丹转头进攻高丽。高丽显宗元年)与显宗五年,契丹连续两次入侵高丽。在对高丽作战期间,契丹也不忘恐吓定。定大中祥符三年,契丹以本国将征高丽,遣右监门卫大将军耶律宁奉书来告。这次恐吓的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真宗传谕登州如高丽有使来乞师,即语以累年贡奉不如,不敢达于朝廷。但是,两国关系并没有就此断绝。
  仁宗天圣八年十二月,权知高丽国事王询遣御事民官侍郎元颍等来贡方物,这批使者回国之后,定、丽双方的官方关系遂告中断。
  明宗元丰元年,大定造了两艘“神舟”,自定海绝洋而东去招抚高丽。而高丽也对大定存有念想,于是双方很快就恢复了朝贡关系。
  自此大定和高丽中断了四十三年的关系又热络起来。
  但是高丽却提出另一个要求,即“一国事二主”:高丽重新向大定称臣,同时也向辽称臣纳贡。
  高丽这是不得已的举动。
  大定很多大臣反对高丽这样的举动,不过都被明宗弹压了下去。
  此后高丽便秉持“一国事二主”理念,虽然高丽仰慕大定文化,但是由于与邻国接壤,侍奉辽国以为正朔更多一点,对大定的很多要求只是敷衍而已。
  高丽的“一国事二主”政策,其实对二主都仅是有限听命,他一直在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
  而在定人看来,高丽仍旧是蛮夷而已。
  大定与高丽复交之时,曾巩任明州知州,赶上迎送高丽使团。他是如此看待高丽的:
  “窃以高丽于蛮夷中为通于文学,颇有知识,可以德怀,难以力服。”
  曾巩是属于支持明宗变法的新党人士,他的看法代表了人们对高丽的普遍看法:高丽是好文学的蛮夷。
  对于这样的蛮夷,定人的普遍看法是“德怀”,用文化吸引和经济诱惑来笼络。
  在定人看来,只要给高丽一些中华典籍,再加上丰厚的经济赏赐,像高丽这样的蛮夷很容易就变成自己的藩国了。
  这样一种处于软实力的自豪感,也是自大的没谁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