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鼎定河山

第334章小试牛刀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3223 Feb 9, 2023 5:48:19 AM



  这日,冯过外出回城,城门口不远处见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块青石板上,呜呜的哭着。
  他皱了皱眉,下马去问孩子:“孩子!你怎么了?”
  那孩子回答说:“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我赚了二百文钱,放在篮子里,我就站在那青石板上看了会人家变戏法,就看了看,看完后发现钱丢了。”
  冯过微微一怔,忆起一事,吩咐随行的冯七:“把这孩子和青石板一同带回衙署,我要审青石板!”
  审青石板?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许多人就一同跟着去通判衙署,想看看通判大人怎么审青石板。
  衙门大堂,冯过坐定后,一拍惊木,指着青石板大声喝道:“青石板,你偷了孩子的钱,若不从实招来,要动大刑拷打啦!”
  稍候他见青石板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喝令衙役打青石板。
  老百姓一听,一个个想笑,又不敢笑。
  却见两个衙役拿起板子,啪啪啪打了几下,板子嘎然折断。
  围观的老百姓忍不住大笑起来。
  冯过却是面色肃然,不但没笑,又将惊堂木一拍,说:“尔等好没规矩,怎敢在大堂上随意哄笑,衙役们,把大门关上,不准放走一个人。”
  老百姓都赶紧跪下求饶。
  冯过道:“饶也可以,只是你们得拿出一个大钱投入水缸,方可以放你们出去。”
  他令人抬来一口大水缸,让老百姓投钱,并站在旁边观看。
  老百姓不知所以然,但也唯有照办,连续数人将钱丢入大水缸,被一一放出来衙门,直到又有一人丢钱进水缸时,冯过忽然喝道:“你这贼子,连孩子的钱也偷,还不快快招来。”
  这人显得震惊不已,大声喊冤。
  冯过冷哼一声,令衙役上前搜身,果然在那人身上搜出几把铜钱,清点后共一百九十九文,加上先前投的一文,恰是二百文钱。
  “还不从实招来!”冯过这一番操作,果然有为官上位者之威。
  他见那人兀自喊冤,淡淡一笑,指着水缸道:“你还要狡辩?这枚铜钱乃是你投进水缸的,大家都过来看看有何不同之处。”
  众人围到水缸边,只见一枚铜钱仍浮于水面,却漂着一层油渍,正是喊冤那人投进去的那枚。
  有反应快的似乎明白了什么,议论纷纷:“小孩子是卖油炸糕的,经他手拿过的铜钱都沾有油渍,浸在水里便有油花浮起……”
  那人也是不再喊冤,颓然跪下。
  好嘛,事实胜于雄辩,有围观者讨论案件真相,冯过倒是勿需赘言,令衙役打了小偷二十板子,押入牢狱。
  在小孩的感激声和围观群众的高声喝彩声中,冯通判牛刀小试,很是露了一回脸。
  退堂来到后衙,方兰芝第一次在冯过面前表现出了钦佩之色:“你咋知道那小偷会在围观人群中的。”
  贾小春等人心想:“对呀,这是碰运气吗?”
  “此因有二。”冯过好整以暇的说道:“一是查遗补缺,毁灭犯罪证据,清理犯罪痕迹,回收遗留物证,完善犯罪结果。二是追求成就感。欣赏犯罪后果,满足成功心理。”
  他解释道:“一般情况罪犯在犯罪后不会主动的回到犯罪现场,因为这样会引起他对犯罪行为的回忆以及心里的恐惧,除非他是惯犯,沉着冷静的会现场进行检查或者消灭证据。作案的时候不管是不是事先准备好的都处在神经高度紧张中,事后心情平稳了就担心那个时候有没有疏漏,直到被发现都处在疑虑中,要求证是不是暴露,而最有证明力的就是犯罪现场。”
  “小偷能悄无声息的偷走小孩子的钱,定必是惯犯。我放话说要审青石板破案乃是幌子,小偷听到此荒谬之事大概率会跟着来瞧热闹,想看我当场出丑呗。此乃犯罪心理学,不说百分百有效,但成功的概率极高。”
  “犯罪心理学”?呃,好厉害的样子,听者虽不太理解这个词,但尽觉得冯过说的很有道理,否则也不能立马逮住小偷呀。
  于冯过而言,也是一时意起,要说能百分百揪出小偷自是不能保证,但机率很大,那就不妨一试。又不至于“不成功便成仁”,最多是他这个通判当众出丑……咳咳,似乎有少少后怕。但结局是圆满的,这便够了。
  这算剑走偏锋、急于求成么?也许吧,他想着能尽快打开局面,可不想成为尸位素餐的庸官,此乃契机。毕竟,他这个通判职权犯围极广,凡兵民、户口、钱谷、赋役、听断诉讼等事皆可裁决。至于抢了铜鞮知县的“生意”,也算不得越界。百姓固然不常越级上访告状,当官的却无妨多向下过问案件。当然,上官此举有夺权之嫌,于下官之名多少有损,一般而言都会征询下官的意见并同堂审讯。
  冯过心下却无多少“愧疚”,看看一大叠积压未结的案件卷宗,治下四个县的知县、县尉们会没责任?
  他倒是想从中揪错,尤其是那沁源知县,因为其名张汝舟。
  知晓此事时,冯过用力揉了揉额头,脑壳痛的很。
  这几天他早出晚归的,一直在各地明察暗访,回来后听贾小春说有人登门拜访,乃是沁源知县张汝舟,谦卑中不乏热切,口称乃是冯通判的同年特来拜见。
  好吧,冯过难不成还能说“耻与为伍”,虽然他心里便是这么想的。
  一个状元,一个三甲末,呵呵,是同科进士不错,差距有点大而已,张汝舟这上赶着攀交情的手段……见微知著。
  李家小娘子、清照妹子呀……
  在京时,冯过曾问过陈亮关于他这个浙江老乡的相关情况,有用的信息并不多,只晓得乡试便是低低的取了,会试亦然,运气好的让冯过直觉其中许是有猫腻,但无凭无据的总不能让李格非想方设法“绝此后患”吧。
  在那个时空,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孤苦伶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她希望有所依靠,能过上较为安定的生活。于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迷惑,糊里糊涂地再嫁了张汝舟。婚后,她发现张汝舟像一个市侩,实难同他安度晚年,便想趁早离异。张汝舟则为了夺取李清照的书画、古器物等,想早点把她折磨死,所以经常地虐待她。清照无法忍受,提出离婚。为了诉讼的胜利,她不得不同时检举了张“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要判处徒刑两年。李清照明知如此,还是告发了他,同时也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后来,这件事被她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知道了,綦崇礼是宋高宗的亲信,出面干涉此事,才使清照既离了婚,又免了刑事处分。为此,清照特意写了一篇《上内翰綦公启》,向他表示感谢……
  总而言之,千古第一才女前期有多风光,后期便有多凄零,无论是赵明诚的“临阵脱逃”还是张汝舟的“醉翁之意”,对她都造成了无法抹却的伤害。
  这个时空,为了防患未然,冯过一直默默的在做一些事,嗯,阻止这两桩婚姻的发生。
  就目前来看,赵明诚基本是OUT了,张汝舟……
  他真不晓得张汝舟竟是外放为沁源知县,许是资哲等人感觉区区一知县而已,勿需理会。在冯过看来,这世界可是真小啊,张汝舟落到他手里……呃,是成了他下属,这便是“缘份”哪。
  嗯,虽然有意针对张汝舟,冯过可不会无端发难。事实上,这个时空的发展轨迹与那个时空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某种程度上而言极为混乱,不可以常理度之,“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自是不存在的。
  但,这张汝舟绝对有问题。
  虽然没有调查清楚,但在“官田”一事中,可以认定张汝舟便是马前卒。康王府貌似不曾出面操作,明里暗里都是张汝舟在“表忠心”。将康王名下官田的赋税转嫁给治下百姓,他张汝舟无论是单纯的讨好康王还是从中牟取利益,都可就此治罪,无非是需考量康王涉及程度。毕竟,常构再如何出身不好,那也是相对而言,始终是一个皇子,又哪是想动就可随随便便动的。戏文上说的“铡美案”之类毕竟只是戏文,现实中几无可能出现。
  关于此事,冯过已有初步设想,张汝舟是否贪赃枉法不提,但刻意奉承讨好皇室成员之举便为士林不齿,收不毛之地的税赋更属离谱,以此为切入点查他一查不过分吧。想来,康王爷也不介意甩锅,再怎样欺民夺利的名声也不好听,一旦闹将起来定是要找背锅侠的,就不知道张汝舟的脊梁骨够不够硬,偌大一口黑锅压下来还能不能站直喽。
  冯过很想为自己的机智点个赞。当然,高风亮节如他是不会出面的,有宗泽在,他怎好抢其风头?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宗汝霖不正为此事犯愁吗,他冯改之正是送温暖呢。
  这几日天气寒冷,最需雪中送炭者。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