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鼎定河山

第285章人在何处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3348 Feb 8, 2023 9:13:35 PM



  菜尚未上桌,便有不速之客“闯”了进来。之所以用了“闯”这个字,实在是因为来者……气势汹汹。
  看着男装打扮的李清照黑着脸进来,冯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好你个冯改之,亏我叫了那么多声,你只当没听见哪!”李清照气喘不匀,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累的。
  冯过愕然:“你……叫我?”
  “是啊,我也叫了呢,不过师兄你们好像没听到哩。”李清照身边那个胖乎乎的小子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眉目间依稀与李清照有些相似。
  冯过赶忙陪罪:“街上人多嘈杂,真没听见。”
  小胖子是李清照同父异母的弟弟李迒,另一个稍大些的是她堂弟李迥。咦,赵明诚站在门边欲进不进作甚?
  原来,先前李清照一行远远的看见冯过等人,便高声打招呼,街上人多声杂,冯过等却是没听到,李清照几个便跟在后头进了白楼。
  气恼自是有的,在街上大喊大叫的偏偏得不到回应,旁人那异样的目光……多丢人哪。
  奇妙的是,原本气乎乎的李清照见到资南嘉也在场,忽然间就怒气全消了,笑靥如花:“南嘉妹子也在啊,近来安好?”
  资南嘉微笑着回答:“安好,有劳姊姊惦念。”
  卧了个艹,川剧变脸哪……这是徐仁杰等人的心理动态。
  在冯过看来,这个世界若也有奥斯卡,那就一定会欠李清照一座小金人。
  都说山东汉子豪气,山东妹子也爽朗的好不好,见过李清照把酒当水喝的冯过表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固然是才情横溢,酒量那也是杠杠滴。
  或者说,李清照平素看着温婉娴静,其实性情的另一面恰恰相反,既刚烈又豪爽,完全不让须眉。
  其实,谁又没有两面呢?平日示人的只不过是因太多的羁绊而刻意表露出来的而已,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正是真正的自我。
  你希望我表现得更像人类吗?有意无意地对亲近的人残忍,却为不曾相识的人物照片而痛哭。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一面是对外边,一面对内里,一面是克制,一面是肆无忌惮,所以在相处不同的人眼里,对于自己的印象总是不一致的。
  脾气人人有,拿出来的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人,都有两面性:一面低调、安静、懂事;一面嚣张、疯狂、任性。活着,看似自由,其实有太多的限制。谁都想为所欲为,但代价谁也承担不起,只能抑制内心的冲动,活成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样子。
  有菜无酒非佳宴,席中自少不了要饮上几盅。
  冯过自不例外。
  他非不能饮,实不喜饮。微醺尚可助兴,大醉确是伤身。
  其时,全国各地名酒很多,名酒近百种。当时流行的酒类大致可分为黄酒、果酒、药酒和白酒(大烧酒)四大种类。皇帝以饮宴笼络大臣,文人以酒助兴作诗,士庶百姓婚嫁寿庆,皆离不开酒。
  汴京高档大型酒楼林立,如仁和店、会仙楼、樊楼等,饭、菜、酒一应俱全。店内长廊排阁,分有楼座及楼下散座。有些饮食店,或经营很有特色,或因烹调技术高超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店,如王楼包子、万家馒头、梅家鹅鸭等等,都号称“东京第一”、“最为屈指”。
  酒名雅致,颇具文化气息。如香泉酒、天醇酒、琼酥酒、瀛玉酒、兰芷酒、玉沥酒、金波酒、清醇酒等。
  朱肱便在其所著《北山酒经》说:“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苏轼好酒,名载史册,他在《饮酒说》里写到:“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为酿既少,琯酤又恶而贵,遂不免闭户自酝。”又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苏轼还写了《酒经》用寥寥数百字,完整记述了家庭酿酒的方法。
  酒助诗兴,酒消情愁,文人墨客饮酒赋诗,酒酣复醒,作词一曲以记之,恰似“一曲新词酒一杯”。
  在定人的笔下,酒为情感的载体,寄托欢娱的心情、表达思念之情、在酒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在酒中参悟到人生哲理。一杯杯美酒映照着多样的人生,融入了他们的酸辣苦辣、悲欢离合,他们或以酒言志,或以酒抒怀,或以酒传情。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正是酒文化的精髓之一。
  冯过发现,即便自己放开来喝,也不会是小李姑娘的对手,这……好吧,投降输一半,可以吧?
  但小李姑娘不想放过改之师弟,左一杯右一杯的敬个没完没了。
  冯过怒了,你一丫头片子……还能怕你了不成?喝就喝,看看谁先喝趴下!
  这一幕落在座中人眼里,那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尤其是资南嘉和赵明诚。
  资南嘉只微笑着旁观,不劝阻不掺和。要说了解冯过,没有谁胜过她。这就好像是一种……天赋,别人学不了。这个夫婿真是叫人稀罕呢,年少英俊,才华横溢,既有年轻人的潇洒又不乏成年人的稳重,自己可是京中未出阁的小娘子羡慕嫉妒的对象。她了解冯过,知晓他重情却绝不滥情,李清照眼中的东西瞒不过她,那分明就是倾慕呀。那又如何?这不正说明冯过的优秀么?自己有幸抢了先,这便足够了。
  赵明诚却是强颜欢笑的喝着闷酒,冯小子不就是比自己颜值高一些才华多一些,但已是名草有主了,而且身边还有一群姿色上乘的莺莺燕燕,你李清照还“纠缠不休”、上赶着往前凑?自己的父亲可是当朝内阁首辅……呃,虽然圣上没有明文委任,但那也是既定事实,作为本朝最顶尖的官二代,就不值得你多看一眼?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佳节美景,正应对酒当歌。”李清照粉脸微醺,似染了一层胭脂:“冯师弟,可有美文佐酒?”
  冯过觉得酒劲隐隐发作,正与酒精斗争呢,美文?好像可以有哦。
  李清照却是顾自言说:“前些日子遇见一位老妇,早前随着儿子从南京来了汴京,这二年儿子去世,家中只剩一老婆子服侍左右,很是凄苦。我且以此为题作词,算是抛砖引玉哈……”
  一口饮尽杯中酒,她曼声吟道:“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这是一言不合就作词呀,果然不负“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只是这阕词不应该是她晚年伤今追昔之作么?咳,冯过庆幸自己酒没喝多,否则说不定会当即发声询问了。他不敢让自己喝醉,也正是怕酒后失言。毕竟,魂穿这回事太玄幻,也太惊人。
  词自是没得说的,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那个时空南宋词人刘辰翁便直言:“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这会儿,她托老妇人之名为其发声,似乎并无不妥。天才的世界鲜有人懂,如冯过,不就是妖孽般的存在嘛,有他这么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李清照的这阕《永遇乐》似乎也不难接受。
  席中人看看李清照,又看看冯过,这二位同龄人,文采斐然,叫人仰望。若是他们在一起……啊呸,正主资南嘉就好整以暇的坐在这呢,李清照能委身于他人做妾室?这让老李家的脸面往哪里搁?
  门当户对很重要,恋爱自由那是不可能的,婚姻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牵涉到方方面面,否则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只是,怪可惜的。
  上元词向来写的人很多,当今圣上便写过一阕《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嗯,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皇帝痛失刘贵妃的悲怆之情。
  常佶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多愁善感、颇有艺术修养的风流才子。他与刘贵妃的爱情和昌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属于同一类型。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音调低沉哀伤,读来真切感人。
  而最有名的上元词还得是欧阳文叔写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李清照的这阕《永遇乐》固然不如,却也不失为好词。
  “冯师弟,到你了。”李清照飞快地收拾起忧戚,手指点点冯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