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心情高爽闹新潮

第73章美女有三宝看看自己有几宝第1节

心情高爽闹新潮 砍大神 2092 Jul 25, 2023 1:12:06 PM

  汪天翼说道:”‘一夜芙蓉红泪多’就是描写薛灵芸的事。《拾遗记》也记载了薛灵芸的生平事迹。”
  于博雯说道:“提起杜兰香这位美貌才女,恐怕人间知道她的不多。《墉城仙录》记载:杜兰香是个孤儿,两岁时被老渔夫在湘江岸边捡回收养。十岁时,生得天姿奇伟,灵颜姝莹,如同天仙一般。后被青童仙子带走飘然升天。”
  画之筠说道:“关于杜兰香的事,《太平广记》、《搜神记》、《神女杜兰香传》记载:汉朝时期,杜兰香生于南康。到了晋愍帝建兴四年的春天来找张硕(即张传)。张硕年十七岁,翩翩少年,风流倜傥。杜兰香说:‘我遵从母亲的命令来下嫁给你的。’”
  于博雯说道:“女子们应该知道‘梅花妆’、‘丹脂点颊’吧,古代美女如果额上有梅花妆,或丹脂颊,则觉得更为娇美。”
  凤姐说道:“丹脂点颊起源于三国时期,吴太子孙喝醉酒后,失手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颊。太医用名贵的白獭髓和琥珀给邓夫人治伤,邓夫人脸颊伤好后留下了几个红点,不过她肤色洁白如玉,衬上这几点鲜艳红痕,孙和反而觉得邓夫人更为娇美。经孙和赞美,这款妆容便成了流行妆。于是宫廷、民间有意识地在额头上点丹红,感觉更美丽动人。”
  敫晓甜说道:“梅妆即美人额上的梅花妆。《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到了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精致可爱。寿阳公主便以此为妆。梅花妆成了优美的专用词,用以形容精致的妆容。”
  汪天翼说道:“关于脸颊面饰,还有一个说法。段成式《酉阳杂俎》,段公路《北户录》记载:吴则天时,上官昭容触怒吴则天,吴则天取修指甲的刀扎到上官昭容的额头上留下伤痕。上官昭容用花子贴在伤口处来掩饰不雅。宫中美女感觉很风雅优美,就成了一种时尚。”
  凤姐说道:“知道‘袁长官女’的人不会很多的,但她的容姿和才华绝世无双。”
  于博雯接过话头说道:“见过其女的文人这样描述:‘光容鉴物,艳丽惊人’,像是刚刚被洗过而流转光华的宝珠,就像被薄雾笼罩的新柳,像兰花般芬芳,神灵般圣洁,美玉般晶莹,一尘不染。”
  画之筠说道:“秀才孙恪刚好路过,隔篱笆看到这绝世美女,并听到她吟诵的诗文,被迷住了。”
  凤姐说道:“漳河大地,美的传说,美的典故,美的诗词,美的成语多得数不胜数。古代‘罗敷’是典型的美女,大家应该知道的。”
  敫晓甜说道:“罗敷女是古代赵国人,她是赵歌、赵女、赵酒于一身的‘三色之美’。”
  于博雯说道:“谁不知道罗敷女?貌美、步美、歌美、舞美、道德美、心灵美都体现在她一人身上,好让人羡慕呢。”
  画之筠说道:“罗敷女不羡荣华,不慕富贵,不惧权势,不畏强暴。赵王要纳她为妃,她不顺从。赵王带着人马追到黑龙潭已无路可逃,为保住自己的清白,为自己的忠贞爱情,她毅然选择自沉龙潭。”
  敫晓甜说道:“民间有一只歌谣:世间称赞罗敷美,山川湖泊漳河水。太行伴她忙叠翠,漳河为她细舒眉。百花羞颜凤蝶醉,青云忘记飘,和风忘记吹。”
  凤嫂换了个话题说道:“唐代表演家张四娘开创了戏曲的先河。她表演的《踏谣娘》就将歌、舞、剧融为一体,形成了歌舞剧的雏形。”
  于博雯说道:“唐代崔令钦著《教坊记》记载:张四娘是苏五奴的妻子,长得俏丽俊美,能歌善舞,名气很大,高官权贵、富商大贾经常邀请她去表演,也经常受到侮辱。苏五奴是个好逸恶劳的懒鬼、赌博成性的赌鬼、嗜酒如命的酒鬼。他睁只眼闭只眼,只说:‘只要多给我钱,任凭你们作为。’这是在出卖他的妻子。”
  画之筠说道:“戏剧史论家们称张四娘为唐代以来第一位正式的女演员。”
  于博雯说道:“唐代杜荀鹤《松窗杂记》记载有位才女名子叫‘真真’。一名画工把其肖像画在软障上。进士赵颜买得这幅软障。打开一看,画上有一个如仙子般的女子,肌肤如雪,眉颦远山,眼含秋水,如同一朵刚出水的芙蓉。赵颜被迷得神魂颠倒。”
  画之筠说道:“赵颜被画中美人所迷,于是对画工说:如能得到画中女子,宁愿牺牲一切。画工说:这画中女子名子叫‘真真’只要有诚心,一定能实现的。赵颜虔诚地在画前呼喊‘真真’的名子。有一天,‘真真’果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赵颜激动万分,于是两人成亲生了一个儿子。”
  汪天翼说道:“有福亦有祸。赵颜的朋友见到‘真真’的倾城容色,瞠目结舌,顿生嫉恨,挑拨说这是妖精,必杀之。于是赵颜拿着剑,要杀真真,真真一气之下,带着儿子飘然离去。”
  敫晓甜说道:“赵颜撕心裂肺,后悔不已,整天昏昏沉沉。一天,突然看到画中人变了。真真仍然美貌绝伦,只是眉间多了些悒郁忧愁,她身边多了一个玉雪可爱的孩儿。”
  汪天翼说道:“赵颜是世俗的,他钟情于画中真真的美貌,却不懂她的真心,猜忌怨恨,苦苦相逼,俗语说:‘相爱容易相处难’,最终失去了真真。”
  于博雯说道:“纳兰容若的《虞美人》诗就提到了真真。”
  敫晓甜说道:“秋瑾诗中提到的‘记事珠’是一个典故。唐开元中,张说为宰相,老眼昏花,记忆力衰退。有人送给他一颗‘记事珠’,带在身上后,无论何年何月何日的大小事,清晰得像是刚刚发生一样。张说称:果然是宝珠。”
  画之筠说道:“还有一颗宝珠叫‘上清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