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第0054章朝堂大戏各怀心思求追读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十年打铁 2248 May 28, 2023 7:42:05 AM



  “遵循官、职、差遣一体,裁减无用官位。”
  此策略,就是要降低士大夫官员的福利待遇,甚至将权力也降低了许多。
  大殿内,寂静无声。
  众多官员齐齐看向韩琦。
  能站在这里参加朝会的都不是一般人,略微思索就能想到作为士大夫之首的韩琦为何要这样做。
  三司条例司成立半月有余,至今无提出一条新法策略。
  韩琦之举,分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官位和仕途。
  但你为了自己,伤害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官员们怎能同意!
  这时,司马光也站了出来。
  “臣支持韩相的更改官制之策!”
  对于司马光的站队,群臣并没有感到意外。
  司马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官家的赏识,俨然已有成为百官第二人之势。
  待三五年后,韩琦年迈致仕,那韩琦的位置就是他的。
  按照以往惯例,一般都是御史台率先跳出来说话。
  他们既代表着官家的声音,又代表着百官的声音,以此来稳固朝堂。
  但此刻,御史中丞吕公著微微眯着眼睛,并没有率先开口。
  而欧阳修、曾公亮这两个老狐狸,也是一脸平静,在没有完全想明白之前,他们也不会开口。
  这时,枢密副使吴奎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此变法之策甚是不妥。我朝向来优待士大夫官员,而此策,是要寒了朝堂百官的心啊!臣支持变法富国,但若减少官员恩赏来补充国库,一来如杯水车薪,二来恐怕得不偿失,失百官之心!”
  吴奎此话,其实略显夸张,朝堂官员俸禄,绝不是杯水车薪。
  他之所以如此讲,是因为他快要退休了。
  按照他的功绩,在退休后,挂个兵部尚书或吏部尚书的职位,安享晚年,乃是非常舒服的。
  但一改革,他待遇立减,最多会封个爵位。
  官威没了,养老钱也少了,辛苦半生,落个这样的结果,他是不愿接受的。
  赵顼没有说话,望向下方。
  这时,一名年轻的御史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此策乃韩相公自私自利之策,我朝是要执行新法富国,但此举不是新法,而是乱法,失了士大夫之心,便是失了江山社稷!”
  此话一出,立马便有七八名官员走出附议。
  这个时候,富弼站了出来。
  一看到富弼拱手,众臣都欢喜不已。
  因为官制一旦照此更改,富弼乃是全朝牺牲最大的官员。
  欧阳修、曾公亮在中书担着参知政事之职,名副其实的副宰相。
  而在施行《兵政三百条》之前,赵顼曾让富弼总领变法之事,富弼因足疾,将位置让给了韩琦,而他只是一个辅助者。
  当下的富弼,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外加郑国公。
  全是闲职。
  唯一一个在中书的差遣,还没有要名分。
  若按照韩琦的建议,富弼有两种选择。
  要么担任参知政事一职,到中书办公,全力负责《兵政三百条》,将参知政事的担子挑起来。
  要么就回到馆阁中写写书,晒晒太阳,彻底远离朝堂中心,其待遇也会大幅度删减。
  前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参知政事已经有三个,分别是欧阳修、曾公亮和司马光,富弼顶不了这三人的缺儿。
  并且参知政事其实很累的,富弼也不想在韩琦的手下干事儿。
  而第二种,富弼就彻底无法发挥余热,一切福利待遇缩减,对于现在的他来讲也不公平。
  富弼拱手道:“设立新法乃是为了解决问题,臣以为韩相之策确实可以解决问题,但过于武断,有媚上与急功近利之嫌。”
  听到此话。
  刚才持反对意见的官员都很兴奋,有了富弼这个德高望重的主事者,大家终于可以将矛头集中对准韩琦了。
  这时候,御史中丞吕公著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一官二用和官员闲置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但且不可凉了满朝官员之心,韩相之策,确实冒进了!”
  ……
  其他人没听出富弼和吕公著话语的关键,欧阳修和曾公亮可是听出来了。
  富弼与吕公著都没有反对更改官制,而是在讲述更改官制后造成的恶劣影响。
  曾公亮眼珠一转,顿时明白了。
  很有可能,韩琦、司马光、富弼、韩绛这四人早就串通好了。
  他们的目的并非为了充实国库,而是为了君主集权。
  他细细一想,更改官制后,官员升迁与汇报制度都会减少,中书省、三司和枢密院的作用减缩,皇权反而集中增强。
  唰!
  曾公亮大步踏出,道:“臣建议,官制可改,但官员们的福荫不能减弱。”
  官位和俸禄,至少要让官员们占一样。
  不然非要把朝堂掀翻了不可。
  “臣附议!”欧阳修紧跟其上。
  文彦博眼睛一眯,站了出来。
  “臣附议!”
  众人齐齐看向赵顼。
  此刻,赵顼有些感动。韩琦与司马光实在太用心了,以更改官制来帮助君王集权。
  官员们一般不会这样做的。
  先秦之前,丞相可与君王对坐,后来君王为上。
  而到了明清,君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所有臣子都成了“奴才”。
  如此做,对江山有利也有弊。
  若为圣君,则国强民富,若为昏君,则会闹得国家灭亡。
  这一点,历史上早有血泪般的教训。
  若是在仁宗、英宗时期,他二人不但不会提出这种建议,并且若有人敢提出,他们一定带头反对。
  但韩琦和司马光,认定了赵顼。认定在集权之后,赵顼会更快的成为治国圣君,各种新法措施也更够更好的执行。
  所以。
  他们作为士大夫的代表,放弃了士大夫的利益,
  毕竟,哪有与君王共成朝堂佳话,名垂青史还牛掰的事情呢!
  这一点儿,欧阳修看出来了,曾公亮看出来了,文彦博看出来了,韩绛看出来了,一些老臣也都看出来了。
  而其他的臣子并没有想如此深远,只想着官家都给一个不损害自己利益的说法。
  赵顼调整了一下身形,看向下方,群臣顿时都安静下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