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瞻前顾后

第197章 足够坚强

瞻前顾后 樱桃叁 16423 Nov 15, 2022 2:05:58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章节阅读:

    本能行为是指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本能行为障碍,即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人类本能行为表现异常的现象。临床上常见的本能行为障碍主要有自伤、自杀、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心理问题56失眠
    ■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问题描述
    方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和同事合租一套房。她的睡眠通常很浅,稍有动静就会醒来,醒来以后就很难再入睡。更糟糕的是,她还怕光,有一点儿也不行。由于室友们作息时间不一致,总有人很晚才睡,她也只好等着大家都睡了,所有的灯都关上了,周围一片黑暗时才能入睡。而一到早上,她又很早就被一点儿动静惊醒。长期如此,使她苦不堪言。方小姐在白天总是无精打采,头昏脑涨,周身疲乏无力,工作效率也不高。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有心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却又不知如何着手。
    ■问题分析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如意的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当事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失眠主要分为入睡困难与维持睡眠困难,会导致无法恢复体力与白天精神萎靡。
    睡眠是人生的不解之谜,也是人生的快乐所在。我们难以睡眠时间的长短判断一个人的睡眠够不够,因为一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有人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有人却一定要睡十个小时才行。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失眠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就像是发烧或腹痛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必须找出病因加以治疗。
    失眠症分为短暂性失眠(短于1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长期性失眠(长于3星期)。短暂性失眠,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当你遇到重大的压力、情绪激动时,都可能导致你当天晚上失眠。短期性失眠的病因和短暂性失眠有所重叠,只是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数星期。长期性失眠,是失眠门诊中,最常遇到的类型,有的病史达数年或数十年,必须找出其潜在病因,才有治愈的希望。
    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不规律的睡眠模式:工作或学习得很晚;白天经常睡觉,或者睡得过多,早晨起得又太晚。失眠倾向于恶化,因为不利的影响会在你睡眠时反复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很担心睡不着,结果就更难以入睡。你越是努力入睡,越是难以入睡。如果你白天的事没有处理好,甚至带给你颇多的困扰,当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你的思绪仍会持续到睡眠的时候,最后可能导致失眠的产生。失眠的困扰一旦来临,代表着心理困扰已超越了临界点,此时势必要对引起困扰的事情加以处理,勿使失眠的情况恶化。
    许多研究表明,失眠可能引起的对心理健康的损害比生理方面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在失眠之后,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不安,好发脾气,造成所谓“焦虑”的精神状态。或者恰恰相反,对于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漠然视之,对事物的反应相当迟缓。失眠所引起的这种消极心理后果,其根本原因不在失眠本身,而恰恰在于不良的心理因素——对失眠的“自我暗示”。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多是“自我暗示”程度极高的人。由于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使失眠者在经历几次失眠后变得忧心忡忡,对睡眠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如此“失眠”和“暗示”交替,便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解决之道
    一、缓解情绪的过度紧张
    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主动抑制过程,只有皮质区域产生的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并扩布到皮质下中枢时,才能引起睡眠。如果情绪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思前想后,就会在皮质相应的区域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灶,干扰入睡抑制过程的扩散,所以难以入睡。无论面临多么重要的考试、比赛或其他重大事情,在经过反复认真的准备之后,直至临战前夕,都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工作及准备,坚定必胜的信念,做些轻松的运动或娱乐使精神放松,消除对成败的种种顾虑及杂念,这是得以安眠的重要前提。
    二、纠正对睡眠的种种误解,消除对失眠的畏惧心理
    失眠应被看做是一种心理障碍而不是生理疾病。尽管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类,也有一些是由其他疾病和饮用酒精性饮料、茶水等引起的。
    有人认为,“要是少睡了多少时间,就得补多少时间,否则就会影响精力”,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战争或其他非常时期,即使少睡了一些时间,同样也会感到精力充沛,这说明人是有很大潜力的。人的精力和体力都具有一定的保险系数,所以即使一时难以入睡,也千万不要着急。相反,越急就越难入眠。
    三、创造一个较好的睡眠条件
    尽量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上床后除了睡觉之外,不想其他的事。
    不睡懒觉。睡懒觉是失眠的开始,不要有“由于昨晚没睡好第二天早晨多睡一会儿”的想法。不睡懒觉,按时起床很重要。虽然次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不想活动,但持续几天后反而会促发睡意。
    保持卧室安静、昏暗、温度适宜,保持床铺和被褥清洁、舒适,为快速入梦创造一个最佳环境。
    体力活动有助于睡眠,但睡前过度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精神兴奋,不利于睡眠。
    床是用来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观赏紧张、刺激、恐怖的影片和电视节目,如鬼片、凶杀片等,这会造成心里不安而影响入睡,也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有些事应在睡觉前想好或干脆留到明天去想。当然,你可以看一本特别无聊、一看就瞌睡的书,或听一点儿轻柔的音乐,这样会有助于睡眠。音乐通过听觉可怡神,可解除头痛脑涨,促进睡眠。
    四、顺其自然,放松思想情绪
    有的人从上床之前就开始考虑“今天晚上能睡着吗?”“万一睡不着怎么办?”等问题,这正是引起失眠的恶性循环的开始,结果越着急越睡不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上,停止一些争取睡眠的努力,如“数数”、“想象气功”等方法。把睡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放松心情,不要过于在意,困意就会自己来找你了。
    晚上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并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最好的办法是闭上眼睛保持平卧的姿势,静静地躺着,这样可以达到与睡眠同样的效果。当你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时,躺在床上只会使你更加紧张、更难入睡。不如干脆起床离开房间做些轻松活动,如看书、听音乐、静坐,等到累了再进房间。但如果你躺在床上无法控制脑中的思绪时,你也可以照以下方法做。
    平躺,不垫枕头,将双手双脚打开呈大字形,手心朝上,眼睛闭起,下巴往内收,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开始用腹部呼吸,并将每次的吸气、吐气的时间一次一次拉长变慢,约五六个回合。
    除了呼吸之外,一面想着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顺序从脚趾、脚板、脚踝、小腿渐渐往上,不漏掉身上任何一个部位,慢慢地在心中默念,使其放松,要轻轻地躺在床上,连腰部也紧贴在床上(多练习几次即可),渐渐地你会发现你已将心中的杂念都甩掉了。
    试试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五、食物疗法
    在日常的饮食中有几种食物是具有安神、镇静功效的,常吃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
    莲藕茶: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地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玫瑰花茶:具有很好的解郁作用。
    龙眼百合茶:龙眼肉加上百合,很适合中午过后饮用,有安神、镇定的作用。
    钙质丰富的食物具有促进睡眠与安定神经的作用,如奇异果、豆浆、芝麻糊、玉米汤。每晚睡前若要喝牛奶来助眠,请搭配饼干、面包之类的甜点,因为虽然牛奶中的钙质可以安神助眠,但是因为牛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反有提神的作用,如能搭配一些高糖食物,则可以促进血管收缩素的分泌,能产生睡意。
    另外,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故睡觉前不要吃得太饱,因为吃得太多胃肠运动会加强,以至影响睡眠;睡前避免喝太多的水,以免因尿频而影响睡眠;睡前不宜饮酒,虽然饮酒有暂时的催眠作用,但酒精的刺激会使人睡眠不实、早醒。
    ■心理测试
    失眠症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躺在床上,我的脑子里全是白天见过的人和发生的事,难以入睡。
    2.我睡着之前非翻来覆去地折腾不可。
    3.一般情况下,我需要依靠闹钟才能起床。
    4.我没有生理或心理疾病,也不上夜班,但晚上还是睡不好。
    5.我经常感到头晕眼花。
    6.我对自己的睡眠质量很不满意。
    7.我经常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8.不管睡多长时间,总觉得睡不够。
    10.就算没有睡好,我第二天依然活跃,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11.我经常午夜之后才入睡,中午甚至更晚才醒来。
    12.我长期受到失眠的困扰。
    13.我常常会对一些事情产生困惑而难以解脱。
    14.晚上我很少做梦,也很少被惊醒。
    15.我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晚上总是睡不着,脑子里都是白天工作的问题。
    16.到了晚上,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强迫自己一定要睡个好觉。
    17.换个地方我就难以入睡。
    18.我经常白天感到昏昏欲睡,精力不集中,慵懒乏力,容易生气,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19.我睡眠时间很不规律,不能按时上床睡觉。
    20.入睡后稍有动静我就能醒来。
    21.我整夜做梦,醒来时觉得很累。
    22.一上夜班我就睡眠不好。
    23.我必须使用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
    24.我经常一夜连续做好几个梦,而且大多是噩梦。
    25.每天晚上我一躺到床上就紧张,生怕早晨上班迟到,结果越紧张越害怕,就越睡不着。
    26.有点儿不顺心的事我就彻夜难眠。
    27.我经常唉声叹气:“唉!困死我啦,昨晚又没睡好觉!”
    28.即使睡眠充足,无聊时我仍会有困意。
    29.白天我总是昏昏欲睡或白天很容易入睡。
    评析:
    第3、8、10、14、28题答“是”为0分、“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没有失眠症。你很少受到失眠的困扰,睡眠质量良好。
    6~10分:你可能会由于外在的原因失眠,但往往随着事情的解决和环境的改变,失眠也不治而愈,所以不必担心。
    11~20分:你有一些失眠的问题。重大的压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你当天晚上有失眠的困扰。除此之外,作息不规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1~29分:你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夜夜难安正是你现在的写照,并干扰了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尽早治疗。
    心理问题57贪食
    ■进食后再呕吐出食物
    ■问题描述
    小美,26岁,教师,身高165厘米,体重50公斤。最近三个月来,她不可控制地进食,每天在吃饱晚饭的情况下,还要将家中所有能吃的食物无法控制地吃完。但她又害怕过多的进食会导致肥胖被人笑话,所以在进食后,又躲在无人处,采用手指抠咽喉的方法,将刚吃的食物呕出来。刚呕出时觉得非常舒服愉快,但过后又非常后悔。长期如此,小美非常痛苦,情绪低落,没有精神,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问题分析
    贪食症也称暴食症,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强烈的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病症。此症为周期性发作、不可控制地多食,包括两大主要特征:其一是不可抗拒地强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设法催吐以避免体重增加,有时则是滥用泻药。此类患者的体重常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女性较为常见。
    事实上,大多数人偶尔都会大吃一顿、狂喝一回。偶尔失去控制是没有关系的,不要因此而责备自己。这样偶尔的放纵并不说明有贪食症,因为贪食症必须存在经常性的失去控制的暴饮暴食现象才能确诊。
    1.反复发作地暴食,饮食无法控制。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但是体重没有明显增加。
    2.过分看重体重,对自己的体形和体重持久地过度担心。
    3.常采取引吐、导泻、利尿或运动的方法,避免暴食引起的发胖。
    4.出现身体症状。如体重不稳定、用餐后马上呕吐、皮肤变差、萎靡不振、容易疲劳、眼睛充血、女性经期不规律,等等。
    5.情绪波动。如抑郁,情绪低落,羞耻感,内疚,常感觉孤立无助。
    6.贪食后的后悔与冲动。难以控制的暴吃冲动和进食后的焦虑不安并存。
    贪食症是用来处理压力以及不愉快感觉的一种方式,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而在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这种饥饿涉及心理需要,并非单靠食物就能解饿。病患者只觉饥饿难耐,但疯狂进食后,又会马上以催吐、服泻药等方法拼命把食物呕吐或排泄出来,避免体重增加。但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起到解除心理压力的作用,反而使“吃”变成了处理焦虑不安、寂寞和生气的不当方式。
    贪食症因各种问题所导致,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患者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患者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此类患者有要求完美、抑郁、焦虑、强迫人格等倾向,个性较外向、易怒。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比较容易产生摄食障碍。拒食症患者通常认为能够自己控制饮食的行为非常完美,可是患有贪食症的人却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悲哀。所以一旦患有贪食症,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我厌恶感,会认为自己很差劲,甚至丧失生存的信心。
    大多数贪食症患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害怕变胖,觉得自己比实际体重要重。与厌食症患者相比,他们控制体重的努力是混乱的:克制的饮食行为常常被反复的、持续时间较短的不可控进食破坏,随后又会出现挽救其后果的行为。暴食中消耗的食物量是巨大的,他们吃东西并非为了寻求快乐,相反,他们吃东西都是秘密的、快速的和囫囵吞枣式的。在这些行为之前通常会心里紧张,进食只是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在暴食时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吃完以后,负罪感、自责和抑郁便随之而来。不久,又会以呕吐或服用泻药作为对暴食行为的补救和惩罚。暴食和抗暴食的循环就这样完全控制了生活。
    ■解决之道
    一、找到暴食的内在原因
    改变对体形和体重的过分关注以及其他方面的认知误区。由于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一般来说都表现有较为明显的自责、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抑郁症有很大的关系。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应该注意放松自己、相信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倾诉。
    二、调整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观念
    控制进食行为,改变对饮食的态度。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什么时候吃东西,吃什么东西,做到一日三餐、营养均衡,避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拒绝高脂高糖的食物。养成三餐定时定量之习惯,避免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用有规律的饮食行为代替暴食。
    三、行为疗法
    旨在使患者吃以前回避的食物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建立一个食物等级来实现这个目标,最初的食物是患者比较能够接受的,最终的则是以前会引起患者高度焦虑和暴食、导泻行为愿望的食物。
    四、适当转移注意力
    暴食通常是由触发因素引起的。这样的触发因素有可能是情境式的,比如晚上一个人待在厨房里,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或者经过快餐店;也有可能是情绪式的,比如觉得孤独、嫌恶自己或者无聊的时候。要学会其他一些处理紧张和痛苦情绪的办法,可以用其他行为来替代暴食,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出去散散步、听听放松情绪的音乐,这样也可以打破暴食循环。
    ■心理测试
    贪食症的自我测试
    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我一旦开始吃东西,就没有办法停止。
    2.我希望自己看起来苗条一点、好看一些。
    3.工作繁忙时,我不时地想吃东西,并总问自己:是不是该吃饭了,晚餐吃些什么?
    4.吃东西时我总是不能细嚼慢咽。
    5.我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极少吃得太多或太少。
    6.暴食症发作时,我食欲大增,吃得又多又快,甚至一次吃进常人食量的数倍,直到难以忍受为止。
    7.我会一直吃到感觉撑得难受为止。
    8.我肯定比大多数人在同样情况下和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所消耗的食物量大得多。
    9.我除了一日三餐外,偶尔也吃些零食。
    10.我没有出现过一次吃得太多的情况。
    11.为了防止发胖,我会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如催吐、使用泻药或者过量运动。
    12.我觉得我是为了食物而活着的。
    13.我对自己的感觉受到体形和体重的过多影响。
    14.我对吃东西并没有强烈的过分的意愿。
    15.深夜或独处时我有暴食的行为,一吃就后悔,会想办法吐出来。
    16.我常独自进食,因为觉得自己吃这么多东西很不好意思。
    17.我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会感觉不心慌。
    18.我感觉不能控制自己吃什么、吃多少。
    19.虽然不饿,我仍吃过多的食物。
    20.我一面节食,一面又贪食,这令我十分苦恼。
    21.我经常感到非常饥饿。
    22.我总是在想明天不再吃了,但是没有用,我做不到。
    23.我无数次地想:从明天开始,我要控制饮食,再不能乱来了。
    24.担心惊人的食量会让我尴尬,因此我常躲起来独自进食。
    25.吃东西对我来说,只是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6.我并没有感觉到饿,但是一回到家就只想吃东西,这种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
    27.暴食后我会感到羞耻、抑郁和内疚不安。
    28.我碰到喜欢的食物偶尔也会多吃一点儿,但绝不会失去控制。
    29.我最近总是想吃,而且是不饿就想吃,吃饱了还想吃。
    30.我想获得别人的赞赏,希望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评析:
    第5、10、14、25、28题答“是”为0分、“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没有贪食或暴食症状。你饮食比较合理,有规律,也没有不正确的减肥观念。
    6~10分:你存在一些贪食的危险,可能你对自己的体形并不十分满意,曾有过节食减肥的经历,但因意志力不强而放弃,从而转向了暴饮暴食。
    11~20分:你的贪食症状十分明显,应引起重视。每当心情不好时,就会用大量饮食来改善心情及降低自己的压力,虽然知道这样的吃法实在不好,但是不吃的话心情更难受,所以每次都不由自主地拼命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食。
    21~30分:你需要高度警惕自己的贪食症。你因贪食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扰,变得焦虑不安,建议你立即进行治疗。
    心理问题58厌食
    ■每次吃东西我都会觉得很痛苦
    ■问题描述
    晓青今年19岁,1.61米的身高体重不到40公斤,瘦得皮包骨,可她还是认为自己太胖了。
    原来,晓青为了让自己的身材符合某些时尚杂志刊登的“优美标准”,开始瞒着父母买减肥药吃,偷偷吃了一个月后,为了不让体重反弹,便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她规定自己每天早上只吃一个苹果,中午吃一两左右的米饭,晚上只吃水果和青菜。父母担心她营养不够,每天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她,但她总以会长胖为由,尽量少吃或不吃。
    偶尔,她忍不住的时候,也会买来大量的零食狂吃,但一吃完她就害怕长胖,又想尽办法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如此反复,发展到最后,她一见到食物就想吐。慢慢地,她开始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脸色也变得越来越苍白,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问题分析
    厌食症,是指以怕胖而少量或不愿进食,有意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现象,但仍恐惧发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患者即使体重已减轻至标准体重的85%以下,仍主观地担心体重增加,且无视身体已出现部分不适症状,女性患者甚至会有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停经。此症患者的年龄通常在13~20岁,女性比男性多十倍以上,并且发达国家或中上阶层家庭的子女患此病的人数相对较多。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碰到不如意的事或跟别人吵完架后,心情变得非常糟糕,这时你可能不太想吃饭或根本没有食欲。如果没有食欲的情况只是短暂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如果你为了“瘦”而有意长期少吃,精神严重不良,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况了,看看是否已经达到厌食症的程度。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的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最初患者有意限制进食,逐渐发展为采用进食后引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即使体重已低于正常标准仍担心不已,常处于担心发胖的恐惧和烦恼中。
    与其他精神障碍相比,厌食症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和高学历人群中最常见。他们对体形和体重持有歪曲的看法和态度。苗条和减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在他们看来,再瘦一点儿会让自己感觉更好,这使得他们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外形满意,减肥也就一直这么持续下去。
    厌食症一般是从“正常的”节食开始的,但慢慢就发展成了十分挑剔和严格的热量限制和剧烈漫长的生理活动,食物限制和身体锻炼形成了强迫性。开始的时候是不敢吃,到后期食欲极度缺乏,身体消瘦。有的患者禁不住食物的诱惑,大吃一顿,但随后就采用吃泻药或自我引吐的方法,使吃下去的食物迅速排出体外。到了后来,为了控制自己的食欲,干脆自行服用食物抑制药,这些药使人情绪低落,反应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没有食欲。因此,厌食症俗称“减肥综合征”。大多数厌食症患者存在歪曲的身体意象,他们过分高估了自己的体重,对自己的体形很不满意。轻度抑郁、强迫症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厌食症患者中。
    除了与某些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外,个体的易感素质是产生厌食的一种原因。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追求尽善尽美、喜欢获得表扬、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倾向。
    ■解决之道
    一、找到厌食的根源
    意识到自己对于瘦的看法是错误的,或者承认这些看法有一些夸张,会有助于个体增强进食意愿。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消极认知,以及鼓励自己相信直觉和情绪,来发展个体的自主性,从而相信体重的重要性,以及营养缺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要清楚体重减轻与厌食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及时补充营养
    厌食症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个体的营养状态,因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出现的脱水及电解质失衡会造成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引起死亡。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三、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对体形和体重要采取科学的、现实的态度。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并制订健康进食的计划。最关键的时期是从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的转变期。
    四、认知疗法
    要找出对于食物和体形的错误看法的产生根源并向其挑战。当你确信吃几块饼干都会使体重增加半斤时,需要有人告诉你如何看待这样武断的结论,并以现实一些的办法来消除这些错误看法。同样,你必须承认自己已经失去了客观评估自己体重和体形的能力。正如同色盲者不能够相信自己搭配衣服的能力一样,你也必须承认你对体重的估计可能是错误的。
    五、心理调适
    其目的是帮助建立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恢复健康的体形。包括疏导自己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增强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要有所了解,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客观的估计,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测试
    你有厌食症吗?
    1.你对身材和体重过分重视,已成为对自己评价的唯一标准。对肥胖极端恐惧,有很强的**想要减轻体重。减肥成为一种习惯,就算体重已是过轻,但仍然把减肥挂在嘴边。
    2.吃得很少或只喝饮料,进行过度的剧烈运动,服用泻药及利尿剂,进行催吐等。
    3.短期间内体重急剧减轻,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85%。
    4.通常仍维持正常的作息,并且否认有饥饿及疲倦、虚弱感。
    5.有时亦出现贪食症的恶性循环,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食物,然后用种种激烈的方法把食物排出体外。
    6.长期如此造成肠胃功能衰竭,一吃就吐,无法进食。
    7.低血压、心动过缓、掉发、骨质疏松、指甲脆弱、脸色苍白或蜡黄、畏寒、体质极差。
    8.出现月经失调或暂停。
    评析: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你可能已经患上了厌食症或具有厌食症倾向了。
    减肥强迫症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下列各题的答案,并根据分值表给出的答案分值算出总分。
    1.半夜醒来,你到厨房打开冰箱门,这时你脑子里的念头是:
    A.冰箱里有牛奶吗
    B.晚餐吃的是面条,还是排骨、沙拉
    C.吃剩的蛋糕太诱人了,我最好在上班前吃掉它
    2.最近一次称体重,发现自己又胖了2公斤,你会:
    A.试着24小时只喝果汁
    B.继续以前的食谱,只是少吃些
    C.很失望,为感觉好些,吃些巧克力
    3.工作繁忙时,你会:
    A.不时地想吃东西,并总是问自己:是不是该吃饭了,晚餐吃些什么
    B.你忘记进食而消瘦
    C.尽量坚持有规律的进食
    4.工作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会:
    A.以洗浴放松自己
    B.与朋友一起去喜爱的餐厅会感觉好一些
    C.去健身房锻炼
    5.在超市里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介绍时,你关注的是:
    A.卡路里含量
    B.脂肪含量
    C.营养价值
    6.出现经期综合征时,你会吃两汤匙冰淇淋,然后:
    A.把剩下的都吃完
    B.当天不再吃甜食
    C.放回冰箱
    7.为了祝贺你最近的提升,你的朋友请你吃西餐,你会:
    A.不点面包,点一些价格比平常贵的菜
    B.不管任何禁忌,尽情狂欢
    C.吃鱼或者意大利通心粉,拒绝甜点
    8.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你经常:
    A.还没有到吃饭时间,已经吃了很多零食了
    B.不怎么想吃东西,除非是你最喜欢的食物
    C.需要经常被鼓励才能吃完所有的东西
    9.在任何情况下,当你过分沉溺于食物中时,你会:
    A.厌烦、愤怒、伤心或者压力很大
    B.在家人、朋友的关爱中,开心得不考虑自己吃了些什么
    C.吃过之后就后悔了
    10.下面的问题,请你用“是”、“有时是”或“否”回答:
    A.无时无刻不在节食
    B.每次吃油炸食品和面食都会后悔
    C.每小时总有几次想吃东西
    D.只吃无脂肪的食品
    E.吃东西时总是不能细嚼慢咽
    F.愿意为家人、朋友的和睦关系做任何事
    G.每天测量体重
    H.对体重无所谓
    I.经常无精打采
    K.脑子里总有适当的卡路里限度
    评析:
    分值表
    ■第10题视情况而定:A(210),B(012),C(210),D(012),E(210),F(210),G(012),H(210),I(210),K(012)
    0~12分,看来你正是一位减肥强迫症患者。与那些吃零食让自己满意的人不同,这个类型的女性总是否定自己的食欲,刻板地进食。她们总是担心自己吃得太多会发胖,每次进食之后,又总是后悔自己吃得太多。
    通常这个类型的女性偏爱运动,她们可能与家人或朋友之间有矛盾,或者感情生活遇到麻烦,或者工作不顺心等。这种情形下,她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放进嘴里的食物。为了减轻体重,她们甚至拒绝出席宴会。渐渐地,这会形成一种减肥强迫症,而她们的体重会突然地显著减少或增加。
    13~26分,还好,你是一位理智的进食者。对你来说,食物只是生命的基本需要,与工作或交朋友一样,但这并不是说你没有享受进食的乐趣,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体形很自信,所以不会拒绝进食。当你坐下来进食的时候,哪怕是一顿快餐,你也会吃光盘子里所有的东西。
    27分以上,你面临另一种危险——食物迷恋。如果你新陈代谢很快,你仍然可以放开大吃而不用担心长胖,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因为吃得太多而发胖。
    心理问题59自伤
    ■只有伤口才能让心平静下来
    ■问题描述
    半年前,家勇离开家乡到省城求学。都市的繁华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可是,不到两个月,他就接到父亲病重的电话。等他日夜兼程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家勇不相信父亲真的会走,他后悔极了,说:“如果我不离开,这一切也许不会发生。”带着深深的愧疚,带着母亲和亲人的希望,他再次回到学校,却再也找不到初来时的感觉,还时常接到母亲充满悲伤的电话,他难受极了。渐渐地,他发现,每次用刀子把自己的胳膊划破,看到红色的血滴在地上,心情就会好转……一段时间过去了,家勇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发泄情绪的方法,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好像出现了问题。
    ■问题分析
    所谓自伤,就是有意识地以种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身体,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损伤部位是自己够得到的地方,且多为机械伤,方向一致,范围较集中。其目的只是损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伤的方式不同,可用刀或其他器械切割,或者吞食异物。在精神障碍病人中,自伤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与病人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等)有关。
    有一些人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会选择自伤,比如用尖刀划伤自己、用头撞墙、用烟头烫自己、不吃饭、不睡觉、用针扎自己,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伤害自己,这些都属于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一般持续多年,可多次发生,方式呈多样化,但致死性低,大多伴有情绪焦虑或不稳定。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1.言语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想死的念头,或谈话内容常以“死亡”为主题。
    2.情绪不稳定,多数伴有憎恨自己,感到沮丧,有被抛弃感,或者有抑郁、愤怒等情绪。绝望、焦虑、愤怒及认识狭隘是主要的心理状况。
    3.实施自伤时的故意性。也就是说个体对所采取的自伤行为应该是有意识的,而非在被动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4.自伤直接造成对身体的伤害,不像抽烟、酗酒对身体的伤害那样要过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5.自伤损害的程度有限,一般为轻微或中度的伤害,且具有重复性。不会出现重大、致命性的伤害,如挖眼等。
    6.无自杀动机,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自伤的个体偶尔也会出现自杀意念,但他们还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我伤害行为不同于自杀。
    自伤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自我发泄方式,企图用身体的痛苦来抵消心灵的痛苦。它甚至是一种想活下去的呐喊。希望自己借助这些方法,摆脱挥之不去的不愉快感觉。自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对心理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会造成自伤者的一种依赖心理。当遇到痛苦的时候,会依赖于用自身的痛苦来抵御外界造成的痛苦。
    自伤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患者因有强迫性格或太过追求完美而自伤;另有些患者依赖性格过重,会以自伤行为来引起别人的重视。自伤者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自认为有缺陷或是能力不足,他们觉得情感上没有人可以依赖或信任,给人的印象总是紧张、害怕。而为了缓和持续不断的紧张、害怕,自伤者经常背负着沉重的愧疚感,怕别人视自己为危险人物或极度厌恶自己,这些担心带来经常且毫无根据的愧疚感。此外,自伤者对情绪的痛苦是极端敏感的,他们无法信赖别人,宁可选择自己来掌控体验伤痛的过程,以及伤痛之后留下的麻木感。疼痛与自我伤害就是为了产生宽慰与安全感。
    至于自伤的外部原因,有学者指出,自伤者最初可能是为疏解压力、发泄愤怒。我们认为,自伤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诱发事件。通常是真实的或感觉到的失落、受拒绝或被抛弃的事件。
    2.无法忍耐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可能是情绪低落或麻木的感觉。
    3.开始想尝试自我伤害行为。
    4.实施这些行为,实施中个体通常感到“部分疼痛”或“完全麻木”。
    5.得到短暂的心情舒解。
    创伤经验通常可以在冲动性的自我伤害行为中看到,不论是在行为的不久之前发生或是在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都和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一旦自伤的行为出现,就会出现模仿效应,自伤的次数和频率会快速增加。
    ■解决之道
    一、保持良好的心情
    要知道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则犹如任何病原体。其实,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的法宝就在自己手中。
    二、重拾对生活的积极情绪和欢乐
    对于感到“生活单调、缺乏挑战性”的个体来说,对这类自伤的预防就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缓和自我伤害的冲动、念头,恢复到以前的日常生活状态。
    三、心理治疗
    要让患者表达其不良心境、自伤的冲动和想法,使病人明白自伤的想法纯粹是自我心境所致。帮助患者认识其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并要使患者得到保证,随时准备帮助他,希望他积极配合,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患者应认识自己的病情,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增强自控能力,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清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物品。
    四、要适度、合理地宣泄
    妥善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换一种利人利己的宣泄方式,如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娱乐活动等。还可以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经典的做法便是“化悲痛为力量”。
    五、正确对待挫折
    要调整对挫折的认知方式,提高适应能力,关键是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它一方面使人痛苦、忧伤、失望,但另一方面,会给人以教益和磨炼,使人变得聪明、坚强、成熟起来。
    ■心理测试
    自伤倾向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我的身上经常伤痕累累,这些都是我自己割破的。
    2.我曾采取一些令自己痛苦的方式折磨自己。
    3.我曾有用刀割伤、刺伤自己,拔自己的头发或眉毛的行为。
    4.我用烟头烧灼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
    5.我觉得身体受之于父母,应该格外珍惜。
    6.我从不会做出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觉得不值得。
    7.我经常自己打自己,有打脸、撞头、打头、掐脖子等行为。
    8.我有时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9.看到有人自杀的消息,我总是觉得这些人太愚蠢。
    10.我曾有过砍断自己的手指或刺伤自己眼睛的幻想。
    11.如果目的没达到,我就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12.有时我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
    13.如果别人没有按照我的意志办事,我就经常以自残威胁人,逼人就范。
    14.即使只是一个小伤口,我也会立刻去医院治疗的。
    15.我会在作文或日记中表达一些轻生的想法。
    16.我有过反复割破自己的皮肤,自我烧伤或烫伤,用头撞墙等行为。
    17.我有时期望用疼痛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18.发生了不幸的事后,为了逃避责任,我想通过伤害身体来求得大家原谅。
    19.我经常与别人谈到“死亡”的话题。
    20.我一有情绪发泄不了,就觉得胸中憋闷,坐立难安,觉得必须见点儿血才舒服,就会用使自己疼痛的方式发泄一下。
    21.我的睡眠与饮食习惯变得紊乱。
    22.我失眠,经常觉得疲惫,身体常有不适感。
    23.我的情绪起伏大,会突然发脾气或者抱怨。
    24.我有时期望用身体的疼痛减轻心里的疼痛。
    25.遇到与人争执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我常以伤害身体为代价求得问题的解决。
    26.我将自己心爱的物品分送别人或丟弃、处理掉。
    27.我的身体很少出毛病,这要归功于我极爱惜自己。
    28.我拿玻璃或比较尖锐的东西划自己的手臂,直到出血。
    29.我表情冷漠,出现了忧郁的情绪,经常感到没有希望。
    30.我觉得无助,对许多事情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评析:
    第5、6、14、26、27题答“是”为0分、“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没有自伤倾向。在你看来,身体是应该珍惜的,即使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你也绝不会想到用伤害身体来解决。
    6~10分:你有轻微的自虐倾向。其目的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关心。程度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应改变发泄方式,采取正确的方式。
    11~20分:你出现了一定的自我伤害行为。当事情不顺利或者心情郁闷时,你会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达到一定的宣泄目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21~30分:你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常常借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并逐渐向更为严重的程度发展。应该立即寻求帮助。
    心理问题60嗜睡
    ■整天都想睡觉,真想睡得死过去
    ■问题描述
    王女士原本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但去年年底,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没能续签劳动合同。突然失去工作的王女士每天待在家里,有时一周都不出门,一向勤快的她也开始不爱打扫屋子,甚至从早睡到晚,并一改好客的个性拒绝朋友登门。
    王女士生活作息大乱:没有食欲,或者老想大吃大喝,出现睡眠障碍,睡不着或者嗜睡。
    ■问题分析
    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多在青春期以后发病,发作年龄一般在15~25岁。除了爱睡觉的特点,猝倒是嗜睡最特异的症状,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可诱发猝倒,如打麻将和牌、玩游戏取胜时,在特别兴奋的一瞬间,虽然意识清醒,但支配不了自己而突然瘫倒在地。
    睡瘫也是嗜睡常见症状,在睡醒后或入睡时发生,当事人意识虽然清醒,但全身无力,动弹不了,不能说话,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后会恢复正常。
    嗜睡症表现为似睡非睡,对弱刺激有反应,能被叫醒并作简短应答,但不久又入睡;昏睡表现为对强刺激始有反应,但不能应答。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1.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
    2.不存在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
    3.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白天嗜睡和发作性睡病,嗜睡症的发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4.每天出现这种睡眠障碍,持续1个月以上或反复睡眠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
    一般认为嗜睡症与心理因素有关。有些是病人白天心情不愉快,或在不恰当的时间入睡造成夜间睡眠时间过长所致。有的是由于睡眠——觉醒的节律与本人所处环境要求不一致造成的。应注意的是这种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治疗首先要尽可能地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
    嗜睡症的病因很多,如睡眠不足症候群、发作性睡病、特发性中枢嗜睡症、反复性嗜睡症等。嗜睡症通常由狂暴情绪刺激引起,比如愤怒、绝望或者休克,或由无法控制的大笑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嗜睡的主要原因还有睡眠不足,最常见于工作时间过长、睡眠时间过短者,目前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比较严重。周期性嗜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发病的几天内整天不分昼夜地睡。
    对无明显原因者,则不必忧虑,要对自己的生活重新调整,白天要集中精力工作,并安排一些有兴趣的活动,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中午可小睡片刻,夜间则要保证睡眠质量,这样白天就会有充沛的精力。
    ■解决之道
    一、正确看待嗜睡
    不要把嗜睡的人看成是懒惰的人,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嗜睡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对缓解嗜睡症状有好处。
    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每天给自己制订生活、学习计划并努力完成,慢慢就会调整过来。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兴奋。其次,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唱歌等。主动与别人进行交往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肥胖是嗜睡的重要原因
    如果患者的体重超标,就要从健康减肥和控制体重入手。临床研究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嗜睡患者在成功减肥之后都减轻甚至彻底消除了这种症状。
    四、顺其自然
    嗜睡患者如果白天实在无法抑制自己想睡觉的**,可以顺其自然,在白天有规律地安排时间小睡一会儿。只要形成规律,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要把它当成病来看。
    ■心理测试
    嗜睡症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早上起床我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全醒过来。
    2.我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3.我自己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常常一不小心就歪到椅子下面。
    4.我的过度贪睡状态一直持续到白天很长时间,因而不停地打瞌睡。
    5.我常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袭来,总想打盹。
    6.我晚上睡觉时间很长,但白天仍然想睡觉。
    7.我早上很容易就能按时起床。
    8.只要待在温暖的室内,我便会不自觉地打起呵欠来。
    9.我绝不会出现睡得醒不来的情况。
    10.参加无聊的会议时,我会昏昏欲睡。
    11.我常常因为嗜睡而耽误工作。
    12.跟朋友坐着交谈,我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想睡觉。
    13.只要一没喝含酒精的饮料,吃饱饭后,就会想睡觉。
    14.看电视或阅读的时候,会有小睡的念头。
    15.早上很难顺利起床,总会赖床好一阵子。
    16.我坐车连续超过一个小时,就会自动睡着。
    17.白天我无精打采,什么事也很难完成。
    18.下午躺坐在沙发上时,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睡着。
    19.我觉得自己精力特别充沛,好像睡一点点觉就可以让我精神焕发。
    20.我在开车时经常打瞌睡。
    21.周末或放假时我会大睡特睡,甚至曾有连睡24小时的纪录。
    22.一般来说,我的睡眠很有规律。
    23.我经常处在昏昏然的状态。
    24.在工作或学习中我难以集中精力和富有效率。
    25.在我的睡眠中有过全身麻痹或近于瘫痪的感觉。
    26.无论我如何努力保持清醒,在白天总是不能阻止困意袭来。
    27.在刚睡着时就会做梦,哪怕小睡、打盹都会做梦。
    28.在公共交际场合,如电影院或聚会时,我也会睡觉。
    29.因为想睡觉以致给工作带来麻烦。
    30.即使在醒着的时候,我也有置身梦境的感觉。
    评析:
    第2、7、9、19、22题答“是”为0分、“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没有嗜睡症。你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高质量的睡眠,没有出现过睡眠时间过长的情况,偶尔小睡属正常。
    6~10分:你隐含着一些嗜睡的倾向,或许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你经常感到睡意蒙眬,常控制不住。
    11~20分:你有一定的嗜睡表现。除控制不住地犯困外,在紧急情况下还会全身无力,越着急越没劲,头脑清楚却难以自控,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21~30分:你有严重的嗜睡症,并影响到了你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应该立即治疗。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