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小说 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二百九十章 一个小号的逆袭(终)

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会飞的竹马 2344 Jul 20, 2022 1:34:43 AM
    “所以,究竟是谁把杜甫给发现的啊?”
    “可别说是因为一些文人看到杜甫的诗集后,自发的进行推荐的,这个我可不信!”
    “朱铨小哥该说正题了,不然‘逆袭’就没了!”
    “坐等答案!”
    “嘿嘿,善用搜索,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准剧透!”
    “警告,前方弹幕剧透警告!”
    “啊哈哈...”
    ...
    此时,朱铨的声音逐渐由低沉到拔高,有种激荡人心的力量:
    “很多年后,有一个叫元稹的人。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多情种子,偶然发现了这个小号。
    他随手戳了进去,连读了几篇,不禁大吃一惊:
    神迹!这是神迹啊!这货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诗人啊!
    这一千五百多首诗连起来,已经不是诗,而是关于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纪录片。
    这里面有王朝的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也有时代的不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有恐怖的战乱: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也有胜利的狂喜: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也有麻木无奈的叹息: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有老友重逢的感动: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也有孤芳自赏的矜持: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还有惊心的花,有欢喜的雨;
    有青春的泰山,有苍凉的洞庭;
    有公孙大娘的剑器,有曹霸的画笔...”
    朱铨这段大场面的排比句使用,完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的。
    这就像是写歌一样。
    当一个好听的旋律开了头,乐评人就会自动的猜测下面的旋律如何,如果是跟他们想的一样,那会觉得好听,但不过尔尔;
    如果是跟他们想的不一样,那会觉得有新意,可质量平平;
    如果是跟他们想的不一样,还特么的句好听,那会觉得天赋异禀,赞不绝口。
    而现在,朱铨的这一大段的讲诉,就是这第三种情况。
    配合着朱铨那顶尖的朗诵技能,先抑后扬,低沉过去,那注定就是酣畅淋漓的绝地反击。
    唯有这样,才能配得上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中‘逆袭’二字的由来。
    全场的观众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
    哗哗哗!!!
    朱铨的话仿佛带着整个时代的隽永,代表了整个时代草根的呐喊,最后在这一刻进行着交汇,从而发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还有谁?!
    还有谁能够甘于平穷,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还有谁能够遭遇不公,依旧怀揣着不屈的坚韧?!
    还有谁能够国破山河,依旧拥有着奋进的情怀?!
    没有了!
    至少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唯有杜甫一人。
    现场的观众们听的是热血沸腾,一旁的董琴感受最深,都听得是一身的鸡皮疙瘩。
    看着身边慷慨激昂的朱铨,董琴不由的苦笑了一下,心道:
    “这家伙,说这么多的古诗词,把我都给压了一头了啊!”
    当然,董琴并不是在怪罪朱铨,反而到希望朱铨在这上面发挥的更好。
    因为只有朱铨在这个上面发挥的更好了,那么国视的领导才会发现:原来朱铨在新闻节目中有实力,在综艺节目中也有很强的实力啊!
    到时候,再经过文艺部领导的添油加醋般不遗余力的举荐,把朱铨挖到文艺类节目中,那就是时间问题了。
    像撒贝柠不就是如此么?!
    要知道,好的新闻类主持人比好的综艺类主持人在难度上要减少很多的。
    再加上,国视本来就是以新闻类见长的,所以好的新闻类主播常有,好的文艺类主持却不长有。
    现在出现了朱铨这样的一个好苗子,那必须要抓在手心里啊!
    “啊哈哈哈,有内味儿了, 有内味儿了,再次听得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原来诗圣大大这么的牛B啊!我上学的时候,只知道‘三吏三别’,知道杜甫爱国,可没想要居然这么的爱国。”
    “听完朱铨的这一段,我的整个头皮都是发麻的!”
    “李白应该为自己有诗圣这个粉丝而感到高兴!”
    “朱铨的朗诵水平又提高了一些,肉眼可见的天赋啊!据说还没有毕业,但依旧入职了!”
    “卧槽!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朱铨以后越来越忙,是不是不会再去播恐怖故事了?”
    “我最近也喜马拉雅上面听朱铨的《盗墓笔记》以及《鬼吹灯》,都快听完了!”
    “听得是广播版的吧?(姨母笑)”
    “不是,是收费录音室重置版,有声剧的那种。”
    “哎,朱铨再播这个恐怖故事,大材小用了啊!应该就专注于《一起关注》的主持,这才是正道!”
    “我倒觉得朱铨是适合采访类的节且,他反应这么敏捷,采访星爷的那一期,经典中的经典。 ”
    “不过看知名度的话,还是搞综艺来得好!”
    “知名度?在上层领导面前的知名度才重要吧?!”
    ...
    朱铨继续道:
    “元稹呆住了,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原来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四杰,不是王孟,不是沈宋,不是钱刘,不是高岑,而是上世纪那个默默无名、穷困潦倒的小诗人。
    有人告诉元稹:“那个作者很可怜的,客死异乡,被孙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连个墓志铭都没有。”
    元稹挽起了袖子:“没有墓志铭是吗?我来写!”
    我们至今还可以读到这篇墓志铭:
    “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是七七零年死的,而到公元九世纪,中国才兴起了读杜诗的风潮。
    当时连文坛最大的大v韩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死去整整一个多世纪后,杜甫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每当想起这段故事,我都有点疑惑:他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诗歌的价值吗?
    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两句诗: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这是他临近去世前留下的诗句。
    看来友谊是公平的,李白、高适、岑参们,你们从不把我当做天才!
    所以,老子我也从来没有把你们当做知音。”
    “哗哗哗”!!!
    全场掌声再次响起,轰动云霄。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