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我在诸天逐渐全知全能

第47章逮捕奸细

我在诸天逐渐全知全能 文刀X三石 3180 Jan 30, 2023 7:33:20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阅读:


    带兵进攻兴山城的主要目的,还是挽回士气。
    同时,阻碍敌人的斥候在兴山城以北的区域展开侦察。
    除了这两个目的,廖化也存了确认山中通道施工进程的想法。
    熊山上日益增长的人口,让廖化提前做了决定。
    通道完工之后,除了向上庸求粮食,廖化还会在第一时间使用这条通道,把将士的家眷以及老弱病残送回更安全的上庸。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消耗粮食的人数,让没有战斗能力的人回到安全的后方,还能让将士们失去家眷的牵挂,心无旁骛的杀敌。
    阻止兴山城的敌军斥候打探北方情报一事,就变的尤为重要。
    敌人的斥候想要北上,只有两种途径。
    首先,水路的快船巡逻。
    其次,就是指派陆路的斥候。
    前者,廖化可以通过拦江铁索进行阻拦。
    虽说熊山里的物资匮乏,但总归还是有一些铁索。
    即使没有能力打造一整条铁索,将士们也可以将多段铁索连接在一起。
    后者,应对的方法相对复杂很多。
    西岸方向,可以部署重兵扎营,进行拦截。
    除非敌人拥有绝对兵力优势,或者,愿意冒着兴山城失守的风险,否则的话,敌人不会轻举妄动。
    东岸方向,廖化只需要收复在兴山城北部设立的那两道防线就可以了。
    这次出兵,廖化带了近两千人,大部分是战兵,一小部分是工匠。
    为了实地进行试验,完工的木牛和牛车也一同随军带走,运输粮食和物资。
    这一次行军规模和上次大致相当,但是,携带的粮草物资更多。
    幸运的是,由于苏由和施工队伍的赶工,不少险峻的通道已经打通。
    大量物资终究还是拖慢了行军速度,廖化军主力到达熊山东侧的山腰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天。
    俯瞰山下的兴山城,廖化发现,敌人对熊山一线加强了戒备。
    兴山城的北城外,建立了一座大营,营里似乎有不少敌人。
    除了直接的兵力之外,敌人兴山城的外围,还有大量巡逻部队。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部队,廖化相信,敌人的斥候只会更多,也更隐秘。
    河道上,不少快船往返巡逻。
    如果廖化上一次带兵突袭的时候,遇到这种防御状态,那么,廖化也只能望城兴叹了。
    没有仓促发起进攻,命令士兵休息的同时,廖化派出斥候,下山侦察。
    斥候很快带回消息,西岸埋伏着大量敌人的斥候,不少人在熊山里。
    廖化军斥候根本没有办法偷渡到东岸去。
    可以通行的地方,只剩下了浮桥。
    在前一次的战斗中,廖化军毁坏了浮桥,然而,敌人修复了浮桥。
    敌人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没有在浮桥东岸修筑水军大营。
    但是,敌人还是在浮桥两端部署了大量士兵,甚至还设立了一些方便将士们休整的帐篷。
    帐篷外,杂乱的堆放着大量毁桥设备和各种物资。
    斥候认为,一旦廖化军重兵下山,敌人必定会快速摧毁浮桥。
    上场战斗中,迅速夺取浮桥的场景,恐怕不会重现了。
    更糟糕的是,斥候侦察时不够小心,敌军斥候已经发现了廖化军的存在。
    不少敌人斥候已经开始搜索廖化军行踪。
    斥候认为,继续拖下去,敌人早晚会摸清楚山上的廖化军虚实。
    斥候的话,帮助廖化下定了决心,他确实没有做好准备,但是,敌人同样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廖化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他没有在一轮突击中押上全部筹码。
    自己和陈邵两人带领大部分兵力下山,力图一战夺下浮桥。
    关平则留守在山上,组织剩余兵力搭建营地,接应陆续赶到的将士们。
    廖化带领三百勇士担任先锋,在没有充足盾牌使用的情况下,为了遮挡敌军箭矢,将士们携带了大量木板。
    几场战斗,让这支三百人部队,出现了大量伤亡。
    但是,优厚的待遇和抚恤,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廖化很快补充好兵员。
    老兵带新兵,不仅将士们斗志高昂,还拥有极高战斗力。
    为了保证攻击效果,廖化亲自带队担任先锋,同样为了隐藏身份,避免吓跑敌人,他甚至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
    在下山路上,廖化军与上山侦察的敌军斥候迎面相撞。
    敌兵意识到廖化军有行动,立即转头离开。
    廖化军几乎是跟在斥候身后下山了。
    斥候一边逃,一边出声示警。
    浮桥西岸的敌军看到了冲锋中的廖化军。
    大概觉得廖化军兵力不多,敌人没有第一时间销毁浮桥。
    派出少量部队阻击的同时,西岸守军开始携带西岸的物资经由浮桥朝东岸撤退。
    负责阻击的敌人一触即溃。
    敌军这才意识到廖化军实力超乎想象,这时候才真正有人开始破坏浮桥。
    通过劈和凿,那些中部开始,靠近东岸的位置,组成浮桥的渔船大多受到破坏。
    然而,由于敌人没有充足时间反应,西岸的浮桥基本本保存完好,整个浮桥又是一个整体,所以,浮桥依旧浮在水面上。
    到达浮桥西岸边,廖化和将士们远眺河道另一端。
    廖化军和守桥部队隔着河道抛射。
    不时有倒霉蛋中箭负伤,箭矢的杀伤力已经降低了不少。
    敌兵仍在继续破坏浮桥,河道南方,多艘巡逻敌船也正在朝浮桥方向驶来。
    船上的敌人射出稀稀拉拉的箭矢。
    将士们纷纷用盾牌和木板进行遮挡,没有防具的士兵也尽量压低身体,减少受攻击的面积。
    敌人的攻击大多落空了。
    廖化回头望去,陈邵的部队刚刚离开熊山,和浮桥有一段距离。
    继续等下去,浮桥很有可能会被彻底破坏,无法使用。
    当机立断,廖化命令将士们立即强渡。
    这支廖化一手打造出的精锐,倒也没让廖化失望。
    承受着敌人远程打击,士兵们没有退缩,令行禁止。
    老兵带着新兵冲的同时,大批伍长和什长亲临一线。
    刚刚踏上浮桥的时候,对岸的敌军不断发出嘲笑,甚至有敌方的射手高声报出射中的廖化军将士数量。
    和敌人的喧闹不同,廖化军保持了极度沉默。
    将士们迅速,有纪律的突进。
    冲到浮桥中部之后,敌人有些紧张,不时响起敌人军官呵斥士兵的声音。
    敌军破坏东部浮桥的速度开始加快。
    岸边的敌人不停射击,快船不断接近,被破坏的浮桥也越来越多。
    渐渐的,将士们已经难下下脚。
    不知道哪一名聪明士兵第一个想到使用木板的办法,木板成功堵上窟窿,将士们踩踏而过。
    渐渐的,其他将士有样学样。
    除了木板,盾牌也被当成了踮脚物。
    将士们找到了渡河办法,但是,行动速度终究受到了影响。
    渡过中部浮桥的时候,敌人在东部浮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破坏。
    有一段浮桥破坏的比较彻底,只剩下了两侧连接用的绳索。
    窟窿太大了,将士们手里的木板根本堵不上。
    廖化倒是能想到办法,但是,他位于队伍的中后方,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应。
    “噗通”一声,一人跳下河道。
    廖化记得跳下水的人,是名伍长。
    这名伍长个子不矮,河水却还是没过了他的胸部。
    廖化隐约听到伍长在呼喊,要求身后战友踩着他的肩膀通过。
    伍长的表现,当然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大量箭矢很快朝着伍长射了过去,大部分射到了水中和浮桥上,少部分射中了伍长的身体上。
    中箭之后,伍长倒在水里,水面渗出了血水。
    没等附近的士兵下水救人,伍长拽着绳索重新站起,吐掉嘴里的水,大声呵斥,让战友们加快速度。
    一时间,三百勇士士气大振,争相高呼‘过河’。
    将士们踩在战友肩膀上,快速通行。
    在伍长的激励下,不少人忘记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也不再害怕河水过胸带来的窒息。
    争着跳下河道,担当起战友们的人肉浮桥。
    到了后来,即使适合放置木板的地方,为了争取时间,也有勇士先一步跳下水。
    廖化军一往无前的气势,把敌人吓傻了。
    守桥将士根本来不及放箭,廖化军便杀过河。
    敌人没有进行像样抵抗,迅速崩溃。
    前方将士在杀敌,后方将士负责加固浮桥,把跳下河的战友们救回桥上。
    双脚踩在浮桥东岸,廖化回头看去,陈邵麾下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浮桥另一侧。
    远远望去,看不清正脸,但是,从穿着打扮上看,来人似乎叫陈东,是陈邵的亲信部将。
    廖化立即派人,通知陈东快速渡河,守住浮桥,接应陈邵。
    廖化亲自组织士兵,攻击北方那两道防线。
    两道防线本是防御刘封时修建的,位于浮桥北方。
    兴山城的防御重点在熊山,所以,防线上的兵力不多。
    这条防线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防止上庸兵南下,面朝兴山城的方向,可没有建立太多防御工事。
    廖化对这两道防线非常重视,只要能够将这两道防线收复,将士们就可以利用防线上的营地和物资强大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封闭敌军斥候的侦察视野。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