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穿成红楼短命女,我成了林黛玉的堂姐

第139回 尤三姐心有成算,柳五儿被人纠缠

穿成红楼短命女,我成了林黛玉的堂姐 胭脂露 2222 Feb 21, 2023 3:38:14 AM
    明明只是一个年轻的穷秀才,都沦落到借住寺庙,卖字为生了。
    怎么今个儿这个王爷请,明个儿那个侯爷叫,不想去还三催四请,不依不饶的?
    就算是你才华横溢,日后必飞上枝头,彩鸡变凤凰,也不至于这么受人追捧吧?
    林晴雯不是“二木头”,她有思想,对这些怪事她也想过,但却从没想过去跟人打听慕南风的事。
    还是那句话,因果这个东西太麻烦,还是少沾染的好。
    ……
    在紫竹轩跟贾芸盘完了账,晴雯照例骑上她的胭脂雪,去了小陈庄。
    庄子里,刘伯正领着人拿稻草编草帘子,晴雯在旁边好奇地看了好一会儿。
    “刘伯,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给果树防寒的,冬天太冷,给它绑上草帘子保保暖,这样来年才能长得好。”
    哦,是了,给果树穿上衣服,也是可以防寒的。
    树木防寒,晴雯知道。
    每年到了秋季,城市道路两边的树木都会涂白。
    把石灰、硫磺、松香、食盐和水等,按照一定的配比调和起来,用竹枝等扎成的小扫把,将这些混合物刷抹在要涂白的树干上。
    听说这涂白剂有防寒的作用,也有防病虫害的作用。
    这古代食盐太贵,石灰、硫磺、松香也不好得,涂白成本太大。
    好在田庄上稻草多,正好废物利用。
    “咱家的果树刚种上没多少日子,这个冬天是最难熬的,不防着点保不齐就冻死了。
    把稻草编成草帘子,趁着霜冻前一圈一圈的捆到主干分叉的地方,等来年春暖时再解开,那时这些树苗子才得好长呢,没准来年姑娘就吃上咱自家的果子了。”刘伯笑呵呵地道。
    “敢情好呢,我就等着咱自家的果子下来了。”晴雯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果树结果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俗语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意思是桃树一般要三年才能结果,杏树要四年才能挂果,梨树至少要五年才会结果,而枣树就快了,当年就能结果。
    这句俗语可能是针对那些原生的,没有经过嫁接培植的果树来说的。
    晴雯记得她姥姥家有一棵杏树,生出来的第二年,长得还没有一人高,就结了几个果子。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实在让人惊喜。
    她很期待来年,她的果树也能结果,不需要太多太大,只要甜一点儿,香一点儿。
    黛玉尝到自家香甜的的果子,定然更加开怀。
    盘过紫竹轩账目,巡视过田庄,再回豆腐铺子时,柳湘莲已经离开了。
    铺子前也没有多少客人了,因为这个作坊主要是供给紫竹轩使用豆制品,多余的才拿出来卖掉。
    每天到午后这个时间,当天制作的大概就卖掉了。
    这样也好,货物供不应求,客人才会觉得稀罕,“物以稀为贵”嘛。
    其实最主要的是,黄豆只有五十亩地的产量,得做好打算,一天最多做多少豆制品,才能一直坚持到明年新黄豆下来。
    “三姐姐,坐下歇会儿吧。”晴雯递了一杯水给正在收拾柜台的尤三姐。
    “我不累,收拾完再歇。”
    尤三姐手脚麻利地将称盛豆制品的器具一一叠放起来,让伙计搬到后院去。秆称、钱匣子什么的,也归置得整整齐齐才坐下来。
    “三姑娘,柳二爷这些天是不是经常到咱家铺子来,他那么喜欢吃豆腐吗?”佳蕙天真地睁着大眼,笑得很无邪。
    晴雯暗自好笑,小丫头,你是如何做到,一脸无辜状却直击人心的?
    尤三姐俏脸泛起红晕,着急地跟晴雯辩解道:“姑娘,柳公子偶尔来坐坐,我没耽误了活儿。”
    “三姐,佳蕙不是这个意思,小孩子家口没遮拦,你别在意。”
    晴雯笑着挽着她的手道,“我本想撮合你跟刘立仁,你说对他没那心思,这会子可是对柳二哥有心思了?”
    尤三姐羞涩地低头不语,晴雯试探地问道:“他对你可有表白过?三姐姐日后是怎么打算的?”
    “他……他说过些日子去我家里提亲,我妈和姐姐现在还住在宁国府,我想过些天让她们回我们自己家去。
    姑娘一个月给我开二两银子的月钱,姐姐和妈再帮人做些绣活,我们不靠着宁国府也能过得下去。我就等着他去提亲了。”
    尤三姐眼里熠熠闪光,对新生活充满希望。
    还好,还好,晴雯暗自松了口气。
    她没有打算主动跟柳湘莲提亲,只要没有宁国府的羁绊,她和他也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人儿。
    马车经过贾家梨香院那处通往府外街上的小门处,晴雯透过窗帘子看见之前见过的柳五儿站在那里,与一个男子说话。
    柳五儿双颊通红,眼里含着愠怒。
    晴雯以为她被男子欺负了,连忙止住马车,从车上下来。
    打远处看着,见那男子长得有些眼熟。
    熟人?贾府中人?是谁呢?
    晴雯皱眉想了一会,想起来了,这人长得跟赵姨娘颇像。
    若是她没有猜错的话,他应该是赵姨娘的内侄——钱槐。
    不知道为什么赵姨娘姓“赵”,而这位钱公子姓“钱”,或许是曹公笔下误,未及时做修改,晴雯就不做深究了。
    反正,这个钱槐在曹公笔下是赵姨娘的侄儿就是了。
    赵姨娘原为贾政的通房丫鬟,那般愚蠢还极得贾政宠爱,为他生下一儿一女,终“母凭子贵”被抬为姨娘。
    除了长相可观之外,晴雯真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都说“侄儿随姑姑”,眼前的这位钱公子的确长得跟赵姨娘很像。
    长相不错,面上却不很尊重。
    柳五儿的娘在梨香院小厨房里,为那些唱戏的小姑娘们做饭。
    她应该是图便宜,直接从小门里出来欲回家去,谁想被钱槐堵在这里,喋喋不休,没话找话,总不让她走。
    钱槐的父母在贾家的库上管账,因家里有些钱势,尚未娶亲,素日看上了柳五儿的标致,一心和父母说了,欲娶她为妻。
    钱家还曾央中保媒人,再四求告。
    柳家父母也情愿,怎奈五儿执意不从,她父母未敢应允。
    钱家见如此,也就罢了。
    怎奈钱槐不得五儿,心中又愧又气,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时不时纠缠五儿,说些衷情的话儿。
    柳五儿被他缠得没法,恼怒却又发作不得。
    晴雯放重步子走过去,扯住她的手臂道:“原来五儿姐姐在这里,可让我好找。”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