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鸾婚

第70章 人肉测谎

鸾婚 九枭离 3660 Oct 18, 2022 5:52:15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我的分身在明朝》章节阅读:




  父子俩聊了一阵,王国庆问道:“明代中后期,小冰河时代,气候变冷,苏州冬天是不是很冷啊?”
  “过去十几年,几乎每年都会下大雪。”
  “普通百姓,手上冻疮的比例很高吧?”
  “特别高。”
  “你的孩子,呵呵,感觉怪怪的,他们身体还好吧?”
  “健康健康的,我有给他们打现代的疫苗,我还整出了牛痘,李德安和他的家人,还有很多人都接种牛痘了。”
  “接种牛痘好啊,古代有天花,天花传染性极高,死亡率很高的。接种牛痘,会死人吗?”
  “死亡率极低,不到千分之一。”
  “你的两个哥哥子女多吗?”王国庆微笑问道。
  “子女挺多的,在世的,侄子有六个,侄女有七个。”
  “有的侄子年龄比你大吧?”
  “有几个。”
  “六个侄子有几个中举,有几个中进士?”
  “就一个中进士,其他的侄子都没有中举。”
  “没中举人,是秀才吧?”
  “是的,五个秀才。”
  “堂兄弟多不多?”
  “李德安的父亲李谷年是独生子,李谷年的堂兄弟很多,李德安的从祖兄弟很多,与几个从祖兄弟关系不错。”
  “从祖兄弟,很久没有听人这么说了。从祖兄弟,堂伯、堂叔的兄弟。”
  “爸,您和你的从祖兄弟,现在很少有联系了吧?”
  “很少有联系。前几年,我一个堂伯去世,我都没有带你去参加葬礼。”
  “啥时候的事情?”
  “2019年夏天,你出去旅游的时候。”
  “没听您说过。”
  “李家在苏州府是大族?”
  “李家现在是整个苏州府实力最强的家族。我估算一下,整个家族在江南拥有的土地超过100万亩。”
  “你名下有多少土地?”
  “三十七万多亩。”
  “这么多啊。”
  “我挑着买,没有放开手脚买。如果放开手脚买,不挑的话,我拥有的土地面积超过一百万亩了。”
  “明代的亩和现代的亩,不一样吧?”
  “不一样。明代的亩,要小一点。”
  “在明代,一亩有多少平米?”
  “约平米。”
  “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五尺一步,二百四十步一亩。”
  “明代一尺超过三十厘米吧?”
  “32厘米。”
  “一步米,谁的步子能跨这么大啊?”王国庆微笑道。
  “这里的步,不是步伐的步,而是计量田亩面积的单位。”
  “二百四十步一亩,乘以乘以240?”
  “是的。一步宽,两百四十步长,这样的长方形面积正好是一亩。咱们现在的一亩也是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
  “在现代,一亩平米,多了近一成。江南地区的田赋特别高,造成土地价格低,对吧?”
  “不是整个江南地区的天赋都特别高。只有苏州和松江两个府,田赋比其他地方高,高出几倍,这造成这两个地方土地价格相比其他一些地方便宜很多,这是之前的情况。我推广高产常规稻和高产棉花之前,大量购买土地,现在,苏州和松江的土地价格都上涨了,涨幅很大。”
  “不是按比例收取赋税?”
  “田赋是固定的。风调雨顺,亩产高,田赋有封顶的,而遇到灾荒之年,田赋有一定的减免。我之所以能够大量买入耕地,很大的愿意是苏州等地富商想要巴结李家,想要成为李德安商业上的合作伙伴。”
  “成为李德安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就能赚钱?”
  “是的。可以通过经商获得大量利润。如果从小农户手里买土地,大量购买土地,很容易惹出事情。”
  “你和海瑞打过交道吗?”
  “还没呢。海瑞比李德安大十岁,但他科举之路不太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之后参加两次会试,都落榜了,之后放弃科举考试。将来,我会那边成立廉政公署,让海瑞担任第一任署长。”
  “廉政公署,你是不是港剧港片看多了?”王国庆调侃道。
  王辛未不置可否一笑,没有接话茬。
  “海瑞,”王国庆想了想,说道,“海瑞是真的清官,有爱民之心,能力也是有的,就是……”
  “就是什么?”
  “不太懂得变通。如果你在明代的分身能够推翻大明王朝,创建一个新的王朝,重用海瑞,利大于弊,利是大大的,弊,我觉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当然,需要你有容人之量。”
  “我想重任海瑞。”
  聊了几句,王国庆喝了口茶,笑呵呵问道:“你喜欢在那边装神弄鬼吗?”
  王辛未答道:“我在那边还没有装过神弄过鬼。”
  “你不是说,你和你的正妻说你是天帝之子嘛。”
  “这不算。”王辛未淡淡一笑,“爸,我和您聊天,我说李德安的两个大哥,说成我的两个哥哥,您听着是不是感觉怪怪的?”
  “习惯了。这是事实,在你心里,你有两个父母,在这边,你是独生子,在那边,你有哥哥姐姐。对了,你那边的亲哥哥亲姐姐,有早夭的吗?”
  “有啊,三哥李义安五岁时去世的,还有二姐,两岁的时候去世的。”
  “古代的孩子,存活率很低啊。”
  “是啊。明代的古人,人均寿命,你知道多少吗?”
  “不超过四十岁吧?”
  “不超过。”
  “李德安的母亲,五十岁生他?”
  “是的,老来得子。”
  “找个时间,给李德安的子女拍些照片,拿过来给我看看。”
  “好的。”王辛未微笑道,“爸,李德安的子女,您会不会觉得他们是您的孙子孙女?”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觉得和他们很亲近。希望将来,你的储物空间能升级,带我去明朝看看。”
  “我也盼着如此。”
  “如果是单程票,你会运很多人到明代的时空吗?”
  “肯定会弄一些多个行业的专业人士过去。”
  “现代人多了,你想要当皇帝,他们可未必会答应。”
  “我可以创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皇帝有无限的权力,一句话就可以灭人九族,没有力量约束皇帝的权利,时间久了,这个国家肯定会走向衰落。”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中国古代各个封建制国家,建国之初,很多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就出现了重大错误。我认同这样的观点,赚钱多的人,应该多纳税,但是,很多时候,顶级富豪可以通过各种办法避税,而打工人避税反而很难。在明代末年,有权有势的人,想尽办法薅国家的羊毛,搜刮百姓,但他们缴纳很少的税,甚至就不交税,而底层百姓要缴纳的税,不断增加,加上小冰河时代,各种天灾,普通农民辛苦一年,吃不饱饭,甚至要饿死人。很多农民起义,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当然了,就算以我们现代人的认知和能力,去制定相法律、制度、政策,也会出现大的漏洞。”
  王国庆微笑道:“你真的想了很多。”
  “从懂事开始,我就开始想各种事情。”
  “我记得你五岁之前,有点笨,五岁之后,就变得机灵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利用储物空间了?”
  “是的。”
  “五六岁的时候,你往那边输送什么物品?”
  “各种吃的。”
  “你不说,李德安的家境不错嘛。”
  “家境是不错,但小孩子吃的零食很少。”
  “嘉靖四十一年,皇帝驾崩。”王国庆微笑道,“你可以考虑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前,让他禅让给……李德安。”
  “有过这样的考虑。我会做几手准备。我真不想因为推翻大明王朝而造成生灵涂炭。”
  “有没有想过,李德安去世时,创建的帝国拥有多少面积的国土?”
  “朝鲜半岛,安南,XJ,外蒙,远东地区,海参崴,琉球,东南亚,澳洲,等等地方,我都想占有。”
  “没想过移民到美洲?”
  “有想过。”王辛未想了想,“我决定了,今年就在大明种植红薯。”
  “红薯不能长期当饭吃。”
  “我知道,煮稀饭的时候,加点红薯,还是挺好的。”
  “今年就大面积种植红薯?”
  “种……几千亩。”
  “江南有多少百姓吃不饱饭?”
  “江南八府,应该有两成以上的百姓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红薯,亩产量高,多种红薯,增加农民的食物来源,吃饱了,才能多造娃,爆人口,我希望1600年,那边时空的华人人口能够超过两亿。”
  “五十年时间,人口增加两倍?”
  “不知道增加多少。我估计嘉靖二十七年,大明人口能超过七千万。”
  “我看网上资料说,有六千多万的人口。”
  “估值,推测,不是准数。就算进行全国人口普查,也不可能得到百分之一百准确的数字,出现几百万的人口差数,也是正常的。”
  聊了几句,王国庆问道:“李德安有奶妈吗?”
  “有。李德安的母亲是高龄产妇,奶水不足,家里给李德安找了奶妈。李德安称奶妈为‘干妈’,干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妇女,李德安和干妈的子女关系很好。干妈的长子在李德安家做管家。”
  “管家和李德安是同龄年人?”
  “不会的,管家的年龄要大十岁,李德安的干妈生的几个孩子,都养活了,现在都给李德安打工。”
  王国庆微笑道:“一会儿说李德安,一会儿说我。”
  王辛未淡淡笑道:“能听懂就行了。”
  王国庆感叹道;“不可思议啊!”
  王辛未说道:“爸,最近,您说了上百个不可思议。”
  王国庆笑道:“以后还会经常说,下半辈子,说上千个不可思议也是正常的。”
  王辛未问道:“爸,您觉得自己能活几岁?”
  “不知道。”王国庆笑道,“我希望能长命百岁。”
  “你还没有活过一半的年龄。”
  这天晚上,王辛未留在父母家过夜,刘婉月陪着他。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