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极乐大宋

第7章宝元元年水泥

极乐大宋 爱做梦的机器人 2534 May 23, 2023 2:09:05 AM

东京城外东郊,在一片光秃秃树林的遮掩下,一座灰黑色的研究所正在忙碌着的。
研究所外看守着的都是殿前司的人。
这些兵士身披轻甲,手持明刀,若是有人胆敢随意闯入,必会被扭送到东京大牢中。
这是赵祯设立在东京城外的水泥研究所。
关系大宋命运的水泥的研究就是在这里进行。
水泥的研究,首先需要煤炭提供高温。
每日,大量的优质煤炭通过官道从北边的河东路,也就是后世的山西运送过来。
押送煤炭的都是禁军。
作为后世的煤炭大省,山西有着大量的优质资源,特别是那些易开采的露天煤。
这些露天煤就是赵祯在十一世纪的大宋攀爬工业树,最重要的原料。
原本赵祯想着直接在煤炭产地河东路,建立帝国的超级工业区,正如后世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但是,来自北方草原的军事压力,迫使赵祯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旦他在河东建立庞大工业,北方大辽见嘴边有这么一块肥肉,肯定会南下掠夺。
以北宋边军的能力,到时候这些工业成果保不准都给敌人做了嫁衣。
即使他相信那时候,他训练的新军已经有足够的战斗力。
但是他没必要冒风险。
所以赵祯选择在河东地区建立煤场,然后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出。
河东路的工业区计划,只能待到北方强敌消失后了……
东郊的风,夹杂着汴河的水汽,吹在脸上格外的寒冷。
不过研究所燃烧着的煤炭倒是格外的让人缓和。
“这一桶水泥已经完成了,真是颇费了一番力气!”
“但也还好,一切顺利。”
众人身着简服,围着一桶刚出来的水泥,笑意盈盈。
这就是第二代的水泥,整体上的性能,比之原来老的水泥,好了不少。
至少在硬度上,能够稍稍比肩青石砖了。
“官家的意思,这就叫宝元元年水泥。”领头的大工祝成,向众人说着。
这些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也是第一批研究水泥的人。
十一世纪没有什么科学家。
赵祯为了研究出水泥,只能把这些勤劳且富有创造力的工匠拉来,然后让他们去摸索。
自己偶尔也会提一些建议。
剩下的全靠天命!
“好奇怪的名字!”
“宝元元年水泥……”
“官家是觉得后面还会有新的水泥,所以如此命名。”大工祝成向着众人解释。
作为水泥研究的大工,他负责着全部的研究工作,也颇受赵祯关注。
原本,他只是景德镇一名年轻的制瓷匠,平日里的事情就是烧制一些瓷器。
生活简单朴实。
可某一天,他和他的几个同伴,突然被选召到了东京城,见到了大宋的官家,然后就参与了一项名为“水泥”的事物的研究。
研究这个“水泥”的日子昏天暗地,没有方向也没有希望,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尝试。
不断总结,不断重新开始。
一年到头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
自己父母给自己说的婚事,也因此黄了。
若不是研究所外有兵士看守,他都想着直接逃走。
直到几年后某天,自己等人阴差阳错,捣鼓出了第一代的水泥,情况发生变化。
官家很开心地来到了这里,召见了所有人,然后自己成为了这个研究所的大工,负责起后续的研究。
另外,官家还给所有人都赏赐了大量的钱帛,所有人都富裕了起来,满载归乡。
自己也回到了家乡,盖了大房子,顺便还娶了老婆。
官家还说以后要赐给他们功名,不过在祝成看来,这也就官家说说罢了。
功名又怎么可能是他们可以拿到的。
今日,官家又要来这里视察了,所以早早的他们又烧制好了一桶水泥,等待官家来查看。
午时时分,赵祯乘着车舆,来到了东郊的这个水泥研究所。
“祝成,看来朕当时没有看错你,这新式水泥又被你带头捣鼓出来了!”
赵祯手里握着一把水泥,笑着对旁边有些黝黑的青年人说道。
长时间在窑边烧火,祝成显得比较老了。
“官家,这只是一点点的小运气。”在赵祯面前,祝成显得还是有些拘谨,毕竟眼前的这位可是大宋的官家。
而自己,说到底还只是一位小小的工匠。
“运气,没有你们的不断试验,哪里来的运气!”赵祯放下了手中的水泥。
“能将这利国利民的水泥研究出来,也是大家的功劳!”赵祯转身向着所有工匠道。
“谢官家!”听着皇上的夸赞,众工匠都颇为激动。
能被官家表扬,是自己等人的荣幸,这是能够吹一辈子的事情。
“这些工艺都认真记载下来了吗?”
“回禀官家,每一道工序,小民都是详细记载下来的。”
祝成相比其他工匠,除了脑子更加灵光一下,还有就是他识字。
这也是他能被赵祯定为大工,负责管理所有工匠的原因之一。
“很好。”赵祯点了点头。
“不过,这些水泥,还是需要继续改进。”赵祯轻轻捏碎了一个水泥颗粒,落成了粉尘。
看得出来,这种宝元元年水泥,也还是问题很大。
“官家,小民自当会竭力改进,不负圣恩……”祝成冷汗微冒,看得出来,赵祯似乎有些不满意。
“不必紧张!”赵祯轻轻一笑,“这样的水泥,暂时够用了。”
赵祯要求的只是一个能够在西北地区快速筑起城寨的水泥,眼前的水泥质量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够应付现实了。
他也不奢求这些人制造出的东西,能直接达到自己的期望,毕竟自己可是二十一世纪的眼光。
赵祯在水泥研究所查看了半个时辰,跟祝成这个大工稍微探讨了一下各项工艺。
凭借着自己后世的经验,给了这祝成一些改进的方向。
“祝成,这水泥的生产速度还是要想办法提升起来。”最后,赵祯还是向祝成说了这个老问题。
说到这里,赵祯心里也微微叹了一口气。
“官家,小民一定尽力……”祝成汗液涔涔,目光收束,有些难堪。
这个问题,官家已经跟他们说了两次了,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生产速度一直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点赵祯也非常清楚。
毕竟说到底,现在的水泥研究所还只是停留在古代手工作坊的层次,若是想要提升效率,单单靠着人力不够。
“尽力吧,多想想怎么用其他事物代替人力!”赵祯提醒着祝成,“毕竟人力终有穷尽时!”
“另外,准备一下,过几天去往西北一趟。”
“西北?”听到官家要自己去西北,祝成微微一怔,“官家,不知要小民去西北有何事?”
“朕准备在西北建造一个大水泥厂,准备让你带着工匠过去,把水泥厂搭建起来。”
“这关乎西北大事!”
“遵命!”听到官家要自己去西北做大事,祝成说不出来的欣喜。
“你们准备好,听候安排就是。”
中午的午膳,赵祯是跟水泥研究所的工匠们一起共进,食物食材都是内侍从大内带出来的。
还有几个御厨,也一起带着来了,现场给众工匠做了一顿宫廷御宴。
吃完饭,赵祯按照以往的惯例,又给所有人都赏赐了钱帛,然后才乘着车舆返回了东京大内。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