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1047章 电报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浮云散尽 4741 Oct 21, 2023 6:16:05 AM
  “掌握印度,最难的就是这个通讯了……”
  朱慈烺感慨了一声。
  从印度到大明朝,通讯确实是挺困难的。
  来回哪怕顺畅,也得至少两三个月,才能够沟通一回。
  而且,海上的航行船只,可不是陆地上的驿站体系,甭管什么时候,都能够顺利的通航,说不定遇上什么风暴,意外,就要断了联络呢。
  毕竟,大海之上,什么可能,都会有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心,想要搞事。
  一旦发生了叛乱,或是割据,那么以大明朝的行政效率,可能等派兵过去平乱,去镇压,对方已经坚实壁垒,等着大明朝的平乱大军过去。
  到时候,估计就平不成功了。
  同时呢,距离上的遥远,再加上沟通上的困难,也肯定会造成当地的官员,汉人与中枢离心离德。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的担心,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想解决这个问题嘛,实际上也挺困难的。
  在朱慈烺看来,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靠技术了。
  如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从印度到大明朝之间,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控制在二十天以内,就可以了。
  呃,这个有些困难啊。
  如果能够把大明朝,沟通印度的时间,缩减到二十天以内,也可以。
  但这似乎也不太现实。
  因为印度离大明朝太远了。
  此刻,端详着地图,朱慈烺拿着测距尺,在地图上测离起来了距离。
  从印度到大明朝,真不算近啊。
  虽然说,比起去美洲来说,要近的多了——从印度到大明朝的航线。
  就是沿着大明朝的沿海地区一路南下,然后进入到南洋地区,最后,过马六甲海峡之后,船只将会驶入到印度洋内,进入到孟加拉湾内。
  到了这里后。
  大明朝就可以进入到西疆地区了。
  总体航线的距离,可不算短。
  如果以广州作为航线的起点的话,大概有一万里的海路。
  一万里的海路,比起去美洲而言,要近的多了。
  从大明朝往美洲去,大概有两条航线可以走。
  一条是赤道航线,这条航线呢,从上海作为起点,出发后,向东南方向,一路航线到菲律宾一带,然后到,在马尼拉靠岸补给之后,就可以继续南下,最终,在印尼群岛附近,驶入到赤道附近,然后一路向东航行,最后再转而向东北,驶向大明朝的清河湾内。
  总航线的长度,是四万里。
  而另一条航线,则是上海出发,然后一路向东北方便的日本国航行而去,在长崎,江户等地补给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沿着北太平洋航线,驶向美洲地区后,转而南下。
  这条航线的距离,是要稍微近一些的。
  总共只有两万里出头。
  当然了,跑美洲的船,是不可能说,只走赤道航线,或者只走北大平洋航线的。
  那样的话成本就太高昂了。
  一般情况下,往美洲去的船只,出海后,是途经日本补给后,然后再驶向美洲,最终沿着美洲大陆南下,进入到赤道航线上,沿着太平洋,转一个圈,最终才反回大明朝。
  这么一来,回程时,虽然多了两万里的海路。
  但是呢,却可以连接上赤道附近的一个个热带小岛。
  而在这里,可以载上大批的货物归国。
  如此一来,虽然多跑了点海路,但是利润却要丰厚的多。
  相比于往美洲去的航线而言,去印度的航线,明显是要更近了。
  哪怕是从南京出发,也不就是一万多里的海路而已。
  如果风向合适,顺畅的话,不到一万五千里的航线,理论上,大概二十多天就可以跑完了全程。
  呃,当然了,这是理论上。
  实际上,起码得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跑到。
  因为虽然印度洋航线,看起来更近,但却比太平洋要难走的多。
  非常折腾,洋流还挺复杂的,风向也不怎么样,而且风暴什么的,还经常会发生。
  因此,走印度归国,最快也得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再考虑到印度那么大,在当地接收信息,作出反应,也得耽搁大概大半个月的时间,而送到大明朝这边后。
  再耽搁几天。
  如果印度那边,真闹出来什么叛乱,那等大明朝反应过来,然后派兵过去镇压。
  大概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
  因此,朱慈烺必须得想办法,缩减一下,这个联络的时间。
  他思考着说道。
  “靠快船,驿站肯定是行不通的。”
  大明朝现在走印度的驿站,是可以建立起来了。
  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翻越喜马拉雅山。
  然后走雪域高原,然后进入到四川后,沿江一路南下的陆上驿传体系。
  当然了,这个不太靠谱。
  因为喜马拉雅每年都会大雪封山,而且这山路可是贼拉的不好走啊。
  走这条路线,纯粹是扯淡。
  还有另外一条路线。
  那就是,从孟加拉出发,然后翻越若开山脉,走缅甸进入到了云南境内,再从云南,一路借助大明朝的驿站体系,将消息送到南京。
  这条路线实际上也不太好走。
  论起折腾的时间,不比走海路差到哪去。
  实际上,大明朝想要收接到云南那边的信息,哪怕是快马加急,也是得二十天左右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供他传递信息。
  这种技术,在后世那完全就是被淘汰掉的落后技术,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妥妥的是“天顶星”科技一样,牛掰的存在啊。
  反正,大明朝能不能搞出来这个,朱慈烺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呃,他当然没有信心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朝,虽然搞出来了蒸汽机,还搞出来了铁路,蒸汽列车。
  似乎是有了一点,迈向工业化的意思。
  而据朱慈烺的了解,历史上,貌似工业革命没过多久,用于信息传递的有线电报技术,就已经问世了,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太过于困难的技术啊?
  好像在大清国,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之前,莫尔斯电码就已经问世了,第一条电报线路,也投入到了运营,而到了鸦片战争后,大清国还没彻底睁开眼,看世界之时。
  一八五零年时,英吉利海峡下的海底电缆,就已经完成了铺设。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太过于困难的技术啊。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朝,大概,或许,可能,会搞出来这项技术吧?
  尤其是,这还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如果真有能够让电报问世的话,那么消息传递的速度,将会变的飞快。
  同时呢,也将让大明朝,对地方的控制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最重要的是。
  朱慈烺可以时刻的,通过电报,来进行“微操”,像是校长那样,遥控指挥天下的兵将们打仗了。
  不过,朱慈烺虽然想的很美好,但他也知道,这项技术,似乎也很困难。
  只见到他叹息了一声道。
  “明天安排一下,朕要去金陵书院工科院视察。”
  “是,陛下!”
  旁边的太监赶紧接旨。
  开始按照朱慈烺的吩咐,去准备他的行程。
  作为天子的朱慈烺。
  实际上出一趟门也不太容易,微服私访这玩意。
  朱慈烺之前玩过几回,但总感觉没什么意思。
  而且,底下的臣子们也害怕。
  他们害怕,倒不是朱慈烺微服私访之时,在民间撞见了什么冤情,破了什么案。
  又或者是惩办了什么贪官污吏。
  这是现实生活,又不是辫子戏里面的美化康麻子的故事。
  臣子们,包括朱慈烺身边的人,担心的是,朱慈烺这个大明天子,在民间的时候遭遇到什么危险。
  毕竟,现实生活可不是影视剧,主角在微服私访之际,甭管是遇到什么危险,都能够安稳的度过。
  而臣子们反对,再加上这玩意真心没多大的意思。
  朱慈烺也就不喜欢游戏民间了。
  而不微服私访,正式出行的话,那可就相当麻烦了。
  一是要提前通知一下。
  规划一下行程。
  因为当皇帝的,身边的安保工作可是相当重要的,譬如说,要提前的清场掉一些个,不相干的人。
  不稳定的分子。
  排除掉任何的不稳定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才能够正式出行。
  这可真够麻烦的啊……
  当然,在古代这个慢节奏的时代呆久了。
  朱慈烺本人,实际上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慢节奏……
  而朱慈烺决定出行,去巡视一下金陵书院时。
  金陵书院已经成了一所,世界闻名的顶级学府了。
  可惜的是,这个学府里面,却不怎么待见过来的留学生。
  留学生想要进来,奖学金,学伴什么是甭想了,不只要高价的学费,能够学到的东西,也相当的有限,各种科目,大明朝的顶级技术,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23sk.Com
  朱慈烺才没有那么大公无私的态度呢。
  在这个工业革命,由大明朝引领起来的世界里面。
  朱慈烺是绝对不可能,主动的公开任何的技术。
  嗯,这是华夏的传统嘛。
  开源什么的,是绝对不存在的。
  只会等着,别人开源了,然后立马变取得重大突破……
  不公开技术,某种意义上,虽然可以使得大明朝的,始终保持着技术上的领先,但间接的,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时空内的人类文明,技术发展大概会很缓慢。
  这倒也很简单。
  相当一部分,原本应该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的大拿的成果,提前的被朱慈烺给抄袭走了。
  而同时呢,他们又无法学习到最新的科研成果。
  无法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样的情况下。
  这发展停滞嘛?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
  大明朝现在,也就朱慈烺重视技术一些,剩下的官员们,大概对此都是兴趣缺缺。
  除此之外。
  这个世界,已经被大明朝给几乎独吞了。
  就算是没有被大明朝给独吞掉,剩下的边角料,也会被同属于华夏文明的大唐帝国给吞掉。
  只有剩下的那么一些,实在不值得被征服的苍蝇腿,才会留给那些个,将来“来朝”的“万国”们分食。
  而只剩下了一丢丢的苍蝇腿,肯定是不足以,支持起来,其他国家的科研的。
  而大明朝,又在这上面,保持高度保密。
  使得他们,无法参与到科研当中不说。
  还使得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技术。
  而大明朝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未来国与国之间,席卷整个世界的世界大战,恐怕也不会打响了。
  连世界大战都不会打响。
  更不会出现,两个对立的阵营,进行拼死角逐。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竞争的压力下。
  科技发展想不慢都难啊。
  所以,朱慈烺几乎能够预料掉。
  如果发展到,同样的西历二十一世纪的话。
  大明朝虽然在技术方面,提前的领跑了近两百年。
  但是,真到了二十一世纪。
  跟他穿越过来的那个时空,对比起来科技水平。
  估计不只不会更先进,能持平,不落后就算烧高香的了……
  当然了,虽然能够意识到这些。
  但朱慈烺才不管这些呢。
  这些事都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自有后世子孙去操心。
  而且,哪怕是相当于他穿越过来的那个时空,可能会落后一些,但是,那又如何?
  反正这是大明朝一家独大的时空。
  落后一些,哪怕落后的再厉害,又有谁,能够挑战华夏文明的地位。
  挑战大明朝的地位呢?
  心里想着这些,朱慈烺步入到了工科院内,然后巡视了起来。
  领导视察,排场还是有的。
  只见到,整个工科院内,是被打扫的一干二净,那玻璃擦的,倘若不注意的话,可能还会一头,撞到玻璃上面去……
  此刻,背着手,一副后世领导模样,行走在这宽敞,明亮的工科院内,朱慈烺身后跟着一大群身着儒衫,脸上堆笑的大明朝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在别人面前,在学生面前,那都是牛逼到不能再牛逼的大拿,大佬泰斗级别人物,甚至还是个别学科的开创者。
  但是,搁在朱慈烺这,却俨然小辈模样。
  倘若朱慈烺让他们喝酒,他们也得照喝不误。
  此刻,行走在工科院内,朱慈烺时不时的,指点一二,发表着一些见解,指导着他们的研究工作,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好不气派……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更新,第1047章电报免费阅读。https://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