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86章 与民争利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木子蓝色 3883 May 19, 2024 1:09:44 AM

  大姐做的槐叶冷陶,是武怀玉夏天最喜欢的美食,凉爽美味还下火。

  武怀玉打下手,把洗好的槐叶捣烂,再用纱布挤出碧绿的槐叶汁水,大姐把滤好的汁水加入面粉中揉面,

  反复的揉,再擀成面片,然后切成细面条。

  璎珞等府里大点的姑娘便也在旁边跟着学习揉面擀面,而年纪更小些的武琉儿与晋阳公主却是十万个为什么问不完,还把这面团当成了玩具,捏起了各种兔子小犀牛。

  锅里烧水,煮熟面条,捞起过凉水,浇上烧热的胡麻油,然后放去冰窖冷藏,等到吃的时候取出再拌上调味料,就成了爽心适口的夏日美食。

  “看大姐做槐陶真赏心悦目。”怀玉称赞道。

  “这翡翠面还是王姨娘教我的,本是宫廷食品,夏日朝会廊食,皇家御厨供给朝官的食物中,就有这道冷陶。”武玉娥手脚麻利,煮好一锅捞起过凉,又立马下入一锅。

  “嗯,夏日散朝后的廊食确实有槐叶冷陶,不过我觉得御厨们做的都不如大姐你做的好吃。”

  皇家御厨做的冷陶很精致,甚至宰相们吃的槐陶,还会加鲈鱼、虾肉等做成的浇头,甚至会特意制作冰碗来呈冷陶,冰鲜凉爽。

  可武怀玉却始终觉得还是大姐做的槐叶冷陶味道更胜一筹。

  “其实我做的冷陶,除了槐叶汁,还加了样东西,甘菊汁。”

  甘菊汁味微苦,甘香,甘菊也是一味药材,有润肺、退肝火的作用。

  在槐叶冷陶里,再加入点甘菊汁,能够让凉面味道更丰富,色香味更佳。

  “原来如此,我说总是感觉味道有些不一样呢。”怀玉哈哈大笑。

  今天武家给设宴为秦琼、程咬金接风,

  也没什么大鱼大肉,

  很家常,

  主食是蒸槐花玉米面窝头,然后是槐叶冷陶凉面,

  再就是汤鲜肉烂碗大如盆的水盆羊肉配上荷叶饼。

  黄昏时分,

  秦琼带着夫人兴唐县主和儿女们来了,程咬金也带着续弦妻清河崔氏和儿女们前后脚来了,

  姐夫马周散衙后也是骑马来到,

  大姐玉娥早带着孩子们先来了,今天这些美食就是大姐张罗的,

  大嫂程氏也带着孩子来了,二姐三姐也带着老公孩子来了,四妹婉娘也带着孩子来了。

  此外,也没再请其它客人。

  一家人吃顿简单的饭,

  主要是聚聚聊聊。

  大姐做的这几道美食老少都喜欢,

  这闷热的夏天,来上一碗冰冰凉凉的槐叶冷陶,不知道多舒服,简直是透心凉。

  而水盆羊肉加荷叶饼,更是不仅美味还吃法多样,比如可以把荷叶饼切开,把炖烂的羊肉放在里面,这就是肉夹馍了。

  又或者把荷叶饼掰碎了放羊肉汤里泡着吃,这又成了羊肉泡馍。

  肉嫩汤清,碗大如盆,

  老程和秦琼都是非常喜欢,汤鲜肉美,喝的直冒汗,连连叫好。

  “今天天不亮就选的羊,宰杀好后用凉进水浸泡了半早上,把血水都给浸泡出来了,然后下锅炖了一早上,加入了十多种香料,最后折骨分肉”

  唐人喜欢吃羊肉,关中人更喜欢,

  贵族们更是只吃羊肉,视猪肉为贱肉不肯吃的。

  这水盆羊肉武怀玉也喜欢吃,选的羊本就是上好的新鲜盐州滩羊,现宰现做,还加了十来种香料炖煮,没有半点膻味。

  汤鲜,肉嫩,谁吃了都喜欢。

  大口面,

  大口喝汤,

  老程觉得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今天是来做客,要是在自家,这会就应当端着这盆大的碗到门口去,

  蹲着吃。

  那才香,那才带劲。

  “你家这水盆羊肉是真鲜,”

  老程赞不绝口,

  饭后,老程揉着肚子,有点撑着了。

  饶是他腰带十围,武将食量大,可今天武家几样简单的食物,却让他还是没控制住嘴,吃多了。

  “走,散散步消消食去。”

  老程跟女儿聊了几句,逗弄了会外孙外孙女,便叫上怀玉和秦琼去花园散步。

  此时夕阳已经完全落下,

  晚风徐徐,

  有知了还在鸣叫。

  “这次让我哥俩回朝,是二郎你的主意吧?”老程开门见山,“要我哥俩做什么,给太子保驾护航吗?”

  秦琼也问,“可是又出了什么事?”

  “也没什么,就是有些家伙贼心不死,我呢也就顺便敲打了下他们,不过召你们回朝,其实也没啥大事,就是觉得你们也该回朝了,在京与妻儿团聚,该享享福了。”怀玉笑道。

  老程拍了拍圆滚滚的肚皮,“有啥需要我做的,不用那么客气,直说便是。”

  “两位回了朝,就足以威慑许多人了。”怀玉也直言。

  “那没必要让我们两个兼东宫左右卫率吧?我还以为我们在外,朝中发生了什么大变化,需要我们出手了。”

  “你们坐镇就好。”

  秦琼问,“太子殿下还好吧?”

  “最近有些消沉,不过还好,”

  召秦琼、程咬金回朝,这是皇帝旨意。

  不过这幕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情,甚至是经历着不见硝烟的战争,

  要就如武怀玉所说的一样,

  他们两人回来,其实不是皇帝或武怀玉需要他们动手,还没到那地步。

  但也是释放出了足够的信号,

  加上张亮、韦挺等人的调整,

  这一轮其实就是对稍有所抬头的所谓魏王党一个沉重的打击。

  魏王本来今年要出京之国就藩,可年前皇帝旨意让魏王再留京三年,推迟就藩,而且当时得到此旨的就魏王一人。

  而偏偏当时皇帝遣长孙国舅外出为洛州都督,武怀玉也免去差使改都督广州,

  这让侯君集韦挺等不少人误解了,

  这才有了后面的这些动作,

  也有了武怀玉和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太子党的迅猛反击,

  皇帝自是将这一切看在眼中,

  张亮贬安南都护,韦挺贬蒲州刺史,王、杜楚客免去魏王府兼职,都是在释放明确的信号。

  而秦琼程咬金入朝,担任要职,并兼任东宫率,也只是进一步明确。

  皇帝也有些看不惯太子最近的状态。

  于是这天早朝后,皇帝召来太子,交给了他一个任务。

  “怀玉请废捉钱令史,朕深思熟虑后,觉得当废。现在朝廷拟了个计划,不仅要罢撤长安七十余司诸衙的六百余捉钱令史,也要彻底罢撤内外诸衙的所有捉钱令史,

  大抵可能涉及上万捉钱吏,

  除此外,就是还有一大笔公廨本钱。

  怀玉提议是要把这些公廨本钱投到户部钱庄、常平仓等做本钱,再另外拨一笔钱粮扩充本钱,这些本钱就用来发放青苗贷、助农贷等,帮助百姓生产,甚至要再建一所工商钱庄,面对工匠商贾借贷,提供帮助”

  这个事情要理清做好,并不简单,牵涉很广,

  李世民信任武怀玉的能力,

  他希望太子也加入到武怀玉的这件事情中,跟着一起学习,既能增长见识和能力,也能帮助他走出这段低谷。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就多看多听多问多学,武怀玉是你老师,好好跟他学习。”

  太子便去民部找武怀玉。

  武怀玉正跟属下商议这件大事呢,

  首先就是牵涉到上万的捉钱令史,这些捉钱令史,正式流外吏身份的其实也就是京师的这六百多人,

  但是还有上万的捉钱吏,要么是以其它身份调来捉钱,要么就是编外的,临时的,总之都是确实存在的。

  现在要清退这些人,也不是说一句话就行,得安置。

  武怀玉的方案就是户部钱庄要扩大规模,向各州县扩建分号网点,本身也需要很多人手,

  所以可以让这些捉钱吏,转到钱庄来,当然身份肯定就不一样了。

  以前是流外吏,或是编外吏,京司诸衙的捉钱吏,甚至捉钱表现好就能够授官,简直终南捷径。

  可以后成为钱庄的员工,那就顶多算是事业编了,工钱福利什么的会有保障,但绝不可能再有吏身,甚至能捉钱授官。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限期内清理如今各地放贷的公廨钱,这笔账要清理出来,结算掉,不能留下烂尾祸国祸民。

  再其次,就是武怀玉计划这次不仅要扩大户部钱庄规模,还要新建农业钱庄和工商钱庄,

  他还计划筹集一千五百万贯钱,做为这三大官营钱庄的本钱,用来提供放贷业务。

  把原来常平仓的粮食储备等,都理清楚来,常平仓回归本来,保持其平抑物价,赈济百姓的基本作用。

  丰年时适当抬高价格买粮,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适当降低价格卖粮,帮扶百姓。

  常平仓不再放青苗贷等,

  当然,百姓若有困难时,还是可以向常平仓借粮,利息还是要付的,但相对民间要低,而且借粮还粮,不会反复剥削百姓,这样既维持常平仓的健康运行,也能更多帮助百姓,还能调整粮食布匹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

  借钱放贷这个事,以后就交给三大钱庄,户部钱庄、农业钱庄、工商钱庄,或也叫民部钱庄、少府钱庄、太府钱庄。

  这三大官营钱庄主营业务就是放贷,各有侧重,短期中期长期几种借贷业务,不会跟公廨钱放贷一样搞什么抑配任务,利息也不会太高,

  有需要的就来贷,纯属自愿。

  当然,可能也会需要一些担保之类的,

  但也是给予百姓甚至工商在这方面的一个服务帮助,而朝廷也还能获得借贷的利息。

  公廨钱放贷,五万钱,一月是四千利,一年则是翻番。

  而武怀玉计划的三大钱庄的借贷利息,是有一定的帮扶性质的,因此各类借款有限制,利息是年利两分,

  一年息是百分之二十,相比公廨钱放贷,只有其五分之一。

  而工商类的借贷要高些,最低二十,最高四十,仍只有公廨贷的四成。

  相比起民间普遍的倍利,九出十三归,甚至是羊羔利、驴打滚这种复利,那是好太多。

  “这会不会与民争利?”承乾听武怀玉介绍了一番后,突然这么问道。

  武怀玉都让他给问的无语了,

  动不动就与民争利,不过是有些别有用心之人,或是说某些被触及的既利利益集团的一个旗号罢了。

  “臣请问太子殿下,朝廷筹集钱粮资金,用来向民间百姓商贾提供借贷支持,解他们燃眉之急,甚至是扶持其生产发展,

  利息比以前公廨钱少了许多,比民间借贷少的更多,

  这怎么还会被称为与民争利?

  是觉得百姓商贾以后有困难都会优先来找我们官营钱庄借贷,不借私人高利贷,所以就叫与民争利了?”

  “殿下,谁才是真正的民?”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