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九天神帝

第492章 逃离

九天神帝 文思泉涌 2419 Jul 9, 2023 12:35:13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典藏华夏开局震惊秦始皇》章节阅读:

第32章乱世需用重典!被满清篡改的历史!

典藏华夏开局震惊秦始皇作者:林毅

    “大明国魂!千古明君!”
    林毅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华夏研究院会议室,老爷子胸口再次上下起伏着。
    呼吸显得有些急促。
    而一众大明的爱好者,也是双拳紧攥。
    明朝,被误解之深。
    满清绝对有很大的功劳!
    作为历史研究者,他们也不应该对任何朝代有所偏颇。
    但是。
    明朝却是个例外!
    一个朝代的过往,他们无法去亲眼见证,但历史中记载的每一笔都是他们了解这个朝代最珍贵的一笔。
    然而。
    明朝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却有相当多的文献被后人篡改。
    尤其是明朝后期的文献,更是被涂改的一塌糊涂。
    比如《明实录》、清朝修订的《明史》等等。
    历史的真相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掩,但某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却无法被改变,更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只手遮天!
    民间大量的文献,包括笔记、日记、书信等等,无法被清朝摧毁。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历史中存在的问题。
    而他们要做的,便是排除史料之中的干扰,去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比如:明朝是宦官的天下。
    据野史中记载,明朝有宦官十万余众,实际上,明朝的宦官不过一万余人。
    虽然相较于历代确实相对较多,也有几个出名的乱政太监。
    但。
    东厂太监机构承担的情报收集和监控,却对平衡朝廷官员、大臣结党营私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并非史料上记载,真的滥杀无辜,害死忠臣良将。
    又比如海禁政策。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将闭关锁国、导致国家后退的原因推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可实际上。
    明朝之所以海禁,是因为余党海上活动频繁。
    海盗、走私相当严重。
    后来倭寇活动更是猖獗,明朝才被迫全面海禁,但随着倭寇被消灭,明朝也逐步开放,到1566年明朝的海上贸易已经非常兴盛。
    而真正的闭关锁国,导致华夏远远被发展迅速的世界抛弃,真正的罪魁祸首是----
    清朝!!
    这样的篡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包括明太祖朱元璋。
    也是被大量的文人所污蔑。
    说明太祖朱元璋残忍嗜血,屠杀功臣,更有甚者说朱元璋杀光了所有的开过功臣。
    然。
    徐达、汤和、李文忠、邓愈、常遇春之子常茂均得善终。
    朱元璋于元末各方势力的领袖中,是最强调不得杀降,不得滥杀平民的一位。
    可满清编纂的《明史》中,却将朱元璋矮化,甚至是丑化。
    至于杀功臣一事,朱元璋确实是做了。
    但这些被杀的功臣是否真的无辜?
    当然。
    不可否认,朱元璋的一些做法有些过火,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果。
    但同样也不能否认。
    朱元璋的铁腕打造了一直廉洁高效的官员队伍!
    这绝对是明君之举!
    看着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不少明史爱好者也狂轰乱炸了起来。
    “目不识丁?你有没有见过朱元璋写的诗,你有没有见过朱元璋的手图?朱元璋要是文盲,我不敢说全华夏,但华夏绝大多数人都绝对是文盲无疑!”
    “朱元璋出身寒苦,也目睹过底层被蒙元暴政统治下、在贪官污吏和豪强恶霸压迫下的苦难,即便是功臣有违法乱纪、欺压百姓之举,朱元璋也未放过,你跟我说这是残忍嗜杀?”
    “朱元璋对贪腐毫不容忍,严厉打击的作风,才导致大批官僚的不满和痛恨,才导致不少文人的污蔑,后来满清更是将朱元璋的形象不断污蔑丑化,电视上的那些你们也信?”
    “……”
    整个弹幕如同一场辩论赛。
    不少明粉为明太祖朱元璋叫屈,为朱元璋正名。
    也让一些不了解明史的观众陷入了茫然。
    污蔑。
    丑化!
    当这一个个词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定然是不信的。
    然而。
    大量的言论铺满了整个屏幕的时候,不少观众心中也泛起了怀疑。
    如果不是真的。
    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为明太祖说话?
    莫非。
    他们了解的朱元璋,和真正的朱元璋根本不一样?
    众人再次看向屏幕想要听听看林毅的说法。
    林毅深知时间有限。
    他不可能长篇大论却纠正历史的错误。
    但。
    有些话,他必须得说!
    “请陛下随我来。
    ”林毅单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第32章乱世需用重典!被满清篡改的历史!(2/2)

典藏华夏开局震惊秦始皇作者:林毅

,便缓缓迈步前行。
    崇祯也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紧跟在林毅的身侧。
    听着呼啸声穿越而过,看着一个个红巾军从身边穿过,最终,两人停在了湖边。
    同时望向了那威风赫赫的明太祖----朱元璋!
    “乱世需用重典!”
    林毅缓缓开口,语气笃定。
    “开国功臣们的身份转变,使得他们日益与百姓诉求渐行渐远,居功自傲,胡作非为,整个大明乌烟瘴气,朱元璋以铁血和强硬的手段严惩贪腐,也让朝堂官场风气清廉!”
    崇祯瞳孔轻颤。
    世人皆知太祖手段之残暴,却没有看清太祖这手段之下的意义。
    杀功臣,固然受人诟病。
    然。
    也是这一举动,为大明王朝换来了更加安稳的朝堂。
    倒是他。
    见识狭隘了!
    若是他能有太祖这一铁血手段,早日肃清朝堂。
    又焉至于此?
    林毅的不光不偏不倚,依旧看着那立于船头之人,继续说道:“明太祖虽然手段残忍,却是对勋贵、对朝臣,他从未针对过百姓!”
    “建国之初,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立刻对部分地区减免赋税,洪武二年,更是大规模暂免赋税,随后几年,也在部分地区陆续暂免赋税。
    ”
    “截止洪武二十四年,大明王朝的耕田已经达到三千多万顷,百姓生活安定,史称洪武之治!”
    “明太祖为何不是明君?”
    此话一出,不仅是崇祯。
    就连直播室的观众是瞠目结舌,搭在键盘上的手指迟迟无法敲下。
    无法反驳。
    评论一个帝王是否是明君,自然不应该是从朝臣、勋贵。
    而是他为百姓做了什么!
    民不聊生,则是昏君无道。
    若百姓安定,他们有什么资格说朱元璋不是明君?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