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小说 疯了吧?校花刚见面就给我生孩子苏北辰

第216章 旧话重提

疯了吧?校花刚见面就给我生孩子苏北辰 酒中天堂 10276 Mar 25, 2022 3:01:29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高情商语言训练课》章节阅读:

    许多家庭矛盾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双方之间的沟通无能。家人本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无间的存在,彼此之间的牵绊和信赖都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但很多时候,由于沟通不良,往往会导致彼此之间不能理解对方,甚至产生误解和怨恨。所以,想要维系家庭的和平,学会“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要和谐,多说暖心话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很多家庭的不和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家人是世界上相互之间牵绊最深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伤害彼此的,所以,要想家庭和谐,沟通是关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用心去维护的,即便是亲人之间也是如此。我们总习惯在家人面前放松自己,肆意妄为,因为在潜意识中,家人是亲近的、安全的、包容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最在乎也最亲近的人。放纵的背后往往藏着我们背负不起的伤害与悔恨。
    家是心灵的港湾,在家人面前,我们可以卸下伪装,丢下面具,做最真实也最纯粹的自己。但相应地,为了保护这个港湾,为了维护给予我们温暖与安定的家庭,我们也必须学会自我克制,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情绪肆意挥洒,甚至冲动之下说出伤人害己的话。因为珍贵,所以才更加应该珍惜。
    一个年轻人因为一些事情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在冲动之下说了许多伤人的话,看着父亲怒气冲冲离开家门去上班的背影,年轻人突然觉得非常后悔,他开始担心,这场争吵可能会影响到父亲的情绪,害得他工作出错。
    翻来覆去地纠结思索了许久之后,年轻人终于拿起电话,拨通了父亲的号码。当他听到父亲略带疲惫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时,眼圈突然红了,他低声对父亲说:“对不起爸爸,我刚才太冲动了,我说的那些话都不是真的,我很爱您,我向您道歉。”
    “没事没事,哪有爹会生儿子气的!”电话那头,年轻人能听出父亲压抑着的喜悦和轻松,那一刻,他沉甸甸的心也顿时松快了不少。
    因为是一家人,所以不管发生多么激烈的争执,只要有一方肯低头,另一方永远会选择原谅。怕就怕彼此双方为了所谓的面子、尊严等等,都不肯主动递出台阶,让感情在长久的拉锯和冷战中不断互相伤害。
    一对夫妻因为一件小事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妻子一怒之下收拾东西要离开家门,临走前愤恨地对丈夫吼道:“这个家我再也待不下去了!”
    这时,丈夫也很愤怒,一把拎上自己的行李箱跟着妻子冲出了家门,追上妻子之后,丈夫也同样一脸怒容地吼道:“你说得对!这个家我也待不下去了!我们一块走吧!”
    看着丈夫同仇敌忾的样子,妻子胸口那团怒火突然就熄灭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化解争吵其实非常简单,需要的仅仅只是一句暖心的话。你若不离,我便不弃,这就是家人。
    建立一个温馨的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付出,我们要成为成熟理智的主心骨,我们要做温柔贴心的知心人,我们要用心去规划每一件事,用头脑去思索每一句话。但同时,这其实也并非一件很难的事,我们只要学会低头,学会在沟通时多说几句暖心的话,学会在争吵时给对方台阶下,那么即便经历再多的风浪与争执,我们也不会放开彼此的手。
    套套近乎,让婆媳关系更近一些
    古往今来,所有的家庭关系之中,最令人苦恼的大概就是婆媳关系了吧。婆婆和媳妇就仿佛是这世上的天敌一样,彼此亲近却注定战火不断。至于夹在中间的男人,恐怕也是有苦难言,一边是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一边是携手共度一生的爱人,哪边都不能偏向,哪边都不能得罪……
    可以说,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家庭就只能永无宁日,婆婆、媳妇不高兴,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更是痛苦不堪。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解决婆媳关系绝对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事情。
    小琪和老公阿伟是在外地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为了爱情,小琪毅然和阿伟回了家乡,并喜结连理。阿伟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个人,因此在结婚之后,小两口就在家乡做了点小生意,并且把老人也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阿伟的母亲是个性格比较强势的人,她一直都有些看不上小琪,觉得这个儿媳妇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因此在生活中,常常都会故意给小琪挑刺,让小琪常常感到有苦难言。
    对于所有儿媳妇来说,来自婆婆的刁难绝对是极其难缠的,这一点小琪在阿伟母亲身上算是体会得淋漓尽致。东西买得多,婆婆就要埋怨小琪不会过日子;做菜喜欢放醋,婆婆就要指责小琪故意和她作对,要把她牙酸掉;就连周末带着儿子出去玩,婆婆也能给他们娘俩安上一个“玩物丧志”的罪名。
    面对婆婆的刻意刁难,小琪一直都非常忍让,从来没有正面和婆婆发生过冲突,虽然有时候也会委屈地和老公抱怨几句,但每每想到婆婆一个人抚养儿子的不容易,同为母亲的小琪就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并且愿意包容婆婆。
    有一次,婆婆在邻居家打麻将,小琪做好饭之后便准备过去叫婆婆回家吃饭。刚走到邻居家门口,小琪就听到婆婆正一边摸着牌一边和一群老太太抱怨自己,那话说得还真是不怎么好听。小琪非常生气,很想推开门进去和婆婆大吵一架,往日的种种委屈也都纷纷浮上了心头。但想到丈夫平日对自己的好,小琪还是忍住了,她不想让丈夫为难。
    平复了心情之后,小琪淡淡地笑着走进邻居家,叫婆婆回家吃饭。或许是因为背后说人所以有些心虚,在看到小琪之后,婆婆脸上的表情有些慌乱,竟难得地没有故意出言刁难小琪。
    回到家之后,婆婆以为小琪会就刚才发生的事情和自己大吵一架,但令人意外的是,小琪却什么也没说,依然和往常一样,笑嘻嘻地和婆婆拉拉家常,套套近乎。这一下倒是让婆婆感觉不安心了,甚至心底还生气了淡淡的愧疚。
    吃完饭后,小琪诚恳地对婆婆说:“妈,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很多事情做得还不够好,以后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就直接告诉我,帮助我提高提高。咱们是一家人,什么话都说开了好,这样才不会有隔阂,也不会让阿伟为难,您说对吧?”
    面对媳妇的深明大义,婆婆羞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之后,虽然婆婆还是时不时地会挑三拣四,但和小琪之间的关系却亲近了不少。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谁是天生的铁石心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个花园,只要你用心去经营灌溉,总会让花园鲜花绽放;而若是放任不管,那么再美丽的花园,终有一天也会变得衰败萧索。
    婆媳之间也是如此,只要肯用心付出,用心维系,终究会让彼此的距离一点点拉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多和婆婆套套近乎,当你愿意付出真诚的时候,相信总有一天,也会收获到对方真诚的回报。
    恶毒的语言,犹如一把弯刀
    有这样一句古语:“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在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莫过于语言了。它可以是美丽的音符,跳跃组成最绚灿的乐章;它可以如绽放的玫瑰,带给人最迷醉的芬芳;它也可以像利剑,如匕首,顷刻间便刺入人的心脏。这就是语言,温暖如太阳,恶毒若弯刀。
    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
    一个迷路的樵夫在森林里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便邀请他到自己的窝里住一晚,并热情地款待了他。第二天一早,樵夫准备离开的时候对母熊说道:“谢谢你的款待,我过得很开心,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你身上的味道不太好闻吧!”
    听了樵夫的话,母熊感到有些难过,但还是对樵夫说道:“请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就当作是补偿吧。”
    樵夫依照母熊的话用斧子砍了母熊一下,然后离开了。
    若干年后,樵夫与母熊再次相遇,樵夫关切地询问道:“那一次我砍在你头上的伤怎么样了?”
    母熊回答道:“噢,只痛了一阵子就好了,我都把这事忘记了。但那次你所说的话我却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斧子砍的伤,再严重也是外伤,等到愈合之后,渐渐地或许也就忘却了。然而语言造成的伤却是心灵的伤,灵魂的伤,不管经过多少年,它都存在那处,让人隐隐作痛。恶毒的语言就像弯刀一样,寥寥数语便能捅进人的心脏。
    1972年2月16日,日本的爱知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案件过程简直骇人听闻。杀人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大学教授,他亲手将自己的妻子和岳母残忍地杀害了,而原因就是,他的岳母说话太难听了。
    据教授交代,他的岳母和妻子一直都有些看不上他,嫌他赚钱太少。平时妻子就常常给他白眼,岳母则一见面就训斥他,说的话还都非常难听,不尊重人。
    在案发前不久,教授的一位朋友告知他说看到他的妻子和一个男人去了酒店,教授感到非常痛苦,想当面质问妻子却又苦于没有证据,因此心情一度非常烦闷。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岳母突然来到家里,而且刚进门就和往常一样,又开始数落教授:“你这个蠢货,当初我怎么就瞎了眼把女儿嫁给你啊!自己老婆孩子都养不活,买个房子还得借贷,我女儿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嫁给你这种人!天哪,像你这种垃圾,还不如滚回乡下种田去呢!”
    本来就已经备受折磨的教授在听到岳母这番冷嘲热讽之后,终于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火气,向岳母及随后到家的妻子举起了屠刀。
    教授杀人固然有错,但这位尖酸刻薄的岳母对教授说的那些话,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凌虐呢?如果这位岳母大人能口吐善言,或者哪怕干脆闭口不言,这出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拯救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话也可以就此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争吵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导致争吵爆发的缘由,而是在争吵过程中,我们总容易陷入情绪的困境,轻易说出恶毒的语言去伤害对方。时间可以让**上的伤害逐渐愈合,却可能让心灵上的伤害久治不愈。语言是比刀子更锋利的武器,所以无论何时,都一定要记得,话出口前先三思,别因一时的冲动而说出追悔莫及的话,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把坏情绪关在屋外
    家是心灵的港湾,回到家里,人们可以卸下伪装,收起面具,做最真实的自己。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很多人认为,既然在外面已经那么辛苦,回家之后自然不需要再强装笑颜,即便是宣泄一通压抑在心里的情绪也无可厚非。
    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对放松自己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迫,很多人的心理都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以至于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都会显得极其敏感。人们需要发泄,需要排解,而相对来说,选择向家庭内部进行情绪的宣泄,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
    但想法不奇怪不意味着观点就是正确的。如果你总把家庭当作坏情绪的宣泄地,那么必然会给家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即便家人对你始终不离不弃,但若是连家庭都成为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又该去哪里寻找抚慰心灵的港湾呢?
    家应该是能够让人安心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用来宣泄的场所。学会把坏情绪关在屋外,为自己守护一方净土,这才是对家和家人最好的守护。
    前一阵,杨静和丈夫卢伟突然开始闹离婚,双方家长好说歹说,才算勉强把这事暂时压下去。
    杨静和卢伟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两人还有一个乖巧的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按理说,这也算是个和乐融融的幸福家庭了,可怎么却也开始上演离婚的闹剧呢?这还要从不久前卢伟的一次“撒酒疯”说起。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卢伟和公司同事出去应酬,杨静则在家哄孩子睡觉。大半夜的时候,卢伟喝得醉醺醺地回来了,一回家就嚷着要喝牛奶,让杨静给他拿。不巧的是,今天家里没有牛奶,最后一袋也在下午的时候被儿子喝了。原本这也不是什么事,可谁知道卢伟却突然开始不依不饶地耍赖,非得喝到牛奶不可。
    看到丈夫喝得醉醺醺,一副神志不清的样子,杨静也没和他多计较。可没想到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情绪不好,卢伟突然在家里开始发酒疯,把刚睡着的儿子都吵醒了。儿子被卢伟发酒疯的样子吓得哭了起来,一听到儿子的哭声,卢伟心里就更烦了,指着儿子就开始骂。这回杨静是真火了,硬着头皮顶撞了卢伟几句,没想到的是,卢伟竟然抬手就给了杨静一巴掌,这巴掌打下去,卢伟自己的酒都醒了。当天晚上,杨静就直接抱着儿子回了娘家,随后就展开了闹离婚的戏码。
    后来,卢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天他之所以发酒疯,完全是因为白天在公司的时候受了罪,情绪不好,所以晚上才借酒浇愁,结果让老婆和儿子遭受了池鱼之殃。
    为了家庭的美好和谐,在和老婆重归于好之后,卢伟和杨静一起订立了一条家规:回家之前必须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把工作情绪代入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的,如果我们把家当成排解情绪的垃圾场,那么在各种坏情绪的笼罩下,家庭最终将沦为又一个让我们避之不及的修罗场。所以,想要维护这片净土,让我们的心灵拥有栖息之所,我们应该做的,是用爱和理智去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坚决不将工作中的情绪代入家庭生活。只有把坏情绪都关在屋外,才能让家成为我们真正可以放心休憩的地方。
    就算世界凛冽如冬,但只要推开家门,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春风拂面。这就是家庭,能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暖的地方。为了守护这样一个所在,我们最该带回来的应该是快乐而非苦恼。所以,回家之前,请先收敛起你的坏情绪,别让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因你的迁怒而受伤。
    拒绝唠叨,该闭嘴时要闭嘴
    有一次,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牧师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让他感动不已,心潮澎湃,并决定等演讲结束之后,他要给教堂捐款,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10分钟后,马克·吐温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可牧师还在滔滔不绝地演讲,似乎没有尽头。马克·吐温心里不免涌上了一丝烦恼,并决定一会儿结束后只给他们捐一点零钱算了。
    20分钟过去了,牧师依旧口若悬河,而马克·吐温已经坐不住了,他烦躁地坐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心里盼着牧师赶紧把话说完。这一刻,他决定,即便等牧师演讲完了,他也一分钱都不会捐给教堂的。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他冗长的演讲之后,便开始进入募捐环节,气愤不已的马克·吐温现在已经完全不想捐钱了,不仅如此,因为气愤,他在离开之前甚至从募捐的盘子里拿走了两美元作为自己的“精神损失费”。
    可见,一场冗长的演讲带给马克·吐温的伤害有多大。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意思就是说,因为遭受到的刺激过多、过强,作用时间也过久,结果反而引起心理上的抵触或不耐烦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超限效应”其实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几乎每个阶段都遭遇过引发“超限效应”的东西,那就是——唠叨。
    一家教育机构曾对中学生展开过一项调查,让他们说出自己对父母最不满的行为,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中学生,在列举对父母的不满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唠叨”。的确,但凡是经历过的人,都很明白,父母的唠叨究竟能把我们逼到一个怎样的地步。父母的唠叨完全是出自于对我们的关心,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否认唠叨的确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污染”。
    “唠叨”其实是一种不懂情感交流的表现,不管是对孩子唠叨的父母,还是对丈夫唠叨的妻子,实际上都只是渴望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爱。然而事实上,这种表达方式却又偏偏是最容易让对方心烦意乱,加重对方心理负担的一种方式,不断重复地唠叨不仅容易让对方感到厌烦,更会让对方越来越缺乏自信,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其实,话不在多,只要说到点子上,效果也就到了。表达关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喋喋不休去把对方禁锢起来。很多唠叨的“源头”都是因为一个人想要改变另一个人而逐渐滋生的。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多加件衣服,但因为孩子不肯听,所以便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念叨;妻子希望丈夫能帮忙收拾碗筷,但每次吃完饭丈夫却依旧沙发上一躺,于是妻子便开始了喋喋不休的叨念……
    殊不知,唠叨不仅不能让你如愿以偿,反而只会让你把对方推得越来越远,让你说的话在对方心中越来越不具备权威性。想要改变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你需要极具耐性,潜移默化地对他进行引导,而不是通过唠叨的方式把自己的渴望早早摊开在对方面前,引起对方的警惕甚至是敌意。
    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正应该学习的不是怎么说话,而是什么时候闭嘴。结束自己的喋喋不休,停止周而复始的唠叨,你会发现,原来想让对方消除对你的抵触或敌意是件这么容易的事。
    文明有礼,杜绝污言秽语
    谁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在生气时骂几句脏话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如果你有孩子,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那么即便处于愤怒之中,也应该学会控制即将出口的言语,不要在孩子面前口吐污言秽语。要知道,对于孩子而言,父母不仅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更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榜样。
    所以,不管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还是为了避免让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杜绝污言秽语,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有礼的教育环境。
    这天,李翔的爸爸正好休假,就去幼儿园接李翔放学回家。刚走到门口,李翔的爸爸就看到儿子和一个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小男孩面对面站在一块,两个人脸上都怒气冲冲的样子,周围还有不少小朋友在围观。
    李翔的爸爸朝着儿子走过去,突然听到李翔指着站在他对面的小男孩厉声说道:“你这个蠢货,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
    估计可能从没听过这么粗鲁的话,那小男孩一扁嘴,“哇”地一声就大哭了起来。看到对方哭了,李翔翻了个大白眼,继续毫不客气地骂道:“就知道哭,哭什么啊,是男人就撸起袖子来跟老子打一架,我们用拳头说话!”
    听到这里,李翔的爸爸彻底怒了,直接冲过去一把揪住李翔的耳朵,骂骂咧咧地冲他吼道:“你这小兔崽子,怎么说话的啊!谁教你的?”
    看到爸爸怒气冲冲的样子,李翔不免有些心虚,但还是不服气地梗着脖子小声辩解道:“那还不是你教的呗……平时你说话可比我说的难听多了,凭什么你能说我不能说……爸爸真不讲理……”
    李翔爸爸顿时愣住了,再想想刚才自己骂儿子时候说的难听话,不免有些脸红,原来教会儿子污言秽语的,正是自己啊!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亲近的成年人去做一些事情,可以说,在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孩子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几乎都是通过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一点点学习并塑造起来的。故而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一言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
    怒火中烧的时候,说几句脏话确实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排解一些负面情绪,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自然能分清楚,哪些话是可以在众人面前说的,哪些话是绝对不能在众人面前说的。而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自主意识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懂得分辨这些。所以,假如我们在宣泄情绪、口不择言的时候,完全不避讳孩子,那么很容易就会让孩子形成乱说脏话的坏习惯。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以后变成一个毫无礼貌、乱说脏话的人,那么就请为他提供一个文明有礼的语言环境,让他学会通过正确并且彬彬有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另外,当你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孩子面前口出污言秽语之后,一定要懂得低头道歉,你必须要让孩子明白,说脏话是不对的,是错误的行为,不该被提倡。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千万别用两面三刀的样子,毁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既然已经为人父母,那就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包括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你的一言一行,往往可能影响孩子长远的一生。
    别用讽刺扼杀孩子的自信
    讽刺是最伤人的一种语言,尤其是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这个时候的孩子还处于一种对自我进行探索和认知的阶段,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是他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一个重要参考。
    很多大人在生气或愤怒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一些带有侮辱性的嘲讽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即便是一个成年人,在面对难听的嘲讽时,往往都很难以平常心泰然处之,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然而,很多抚养者却都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常常会习惯性地用一些充满讽刺的语言来和孩子交流,殊不知,你的一句无心之言,却可能成为扼杀孩子自信的凶器。
    某都市晚报上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名年仅15岁的初三学生,因为一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回家之后便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下班回家之后,看到了放在餐桌上的成绩单,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冲着孩子就骂道:“你是猪吗?家教也给你请了,补习班也给你报了,才考这么点儿分数?你还好意思看电视?还不赶紧去读你的书,下次你要再给我考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听到妈妈的谩骂,原本就情绪不稳定的孩子顿时失去了理智,哭着冲出家门,然后投河自尽了。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就因为自己气头上的一句话,竟把孩子逼上了绝路,让他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相信这位妈妈在责骂自己的孩子时,即便说出的话不是那么好听,但怀抱的应该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偏偏她却忽略了孩子此时此刻的承受能力,让那句不经大脑的讽刺,成了压垮孩子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悲剧已然发生,即便再后悔,却也无法再挽回任何东西了。
    人是一种语言化的动物,对于人们而言,语言的影响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它可以直击人心,或给你灵魂的救赎,或在你的心口划下致命的伤痕。嘲讽的语言无疑是最为伤人的,它能直接粉碎别人的自信,伤害别人的自尊,这种伤害比拳头在身体上造成的伤害要更令人难以忍受。
    然而最可怕的是,人类攻击的本能却让很多人都热衷于用嘲讽的表达方式去攻击别人,或者调笑别人。
    比如有的人就特别喜欢在公共场合取笑别人,每每用嘲讽的方式将对方逼得退无可退时,便会兴奋不已,美其名曰“开玩笑”,而事实上除了他们自己之外,被“开玩笑”的人却往往笑不出来。
    嘲讽是一种可怕的语言暴力,它比就事论事的责骂要更让人难以忍受。就事论事的责骂固然严厉,但至少会让对方明白,是因为自己做错了某件具体的事情,所以才招致了怒火和批评。嘲讽则不然,它总能以偏概全地刺激别人的自尊心,让一个失误上升到有违尊严甚至人格的地步。
    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就事论事的责骂可能是:“你看看这几题,都是做过的题目,为什么还出错?说明你不认真,明明可以拿分却丢分,自己去好好反省反省。”责备主要围绕的是“这次考试”这件事。
    而如果是嘲讽,可能是:“你看看你考的什么分数?你还能做什么?猪都比你强!”很显然,这样的责备已经远远超出了“这次考试”这件事,甚至否定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所有一切成绩。
    诚然,为人父母者,不可能真的这样嫌弃自己的孩子,即便说出口的嘲讽再难听,实际上也不过只是负面情绪的一种宣泄。可问题是,父母这样想,孩子却不能明白。对于孩子来说,那些直击心灵的刻薄话,每一句都是敲击在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所以,面对你的孩子时,还是积点口德吧,别用嘲讽扼杀了孩子的自信,粉碎了孩子的自尊。
    鼓励,帮孩子摆脱懦弱的阴影
    交际这件事不仅仅存在于成年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其实也是一种交际。父母与孩子本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然而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却总是容易闹得非常僵,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双方都没有掌握到与彼此交际的正确方式和技巧。
    父母与孩子之间本就不会存在什么深仇大恨,造成隔阂与伤害的,是彼此不正确的交流方式。比如很多脾气暴躁的父母,因为恨铁不成钢,往往会在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伤人的话,甚至于在情绪激动时还会拳脚相向。而孩子呢,他们的社交模式实际上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学习来的,因此,不善于与孩子展开交际的父母,又怎么培养得出善于和父母交际的孩子呢?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的性格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父母是强势的,具有攻击性的,那么往往容易让孩子养成懦弱的性格。因此,如果你想要让孩子摆脱懦弱的阴影,能够勇敢自信地抬起头面对生活,就得纠正你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用温暖人心的鼓励帮助孩子重塑自信。
    李倩今年已经上初二了,但却依然还像个孩子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的,就连问个路都会紧张得语无伦次。
    有一次,学校举办艺术节,李倩班级打算表演的节目是全班大合唱,可是在临上台之前,李倩却紧张得哭了,怎么都不肯上台,最后还躲去了厕所。班主任在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很奇怪,平时他只以为李倩就是害羞内向了一些,却没想到她会这样胆小。
    为了帮助李倩,班主任很快安排了一次家访,在和李倩的母亲接触后,班主任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李倩的母亲是个性格非常强势的人,在教育孩子时一直推崇“挫折教育”,但问题是,李倩从小性格就比较软弱内向,在母亲不遗余力的打压和管制下,不仅没能成长为母亲所期盼的坚强勇敢的模样,反而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缺乏自信。
    发现问题的症结之后,班主任建议李倩的母亲,不妨试着改变一下和李倩的交流方式,用鼓励来代替批评。
    虽然老师的建议和李倩母亲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不太一样,但为了女儿,她决定还是试一试。之后,看到李倩做完作业,妈妈都会笑着夸奖她:“宝贝,今天效率真高,快来休息一下。”听到李倩洗澡的时候唱歌,也会赞美她:“这歌唱的不错,看来我女儿很有这方面的天赋啊,下次再给妈妈唱一首。”
    渐渐地,李倩母亲发现,原本总是畏畏缩缩的女儿似乎变得活泼了很多,脸上笑容多了,有客人到家里做客也会主动打招呼了。更重要的是,她能感觉到女儿和自己的关系亲近了很多。
    与不同的人交际要用不同的交际手段,教育不同的孩子也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活泼外向,容易骄傲自大的孩子,不时予以敲打可以让他学会谦虚;但对于本就柔弱内向的孩子,如果还是给予敲打,那么反而可能会让他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胆怯。就像李倩那样,她本身性格就不强,又是胆小害羞的人,她真正需要的是鼓励和赞扬,唯有鼓励和赞扬才能帮助她树立信心,摆脱懦弱的阴影。
    与成年人展开交际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对方的性格特点,投其所好,才能迅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与孩子进行交际同样如此,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与之展开交流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