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萧天策高薇薇

第698章 战部世界,上古姬灭!(中!)

萧天策高薇薇 萧天策高薇薇 10454 Mar 17, 2022 10:51:50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最美不过诗经》章节阅读:

    恨意:
    蓦然回首,鸳鸯已白头
    满身风雨的我,还能等到你吗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的意境就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等待,最后终于见到了要等的那个人。他们事先应该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其中女子先到一步,还没有到时间,或者快要到时间了,女子有些期待地等待着,心跳也许已经加快。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候竟然突降暴雨,闪电交加,风也呼啸,豆大的雨点就打在地上,连鸡窝的鸡都惊得咯咯地叫。女子的心随着雨声鸡叫也不安起来。他还会来吗?这么大的雨,他也许就不来了,他最好也别来,这么大的雨,淋坏了怎么办?此时她的心理是矛盾的,既希望他能够冒雨践约,但是又怕淋坏了他。正在矛盾之时,抬眼看见对方满身风雨而来。
    女子脸上笑容的绽放,她心情澎湃,这就是:“风狂雨又骤,天地一片黑暗,鸡儿跟着不停地叫,我的心潮随着起伏,他突然冒雨到来,顿觉喜上眉梢。”
    《风雨》的感染力极强,在这首诗中,借用了外界景物的描述,以反复强调为主,通过“风雨”、“鸡鸣”这两种外界事物加以渲染女子的思绪,反衬出女子的担心与矛盾,加重着苦苦等待之中一个人的孤独与沉闷。
    等待是一件苦差事,容易让等待的人变得焦躁不安,在左顾右盼之中觉得时间过得怎么这么慢。而能不能等到要等的人还是两回事。等到了,对方能够践约,说明他人还不错。要是负约的,大多让人伤心,落下一个坏名声。所以,等待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情。
    女子的翘首以盼,如果等不到男子的倾心相约,那边只能是情感的支离破碎。有时,女子的等待是可以耗尽前世今生,而男子的赴约却只是一场碰巧的游戏。当二人最终擦肩而过,等待的女子就算是耗尽一生,也不能等来让她倾心的人。
    其实,等待与约定竟是两回事。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胭脂扣》中对守约与负约有淋漓尽致的体现,烟花女子如花与阔少爷十二少以胭脂盒私定终身,谁知却遭到了十二少父母阻拦。绝望之时,两人相约一起吞食鸦片殉情,不巧,如花死了,十二少被救活。成为孤魂野鬼的如花在地下苦等。
    但她没有《风雨》中这位女子幸运,《风雨》中的男子穿越风雨来践约,如花等的十二少在人间活了下去,终于有一天,如花按捺不住等待的心,费尽心思重返人世,遍寻十二少,等到见到他,才知道他真的负约了。她只好将当年定情之物胭脂盒塞还给她,对他说了一句“谢你,我不想再等了”,黯然离去。
    许约容易守约难。
    《庄子·盗跖》中记载着一个誓死守约的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男子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于是就私订终身,这个与十二少不一样的是,女子家嫌弃尾生家境贫寒,两人就与约定在韩城外的桥梁相会,双双远走高飞。那一个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变化无穷,突然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不巧山洪又暴发,大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尾生不肯离去,抱着一根桥柱死去。
    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对于诺言的信守虽然有点迂腐,但古人确实能够一诺千金,满身风雨来践约是习以为常之事,有时候为了诺言他们不惜牺牲掉自己的性命,尾声就是鲜活的例子。
    《风雨》中,那个两千多年前那个穿越风雨践约而来的男人,满身风雨的赶路,只为给自己爱的女子一个交代。因为他知道,等待是多么辛苦。
    席慕蓉有诗句证实:“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世间有多少等待的故事,迪克牛仔的粗犷歌声中有多少人掉泪,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满身风雨的我,还能等到你么?
    痴情男女,心中的相思好像一条苦恼的河,就看是否有耐心等待那个渡河相守的人!而风霜雪雨都只能算是一种考验,考验他是否会不顾一切穿越而来,结果也只有两个:来,或者不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要是来了,那会是怎样的惊喜。
    经年之后,佳期无约
    ——《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曀(yi),阴云密布有风;虺(hui),雷声。大风刮起疾又暴,见我他却轻浮笑,调戏放浪又嘲笑,想来悲伤又懊恼。大风刮起沙尘暗,可肯顺心来找我,我不去来你不来,我却悠悠把你想。大风刮起卷天地,不见阳光空惆怅,夜半自语不成眠,打个喷嚏知我想。天色阴暗不见光,雷声轰鸣天际响,半夜独语不得眠,愿他悔悟将我怀。
    旧解对此诗的解读分为两类,一是这是“一首颇具性感”的情诗,学者闻一多先生就认为,在《诗经》中以“风”起兴的几首诗中,要数这首《终风》写得最淫了。他以为此诗是在反映女子对于强者之被虐而又乐受的心理。据此说法,也有人将此诗作为研究“性虐狂”和“受虐狂”的材料。二是认为是写一位女子被丈夫玩弄嘲笑后,又惨遭遗弃的诗歌。现在看来仍不排除有这个可能,若将此诗列为“弃妇诗”也不算十分勉强女子被抛弃,于是这女子“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其实,我们现代人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你当时有意接近我进入我的生活,处处表现得对我那么好那么体贴,我终于由陌生到习惯开始慢慢接受你了,我以为我们的爱情就要放晴了,你却忽然变得遥远冷谈了起来,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就退出我的生活,剩下我比之前一个人的时候还孤单还寂寞。到底,为什么,你当初要对我好呢?
    这首诗里的女子也是在哀叹吧,哀叹男子的忽冷忽热、喜怒不定,以及对她的可有可无,她也似乎明白了,他之前虽有纠缠但并不爱她,要真恨他吧又恨不起来,说不恼他吧怎么可能不恼?其实,很多男人未必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女人都讨厌纠缠不清但并不爱她的男子。并非有人追求有人纠缠了,女人的虚荣心都会很受用,她的第六感能敏锐地嗅出这个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她。
    《诗经·郑风》中的《狡童》也写到了一名女子在遭到情人冷落后的苦闷纠结心理。“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她一边埋怨说道:你这个狡猾的小伙儿啊,突然就不理我了,全都是因为你啊,好好地让我吃吃不下、睡睡不着啊。一边又尽情地流露出对“狡童”的相思之情,毕竟他们只是暂时闹个小别扭,并未真正分手。这位恋爱中的小女人,真是爱恨交织,情丝之长,剪不断理还乱啊。她在这头寝食难安地疾呼,那偷走她心的男子又做什么去了?
    可是,《终风》里的女主人公却还没有被偷心的女子幸运,她差不多已遭遗弃,至少已被男子打入“冷宫”。可悲的是,她还未完全醒悟,即便她有点意识到男子并非真爱她,她还是心里有所不甘,还在天天想着他回心转意:一会儿说希望他打喷嚏时,知道是我在想他;一会说希望他正在后悔着,满心地想念我呢。
    元稹曾在《莺莺传》中写过:“始乱之,终弃之。”后世便有了“始乱终弃”一词。仅从抒情比较直白的古诗词来看,在古代社会的女子被遗弃或冷落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弃妇诗、闺怨诗乃至抒写遭受冷落的诗词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古代并非一夫一妻制,连平民都能有“一妻一妾”之福,更何况是身处贵族阶层、身份显赫的男子呢?他们虽比不得帝王,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妻妾成群还是比较现实的。加之古代女子的地位又低,在男女爱情婚姻生活极不平等的状况下,受伤害遭遗弃的往往是可怜的女子。否则,在男人占有绝对优势的古代社会,我们怎么看不到只言片语的“弃夫诗”和“男怨诗”?法国著名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过: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虽然这句话我未必全赞同,不过在古代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现实遭际下,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女人还是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
    李白也有一首《怨情》诗比较有名,传达出同样的心境,一个女子因苦等爱人不至,内心终由希望等到了绝望,由爱而生出了怨恨。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位美丽的女子,自从与情郎一别之后,时刻期待着与他的重逢。她每天早早地卷起珠帘,长久地坐在窗台前观望与等待,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与情郎相见。怎奈今日复明日,情郎始终没有半点音信,可时光不待人啊,她早该到了出阁的年龄了吧,所以她内心才无限恐慌着急。一想到这些,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心中开始怨恨起来。又能怨谁恨谁呢?恨自己吗?太容易轻信人了,错把一片芳心空付与?恨他吗?走的时候不是已经说好了的,他说是见到了父母就找媒人来提亲的,不是说好了的要生生世世永远在一起?这位佳人转而又开始怨恨,既然你没有打算要回来找我,没有决定要向我提亲,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对我说那些话呢?又为什么要对我说那么多山盟海誓的承诺?如果,我今生从未遇见你,也许就会安分守己地嫁人了,可是现在你让我怎么办?你至少也托人给我少个口信,让我知道你一切安好啊?唉,为何当初对我好啊,竟成了有始无终的结局。
    遭受爱人冷落和遗弃,古诗中的女子在啜泣中一声声哀叹:嫁个好人真难呀!我真是遇人不淑啊!竟落得个始乱终弃的下场啊!何苦当初非要遇到你,遇到又为何爱我?哀怨诗词里相爱的结局大抵如此,没有圆满,有的是拉长的哀怨。要不,为何偏要说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要不,为何还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盼?
    多少人辜负了最好的时光
    ——《陈风·东门之杨》
    青春是一条年轻的河流,日夜弹奏着一曲亘古的歌谣。有时轻快如流水行云,有时又寂寥而沧桑,汩汩地流过我们的生命。穿越千年,世事变幻,有种遗憾从未改变。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会来。/……
    歌手刘若英的一曲《后来》,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遗憾与喟叹。走得快岂止是青春呢?怕是青春里的人和事吧。对那些错过的人和错过的事,我们过后回望,只能深深自责,还假设到要是早知道怎么怎么样,可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生活中的事情确实超出了人们的掌控。对于错过的,我们也只能报以深深的遗憾。
    我们在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东门之杨》中也能追寻到这样的事情。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这是发生在陈国都城东门外的故事,东门是男女青年的聚会之地,有“丘(山丘)”、“池”、“枌(白榆树下)”、“杨(杨树下)”等,《陈风》中的爱情之歌《东门之池》、《宛丘》、《月出》、《东门之枌》,大都产生在这块爱情的圣地上。牂牂(zang),风吹树叶时候发出的声音;晢晢(zhe),明亮的样子。
    陈国是小国,从他成立之日到被吞并,六多年间,一直是小国,他的弱小势力使得他也从来没有想去称霸,人民都只是过自己的生活。在那个古风满天的先秦年代,陈国的热恋男女一般都相约在黄昏的树林中。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片杨树林面积比较大,树因为年代久远了枝叶茂盛,是不是也象征着陈国男女的爱情也如树林一样繁茂而生生不息?和那个心爱约好了时间,其中一个早早来到等待,望着树林,急切地徘徊,焦急的心情等待过的人相信都会了解与理解。这约会在恋人的心上,无疑既隐秘又新奇,期间涌动着的,当然还有几分羞涩、几分兴奋。等待者站在高大的杨树下,抬头看见了天上闪亮的星星,似乎在向自己扎着眼睛,心情也就略微好了起来,有星星相陪,想着念着,静静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也是一种幸福吧。
    《东门之杨》中可以看出写爱情的美妙,这种就是等待带来的美感,一种珍惜在里边,不过,这种感觉是暂时的,要是被等的人一直不出现,会是什么样子?世事也往往弄人,等待的这位从黄昏一直等到夜深人静,从夜深人静又等到斗转星移的凌晨,另一方还是没有来,无尽的等待就转变成了难捱,也就成了一段错过的感情。你看,东门的大白杨树啊,叶儿正发出低音轻唱。约会定好的时间是黄昏,直等到明星东上。东门的大白杨树啊,叶儿正发出轻声叹息。约会定好的时间是黄昏,直等到明星灿烂。
    同出于《陈风》的《东门之池》感觉就不一样了,同样的爱情,却充满着欢声笑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可以想象,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大家在一起劳动,一起说说笑笑,甚至高兴起来就唱起歌来,小伙子们豪兴**,对着爱恋的姑娘就唱出了《东门之池》,表达情感,表达爱情。而《东门之杨》到最后只能唱出悲伤。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坚信诗中杨树下徘徊等待的应该是个女孩子,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如果男女的知识程度一样高,女人在男人面前还是会有谦虚,因为那是女人的本质,因为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所以女人在男人面前总是谦卑的,只要有一点爱在,想哪女子一定是早早吃了饭,喜滋滋地到城门外等着,可是到最后只能落地失落情怀。《东门之杨》成为痴男怨女心中的一个错过的代表,同样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元夕》中也流露出来的同样的情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越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女词人效仿千百年前的那对男女,在花灯之夜与心爱的人相约。只是换了一下植物,杨树换成了柳树。千年之后,爱情同样是猜中了过程,猜中了过程,却猜不着结局。就如电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一样,让人感伤。不是说好一只牵手到白头么?结果是“不见去年人”,他已经消失在了茫茫人海里,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因错失酿成的悲剧也不是中国独有,在希腊神话中也有这样的传说。巴比伦少女桑斯比爱上了邻家男孩的皮瑞摩斯,然而两家有着深仇大恨,两个人也不能相见,只能隔着墙壁说说话。这些感动了“至美”女神阿芙罗狄蒂,所以决定帮助他们。一天,这对恋人就发现两家墙壁上出现了一道裂缝,通过它,两个人可以看到彼此,还可以说话亲吻。于是又了机会相约亲昵。他们的第一次约定好在城外的一株白色的桑树下。等到夜晚来临坏死后,桑斯比偷偷溜出家门,先行到了桑树下等待,可是恰巧有一只母狮子在那里。狮子见到少女立马张开大嘴,吓得桑斯比面纱落地,她连忙逃走,母狮并没有追赶她,只是用爪子撕破了纱巾。等到少年皮瑞摩斯来到,狮子也已经离开,当他看见了被玷污的面纱,他想一定是他的恋人出了什么意外。绝望之中,他吻别面纱,抽出自己的宝剑,刺入胸膛,鲜血都把白色的桑树染成深紫色。这时候桑斯比盼望约会重返桑树下时候发现了恋人在鲜血中挣扎,也只能倒在皮瑞摩斯的剑上,陪他一起死去。
    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错过些什么。错过一趟公共汽车,错过一场雨,错过一个开始,错过一次机遇,还有错过一些人一段感情。镜里朱颜,物是人非,人生若宛如初见,那只是文人说构建出来的理想状态,要是可以追回错过的人与时光,那当下拥有的情感怎么办?回去了这些也不是要错过么?所以觉得,生活之中,如果可以,就不要错过与生命交错机会与幸福,即使错过了,就把错过的美好珍藏好,成就《后来》里的那一段唱词,问候一声:“这些年来,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忆郎郎不至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人穿衣打扮的规定十分严格,须按社会等级从穿着上区别身份。特别是汉代以前更有明文规定冠帽只有官员才能佩戴,商人还不得穿丝绸料子的衣服,只能穿葛麻料子的成衣。比如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因为商人的地位穿戴食用都有限制而备受歧视,所以投机政界,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
    而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准许穿着当时很优雅高贵的青色衣服。所以,“青衿”指代书生,后来又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青青子衿”,这四个字就组合成了一个名词,历代每一次念起,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悠然书生味道。
    《子衿》的作者应该是一个女孩子。些许日子没有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她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娇俏可人的身影,在城头的石壁上凝驻。
    一如《西洲曲》里的那个女子,“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为什么还没有来?她在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焦急,一点固执,要是这位“青矜”赶到之时,在新月的清辉之下看到此情此景,该是多么幸福。这幅场景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李清照的《浣溪沙》写道“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精妙地绘出了一个处在热恋中的女孩子等待情人的娇憨之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时说李清照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一刹那间的感受和一瞬间的动作,并且能用通俗的语言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他大赞“娇恨”一词,这是一种一边恨着一边撒娇,因爱生恨的心情,几丝可爱跃然纸上。与《子衿》放在一起,同样是少女情怀,眼波流动,又同样是焦急等待,急不可耐。双手叉着腰,撅着嘴唇,准确地拿捏了少女的心理活动,思慕、娇怨“青青子衿”的情怀可见。
    如此一来,如果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一定就是青色的了。“青”在古代就是蓝色,《毛传》中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也许在女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位书生知己的梦幻。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也许是书生使得女性心灵有所寄托吧,能够使自己的心湖旖旎,荡出一圈又一圈相思的涟漪。
    多年以后,一个虬须扎扎的枭雄也用了同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境界却完全不同。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就成了一个男人的政治抱负,对贤才的渴求和对雄伟霸业的忧思。
    紧接着他还引用了《诗经》中的另外两句,就是《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只要贤才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盛情款待,我会加倍欣赏人才的。
    这就是男人的感情,男人和女人终究是不同。女人的感情就是爱情,一旦爱了,自己的一切也就只围绕着对方行事,要是对方不理睬自己了,就发脾气,就由爱生怨。《子衿》中的这位郑国女孩子就这样说:“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自己来?”这真该怪这位“青衿”,即使再忙,即使再不能相见,至少得说句话吧,即使是只言片语,女孩听到也不至于着急得团团转,发出“一天见不到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久!”的怨言。
    李清照在写完《浣溪沙》后盼得了书生情郎,她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恩爱有加,成就一段美满姻缘。尽管后半生飘零,在相思与完成丈夫遗愿的动力下过的还算不枉此生,没有了爱,怕是更加贫乏不堪。也许女人的一生中都为了爱而活,如果心中有爱,即使“一日三秋”,又算得了什么呢?
    诗人余光中《在雨中》说: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
    刹那,永恒
    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子衿》中的女子也是这样思慕、等待、张望着“青矜”,你来不来都一样,尽管我着急,我生怨,但心始终向着你。抬头看见清月是你,低头看见树影是你。
    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因为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肯交付真情。君不见,残阳西下,落下地平线的除了阳光,还有女子的翘首企盼。
    如花美眷,不敌似水流年
    ——《卫风·氓》
    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又绵延的主题,爱情诗作为爱情的艺术结晶,歌颂真挚纯洁、坚贞不渝的爱情主旋律,美化、洁净着人类的情操,只是哪有那么多的完美结局的故事,哪有那么多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样恰到好处。更多的是残酷的爱情悲剧。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在故事的开始,似所有爱情故事的开始一样甜美,甚至带着些浪漫的气息,一个善笑的男孩走向一个卖丝的女孩了。但这个男孩并不是来买丝的,而只是以买丝为借口来靠近她,对她说好听的话,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希望和她结为夫妻。之后的交往充满,两个人在一起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分开的时候彼此恋恋不舍,有了些“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还有那“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的意境。
    这是诗经中最常见的青涩爱恋,男女相悦的初恋情愫在《卫风·氓》中崭露无疑,这首诗一共六章,每章十节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上演的爱情现实长诗——痴情女子负心汉。一位痴情、勤劳、善良的女子却被背信弃义、自私的男人始乱终弃。长诗之中,似乎依然可以听到这位女子的悲怆呼声。
    接下来的故事便出现了逆转,女子在几经等待之后,男子依然不来接她,就在她以为男子变心的时候,爱人如期而至,原来相爱也是要经受种种等待的折磨才能成就好事的,女子怀揣着内心的幸福和忐忑坐上了男子的婚车。
    新婚过后,爱情的甜美被繁杂的婚姻琐事取代,当日的青涩少年也不会再守候于城墙下等待那位如丝的姑娘,他们虽然结为夫妻,但却再也没有了当日花前月下的甜蜜,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操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还在自家的庭院桑树下许下永不分离的誓言,同时希望自家枝繁叶茂,多子多孙,幸福美满。女人守着这幸福的盟誓,每天为家庭为孩子辛苦操劳,疲惫之中也会觉得幸福,因为付出是爱情的基础吧。女人可以忍耐承受,只要夫妻和谐,荣辱与共。家庭也由于勤劳而逐渐富裕。
    然而,女人想到没有想到,自己得到的回报是一纸休书!“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回想起来都是欢乐,山盟海誓都还在,怎么会料到反目成仇。”
    现在要怎么样?新人将要进门,自己是闹是吵是回娘家要做个决定。《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回娘家后的待遇便是女子当下的境况。
    在比《孔雀东南飞》更早的先秦时期,想必一个女人要忍受更大的冷嘲热讽压力,而且,回娘家后本来以为可以向亲人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只会换来的兄弟姐妹们冷漠的容颜。
    静下来,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忆曾经发生的点滴,她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感情历程,以前的那些甜言蜜语、男欢女爱、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似乎历历在目,而又渐渐远去。
    经过了时间的打磨,现在可以说是历经沧桑,她知道,如果自己不走,留在这个是非之地,对自己更加不利,离开这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机会与希望。于是发出一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在三千多年前可以把婚姻之事看得如此清晰透彻的女子,怕在厚厚一本《诗经》中找不到第二位。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终于结束这无奈的爱情,女子无言离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韶华易逝,岁月无情。任何东西都会被时光无情地带走。
    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有过这么一句“自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永远。”这个“永远”便没有再提,如果这个童话故事继续进行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如花美眷,怕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经历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浪漫爱情之后幸福生活在了一起,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是司马相如的变心,他想要纳妾。完美的爱情故事就变了味道。而千古佳话梁祝故事本身就是舍身成义,在化蝶的最**结束,牺牲了两个人的性命,保全了完整的爱情,所以千年之后,哪怕是万年之后,依然是感人肺腑,令人向往。
    不敢想象,要是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冲破重重阻碍,自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永远,他们会不会也像司马和文君一样,似水流年之中,爱情变了味,或者索然无味,感动不了后人。
    究其原因,爱情专家称,是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与观念。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过,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男女差别太大,用一个形容就是男人把爱情当作点心,而女人把爱情当作了主食。
    陈可辛导演在电影《如果·爱》中说,有多少爱情故事,就有多少爱情悲剧。这在于男人的浓厚兴趣在于没有得到女人之前,他们会为“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的错过而遗憾相思,而得到之后,也会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诱惑而陶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中扮演着悲剧角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欢乐结束,男人觉得爱情的失败是一次情感的经历,是一次打磨,而感情的失败对女人来说则是几乎毁灭了她的世界,残酷的现实打碎女人的梦想与憧憬,换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长叹。
    “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女人面对旧物只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她们要的不过是一个男人可以陪自己白首到老。但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当在时间的洗刷中,容颜衰老,只能剩了一种“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情怀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婚姻当真是要比恋情多了几分辗转,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就是这样奇怪,不是当初的一语空言就可以约定终生的,当日你侬我侬,今日也可以淡漠视之,这里完全没有公平可言,谁叫爱情的发生和结束同样仓促呢。
    怪只能怪经年之后,华颜不再,谁比谁残酷,谁便是最后从爱情潮水中全身而退的赢家。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