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国粹

第57章 杂务(6)

国粹 司徒汉 3050 Mar 17, 2022 9:13:16 AM
  赵道台是受了惊吓往回走的,到了晚上,关宝珊还是去了一趟赵道台家里。
  “关队长,不是我不兑现承诺啊,是完全没戏啊!”赵道台回到家里就上火了,脑袋上盯着一块湿毛巾,样子看起来十分的滑稽。
  “赵爷,我可不是来找您要啥的,是过来看看您!我就担心您今儿会受到点惊吓,瞧瞧,您这还真是……要紧不?瞧大夫了没有?”
  “没事,就是心里窝火啊!”赵道台一脸的倒霉相,“当初我真不该听那几个师爷的鬼话,要是好弄,他们能让给我?怕是早就被他们自己捏在手里了!唉!悔之晚矣啊!现在不仅闹不来钱,怕是还得赔钱啊!”
  “赵爷!可不是您这么说的!您坐,听我给您掰扯掰扯,要是不对,你大棒子把我打出去,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门,得咧,您将来的生意里可就得有我一股。”
  “啥?我都这样了,还特么的有生意?”赵道台瞪着鱼泡眼睛。
  “这一带啊,不光是您家里有祖坟,我们在勘察线路的时候,把祖坟安置在这一带的‘觉罗’家族可是不老少,从您家祖坟向北,连绵20里都是,对不对?”
  “那是!当年皇上下旨,我们这些觉罗红带子,还有驻扎在城北大营的下五旗旗人,都还是按照祖制把坟茔修在了这一片,最早的皇陵是在东边的遵化,到了雍正爷,他老人家也不知怎么地,在易县那边又造了西陵,所以,我们这些奴才的祖宗就只能在这北边的军都山里了,说起来,现在可是不老少人……”
  “成!有这么些红带子后代,今后你这里的生意差不了!”
  关宝珊得意的坐下,从后腰抽出了烟袋锅子,正要往烟袋锅子里按烟丝,赵道台从八仙桌后面的神龛台下面摸出了一盒卷烟。
  “关队长,前儿个去天桥,那边的一间铺子里卖的,不算贵,五个大子一盒,我顺了一盒回来,还没尝鲜儿呢,来,咱哥俩试试。”
  说着话,赵道台撕开包装,抽出一支递给了关宝珊,随即,擦燃了洋火,给关宝珊点上。
  关宝珊也不客气,使劲的咗了一口,这洋烟卷,关宝珊并不是第一次抽。上次冯化民跟着皇甫去天津,回来带给了他一包尝鲜,这次,算是重温一次。
  “成!这烟够劲!不错不错!”关宝珊吐出了一串烟圈,“今儿协理大人的话你好像没听明白,我哪,就是来给你说道说道,给你点个亮。”
  “那可敢情好!关队长,你先别急,我叫下面弄几个小菜,咱哥俩边喝边说。”
  赵道台转身就去安排了,不一会,一碟拍黄瓜,一碟花生米,还有一碟酱肘子就端了上来,跟着赵道台拿来俩酒盅,一个黑泥陶罐。
  那年月,酒都是用陶罐和白铁皮酒壶装的,冬天用白铁皮酒壶是便于烫酒,北方人冬天不喝冷酒的。到了夏天,就用黑陶罐了。
  玻璃传入中国很早了,可是能够大规模生产却是很晚的事情。为什么有段时间北京的那些八旗子弟特别喜欢收藏鼻烟壶?其实,就是因为许多内画鼻烟壶是用金贵的玻璃制作的,直到今天,一些收藏者还傻乎乎的追捧,那种从西洋传过来的玩意,西方人认为一钱不值,关键就是这边玻璃不普及,生产很少。
  玻璃瓶子的普及?那是解放后的事情了。
  刚解放那会儿,茅台酒就是用陶罐瓷罐包装的,不是说那样高级,而是那样便宜,成本低啊。想想看,那个年代,在茅台镇那个山旮旯里,到哪儿去找玻璃瓶子啊?后来这个习俗就一直延续下来了,直到今天,茅台酒还是用瓷瓶子装。
  “来,老哥哥我敬你一杯,我没想到,哥哥都落魄如此了,你关队长还能照顾我!好人哪!”赵道台颇有感触的说着,随即举起杯子,一口先闷了。
  “皇甫大人答应在给你们这里修隔音墙的同时,还在你家祖坟附近修一个五等小站,琢磨琢磨,这个先机可是给你了,让你上折子,你觉得会赔钱?”
  “修车站还要我们出钱,能不赔钱吗?”赵道台摇着头说。
  “南口镇两年前是啥样?现在是啥样?琢磨琢磨。”关宝珊眨巴着眼睛说道。
  赵道台猛然愣住了,慢慢的放下了酒盅,“着啊!要是在那里修上一个车站,这四里八乡的人还不……哎哟喂!这可是……咳!我真是个棒槌!明白了!将来赚钱了,有你一股!可不能再多了,我明儿就去把地划出去!”
  这一晚上,关宝珊不仅是跟赵道台足足的喝了一晚上,还向赵道台点破了一些“行内”的秘密,说白了,就是告诉赵道台,尽可能少的去接触那些师爷。
  “你遇见的师爷,都是最底层的,说他们是师爷,那是给他们面子,其实就是没有入籍的奴才啊,你再瞅瞅他们都是打哪儿来的?要是真有本事,他们干嘛去当那种管着吃喝拉撒的事业?真正的庆王府师爷,你能见着吗?人家会在乎你这仨瓜俩枣?现如今,朝廷里,从上到下都在推行新学,铁路是啥?是银子啊!”
  “铁路是银子?这是个啥话啊?”赵道台此时不得不虚心请教了。
  “你出去打听打听,行内传的一句话就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各地都在辍惑着修铁路,可你?还想挡横?真是不知道谁给你出的这个馊点子。”wWω.㈤八一㈥0.CòΜ
  赵道台无语了,他是真不知道山外的事情。别看他住的地方离京城不远,可自打致仕后,他就很少出去了,窝在老家当个土财主,靠的就是收租子。
  赵道台不傻,第二天就去了京城,可他没去原来认识的那几个师爷那里,而是跑到茶馆里去听人唠嗑去了。要说听消息,没有比茶馆里更多的了。
  “哥几个,听说了吗?东边修铁路正在筹集份子钱哪。”一个戴着瓜皮小帽的旗人在那里眉飞色舞的说着,“张大帅进京后,现在正在与洋人谈借款的事情,要把原来的洋人承办改为借款自办,这里面的名堂可就大了去了。”
  “那五爷,这是个什么话儿啊?给我们掰扯掰扯呗!”旁边人搭腔道。
  “这道理说出来也很简单啊!”那五爷拿起自己的紫砂壶,对嘴喝了一口,“现如今,大伙都知道修路赚钱,那京汉铁路去年就挣了好几百万呢!从天津卫到江苏的浦口铁路,那更是在富庶地区里跑,不赚钱才怪!”
  “那就修呗,管他谁承办呢?”一个蓄着稀疏“猫须”的人说道。
  “侯三!你糊涂!”那五轻轻的一拍桌子,““津镇一路,北接畿甸,南贯江淮,扼江海之咽喉,握三省之命脉,岂可轻易脱手于洋人?”
  “对啊!那五爷眼光独到!”围着的人纷纷赞许道。
  “老佛爷已经给了张大帅懿旨,让张大帅去跟洋人掰扯,我琢磨着最后肯定是找洋人借钱,最后我们自己办!哥几个,机会就在此啊!”
  “我们那点钱未必能管用啊,要不朝廷也不会找洋人借钱啊!”侯三说道。
  “修铁路我们搭不上手,可这铁路沿线的车站、商行、货栈啥的,咱们就不能搭上手吗?哥几个可都是有人在下面做官的,到时候……啊?哈哈……”
  “您的意思是我们去围着铁路赚钱?可是,那能有多少?”有人问道。
  “咱们这北边想吃口大米,原来得靠漕运,现如今,从汉口装上一个车皮就足够咱们旗人吃上一个月的了,从南方最大的米市,叫啥来着?哦,对了,叫沙市!顺着长江就把湖广、两广还有四川的大米运到了汉口,三五天就到了京城了,哥几个想想,原来咱们吃口大米得多长时间?漕运?俩月够不够?”
  “哎吆喂!这样说起来,能够往来运输的家伙事多了去了,这口外关外的皮子,药材啥的都可以南下了,这买卖可就做大了啊!”侯三叫了起来。
  赵道台蔫呼走了,当天晚上就把折子送到了铁路衙门,还附带了二千银票。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
欧巴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国粹更新,第57章杂务(6)免费阅读。https://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