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架空 古玩之金瞳鉴宝

第072章 水墨竹石图

古玩之金瞳鉴宝 捡漏不捡钱 2220 Feb 20, 2024 8:13:43 AM
    项元汴出身书香世家。
    项家在宋明两朝可说代代高官,家族中举人和进士的多达二十几人。
    项元汴的曾祖父项质有兄弟三人,兄长项忠,弟项文。
    项忠是明代名臣,也是项元汴的伯曾祖,他这一支是一门六进士,让项家声誉一时无两。
    项元汴的父亲项诠官至金陵吏部郎中。
    项元汴的兄长也是进士及第。
    项元汴本身也是交游广阔,他与名画家大鉴定家文彭、文嘉交往尤密。
    与文徵明,以及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更是忘年之交。
    古代搞收藏必须得有名气,尤其是明代。
    在明朝,你没有名气想收藏古董根本不可能。
    因为明代皇帝对字画不怎么感兴趣,大部分好东西都在文人手里收藏者,若你没有名气那门都不让你进。
    门都进不去,你拿什么买?
    项元汴到是不愁这一点,他的名气大到万历皇帝主动让他做官。
    并且他本身也是书画名家。
    他山水主学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兼学黄公望,当时向其求画的人还不少。
    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每画一幅画必须要亲自题跋,这让那些求画的人很不满意。
    于是就有求画者多出三百文钱给项家的仆人,让其在项元汴画完画赶紧把画拿出来,省得他在画上写起来没完没了。
    当时有人为了看项元汴所藏书画,长途跋涉几百里慕名拜访。
    项元汴也大方,看,随便看。
    因为出身豪富之家,项元汴设宴款待宾朋,用的餐具是金制台盘。
    喝酒用的则是双螭虎大金杯。
    酒杯每副约有十五六两,这里指的是纯金的。
    熏香用的是金香炉,宣德炉都不用。
    洗脸用的是梅花银沙锣,这个东西是什么沈愈也闹不明白。
    就连漱口痰盂都是纯金打造的,叫做“金滴嗉”。
    用现在的话说,奢华至极。
    还有一点,项家人品极好。
    据传其父项铨曾经买下一处大宅,过了很久才想起来翻修。
    哪知道这一修屋竟然从宅子某处暗格中发现了很多金银珠宝。
    而项铨并没有把这些财物据为己有,而是找到旧宅主人的后代,把这笔财宝还给了他们。
    其品格高尚固然显而易见。
    但也有一种钱多到无所谓的地步。
    反正项元汴家里就俩字,有钱。
    比如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也就是传说中的神龙本,就是他花五百五十金买的。
    而王羲之的《瞻近帖卷》足足花了他二千金。
    金是明代对于银子的另一种叫法,并不是说真正的金子。
    比如一百金指的就是一百两银子。
    当时一两银子差不多分别可以买两石三百多斤米。
    买羊肉12-15斤。
    买牛肉8-10斤。
    买五斤重的大鲤鱼10-15条。
    县城内较为偏僻的一栋三间房子也不过30-50两银子。
    所以对于法书字画,项元汴是真舍得花真金白银买,也是真的喜欢。
    这也说明,自古至今,没有钱玩不了收藏。
    让这位老先生在后世留名除了他的收藏耀人眼目外,还有一点就是盖章达人。
    这一点,他的粉丝乾隆皇帝所谓的牛皮癣盖章都是远远不如的。
    不管是法书还是名画,可说没有项元汴不盖的。
    褚遂良版《兰亭序》,乾隆只盖了“三希堂”,“乾隆御览之宝”等十几个章,但是项元汴足足盖了九十八枚。
    在他喜爱的卢鸿,卢浩然的《草堂十志图跋》中也盖了近100方印章。
    怀素《自述帖》少一点,盖了70多方……
    在书画上盖鉴赏章,收藏章的风气是自宋代开启,到项元汴这里大成。
    他经常用的印鉴有“项元汴印”,“子京”葫芦印,“天籁阁”,“子孙永保”,“项子京家珍藏”,“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等印章,全部算起来大概有一百多方。
    直接让后人无空白之地可盖印。
    另一个还有他的别号也是多的数不清。
    古人除了有自己的名与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称为“别号”。
    别号有雅的意境,但实用性更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于字画的署名。
    现代人鉴定字画往往要知道古代书画名家的别号。
    比如苏轼子瞻,大家却称其为苏东坡。
    这就是因为他号:东坡居士。
    很多人提起苏轼并不说他的名字,而是喊苏东坡。
    而项元汴的别号,有五云、尧峰、逸民、嵩生、西楚王孙、墨林山人、墨林生、墨林懶叟、墨林主人、墨林砚癖、墨林外史,癖茶居士等近百个之多。
    这些字号对于鉴赏他的收藏画很重要,也要全部记住。
    实话讲,当时项元汴这种盖章的方式是被文人与同为收藏大家的名人所讥讽与奚落的。
    但到了现在却成了现代藏家鉴定古画的一条捷径以及一门必学的鉴定方法。
    可以这么说,不懂项元汴那就鉴定不了古代名家真迹,因为古人真迹上大部分都有项元汴的印章。
    沈重楼曾经对沈愈说过,若是有人拿了一副王羲之的真迹来让你鉴定,你只需要看看上面有没有项元汴的印章就可以。
    若是没有,虽然不敢说必然是赝品,但可以基本断定为赝品。
    沈愈对项元汴老先生那是佩服的很。
    最初知道项元汴,沈愈并不是因为他的珍藏,而是因为唐伯虎点秋香就是出自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
    ……
    一点一点的将夹层的画取出,当画的真容全部显露时,沈愈才发现这是一张纸本水墨竹石图。
    只见画中有枝叶繁茂,生动传神的青竹六株。
    画功极其精湛,千枝万叶仿佛一笔而成,尤其是细微之处把控的极其精妙,竹叶上可见露珠欲滴,晶莹剔透。
    沈愈越看越觉此画画功不凡,数株青竹,高低错落有致,先后层次分明,毫不杂乱,画家对于空间感与立体感的把握可说已臻化境。
    竹下有另有奇石数块,墨色温润,不夺青竹之势,甘为陪衬。
    整幅画用笔简洁熟练,竹石气韵优雅,不费许多笔墨却能让人感觉自己好似处于大自然的竹林之中。
    “好画!”
    画没有写作者名字,也没有画名,只写了“九龙山主人于永乐癸未年绘”十二字楷书,字体清雅,笔力超绝。
    下面有文徵明题词:“山石峭立,绿竹清幽。”
    还有鉴藏印三枚,项元汴朱文印,子京朱文葫芦印,墨林秘玩朱文印。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