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深梦且

第一百二十三章 香囊

深梦且 燃生犀 2455 May 21, 2022 2:34:09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章节阅读:

  因为王晨光就是他上一世的导师。
  自己这前导师现在混的不错啊!
  都能上植物生理学学会上做学术交流了。
  这个就是他之前听到王晨光提起过一次的课题。
  只是最后搁置了很久,一直没有申请到课题资金。
  难道这一世没有自己的存在之后,他反而有了更大的进展。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当然,这也只是嘴上说说,他在心里还是很为他高兴的。
  毕竟当时,孤身在外求学,可能他就是唯一一个对自己还算关心的人了吧。
  非常有感触的听完这场学术交流会。
  下午的大会内容也就结束了。
  看着王晨光满脸笑意地从会场走出去,陆时羡下意识地想上前上前寒暄几句,
  可抬起的脚步忽然又却步了。
  有点太突兀了一点。
  自己对他而言,如今只是一个陌生人,好像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去找他吧!
  最后陆时羡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现在能够看见他比之前变得更好,也就足够了。
  何必去无意义地打扰别人平静的生活呢?
  想到这,陆时羡原来的心思也淡了下去。
  一别两宽或许也不错。
  回到房间,陆时羡将今天讲的内容整理了一下。
  但没有其他学习资料辅助的情况下,他还是理解的不够。
  在酒店度过了一个毫无波澜的夜晚。
  有着第一天的经历,陆时羡第二天就有了经验。
  他不再参加院士或者资深教授主讲的分会场,而是选择了大会专门设立的青年学者论坛。
  它的主讲人是来自全国各个院校在植物领域做出一定性成果的青年学者。
  学术领域上的青年指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指的是相关研究领域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工作者,年龄不超过35岁即可。
  如果到了社科领域,这个年龄还将被放缓到四十五岁左右。
  所以做学术其实跟学医或者从政有些类似,巅峰时期都是在年近半百的时候。
  在别的行业,三四十岁可能都叫大龄从业者了。
  但在学术之路上,还属于青年一枚。
  至于陆时羡现在按照年龄来说,只能算作幼年。
  话似乎扯远了。
  还是老老实实听论坛吧。
  很快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某211高校的一位副教授即将做一篇叫做《植物根毛生长发育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论文交流。
  “植物根毛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了解根毛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遗传过程中的作用,能够对了解植物养分吸收机理提供依据。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
  才听几句,陆时羡的信心顿时又回来了!
  他完全能跟得上主讲人的思路,虽然还是有些模糊的地方,但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全程懵逼了。
  这不就对了吗?
  他还真以为自己突然又变回学渣了。
  但不要以为是他们水平不行。
  但其实能上去讲的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
  需要本人在所在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本人所在地区具有较高影响力,而且已经发表具有原始创新性或者重大应用价值的论文。
  最后一天,陆时羡变得越发快乐。
  因为几乎一整天都是博士生论坛。
  这个论坛的内容就是各大高校的博士生对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做交流发言。
  这里面几乎全部是他能够吸收的内容,时不时还能冒出自己的见解来。ŴŴŴ.
  终于在博士生里面找到一些参与感了。
  他简直想哭,参加个会议听不懂是最悲催的事情。
  随着最后一位主讲人上台,陆时羡的注意力也变得愈发集中起来,因为屏幕上的论文名称赫然是《水稻结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参与减数分裂的机理研究》。
  台上,一位大约三十岁的男人打开主讲台上话筒开关。
  课件的第一页,他的名字和单位也随着显现出来。
  沪交大学,汪重轩。
  他的声音在偌大的会场响起。
  “众所周知,水稻是分子生物学重点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同时它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最近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水稻中具有功能特征的基因许多都与减数分裂有关。减数分裂对真核生物的重要性就不用我过多赘述了。”
  “植物减数分裂的期间,细胞会在dna复制后分裂两次,细胞数量翻倍,但是细胞体内染色体的数量却只有生殖细胞的一半。”
  “这个过程中会有同源染色体的识别、配对以及重组等过程,共同去促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前面的引语说完之后,他终于说到了他论文最关键的核心观点。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方便快捷的方法鉴定植物的基因。”
  “通过这些技术,因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序列对应着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不同切割位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水稻结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监控。”
  “......”
  四十分钟的发言很快就结束了。
  在场数百人毫不吝惜他们的掌声,这的确是极具创新性的想法。
  博士生论坛作为本场大会中层次最低的分会场。
  而且他被组织方压轴安排做最后一场学术交流。
  并且能够吸引到这么多人来看,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按照他刚刚的说法,如果方法真具有普遍性效用。
  那么这篇论文最重要的发现不在于水稻减数分裂。
  而在于这个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植物,这能够做的研究那就多了去了。
  所以一种新方法的提出是极具价值的。
  “有没有同仁对此有疑问的?”主持人例行公事的问了一句。
  在国内,其实这种提问大多数就是走下形式。
  因为这个东西不是随便提的,涉及到很多原因。
  人情社会,懂得都懂。
  提的太高级太刁钻,容易得罪人。
  提的太低级太脑残,容易被出名。
  不仅讲课能够看得出来此人的学术水平如何,提问也可以。
  所以学术有时候也讲中庸之道。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
  几秒钟之后,还真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有困惑。
  “这是哪里来的愣头青?”主持人内心忍不住腹诽了一句。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更新,第275章这是哪里来的愣头青?免费阅读。https://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