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大明驸马爷

第45章 论盐务,改制

大明驸马爷 烟尘 2187 Mar 5, 2022 12:38:32 PM
    老管家福伯和凌霜走了。
    整个驸马府也只剩下了崇宁公主、驸马牛城、若蝶、如烟以及崇宁的两个贴上宫女红枣、杏仁。
    可每天一早,驸马府的大门总会按时打开。
    守门的老管家不在,如烟干脆顶替了位置。
    与老管家不同,如烟从不钓鱼,只抱着带鞘的长刀,或坐或倚在门旁,只望着街上来往人流,很少说话。
    倒是崇宁和若蝶成了玩伴,两个人到处打打闹闹,公主不像公主,丫鬟不像丫鬟,闹得整个驸马府跟养了两个淘气孩子似的。
    有牛城在,红枣、杏仁倒是收敛了性子,除了收拾好一个个房间,清扫院落,倒也守着礼数不敢逾越。
    至于牛城,垂钓、发呆、讲故事,生活悠闲而又充裕,享受这难得的恬静。
    如此七日后。
    四更时分,星月璀璨。
    牛城自床榻上爬起,穿好衣衫,戴好方巾。
    昨日里,朱元璋口谕让牛城今日上朝受封,让牛城这本不该从政的驸马上朝封爵。
    以往,大明封爵的不是皇室子嗣就是高官藩王,驸马爷封爵还是头一次,也才有了早朝受封这一特例。
    “夫君…!”
    崇宁揉着眼唤了一声,爬起身想要帮牛城整理起了衣冠。
    牛城将她按在床上,盖好被子,亲吻在她额头:“乖,继续睡吧,我很快就回来。”
    “嗯。”崇宁甜甜笑着,看着牛城戴好方巾走出房间,这才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进入了梦乡。
    ……
    如烟驾车一路赶到皇宫外。
    却见文武百官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宫门外候着。
    牛城一到,可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可却没一人理会他,他更是一个都不认识,干脆站在了最后。
    这一排队就到了天明。
    终于百官入宫,牛城就一路跟随。
    到了金銮殿外。
    百官入殿,牛城却独自成了门旁的门神。
    这也是无奈,他是受封的并非百官,算是无官无职被召之人,只能等朱元璋上朝听宣。
    这一等,又是一个多时辰。
    终于有太监尖锐的传唤声传来,牛城忙整好衣冠,这才步入金銮殿中。
    迈过近半米高的门槛。
    只看到两侧密密麻麻,一双双审视目光的文武百官。
    一抬头,身着龙袍的朱元璋正面带笑容地望着自己。
    “臣牛城,叩见陛下!”
    “平身!”
    牛城这边刚刚跪地,朱元璋的声音已经传来。
    他还未等起身,便听朱元璋接着说道:“今日封爵,有人质疑盐务改正一事。”
    “这封爵可是大事,朕自然是深思熟虑后方能决定,但百官意见尤为重要。”
    “牛城,你可愿与百官解惑?”
    解惑?
    什么叫百官意见尤为重要?
    这明明就是朱元璋想以改革盐务之事,让牛城证明自身价值,博得百官青睐吗?
    这可是有让自己参政的苗头了!
    牛城不解地望向朱元璋,却见朱元璋微微颔首。
    显然是懂了牛城的疑虑,让他尽情发挥了。
    牛城也懒得理会,改革盐务利国利民,参不参政无所谓,可普及食盐,却是牛城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他郑重回道:“臣尽力而为。”
    “好!”
    朱元璋轻拍桌案,笑道:“百官若有疑问只管问询就好。”
    朱元璋这边话音刚落,便有一文臣步出人群,笑道:“三驸马,本官有一惑,听闻这改革盐务乃是出自驸马之手。可我大明律法有明:驸马不得干政。试问,驸马此行可算参政?”
    一句话,直指要害。
    这就不是什么疑惑,这是直指牛城有违大明律法,是准备给朱元璋难堪呐!
    牛城偷瞄了朱元璋一眼,见他脸色未变,心下坦然。
    这怕不是自己这位“老丈人”故意设的局吧?
    不过,牛城倒也毫不在意,笑着回道:“非也!”
    “盐务,盐务,朝堂之上在意的是个‘务’字,而我在意的是个‘盐’字。”
    “盐,天下人皆食,非是朝堂专属,自然不算干政。”
    “哦?”这文臣皱了皱眉,接着问道:“驸马此言可是在狡辩?”
    “非也!”牛城笑着摆了摆手。
    他指着大殿地面说道:“正如这地面上的砖。砖在皇宫自然是工部管辖,属于朝政。而这砖若是百姓使用,那自然于政事无关。”
    “就如同‘盐务’二字。朝堂之上关注的是官员治理,百姓安居,而我在意的是百姓能不能吃到盐。”
    “这看似是一回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就如同诸位是官领取俸禄,而我为驸马同样领取俸禄,虽同时俸禄,但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自然不同。”
    “受教了!”这文官行了一礼,转身回返。
    却接着有一武将走出,朗声问道:“盐务事关大明财政,又关乎我大明百姓生计,三驸马以为该由户部主事,还是该由我兵部主事?”
    户部,还是兵部?
    盐务改政,一旦如牛城所言那利润额度将是个天文数字,可能会远超往年大明税收总和。
    这件事牛城还真考虑过。
    可他是从商人的角度考虑的,明显没想过六部会因此争夺盐务的控制权。
    他沉思片刻,望向这位身材魁梧,目露凶光的武将。
    缓缓开口问道:“兵部会做生意吗?”
    “不会!”这武将摇头反问道:“难不成仍用都转运盐使司?若是用这些杂碎,还不如我兵部来得痛快,至少不会跟那些盐商勾结。”
    “自然不行。”
    牛城笑了笑,转头望向朱元璋:“陛下,臣请户部、兵部、吏部同治盐务,各开一司。”
    “哦!”
    百官惊叹。
    朱元璋也是眼眸随之一亮,他指着牛城,颇感兴趣地说:“详细说说。”
    “由户部建一司,承办盐田扩建、督促盐产,管束盐工;由兵部建一司,专事盐场安全、食盐运输;由吏部建一司,主事监管户部与兵部,确保无私吞盐产、官商勾结。”
    “三方共治,定期更换主事之人,可确保我大明盐务无碍。”
    牛城说完,百官眼神灼灼,朱元璋更是虎目神采四溢。
    “此盐务之策,绝!”
    朱元璋毫不吝惜赞赏,他拍案而起,大笑道:“此策,三方共治,绝妙!当……!”
    朱元璋这“当赏”二字未出,太子朱标连忙起身,喊道:“父皇,等等!”
    朱元璋一愣,转头问道:“何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