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112 甘露殿之喜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过清风 2183 Jan 25, 2022 2:18:36 PM
    当两颗带血人头亮相之后,两国联军被惊得面色煞白,纷纷放下武器,向蜀军投降。
    这一战,终于宣告胜利。
    李恪带着蜀军,自蜀地出发,跨越了大半个大唐,终于将这场祸害大唐北境的战乱平息。
    这一战,斩敌军近二十万,俘虏近三十万。
    三国联军共出动五十万联军,竟无一人生还。
    三国统帅渊盖苏文、哥舒良、咄摩胜雄,无一不是威赫天下的枭雄霸主,皆被李恪斩落马下。
    当战争落幕之后,李恪才带着自己麾下部队赶到了幽州。
    幽州的困境已被解除,李恪旗下的蜀国商会在蜀军步兵的护送下已开展了对幽州的帮扶,而幽州的土地,也顺理成章地落入李恪之手。
    李恪在幽州并未停留太久,他要押着这一次的俘虏回到长安。
    贞观初年,大唐尚未强盛,周边邻国颇有异动,侵扰大国边境。
    大唐亟需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来震慑住周边番邦异族,保障边关安宁。
    ……
    长安城,太极宫。
    众臣都聚到了甘露殿,商讨战事。
    此前他们已收到了前线战报,得知了李恪已剿灭高句丽大军,正赶往幽州附近,征讨突厥与薛延陀两国联军。
    现如今幽州那边的情况未明,隔了几天都没有收到最新战报,李世民心中颇为不安,便召来了众臣协商此事。
    “陛下,要不臣带兵前去接应蜀王?”
    程咬金早就等不及了,自听说李恪剿灭高句丽大军,斩杀渊盖苏文之后,他一直心痒难耐,想要到前线凑凑热闹。
    此前李恪出征,他就请战出征,但李世民考虑到长安仍需人镇守,李恪威信难立等诸多因素,驳回了他的请求。
    现在听说李恪杀得过瘾,出尽了风头,他更是忍不住了。
    “你这厮又要胡闹!”
    李世民早就看透程咬金的想法,程咬金乃是左屯卫大将军,身负镇守长安之职,怎可轻易调动?
    他怒骂着将程咬金的请求驳斥,而后又看向杜如晦等人。
    “陛下,臣觉得,蜀王此战,必能获胜……”
    杜如晦上前道:“三国之中,高句丽兵力最盛,可蜀王不费多少兵力就拿下他三十余万大军。如今剩下的两国,兵力远不如高句丽,蜀王自然有把握赢得战争!”
    房玄龄等人也上前附和,纷纷言说李恪此战颇有把握。
    但长孙无忌却有不同意见。
    他这时一拢手,略皱眉头道:“突厥、薛延陀乃是草原劲敌,其麾下兵力主要是骑兵,其实力可要高出高句丽不少……”
    李世民自然知道两国骑兵的厉害,被长孙无忌这么一提,心中也是惴惴不安。
    他担忧问道:“如此说来,蜀王此战,胜负未知?”
    长孙无忌微一点头:“但愿能得胜归来……”
    虽然平时朝堂上,蜀王党众人与长孙无忌有政见冲突,可这一次,众人却没有反驳。
    大家都知道草原骑兵的威力,尤其是那些武将,可没少吃这些骑兵的苦头……
    他们此前就已得知李恪对付高句丽的计谋,所以对李恪拿下高句丽并不意外。
    可突厥与薛延陀,李恪却没有提过针对这两国的办法。
    考虑到这些骑兵颇有些克制唐朝军队,大家对此战都不敢抱必胜的把握。
    他们当然相信李恪的能力,可他们同样相信自己的判断。
    李恪这一战,获胜的概率只在五成。
    即便是取胜这两国,最好的结局,应该只是将对方赶回大漠,绝不会有安市城之战那般大获全胜,歼灭、俘虏高句丽全军这样的完胜。
    “陛下,前方战报!”
    这时,大太监王德急急走了进来,他将手里的塘报呈上:“幽州方向来的战报!”
    李世民赶紧接过,凝神看了起来。
    众人心中都很焦急,想快些知道战况。
    “陛下,如何?”
    程咬金第一个发问。
    李世民仍未抬头,他的双手似有些颤抖,两眼也已沁出泪花。
    他这举动,让底下众臣心中一沉。
    难不成……蜀王战败了?
    “陛下,您快说啊!蜀王不会出事了吧?”程咬金急得直跳脚。
    周边的秦琼等人立马捂住了程咬金的嘴:“可别乌鸦嘴!”
    “众臣听宣!”
    这时候,李世民终于抬起头来,他脸上已有泪痕,颤抖着将那塘报放了下来。
    重重地吸了一口气,李世民朗声开口:“我大唐蜀王,领兵北征高句丽、突厥、薛延陀三国……大获全胜,共歼敌二十余万,俘虏敌军三十万,彻底粉碎了三国阴谋,平定了北境战事,不日即将回京献俘!”
    李世民震声而道,声声振聋发聩,动人心魄,听得在场众人皆是心头狂喜,甚至有人为之动容。
    待他说完,众臣互看一眼,皆笑着朝李世民拱手,齐声贺道:“臣贺大唐得此大胜!贺陛下得此良将!”
    “好!好!好!”
    李世民激动地一连道了三声“好”字,一声比一声嘹亮。
    他这时才有工夫抹净眼泪,将那封记载着李恪赫赫战功的塘报拿了上来,分享于众人观看。
    众人挤上前去,看完这封塘报之后,更是震撼不已。
    李恪竟以只耗损不到五万兵力的代价,取得了歼敌二十万的战果。
    这样的战功,说是空前绝后,一点都不夸张。
    “蜀王领军之能,当真天下无敌!”李靖抚须长叹。
    他是整个大唐战功最为显赫之人,曾为大唐立国建立不世之功。
    可当李靖将自己放在这场战争中,试推自己能否作出李恪这样精准的判断,果断的行军布阵时,他只能摇头苦叹。
    李恪之能,已远超他这个大唐军神了。
    “蜀王威猛,当世无人能挡!”
    这是秦琼的评价,当他知道李恪身先士卒,杀敌无数,又斩杀了敌军三国统帅,他再一次被李恪所震惊。
    此前击杀颉利时,他已震撼于李恪的个人武力,可这一次的难度要远胜于渭水河之战。
    当时突厥大军不过十万左右,而且颉利是主动攻击,露出了破绽。
    这一次,李恪在万军丛中,仍能斩敌将首级,并且一斩就是三个。
    那薛延陀主帅咄摩胜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是当世难得的既有谋略,又有高超武技的枭雄,竟在高度提防之下,众将护佑之中,被李恪斩去了头颅。
    此等英勇,谁人敢当?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