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小说 道语春秋

第六十四章 佛说无间道

道语春秋 春秋勿忘 2543 Nov 12, 2021 11:46:33 AM
    “世间这么多苦难,你当真全都堪破了吗?”赵青桐向李均尘问道。
    “我若真脱离尘世苦海,早登彼岸,已为佛陀。见性成空,那是佛的境界。”李均尘笑道。
    “虽不能达至诸空无我之境,但对世间多数事还是可泰然处之。”
    “不执于相,不溺于情,已经足以使人不受怨憎所限,能得逍遥。”
    李均尘没有佛陀那般万法皆空的心境造诣,也不会有至空无我的道心所向。
    泰然地面对世间万物,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心怀大勇。
    但仍有七情,会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心绪。
    会拔剑不忿,会悲怜苍生,会有种种情思。
    不求空,不成佛,不忘本我初心。
    但求逍遥,于诸世间洒脱。
    “前面是无间地狱,是那个和尚心相所化。”赵青桐出言道。
    两人已经行至这业火大地之前。
    无尽地火红莲在喷涌,阵阵腥风闻之令人欲呕。猩红的血水,汇聚成长河翻涌,泛起阵阵幽冥之音。
    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各种恶劣的环境不断变换,折磨地狱中的生灵。
    这些生灵,仅是那和尚的心中幻想,一具朱颜白骨端坐在中央,坐看众生苦受折磨,无动于衷。
    李均尘看着眼前一幕,心中有所思虑。
    《涅盘经》第十九卷有记:“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在佛家中说,十八层地狱中的无间地狱,亦称阿鼻地狱,为八热地狱之第八,为最苦处。
    其中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无间之义有五:
    趣果无间:命终之后,直接坠此狱中,无有间隔。
    受苦无间:坠此狱,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
    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
    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
    身形无间: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
    究竟是何原由,让这和尚生出让众生同坠无间,遍历劫苦的心思。
    李均尘走上前去。
    这无间地狱乃是他人心相所化,李均尘以碧海青天神魂之力护持己身,万般劫苦不能加身。
    “坐。”那白骨骷髅伸出一只手,一块大石头浮现,他示意李均尘坐下。
    李均尘欣然坐下。
    “众生不值得佛渡。”那白骨如是说。
    这声音平静,冷淡,亦绝情。
    李均尘听到这话,亦看到话中之景。
    一个和尚,出自大乘佛教,常在寺中参禅礼佛,饱受梵音教诲。心怀普渡众生之念。
    其外出云游,途经一处村落。
    这村落穷苦,人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村中人无水可喝,和尚以佛理向当地豪绅请愿,开凿井水,滋养众人。
    村中人无食可吃,和尚外出化缘,几经波折,方得足够银两,购来粮草。
    村中人无衣可穿,和尚劈丛取草,编织树衣,供人取暖。
    而众人无一感念其恩,仍觉不足。杀了和尚,剥了僧衣,拿了禅杖,夺了木钵,换成铜钱银两,仅得挥霍片刻。
    而那和尚尸身,被抛入深井之中,受日晒雨淋,化为白骨。
    “众生不值得佛渡。”
    那白骨骷髅双目空洞中鬼火跳动,熊熊燃烧。
    李均尘并不直接辩驳,而是反问道:“何为渡?”
    这和尚不得解渡真意,只知怜悯,而不知慈悲,这是其第一下乘。
    任何人也踹度不了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相知。站在和尚角度众生是可怜悯者。因为和尚还有众生要渡的念头。
    佛眼视众生皆是平等。可怜这个词就不适用了。因为众生也是未来的佛,所以佛只是把成佛的道理教给众生,慈悲众生并不代表是可怜众生。因为慈悲的境界超出了可怜。
    渡尽一切众生,是佛陀的愿力,不可能全部度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致。菩萨不可能违背因果规律把人从五浊恶世一下拉到极乐世界。他只能告诉世人方法,世人通过闻思修趋入解脱道。
    李均尘一指点落,有诸梵音道音唱作,圣人教化金莲坠落这和尚的心相地狱当中,无数生灵得闻大智慧,大慈悲,得以解脱。
    这是他所遥指的一种前路,而非真实。
    一昧怜悯施舍,不能渡人,只可累己。
    那白骨骷髅见状静默无言,似在沉思。
    “何为宏愿?”李均尘再问。
    宏愿是最坚定最慈悲的大愿,是万劫不改,诸世不移的心志,是能真实利益到众生的愿望。一定要是最圆满普利一切众生的善愿。
    这和尚持大愿而半废之,这是其第二下乘。
    李均尘虽身修道门,却涉猎诸教经典,因为诸教经典中蕴藏有大智慧,能与己道证辩,方得大成。
    连他非佛门中人,都知宏愿不可轻废,难道这白骨和尚不知?只是因其根器不厚,悟性不足,还持不住宏愿罢了。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随着李均尘一言说出,一座法相庄严的大佛生出。这不是李均尘法力化成,而是他以此语勾连那和尚心相中本来就存在的地藏王佛。
    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
    地藏菩萨在无量无边劫以来修行,早已达到佛的智慧海,功德已圆满具足,早就应该成就佛的果位了。但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众生,虽为菩萨,但亦可称作王佛。
    故《楞伽经》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并非因为程度不够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愿力度化众生。所以功德虽然与佛齐等,却不现佛身,始终以菩萨身度脱罪苦众生。
    世间有如此大慈悲,大宏愿的菩萨,立志解脱众生脱离地狱。但白骨和尚却因一己怨念便要众生受无间地狱之苦,其这半辈子所读佛经都读到哪里去了?
    那些善愿、普渡的心思难道只是一时发出,而非出自本心吗?
    那白骨和尚见着地藏王佛的虚影,双手和十,行参拜佛礼。久叩不起,因心中有愧,不敢正视自己心中之佛。
    “何为众生?”李均尘再发出第三问。
    众生是天地万物,是普罗大众。因一地之孽缘,便要众生受劫,此举公道吗?
    以私废公,一叶障目,这是其第三下乘。
    三问既出,那和尚身上烧出无穷业火,炙烤其身,有无数冤魂罪孽缠绕。
    李均尘此刻起身,以金玉之手扶起那白骨骷髅。
    “善行不成,善心不可废。恶念虽生,恶举未成行。”
    “你当得解脱,当得自渡。”
    他以玄光照进这和尚心中,唤醒其本来佛心,护持其不受自己幻念中的业力纠缠。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这和尚纵然落入三下乘当中,但其本来善心,已经不知胜世人多少,若是这般人物都该受冤孽业力而不得解脱,那世间诸多逍遥快活的大恶人岂不要拍手称快。
    那白骨骷髅起身,盯着李均尘看了良久,沉声道:“施主有成佛之姿。”
    而后身放光明,化作一颗舍利子,微带佛光,悬浮在这心相地狱中,照拂众生,解度执念。
    其与赵青桐一般,也有了解脱之机。
    虽然那句“成佛之姿”让李均尘听着十分别扭。
    但念着这和尚苦悲,李均尘便先不与他计较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