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重生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第2637章遇难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大盗零零七 4500 Nov 24, 2021 11:57:16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混迹红楼》章节阅读:


  贾蔷一行人到了大峪山,大峪山南北走向,有五里多长,东临近北定河。
  老孙头说的煤矿在大峪西南的山脚处,离高中堂的矿区不到一里地。
  贾蔷看着不远处高高的篱墙,想起老孙头先前说过的话,有些犹豫。
  虽说有可能只是一个讹传的谣言,但这篱墙这么高,万一是真的,两家离那么***时定然少不了往来,到时要是惹出麻烦就不好了。
  大峪山到百花山之间有四五里,都是无主的地方,贾蔷想着如果能在跟靠南的地方寻一矿区。
  然而老孙头却表示自己没那么熟悉这片区域,要再勘探一番才行。
  贾蔷只得让人带老孙头去勘探,自己和贾芸则亲自去西禁矿拜访。
  西禁矿一圈都用两米高的篱墙围了起来,只有一处大门和旁边的小门可以出入。守门的几个家丁都颇为强壮,听二人是贾家子弟,便往里通报。
  西禁矿的负责人是高云辉家里的老奴,名为福贵,深得高云辉信任,被派来负责这一处大矿区。
  高云辉如今在朝堂里日如中天,又深得绪祯帝信任,绪祯帝甚至要让其入太庙。
  大夏立国百余年,得享太庙的无一不是立下了不世军功之人,而高中堂是一名文官,从未领军出征过。
  朝堂里诸多勋贵世家皆不同意,只是高云辉为吏部尚书十余年,门生故吏众多,绪祯帝登基时为了拉拢他,也大力支持,拟昭许诺其配享太庙。
  因此高家众人平时更是十分嚣张,这福贵虽是奴籍,但平时依仗高中堂权势也十分高傲。
  见只是贾家两个旁系子弟过来,又知贾家向来和自家这边不对付,也不迎接,让人将二人请到厢房里等着,故意等了一会儿才过去。
  贾蔷二人进了矿区,路上所见和之前在外面见到的那些小煤窑不同,不仅外面有着二米高的篱墙,里面也有几处大型的屋舍被矮一些的篱墙包围起来。
  远远还能看见有人在里面走动,再远处还有一个正在开采的煤窑,黑乎乎的工人不时背着煤从矿里出来,交到外面的称上来称重。
  和平时使用的小秤不同,称煤的大称一个人可操作不来。
  使用时两人用一根竹担将要称的煤挑起来,另一人用大称进行称量。
  称完,大声喊出所得重量,一旁的书计便计在纸上,用于结算钱财。
  这些煤矿工人的工钱都十分低廉,一位采煤的工人一日最多采煤四百余斤,所得工钱不过四十余文,而其余运煤、通风的工人工钱更少,每日最多不过二三十文罢了。
  平时还要受到伙头和管事的欺压克扣,所得工钱不过仅够饱腹而已。
  就是这样,对于没有土地,走投无路的贫苦穷人来说,冒险进入煤窑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而对于煤矿的主人来说,每斤煤送到京城便能卖出三文的高价,若是直接卖给运煤的商人,每斤便是二文。
  虽然运费高昂,然而煤炭的成本最高的却不是人工和运费,而是缴税和官员的勒索。
  哪怕像广州十三行里的大商人和苏州的盐商,也逃脱不了官员的勒索。
  先帝时期每有战事或朝廷做事没有银子,都要让这些商人捐些家产出来,美其名曰:奉献国家。
  到了地方上,地方官员便变本加厉,有些盐商甚至因为地方官员索求无度而放弃产业。
  还是林如海管了盐政后比较清明,从不大肆索要钱财,苏州的盐商一下便多了起来,出现了许多小些的盐商。
  回到矿区里,贾蔷几人跟着带路的小厮走了有两箭之地,上到了山上,转过一拐角,却见一处院子坐落在前面。
  虽是在山里,但也修的十分气派,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贾蔷二人都有些心惊,没想到在矿区里还有这等地方。
  进了院里,有样貌清秀的丫鬟请二人到厢房里先行等候。
  看着里面的丫鬟穿着打扮,虽比不上府里的大丫鬟,但比起寻常人家还好些。
  贾蔷和贾芸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惊讶。听说管理此地的是高家的一个老仆,没想到竟然配置到如此地步。
  二人在房里等了半个时辰,也没人前来上场,只等得心烦意躁,福贵方才过来。
  二人心中虽有些不悦,但畏于高中堂的势力,也不敢得罪,害怕因此误了贾蓉的事。
  福贵道:“二位爷久等了,刚才矿上有些事情要我处理,耽搁了一会儿。”
  见二人桌上还没有茶,赶忙让人给二人上茶。
  贾蔷早已是一肚子气,虽有些口渴,但也不动茶杯。
  只道:“老先生平日事务繁忙,我等小辈今日贸然打扰已有些唐突,不必如此客气。”
  福贵笑着问道:“不知二位爷不在京城里呆着,今日到这地方来,所为何事?”
  贾蔷道“宁国府的蓉大爷预备在南边的山坡上开一矿区,因和贵矿离的近,先来通告一声,以后多有叨扰。”
  “南边那块是无主之地,我倒还真不知有煤矿。宁府的大爷既然想要,把那块地买下来便是,我这里的地方都围了篱墙,只要大爷看管好自己的矿洞别往我这边挖就行。不然到时高老爷问起来,宁府大爷面子上不好看。”
  “这是自然,小子来时备了些薄礼,还请老先生不要嫌弃。”
  ……
  贾强一行人离去后,福贵的儿子福齐问道:“父亲,若是南边有矿区,不如我们自己拿下来,何必要给贾家。两边离得这么近,到时被发现什么,闹出去怎么办?。”
  “老爷因为享太庙的事一直被这些勋贵弹劾,这会儿方才消停了一些。若是将这地抢了过来,到时不免又生事端。你也不想想,是老爷享太庙的事重要,还是这个矿区的事重要。
  至于买矿奴的事,只要不让人跑出去就行。这事又不是咱们一家做,东边义勇王的矿区不是也在做吗?之前还帮咱们打死了一个逃奴。
  这点你可得和东边义勇王的矿区学学。听说他们那边买的还是些匈奴人,这么多年也没见有人逃出来过,也不知道平时是怎么管理的。这贾家和义勇王那边有些关系,他们的矿区今后说不得也要买些匈奴人来。
  不说这些,我问你,上半年的税可都报好了?”
  “已经报了,按每日三万斤报的税,该给的钱也都已经送出去了。”
  “嗯,这就行,多交一些,别给人留下把柄。”
  福齐其实只报了每日一万斤的产量,省下来的三千两则是自己留着用了,不过这事就不必让福贵知道了,毕竟福齐的本事还是学的福贵。
  福齐可知道,老头子不仅克扣了每日五万斤煤的税,平时还偷偷往外贩私煤,又拿钱买些矿奴回来当作矿工开工钱。
  自己扣的两万斤煤的税钱,比起自己父亲来,可差得远呢。
  在福齐看来,哪怕一分钱的税不交,难道工部还会因为这些小事来得罪当朝首辅不成。
  至于看管的问题,福齐就更不担心了,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矿奴能活着离开大峪山,就算跑了出去篱墙,也能很快找到将其处置了。
  贾蔷一众又去东禁矿去前去拜访只是这次却被拒绝在门外。
  门牙说:负责管理的人现在不在矿区,让过些时日再去。
  过了几日贾蔷再去时,又推脱道:“前两日不小心感了风寒,再过几日再来。”
  贾蔷无奈,只能放弃了去拜访的打算。
  老孙头在周边勘探了半个多月,又找出几个可以采煤的地方,贾蔷都一一记录在案。
  ……
  贾蔷一行人探矿的时候,宁国府里的贾蓉则看着眼前半生的西瓜发呆,旁边负责买瓜的管事瑟瑟发抖,生怕贾蓉把自己撵了出去。
  身为一名吃瓜群众,贾蓉对西瓜有着别样的感情,特别是在这炎热的夏天,井水冰镇的西瓜是最经济的解暑方法了。
  不过,此时的西瓜没有经历过森田新一和吴明珠两位大魔导师的改良,也没有现代的化肥,产量并不高,皮还很厚,口感也差上不少,加上运费,价钱还不便宜,如今京城里一个瓜要二三百文,比起太祖时期涨了足足三倍。
  大夏立国时,禁止海贸,国内铜钱稀缺,一两银子不过换七八百枚铜钱。
  而后国库空虚,为了能多收些税,开放了几个沿海的港口进行通商。
  到了先帝时,一来各省的关税不一样,主要出口的瓷器、茶叶等物在苏杭地区价钱比起广州地区更为便宜,收到的税也少些。
  二来为了防止有些外国商人随意在各地逗留。
  下令取消了其余港口,只留纳税最多的广州一处作为通商港口,史称“一口通商”。
  又成立了专门管理外国商人的商行“广州十三行”,除广州外,其余诸省督抚皆无权上奏外国事物,接纳外国商人。
  而随着大夏海贸的开放,因大夏国内铜的价钱高,售卖得利颇多,霓虹等地的铜不断流入,大夏铸造的铜币过多,到了现在,一两银子已经能换一千五百枚铜钱了。
  而京都里的瓜除了贵,最关键的是-卖瓜的不保熟。
  贾蓉这就连着开了三个生瓜蛋子,结果还没法,毕竟这东西又不包退。
  总不能自已让人赶过去,给那卖瓜的贩子来一刀吧。
  自己又不是皇帝,内务府的瓜一两多银子一个,不熟那可真是要吃刀的,而且砍的还不是肚子。
  贾蓉有些头大,本来还想着给府里的人一人发个西瓜,当夏天降暑的福利。
  改善一下府里众人的态度,毕竟先前几次惩罚太重,现在贾蓉在府里,走到哪里,旁边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贾蓉将自己也赶出去。
  贾蓉本意是看秦可卿和尤氏太过宽容,便想自己唱个黑脸,让秦可卿做红脸。
  没想到黑过头了,感觉都快成了一个魔头一样。就想发些福利,来提升一下府里下人对自己的映像。
  结果买了一批瓜全是生的,看着一旁抖糠一样的管事,贾蓉也不好怪罪他。
  毕竟这时候西瓜价钱较高,不常买的人确实不好分辨生熟,也不能买的时候先劈看看看,而且自己本意就是来收买人心的,再惩处下去,只怕真要传出去什么贾蓉暴虐无道,苛待下人了。
  不过作为一个吃瓜群众,贾蓉自然知道不少辨别生熟的办法,让人送了几个瓜过来,挨个拍了一遍,结果听着感觉都差不多。
  贾蓉不死心的又拍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皮太厚,都是“咚咚”的声音,听不太出来有什么区别。
  一种方法不行,贾蓉决定换一种方法,让人打了桶水来,将瓜放入水中,果有几个露出水面。
  让人将那几个浮出水面的瓜切开,全都是熟的。
  贾蓉见状心满意足,这可是内务府买瓜的不传之密,掌握不了这项技术的官员都已经被咔嚓了。
  贾蓉让那管事用此法再买一批瓜回来,这次多买些,连西府和贾家族人也送,左右不过多花几十两银子,没必要在这上面节省。
  正所谓吃人嘴短,贾蓉这波福利撒下去,东西两府里地位较低的下人们都开始称赞起贾蓉,毕竟管事的吃得起瓜,他们可不一定舍得吃。
  西府的老太太和贾政也很高兴,老太太是高兴贾蓉知道孝敬自己,贾政高兴的则是贾蓉能想着族人,觉得贾蓉很有责任感,今后若是担任族长族里的事也不用自己再操心了。
  独凤姐看贾蓉花了将近一百两银子买瓜分给众人,想到自己不久前让人给贾蓉送过去的银子,一阵肉疼。
  看到瓜就想到自己被抵出去的那套妆匣,只觉自己的钱被这样平白花掉了,一阵肉疼,根本吃不下去。
  贾蓉则是琢磨怎么能改良下西瓜,毕竟如今没了大魔导师,想吃到上好的西瓜,只能自己动手来做。
  正好宁府在京城附近就有庄园,贾蓉让人将吃过最大最甜的西瓜籽留下来,明年再种下去。
  不会别的方法的贾蓉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慢慢改良,毕竟如今最好的瓜都在准戈尔的地盘上。
  (《万历会记录》里西瓜价一钱银子一个,清朝没找到价钱。清朝皇帝有自己的瓜果园,还有各省的进贡,也有买的,内务府记载是三千二百文一个,一两多银子一个瓜!考虑到清朝物价普遍上涨的原因,清朝的瓜价应该是涨了二到三倍,但远远不到那么多,多出来的应该是被贪掉了。所以吃瓜的我非常感谢吴明珠院士,不然我怕是吃不上瓜。)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