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算天命

第382章 无处安身

算天命 花与剑 3064 Feb 23, 2022 10:57:27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国粹》章节阅读:

  开年,宣统元年,京张铁路进入到最后的收尾工程,瑞奇很给力,一下在调集了近2000名民夫前来“换工”,说是换工,这些民夫可是不吃亏的。
  首先,民夫在工地上是“包吃包住”,这就等于在春荒时省了家里的粮食。其次,民夫在工地上没有薪水,可是在瑞奇那里却是有啊,每人每个月可以领取200斤的大米。这在当地来说,绝对是高薪了。
  注意,这是大米,当年在口外,一斤大米是可以兑换四斤白面的,那是富户都吃不起的“细粮”,这个局面可是保持了许久,直到如今,在北方,大米还是比白面昂贵,吃惯白面的改成吃大米不算难,可要是让吃大米的改吃白面?难!
  皇甫淳是典型的吃大米的南方人,这些年在京城里,为了能适应吃面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如果不是接受了吃生蒜吃大葱,接受了可以吃醋,他怕是早就坚持不下来了。最近衙门里弄得大米有点多,餐餐大米,他有些回旋了。
  天气是一天天的暖和,铁路也是一天天的向张家口伸展,到了清明前后,最后一段铁路已经铺到了张家口,剩下的就是对铁路的精细调整了,虽然还不敢直接跑成列的火车,可是来回进出坐着压道车也不错了,而且,工程指挥部已经进一步推向靠西的宣化镇了,这里距离张家口可谓是近在咫尺了。五⑧16○.com
  到了四月份,邮传部再次换帅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调回任邮传部尚书,以一个封疆大吏回京担任如此“要职”,不能不说载沣是煞费苦心啊。
  “通达,你对徐世昌徐大帅的回京有何看法?来,说说看。”
  端午节的时候,詹眷诚把皇甫淳叫到家里“过节”,此时的天气已经一天天的热了起来,饭后,詹眷诚带着皇甫淳到后院凉亭里喝茶。这已经是詹府的一个规矩,詹眷诚只要与人谈及私密的事情,都会到这里喝茶,就是大热天的,凉亭边上也有一个烧水的小炭炉,方便烧水,以备冲茶之需。
  “师父,这要从哪个角度说?如果从咱们的工程来说,这是好事,我相信咱们的折子一上去就能批,那些尾款该要的时候还是得要。就是不给,也要说到明处。”皇甫淳说着给师父冲茶,“可要是对朝廷来说,这可不是个好的征兆啊!”
  “此话怎讲?咱们的工程马上就收尾了,你说的对,咱们就是吃亏了,也要吃在明处,那个款子我会写折子送上去的。可你说朝廷会如何?”
  这詹眷诚就是个政治小白,对朝局变化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不得不问计皇甫。
  皇甫淳就像是说书的那样,开始给师父说上一段官场上的故事。
  在晚清,天下人谁不知袁徐的关系?那是被人说成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就是袁世凯最后归隐之地也是徐世昌送的,可为什么袁项城倒了,徐世昌却还在?
  这徐世昌虽然在履历上与袁项城不是同乡,两人进入仕途的早期也没有什么过往,而且,袁项城走的是旁门,徐世昌可是中举中进士的正途,这俩人到底是咋回事呢?许多事情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徐世昌的祖籍是浙江宁波府,可是其曾祖和祖父却是在北方为官,为官的地方就是河南卫辉府,他比袁项城大四岁,出生地就是在卫辉。
  其父早丧,家境贫寒,二十四岁前在叔祖署理的县衙里充当文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碰上了富家子弟袁项城,两人甚是投机,逐成莫逆。
  徐家贫,无盘缠去应天府参与乡试,是袁世凯慷慨解囊,赠银百两以为川资,其后,徐世昌连考连中,搜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在京城里一泡就是十年。
  也就是这十年里,徐世昌搭上了李鸿章弟弟李鸿藻这条线,虽然官微言轻,可也算是简在帝心了,李鸿藻的评语是“虚矫过人”,明显不待见,可是却也是知道手下有这样一个人,有才,清高高傲,不好用。
  甲午战败后,袁项城不知所去的时候,是徐世昌却是巧妙的通过李鸿藻向其兄李鸿章推荐了袁项城,于是,袁项城去了小站,袁项城站稳了脚跟后,立即向朝廷递折子,要来了徐世昌,从那时开始,徐世昌就是袁项城的参谋长和谋士。
  这里要说明一下,李鸿章李鸿藻两人名字相近,年龄也相近,可这俩人压根就没关系,都姓李,都是鸿字辈的,可却不是亲兄弟,而且籍贯也不同,南辕北辙。在政治观点上也是满拧,一个主战,一个主和,都是重臣,只是在晚年,兵败之后才勉强达成共识,正是这个共识,才促成了袁项城的发迹。
  “你说的这些似乎还是没有把事情说透啊,这徐世昌以一个六品小官如何向李合肥那样的大人物献策啊?不合逻辑!”故事是听的过瘾,可詹眷诚不是傻瓜,认为故事里的漏洞颇多,“再者说,朝廷里谁不知二李夙来不睦,即便是甲午兵败后,李鸿藻断无向李合肥荐人之理,你那番说辞很是牵强。”
  “那师父可知二李之间有个关键的人物从中斡旋?”皇甫淳故作悬念的说道,“李合肥的女婿张佩纶可是李鸿藻的忘年交,挚友啊!”
  “还有此等事?张佩纶何缘与李鸿藻搭上关系?匪夷所思啊!”
  原来,李鸿藻与张佩纶均为京城里清流的领袖,张佩纶中进士后当庶吉士,在李鸿藻手下干了三年,后来,李鸿藻的母亲去世,因为他担任过光绪的老师,于是,光绪为其颁发了一篇祭文,那个时候的光绪还不到十岁,如何写得祭文?是张佩纶代写的,祭文很是打动李鸿藻,自然是感激加铭记在心。
  巧了,一个月后,张佩纶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得回去奔丧,可是囊中羞涩,又是清流,在京城找不着银子,而此时,李鸿藻厚着脸皮给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合肥“打了个招呼”,请李合肥在张佩纶回乡时,施以援手。
  李鸿藻哪里知道张佩纶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张佩纶纯属是躺着获利了。就是没有这个招呼,李鸿章得知张佩纶母亲去世也得施以援手,因为,早在江南洪匪闹乱的时候,李鸿章奉命回安徽兴办团练,那时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就在安徽任按察使,李鸿章与张印塘可谓是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友谊。
  张佩纶丁忧期间就在李合肥府上当参议,为李合肥出谋划策,兴洋务、办新学等等,后面都有张佩纶的影子。
  张佩纶官运不畅,可清名远播,40岁后基本上是在李府当幕宾。
  “我说,对这些你是如何知道的?你平日里是不是经常打听这些啊?”
  “哪里啊,咱们议论的这些人里,除了袁项城和徐世昌,其他人都已经作古了,许多事情也不是啥秘密,我有个同年,就是陆军衙门里当差,偶尔碰上,这些坊间故事就是喝酒时候的一个乐儿。”皇甫淳呲牙一笑。
  “那你认为徐世昌此番变化怎么就不利于朝廷了?这雷霆雨露均是天恩,为官者,难道还有挑挑拣拣的权力吗?”詹眷诚的样子好像他也是清流了。
  “如果为国为民,您说的没错,为官者,能者上,哪里需要放在哪里。”皇甫淳给师父倒茶,自己也倒上了,喝了一口才说道,“如果不是为国为民呢?”
  “你小子能不能直说啊?这里又没有外人,你知道师父我对这些鬼蜮伎俩不甚了了,还要我求着你说吗?”詹眷诚似乎有些发急了。
  “师父,您别急啊,咱们喝茶聊天,要的就是个气氛嘛!”皇甫淳嘻哈一笑,“咱们中国,从古至今,啥时候有的东三省啊?你费力的想想。”
  詹眷诚愣住了,没错,华夏从来没有东三省的行政区划,就是满清在以前也是没有的,是三年前徐世昌去了东北后,这才有了东三省的行政区划,而徐世昌到后来就是东三省总督,三年间,把东三省治理的欣欣向荣。
  “我知道了,这是削徐世昌的权,与袁项城是异曲同工啊!”詹眷诚说道。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
欧巴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国粹更新,第84章盘根错节(2)免费阅读。https://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