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转折(5)

回到明朝当太子 淡墨青衫.QD 3326 Oct 15, 2021 4:08:50 AM
    看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转折(5)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转折(5)
    汉官们也是感受到了摄政王冷峻的眼神,所有人都是在额角冒出汗来,但根本没有人敢抬手擦拭一下。【n看】
    现在朝会,分为满汉两班,满班就是满人衣饰,箭衣,红缨凉帽,有的饰有孔雀翎,还有马蹄袖,亲郡王的帽子上,还饰有十分名贵的东珠。
    但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与这些投降的汉官相比。
    与平时的乌纱补服不同,正式朝会,众官都穿着大红『色』或是天青『色』的一『色』官服,头上戴着七梁五梁三梁的梁冠,单赤帻,手持笏板,论起华彩风流,满人服饰,哪里能及这一身衣裳的十分之一?
    看到这样的情形,虽然就要派大军出征,多尔衮心里也没有任何高兴的情绪,他的眼神冷峻,充满杀气,心道:“这些汉儿南官,其心与我迥异,不习本朝风俗,将来迟早生变!”
    在心底里,他也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期限,所以暂且按下这些冗杂多余的情绪,重新又大步回到殿。
    “本王已经决定!”
    面对诸王,贝勒,群臣,多尔衮一字一顿的道:“兵分两路,一路由英王阿济格统领,除八旗劲兵之外,再统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兵马,哦,还有,洪承畴自领一军,亦受英王节制,大军,由紫荆关直趋大同等地,攻打流贼老巢陕北等地,尔后再继续南下,进攻西安。”
    在他的命令之下,矮抛蛮的阿济格先站出来,然后是旗下各都统和章京,接着便是年轻英武的吴三桂,颇有衰迈之象的尚可喜。
    而洪承畴原本有沉思之『色』,此时也是急忙上前,眉眼间故意『露』出一些欢喜神『色』来。
    见他如此,多尔衮面『色』虽然阴沉,也是微点了点头。
    面对多尔衮,众人再一次屈下膝去,齐声道:“臣等领命!”
    “再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统领,除八旗兵马之外,领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部,前往剿灭南明!”
    “臣等领命!”
    豫王多铎,英王阿济格,这都是睿王的亲兄弟,西征李自成,南征明朝的残余势力,自然是以这两个亲兄弟领军出征,正合其宜。
    这两路兵马,连同***、汉军,英王这一路可想而知人数要稍多一些,大约有七八万人。而豫王这一路,人数略少,清军现在实力就是这些,除了留下一半的八旗兵马镇守京师重地,并且一路引福临从沈阳南下,沿途护卫的兵马也不少。
    其实八旗主力,九成已经入关,留在关内的真正八旗精锐已经很少,各地驻防的多是索伦和鄂伦春各族兵马,此次征西与平南,看似兵马不多,不过已经是这个小部族能动员的极限力量了。
    “好了,就是如此,内三院与各部俱一起准备,十月之前,从征官员、将佐、都要实心『操』练,预备出征事宜,户部与兵部要确保粮草筹备,运输,耽误军机,本摄政王绝不轻饶!”
    在长期的贝勒和亲王生涯,多尔衮就多次担负重任,在锦州之战,他就是临敌主帅,崇祯年间几次破口入塞的大战,多尔衮都是担任主将,等皇太极一死,他就是大清的辅政王,再到现在的叔父摄政王,长期秉持国政,威权在手,令行禁止,在他的威压之下,所有人都是紧张害怕,战栗颤抖,等多尔衮的话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半跪下来,齐声答道:“是,臣等谨遵摄政王谕令!”
    ……
    ……
    经过这样一场不寻常的朝会,征李自成与征南明这两件事就算有了定论。
    在六月时,多尔衮的态度还与现在不同。
    在当时的洪承畴看来,李自成才是当务之急的劲敌,虽然论地盘,明朝还有南京这个陪都,有完整的地方政务,还有完整的东南半壁,还有,在名册上拥有的二百万强兵劲卒。
    但范程可能还不是尽数了然,洪承畴却是心知肚明,南明孱弱,军政财等诸务齐失,崇祯之前没有办法,事后又岂有妙手回春的招数?
    只要伸手拳头,把李自成彻底打跨,南方之事,不过就是南京一城而已!
    南京下,东南半壁平!
    “老洪,在想什么?”
    朝会已毕,群臣陆续散去,满人就住在内城之,各旗当时也是划定地域,而且界限分明,朝会一结束,就各依本旗所居地域,呼啸而去。
    范程和宁完我都是汉军旗,而且是效力多年的老臣,所以不必如普通汉官那样住在外城,相反,他们的住处距离皇城很近,来往十分方便。
    出了宫禁范围,远远就看到洪承畴在几个俊俏仆人的簇拥下,跨骑在马上,在灯笼的引领下,郁郁而行。
    此次朝会,摄政王没有叫任何人发言,而是发布王命,调兵派将。命令一下,整个大清朝廷就会如车轮一般转动起来,在这样的气氛下,又有点象几个月前从盛京出发时的情形。
    在当时,除了摄政王和少数人之外,八旗上下并没有太强的信心。
    其实就是多尔衮,在入京之初,也有过动摇和转弱的时候,就是前一阵子,洪承畴劝谏剃发令下,必定令得剃发南人心怀异志,而远近闻之,会心存疑虑,对一统有碍。
    而多尔衮则答:“能得一寸则多一寸,一尺则多一尺,何必谈一统!”
    在这对答之上,就能看出,清朝上下对入关有不小的信心,因为他们曾经数次破口入关,对北方情形十分熟悉,对攻下燕京,成为北方之主,也有当仁不让之感。
    至于全国一统,上到多尔衮,下到普通旗丁,都没有什么信心。
    国之大,是叫他们最为害怕的,南方情形如何,谁能尽知?
    而相隔不过一个多月,整个八旗上下,又是信心膨胀,这其,南京方面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朝痼疾,洪承畴是太清楚了!
    可再清楚,现在分兵南下,在明朝没有主动进攻的前提下,自己却主动去招惹,西边还有强敌在……这样做法,何其愚蠢!
    当然,在南京的军政财税上的改革,他还并不知道,因为捐官产生的微妙变化,也不了然。但无论如何,多尔衮现在的分兵之策,在洪承畴看来,十分愚蠢,简直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英王手头才三四万兵,括唐通、姜襄等部兵马,最多七八万人。
    豫王部下,也不会超过六万人,多则也不会过十万。
    除了这两王,能往畿南与河南北部的兵马,十分有限,山东一带,形同真空,如果明军北伐直入山东和河南,简直不知道拿什么去挡,现在是两边相安无事,豫王一南下,一切顺利都也罢了,若是万一有波折不利,阿济格在西边再打一个败仗……
    满心都是这帜思,洪承畴若是能笑容满面,那才是奇怪。
    可惜的是,他在九王心里,到底还只是一个降官啊……
    “老洪,老洪!”
    宁完我不象范程那样,平时和洪承畴交往有十分的客气,此时叫了一声,见对方不应,就又加大嗓门,大声喊起来。
    “哦,是宁老先生!”
    洪承畴身上一震,急忙回头,见是宁完我和范程这两个大学士,他心里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笑来,在马上拱了拱手,笑道:“岳老!”
    和宁完我,洪承畴没有私交,而且对方向来做出大大咧咧的样子,也令洪承畴十分厌恶。
    称呼迥异,不过也是笑容可掬,十分亲热。
    “九老,你似乎有心事?”
    范程神『色』也是十分谦虚,今日大朝议,就是他和宁完我,还有正白旗下的将领们一起会议,然后他亲自向多尔衮建言,西征和南征之事,才算定局。
    数月之间,他算是对明朝官员们的颟顸无能和软弱有了充足的了解,大军入城,降者如云,不仅是现任官降,就是以前革了职的也是奉召出来当官,一路入关,除了在山海关和李自成打了一仗,燕京和畿北、畿南、山东北半,京师到山西一路,明朝的地方官和将领几乎是望风而降。
    而根据他和不少降官的谈话,也是对明朝情形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
    军队都软弱不能战,官员各有心机,不愿效忠,财政根本一塌糊涂,前一阵子,多尔衮前自到户部征调天启和崇祯二朝的财税账簿,结果一无所得,根本没有拿的出手的记录。
    后来没有办法,还只能取出万历年间的赋税册子,以此为凭来收取赋税。
    如此之朝,岂有不亡的道理?
    天命在清,已经毫无疑问。
    此时缩手京畿,放任对手自强,这岂不是十分愚蠢的行径?
    所以,对洪承畴在南征一事上的谨慎,他也是有十分的警惕和怀疑。再加上剃发一事,南官多反对此事,籍贯北方的官员抵触倒不是那么强烈,洪承畴虽降很久,不过毕竟是南人!
    汉官,也是要分南北的!
    本朝自关外而入,除了八旗之外,任用汉官势必难免,而用南官还是北边汉儿,那就十分值得讲究了。
    如果把明朝的党争,也就是什么东林阉党,直接划分为南北之争,朝廷以北制南,岂不十分便利?
    此事,范程已经和宁完我多次商量,由宁完我出头,直接支持北方人的冯铨为大学士,渐渐重用北官,开科取士,也多取北人!
    什么东林阉党,大清以后,再无这般说法了!
    【n看】
    找,请在百度搜索  书名+看    更多更好无错全字首发,尽在看。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