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裁豪门 药神下山

第177章 顺便教你跳个舞

药神下山 心在流浪 6621 Nov 5, 2021 11:00:55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我在大宋做台谏官》章节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http://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武并重。
    武人亦应有临轩唱名之荣耀。
    苏良写完《兴武策》,与曾公亮商量一番后,决定暂时先不将此策呈递禁中。
    此时呈递。
    即使官家能接受,诸多士大夫官员们也会强烈反对。
    不如借着此次文人打击武人事件,卖一卖惨,顺便也将大宋军伍整饬一番。
    正所谓——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没人疼。
    苏良准备来一招: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他与曾公亮商量完毕,便一起去了枢密院。
    ……
    翌日,一大早。
    苏良与狄青的奏疏分别呈递到了禁中。
    苏良请罪。
    承认辖制龙羽军不严,导致出现了此等性质极为恶劣的殴斗事件,恳请朝廷降罪。
    狄青一改常态,没有请辞,反而揽起责任。
    他请求全面整肃开封禁军队伍,对有不良喜好或欺压殴打百姓者,一律严惩。
    与此同时。
    知开封府包拯也将龙羽军总教官徐莽与众书生斗殴的案宗呈递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在与中书诸相公商议后,不到午时便宣布了处罚决定。
    谏院左正言苏良管辖龙羽军不严,罚一月俸禄。
    枢密使狄青督管不利,罚一月俸禄。
    龙羽军总教官徐莽殴打百姓,造成轻伤,影响恶劣,罢黜官职,降为兵丁,并杖四十。
    同时。
    狄青首次以枢密使的身份张贴告令。
    所有百姓都可前往枢密院举报揭发品行不端、以强凌弱、横行霸道、鱼肉百姓,谄上欺下等各种触犯大宋法令的将领兵丁。
    此结果出来后。
    那些弹劾狄青和苏良的官员皆是大喜。
    他们认为,此乃是武人向文人低了头。
    虽然惩处并不重。
    但却满足了诸多文人的虚荣心。
    让他们觉得,大宋完全是文人天下,武人只配俯首听命。
    苏良的表现,更是让一些官员呈狂喜之态。
    百官皆知苏良一直主张提高武人地位。
    而此次苏良低头认错,毫不辩解,甚至连书生们以恶言激徐莽动手的过错也不提。
    显然是妥协了!
    ……
    入夜。
    朱雀门外,清风楼,一处包间内。
    十余名书生聚在一起,推杯换盏,喝得正开心。
    这时,一名中年书生站了起来。
    在其端起酒杯的那一刻,周边人都安静了下来。
    此人便是被龙羽军士兵吕承安所殴打的五人当中的为首之人,名为孙德高。
    孙德高刚逾不惑之年,参加科举多次,次次落榜。
    其甚是喜欢讨论朝堂之事,总是以士大夫官员的角度分析问题。
    他凭借着一些猎奇和偏激的观点,借助民间小报,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在汴京城也赢得了一些名声,获得了一些同类人的力捧。
    孙德高环顾四周,一脸得意。
    “诸位,这是一场属于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胜利。我们用行动,巩固了天下文人的地位,守住了天下文人的尊严!”
    “大宋天下,必须是我们文人的天下,绝对不能让武人掌权。”
    “官家还是听劝的,来,我们共同举杯,庆祝这次胜利,庆祝将天下武人踩在脚下!”
    顿时,包间内的所有文人都举起酒杯。
    各个笑容灿烂,而后一饮而尽。
    这些人。
    各个自我感觉良好,以民间贤士自称。
    皆认为自己对大宋江山的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德高更是洋洋得意。
    感觉自己是汴京书生群体中敢言敢为的代表,是民间公知,日后俨然有成为大宋名儒之资。
    而在苏良眼中。
    这一撮人就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看似在维护大宋的秩序,其实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他们心中,读书人的地位必须排第一。
    所有人都要为读书人服务,读书人是最上等的人,必须享有最高的地位。
    哪怕这个读书人,一无是处,都要高于武人的地位。
    他们讨厌苏良。
    是因苏良改革了科举之制,破坏了他们的前途。
    他们讨厌狄青。
    是因为狄青的武人光芒太盛,让他们感觉文人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所以。
    他们才不断地传播一句话:大宋之未来,政事之乱必始于苏良,武事之乱必始于狄青。
    孙德高继续道:“诸位,接下来,我们继续努力,让狄青成为本朝任期最短的枢密使。”
    “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知晓,我大宋有此盛世,是因为我们文人,在我大宋的天下,武人只能为将,文人才能为帅!”
    “我们要用我们的言行影响朝廷,自即日起,希望大家多多举报揭发,凡是有百姓遭到兵吏欺压者,我们都将其公之于众,让天下人知晓武人掌权的恶果!”
    “此外,在我们的据理力争下,苏良已是从七品,我们继续努力,去掉他的官身,不然他还会做出离经叛道之事,美其名曰为了朝廷,其实是为自己博名!”
    “没问题!”众书生齐声道,各个斗志昂扬。
    这群人完全被孙德高同化,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思想偏激,都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
    自枢密院布告出台后。
    一时间。
    检举揭发将领士兵者甚多。
    有人反映禁军士兵强买强卖,有人反映禁军将领奸污良家女子,还有人反映一些士兵霸占良田、勒索财物等等。
    这都在苏良的意料之中。
    大宋武人地位低下,除了有历史原因,也是因大宋军伍里充斥着太多的市井游民和乡间无赖。
    整体素质确实比较低。
    一时间。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狄青身上。
    这些事情。
    皆是武人丑闻,皆在毁武人声誉。
    依照大宋很多官员的习惯。
    此等事件,能捂就捂,能大事化小就大事化小,越扩大,对负责的主官伤害越大。
    很多官员都盯着狄青。
    只要他徇私枉法,有遮掩丑事的行为,立即就会有官员疯狂弹劾他。
    但是,他们的想法落空了。
    狄青展现出了自己帅才之能。
    先是上奏恳请大理寺、御史台、开封府协查,而后对所有触犯大宋法令的将士都进行严惩。
    该惩便惩,该逐就逐,毫不留情。
    并且,桩桩件件,皆有公示。
    当然,对于那些污蔑将士者,也会进行应有的处罚。
    这段时间。
    汴京城的兵卒们都甚是紧张,走路都不敢抬起头。
    很多文人再次高喊起了那一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眨眼间。
    武人的地位再次下落了一個档次。
    不过,有心的官员发现,狄青的枢密使之位却是越来越稳了。
    狄青虽是武人。
    但毕竟跟了范仲淹数年。
    再加上枢密副使曾公亮和梁适的倾力相帮,处理政事的能力相当出色。
    不到半个月,枢密院便被他管理的井然有序。
    赵祯与诸位相公都看在眼里,皆认为这个枢密使并没有选错。
    至于开封禁军出现的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
    怪不得狄青,甚至怪不得将领们管下无方,只能怪大宋的兵卒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十一月初五,大庆殿朝会。
    距离狄青整肃开封府禁军问题已有二十日。
    狄青在大殿上详细汇报了此事的进程与处理结果。
    短短二十日。
    枢密院便处理了三百多起涉及禁军士兵的案件。
    看似收获颇丰。
    其实此事一点都不让朝廷长脸。
    就在赵祯准备作总结发言的时候,枢密院都承旨严志突然拱手道:“官家,臣有事要奏!”
    严志乃是进士出身,虽在枢密院任职,但一直都瞧不上狄青。
    甚至一些枢密院的会议还以病假缺席。
    “讲!”赵祯道。
    严志拱手道:“官家,短短二十日,开封府禁军便出现了三百多起将士违反法令之事,皇城脚下,兵卒尚且如此嚣张,可见各地州府的情况更加严重。”
    “狄枢相采取重惩重罚之策且公之于众,看似雷厉风行,其实治标不治本,雷声大雨点小,甚是粗糙粗鲁,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臣以为,当下军伍之中,问题甚是严峻,武人根本不擅长处理此事,臣请求改换策略,从根本上解决此番军中之患!”
    严志的言外之意是——
    狄青这个枢密使不称职,应该另换文官知枢密院。
    听到此话,有官员兴奋起来,感觉严志所寻角度清奇,为文官长脸了。
    欧阳修撇着嘴,心中喃喃道:这不是吹毛求疵,硬找茬吗?
    大宋禁军大多都是从有问题的百姓中挑选出来的,已经算是在瘸子里挑将军了。
    若是在厢军队伍里严查,问题会更严重。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
    十余名官员站了出来。
    这一道道附议声。
    都是恳请罢黜狄青枢密使之职的请求声。
    在这些人眼里。
    狄青入殿时先迈左脚都是错误的,是不配任枢密使的表现。
    而此刻。
    苏良则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满是笑意。
    差点儿没有笑出声来。
    严志此话,对他的《兴武策》而言,完全就是瞌睡时递上了软枕头。
    当即,苏良大步走出。
    “官家,臣以为严都承旨所言甚有道理,想必他心中已有整肃军容之良策!”
    严志一愣。
    苏良上半句是夸他的,但下半句却是在害他。
    他连忙拱手。
    “官家,臣暂时还无良策,不过我朝人才济济,通晓兵丁管理之法者甚多,诸位相公肯定是能想到的。”
    文彦博等相公听到此话,都是嘴巴一撇。
    想骂严志一顿。
    军中兵卒素质低下,良莠不齐,乃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
    正所谓:好男不当兵。
    他们要是能想出来,早就想出来了。
    苏良看向诸位相公。
    文彦博老脸一红,站出来道:“臣等暂无良计。”
    听到此话,苏良再次拱手。
    “官家,朝堂百官皆知军伍兵卒良莠不齐,极易出现问题,严都承旨却以此事攻击狄枢相无能,意在造成朝堂文武对立,应重惩重罚!”
    听到此话,严志顿时慌了。
    “官家,臣……臣完全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啊!臣在枢密院任职数年,就在狄枢相身边,其能力确实不能服众啊!”
    严志说完此话就后悔了。
    无凭无据攻击上官,实乃朝堂大忌。
    这时。
    唰!唰!唰!
    枢密副使曾公亮、梁适以及后面的十余名枢密院官员都站了出来。
    曾公亮拱手道:“官家,严志所言,纯属偏见,这些日子,狄枢相所作所为,有目共睹!”
    “臣附议!”后面的官员齐齐开口道。
    此刻的严志的额头上满是汗水。
    他本想着坑狄青一次,而后文官们必然纷纷响应。
    哪曾想,苏良跳了出来。
    不但让他得罪了中书省的相公们,还将枢密院的官员都得罪了。
    严志眼珠一转,道:“官家,臣只是讲出了事实,苏正言却无端攻击臣挑拨文官、武官关系,他才是要将事情闹大!”
    作为一名文官,严志“无理辩三分”的能力还是有的。
    苏良微微一笑。
    “官家,就在昨日,狄枢相、曾副枢相与臣已探讨出一道可根治军伍兵卒陋习的的策略,还未汇报,严都承旨便污蔑狄枢相,臣自然不满!”
    听到此话。
    赵祯身体往前一探,道:“是何良策,苏卿快讲!”
    百官皆看向苏良。
    在大宋的朝堂上。
    官员可以霸道,可以耍情绪,甚至能无理取闹,但前提是必须有本事。
    若无能而耍横,那距离倒大霉便不远了。
    严志的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自苏良担任台谏官以来,所提策略,无一是庸策。
    苏良缓了缓,高声道:“军伍兵卒良莠不齐,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兵卒地位低下,大多都是无一技之长的游民,入伍前便有陋习在身,难以更改,而军中将领也多为粗人,擅于体罚而非说教。”
    “臣建议,应仿照各地州府建州学、府学那般,兴建武学院,教授武人学习圣贤礼仪、军事谋略,兵书兵法,武艺次之。”
    “长此以往,兵卒素质必将得到明显提升,且能为朝廷培养大量将才。”
    “此外,我朝当下武风甚弱,良家子皆不愿从军。臣以为,此乃朝廷对武人薄誉所至,甚至一些士兵娶妻成家都成难题。”
    “臣建议,重视武举制度,新设武状元、武进士,与科举取士并重,使得武举考试登榜者也能在轩外唱名!”
    “以后,我大宋的将帅人选,既非文臣,又非武将,而是文武兼备之才。”
    ……
    苏良将他的《兴武策》的内容细则尽数道出。
    一时间。
    朝堂变得安静下来。
    此策确实能解决军伍士卒素质低下的问题,可一旦施行此策,武人地位将会迅速擢升。
    这时,苏良看向狄青。
    狄青大步走出。
    “官家,全宋变法已入成熟期,当下最大的隐患便是西境与北境之乱,一场战争可坏所有,大兴武事乃是保障变法顺利进行的关键。”
    “臣以为,我朝根本没有什么文武之争,诸多文官亦有将帅之才,如何能兴盛江山社稷,如何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
    ……
    这一刻。
    枢密院都承旨严志脸色腊白,其他反对狄青任枢密使的官员也都哑了口。
    此策,根本无法反驳。
    若是苏良先提出此策,还能以苏良“假以此计,提升武人地位”反驳。
    但当下是严志先提出军伍之患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然后苏良给出了答案。
    此答案,乃是良解。
    确实能为朝廷培养出将才,确实能提高兵卒素质,确实能提高大宋禁军的即战力。
    此刻再拿“武人乱国”来说此事,显然就有些无力了。
    这时。
    就看官家舍不得改变祖宗之制,提高武人地位了。
    赵祯略微思索了一下,道:“此策关乎军伍体制变化,朕暂且难以定夺,朕再想一想吧,退朝!”
    当即,群臣便散去了。
    苏良正欲离去,却被一名内侍拦了下来,随即将其带到了偏殿。
    偏殿内。
    文彦博、富弼、张方平、吴育、宋庠五位相公皆在。
    赵祯看向苏良。
    “此策,你早就想好了吧!”
    苏良尬尴一笑,点了点头。
    “官家,臣想好后,与狄枢相、曾副枢相、梁副枢相商量了一番,觉得若突然提出此策,朝堂官员定然反对者众多,便想着待军伍整肃展现出诸多问题时再上奏,恰逢枢密院都承旨严志找茬,臣便将此策道了出来。”
    赵祯想了想,问道:“苏卿,此等武事变革,涉及大宋未来,若这一步走错,朕将会成为大宋的罪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朕难以抉择,你能否给朕一个必须施行此策的理由?”
    苏良拱手道:“敢问官家,是要做守成之君还是盛世明主?
    这个反问,让赵祯和五位相公都愣住了。
    赵祯无奈一笑。
    苏良此话还真是高明。
    赵祯对此策犹豫不决的关键,是认为即使不施行此策,大宋江山也无太大倾覆的危险,但若施行,未来可能会出现开国之初出现的隐患。
    这时,吴育胸膛一挺。
    “官家,臣想成为盛世名臣!”吴育一脸认真。
    富弼也紧随着拱手。
    “官家,打造盛世定然是要冒险的,但臣觉得,当下的大宋,可冒此险!”
    随即。
    文彦博、张方平和宋庠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对他们而言,成为盛世名臣的诱惑比死后谥文正的诱惑还要大。
    啪!
    赵祯朝着桌子上一拍,道:“此策可施行,朕有此良机,不应只做守成之君。”
    说罢,赵祯又看向苏良。
    “苏卿,朕不愿猜忌武官,但有些话语还是要传达清楚。待此策施行,你多去武学院跑一跑,讲述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文章,该敲打还是要敲打,武官若真造了乱,问题便大了,此话,朕只与诸位说,希望诸位能替朕监察。”
    赵祯作为皇帝,自有他的心思。
    开国之初的阴影实在太大,他不得不谨慎。
    “臣明白。”众官齐齐拱手。
    ……
    三日后。
    由变法司拟定的《兴武策》正式颁行。
    自颁发之日起。
    各地州府、驻军之地皆可开始兴建武学院。
    军营之地完全能作为武学院的场地,布置起来也不复杂。
    至于教材,将完全交由枢密院撰写,曾公亮乃是这方面的行家。
    自明年二月初二起,便可正式招收学员,所有待遇,皆向州学府学看齐。
    不过,武人若生乱,惩罚将会比文人高。
    因为他们的破坏力更大。
    此策颁行后,也有官员反对。
    中书众相公都会找反对者谈话,告知理由,无法说服者,则是被赵祯强硬地怼了回去。
    而当民间书生们得知兴武策的具体内容时,都傻眼了。
    本来武人的地位已降到这几年最低。
    此策一下子将武人的地位提升起来了。
    自此策后。
    东华门外唱名,已非文人专属。
    ……
    入夜。
    一座印制民间小报的作坊内。
    以孙德高为首的书生们正在奋笔疾书,写武人当权引发的祸乱危机,写苏良意欲借武人之力乱政,写狄青势大必将造成西北大乱……
    全是臆测之言。
    怎么吸引眼球,怎么诋毁武人,他们就怎么写。
    这些书生们见武人地位提升,已经坐不住,甚至开始乱咬起来。
    类似这样的小报信息已经在民间街头传播了两日。
    孙德高一边写,一边道:“诸位,咱们现在不要再攻击狄青和苏良,只言说武人当权的坏处,我们要在汴京城掀起巨大的舆论,让官家看到这些内容,这也是我们护卫大宋江山避免武人窃国的最后机会,若能使得朝廷收回此策,我们都能名垂青史!”
    “为了大宋!”孙德高提高声音喊道。
    “为了大宋!”其他书生也都大声喊道,虽然已有明显的黑眼圈,但没有一人停笔,且甚是亢奋。
    就在孙德高等人写得正起劲时,一群皇城司士兵涌了进来。
    孙德高大惊。
    “你们……你们是干什么的?”
    为首的一名高个士兵冷声道:“皇城司办案,尔等涉嫌传播诽谤朝政之语,全跟我回皇城司!”
    皇城司抓人,说明被抓者所犯罪名重大。
    不脱层皮,很难走出去。
    “你们……你们不能抓我!我朝言论自由,我们……我们是为了大宋朝,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固,那苏良就是在借武人之力窃国,那狄青本是罪犯,怎能有资格担任枢密使之要职,我……我要面见官家,我要面见官家,我……”
    就在孙德高情绪失控地叫喊之时,一名士兵一记手刀打在他的脖子上。
    后者瞬间昏迷。
    一旁的其他书生顿时都不敢言语了,纷纷走出,站成一列。
    高个士兵撇了撇嘴,道:“你们这些斯文败类,就是吃得太饱了!”
    (本章完)
    最新网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